- 年份
- 2024(6767)
- 2023(9565)
- 2022(8675)
- 2021(8137)
- 2020(6897)
- 2019(16014)
- 2018(16041)
- 2017(31083)
- 2016(17161)
- 2015(19236)
- 2014(19137)
- 2013(19036)
- 2012(17232)
- 2011(15457)
- 2010(15163)
- 2009(13627)
- 2008(13002)
- 2007(11046)
- 2006(9455)
- 2005(7993)
- 学科
- 济(65329)
- 经济(65261)
- 管理(47307)
- 业(45286)
- 企(37829)
- 企业(37829)
- 方法(33478)
- 数学(29169)
- 数学方法(28854)
- 农(17362)
- 学(15925)
- 中国(15445)
- 财(15107)
- 业经(14527)
- 地方(13201)
- 农业(11731)
- 理论(11577)
- 贸(11190)
- 贸易(11186)
- 和(10919)
- 易(10830)
- 环境(10818)
- 技术(10650)
- 务(10085)
- 财务(10027)
- 财务管理(10012)
- 制(9968)
- 教育(9675)
- 企业财务(9503)
- 划(9341)
- 机构
- 大学(240388)
- 学院(238237)
- 管理(98281)
- 济(89072)
- 经济(87048)
- 理学(86680)
- 理学院(85720)
- 管理学(84184)
- 管理学院(83775)
- 研究(77529)
- 中国(54452)
- 科学(51772)
- 京(50952)
- 农(41724)
- 业大(40098)
- 所(39215)
- 财(37994)
- 研究所(36427)
- 中心(34635)
- 农业(33093)
- 江(32865)
- 范(31734)
- 财经(31713)
- 北京(31660)
- 师范(31410)
- 经(28933)
- 院(28064)
- 州(26961)
- 技术(25908)
- 师范大学(25561)
- 基金
- 项目(173389)
- 科学(135675)
- 基金(125361)
- 研究(124488)
- 家(109961)
- 国家(109052)
- 科学基金(93538)
- 社会(76258)
- 社会科(72228)
- 社会科学(72207)
- 省(68619)
- 基金项目(68092)
- 自然(63094)
- 自然科(61594)
- 自然科学(61580)
- 自然科学基金(60460)
- 划(57918)
- 教育(57084)
- 资助(51437)
- 编号(50966)
- 成果(40514)
- 重点(38432)
- 部(37608)
- 发(36356)
- 创(36115)
- 课题(34550)
- 科研(33610)
- 创新(33584)
- 计划(32305)
- 大学(32066)
共检索到325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联泰 安贤惠 王静 吴学丹
通过磷酸缓冲液提取、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Fast Flow离子交换等分离纯化技术,从黄鳝(Monopterus albus)肌肉中分离到具有溶血活性的MAM-Ⅰ-2毒素,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AM-Ⅰ-2能使鸡血发生溶血现象,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抗凝血活性,对嗜水气单胞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经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该毒素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000。对MAM-Ⅰ-2的前体物质MAM-Ⅰ的研究表明:MAM-Ⅰ除具有MAM-Ⅰ-2的特性外,还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对MAM-Ⅰ毒素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莹 潘迎捷 赵勇 孙晓红 金维荣 徐晓晶 秦红友
根据GenBank上已有的副溶血弧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并人工合成引物。将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基因全长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hA/pGEX-4T-1和tdhS/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得到表达的工程菌株。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耐热直接溶血毒素。转化有重组质粒tdhA/pGEX-4T-1,tdhS/pGEX-4T-1的BL21可稳定高效地表达可溶形式的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用GST琼脂糖珠柱亲和层析纯化。溶血实验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溶血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国强 姚火春 陆承平
猪链球菌 2型江苏分离株HA980 1产生一种溶血毒素 ,培养条件影响其产量。最佳培养条件为Todd Hewitt肉汤(pH 7 5 )中接种 V(种子液 )∶V(肉汤 ) =1∶10 0的种子液 ,37℃静置培养 12h。培养基中的胰蛋白胨对该溶血素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该溶血素可被还原剂活化 ,被氧化剂和胆固醇及蛋白酶K抑制 ,亦被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血清和抗猪链球菌 2型全菌阳性血清抑制。该溶血素在 - 2 0℃较稳定 ,在 4,2 5和 37℃下均易失活 ,但在还原剂作用下可恢复活性。猪红细胞对其最敏感 ,豚鼠、家兔、人、绵羊、牛、鸡及鲫等红细胞次之 ,小鼠红细胞对其最不敏感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溶血素 培养条件 特性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伏生 朱晓燕 张兴忠
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嗜水气单胞菌(Acromonas hydrophila)的溶血毒素的产生及调控作了初步探讨,发现嗜水气单胞菌的溶血毒素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组成型酶,产量稳定,与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没有关系;另一种是诱导酶,当有诱导物时大量产生,但这一诱导现象被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抑制。该结果为解释嗜水气单胞菌是否是条件致病菌摸索了一条新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联泰 高健 安贤惠 许宁 张晓磊 阚飞
通过研究冻融海蜇触手,Sephadex G-10凝胶过滤层析脱盐,SP Sephadex C-25离子交换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从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触手中分离到RE-5-6毒素,初步测定其分子量约为66.2kD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E-5-6具有下列性质。(1)对鸡血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2)可大大提高小白鼠的对热痛阈值即有明显的镇痛效果,且镇痛作用随着注射浓度的增加而加强;(3)对小白鼠皮肤和眼睛分别表现中度和轻度刺激性;(4)对革蓝氏阴性菌大肠杆菌以及真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但未检测到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活性。
关键词:
海蜇 毒素 溶血活性 刺激实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武 陈孝珊 贺建华
为了开拓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 ,对桐粕中的醇溶性毒素进行了探讨 .桐籽去油后经有机溶剂提取得到醇溶性毒素 ,再经苯 +正己烷 (3∶ 2 ) ,苯 +乙酸乙酯 (3∶ 2 ) ,苯 +乙酸乙酯 (1∶ 1) ,苯 +乙酸乙酯 (1∶ 3)等 4种洗脱剂能分离出 TN1,TN2 ,TN 3等 3种毒素 ,其 Rf分别是 :0 .0 90 ,0 .30 1,0 .494(展开剂为 :苯 +正己烷 (3∶ 2 ) ) .其中醇溶性毒素和 TN3对试验鱼有明显的毒性 ;2 4h L D50 分别为 :0 .192 ,2 .75 4μg/m L ,48h L D50 分别为 :2 .495 ,0 .187...
关键词:
桐粕 毒素 分离纯化 性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维昊 宋立荣 徐小清 刘永定 张锡辉
微囊藻毒素是有毒蓝藻释放的肝毒性代谢物,对环境和人们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并已列入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特定检测项目。在暴发严重蓝藻水华的滇池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对水华污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水样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7~0.82μg/L,比水体中蓝藻生物量的藻毒素含量低了至少一个数量级。为研究水体中藻毒素的归宿,通过有关微囊藻毒素的吸附、光降解、微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光降解是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降低的主要途径,同时微生物降解、生物积累和颗粒物吸附也是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降低的因素。探讨了蓝藻水华污染水体的藻毒素归宿...
关键词:
天然水体 微囊藻毒素 归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周瑜 叶辉
云南半帚孢 (Leptographiumyunnanense)是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携带的一种主要的病原性伴生真菌 .以PD培养液对该菌进行培养 ,培养滤液即毒素原液中蛋白部分具致病活性 ,在冷藏及室温条件下 ,该毒素能较长时间 (2 0~ 40d)保持致病活性 (即能在寄主树木上形成一定长度的韧皮反应区 ) ,随着温度的升高 ,其活性逐渐丧失 ;在 6 0℃时 ,该毒素仍可保持一定的活性 ,而在超过 80℃时 ,则完全丧失其活性 .毒素原液pH值为 5 1,渗透势为 - 12 0kPa ,经试验确定毒素原液的毒性非溶液的酸度或渗透势所致 ,从而表明该菌培养液中存在具致病活性的毒素物质 .
关键词:
纵坑切梢小蠹 云南半帚孢 毒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谭志军 吴海燕 郭萌萌 杨帆 王联珠 李兆新 翟毓秀
200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共同组建的双壳软体生物毒素工作组根据贝类毒素的基本结构将其分为8类(组)。其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okadaic acid,OA)、原多甲酸毒素(azaspiracid,AZA)、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均属于脂溶性贝类毒素(lipophilic phycotoxins,LPs),这6大类毒素均为聚醚类物质,在贝类中富集的时间较长,目前已成为欧盟调整检测方法、最高残留限量等法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林桂 周俊芳 李新苍 李丽 房文红 姚小娟 李国烈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海水养殖中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发生率高和流行面广等特点。本文从患红体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细菌HNBX-1,经生化实验结合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鉴定为副溶血弧菌。毒性实验表明,弧菌HNBX-1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极强,感染24 h时的LD50为3.5×104cfu·mL-1;对其重要毒力基因———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溶血毒素相关基因(TRH)和Ⅲ型分泌系统(T3SS1和T3SS2)的分析结果显示,HNBX-1中的T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娅楠 王婧婷 陈萌 耿绪云 袁增智 孙金生
黏附因子在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定新的黏附因子是了解病原菌致病机制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首次发现游离肝素能够竞争性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表明细胞外基质中的肝素可能是细菌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受体。进一步利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垂钓到6种副溶血弧菌的外膜蛋白,并通过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技术成功获得重组的外膜蛋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组蛋白IMPDH、EF-Tu和Opp A可黏附Hela细胞,并可以显著抑制副溶血弧菌与Hela细胞的黏附,说明这3种蛋白可能是其重要的潜在黏附因子。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肝素 外膜蛋白 黏附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兆新 郭萌萌 杨守国 邢丽红 谭志军
蛤毒素是由有毒甲藻产生的脂溶性毒素,已经确认的同系物有14种。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贝类中蛤毒素组成特征和含量均存在差异。蛤毒素的小鼠腹腔注射毒性大于经口毒性。目前,国际上蛤毒素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尚不统一。蛤毒素的总量可用生物法测定,每种蛤毒素组分的含量可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蛤毒素的酶联免疫测定方法正在研究阶段。我国关于蛤毒素的研究较少,建议加强对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及代谢规律研究。
关键词:
蛤毒素 甲藻 双壳贝类 分布 安全限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媛 周玉 张磊 沈庆丰
西加毒素是由剧毒纲比甲藻产生,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珊瑚鱼毒素,通过食物链传递而蓄积于各种珊瑚鱼体内。西加毒素与钠通道受体靶部位VI结合,激活钠通道,增加钠离子通透性。人类误食了含有西加毒素的珊瑚鱼即引起中毒。近几年,随着珊瑚鱼大量的出口,西加毒素中毒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西加毒素中毒可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障碍、持续长时间的神经感觉异常,并且以温度感觉倒错最具特征性。西加毒素轻度中毒病例可出现暂时性近视及眼痛症状,饮酒可加重病情。曾经西加毒素中毒的人再次中毒的机会较大,症状会更严重。由于目前对含西加毒素的鱼类缺乏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使得西加毒素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避免中毒,建议勿食...
关键词:
西加毒素 中毒 温度感觉倒错 公共卫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超 周虹 郭灵安 代晓航 刘炜
【目的】探讨鸡蛋中溶血性微生物进来源及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培养基在鸡蛋中分离一株溶血性微生物,对其进行生化鉴定、16Sr DNA进行测序并聚类分析,采用7类9种抗生素抗性试验对溶血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对其进行发酵底物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研究。【结果】生化鉴定与16r DNA鉴定分离的溶血性微生为溶血巴斯德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此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青霉素钠、罗红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对此菌无抑制效果,底物发酵实验结果为溶血巴斯德菌的代谢对蛋白质总量影响不大,但可升高发酵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