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
- 2023(303)
- 2022(290)
- 2021(266)
- 2020(324)
- 2019(466)
- 2018(457)
- 2017(789)
- 2016(415)
- 2015(458)
- 2014(509)
- 2013(475)
- 2012(479)
- 2011(406)
- 2010(436)
- 2009(477)
- 2008(474)
- 2007(419)
- 2006(397)
- 2005(429)
- 学科
- 管理(1379)
- 业(1030)
- 防(945)
- 银(942)
- 银行(942)
- 行(878)
- 济(877)
- 经济(877)
- 企(868)
- 企业(868)
- 制(844)
- 害(714)
- 财(706)
- 虫(649)
- 融(626)
- 金融(626)
- 制度(624)
- 度(624)
- 虫害(570)
- 防治(551)
- 治(547)
- 及其(529)
- 中国(518)
- 病虫(513)
- 病虫害(513)
- 业务(506)
- 务(445)
- 财务(442)
- 银行制(438)
- 财务管理(436)
- 机构
- 学院(5968)
- 大学(5821)
- 中国(2526)
- 研究(2514)
- 农(1984)
- 济(1857)
- 管理(1815)
- 经济(1770)
- 科学(1765)
- 省(1548)
- 所(1542)
- 农业(1534)
- 江(1432)
- 京(1387)
- 理学(1370)
- 中心(1352)
- 理学院(1336)
- 研究所(1331)
- 银(1309)
- 业大(1283)
- 管理学(1280)
- 管理学院(1265)
- 银行(1234)
- 财(1215)
- 行(1192)
- 州(1128)
- 市(998)
- 业(947)
- 院(936)
- 北京(900)
共检索到11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舒妙安 徐海圣 吕振平
本文对黄鳝繁殖、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霉病、肠炎病、出血病、腐皮病、烂尾病、隐藏棘衣虫病、水蛭病、发烧、感冒、鸟类等病害进行了防治方法和初步研究 ,以期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发生 ,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 ,促进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黄鳝 病害 防治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先乐 曹海鹏 钱云云
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是一类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的寄生性细菌,具有独特的裂解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虽然我国对蛭弧菌的研究滞后于国外,但是利用它作为养殖水体环境中的天然生物改良剂和“活性抗生素”,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蛭弧菌的研究历程、蛭弧菌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分布、宿主范围、生活周期、保藏、噬菌条件、除菌效果、安全性等方面,剖析了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噬菌蛭弧菌 生物净化因子 活性抗生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葛毅强 张维一
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国农业大学葛毅强新疆农业大学张维一新鲜果蔬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约有1/4因腐烂变质而不能被利用。果蔬产品变质腐烂的原因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果蔬组织的生理失调或衰老、病原微生物侵染、采收及采后环节中的机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先乐
我国特种水产病害的防治杨先乐(上海水产大学渔业学院,上海200090)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现将我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中发生的病害及防治问题综述如下。1特种水产病害防治现状11对防治的研究。我国比较集中的对待特种水产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永久 危起伟 杨德国 王凯 陈细华 刘鉴毅 李罗新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是国家一级 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我国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技 术措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 向长江放流约5万尾15cm 以上的中华鲟幼鱼,这 些幼鲟是人工养殖获得,同时为实现中华鲟的全人 工繁殖,从1997年开始我们人工养殖了部分后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彬 李浩华 林强 汪波 梁万文 吕军仪
对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 Lesson,1842)暴发性细菌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病原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病蛭的组织切片显微病理观察,病原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以及4种中草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奇异变形杆菌(Protues mirabilis)。该病可由这2种菌单独或共同引发。2种菌的人工感染和再感染重复性好、致病性强,发病死亡率均超过80%。药物敏感试验表明,2株病原菌均对氨曲南、庆大霉素、新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而用板蓝根和陈皮药浴治疗病蛭效果较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莹莹 毛淑波 屠康
采用生防菌进行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过去20年内,国内外研究者在生防菌的筛选、作用机制、提高生防效果的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而且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几种商业化生防产品。尽管如此,未来仍需要筛选效力高的生防菌,深入研究其生防机制以及生防菌、病原菌、寄主之间的互作模式,使生物防治成为能真正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蔬采后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未来提高生防效果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果蔬 采后病害 生物防治 生防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礼栋 吴菊华 翁关豪
连续2a使用医用青霉素,防治杉苗猝倒病和赤枯病试验所得资料表明:在发病期间,100m ̄2苗床,每次用80万单位注射用青霉素钠1瓶,加水10.0kg,喷洒杉苗,4月初揭去覆草后喷洒第1次,半月1次,连喷9次,防治效果比使用相同次数的600倍液50%敌克松粉剂或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提高24%~43%,苗高增长14%~22%,苗木地径增粗13%~19%,而防治成本分别降低29.30%~45.57%和52.34%~56.5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