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6)
- 2023(12802)
- 2022(11505)
- 2021(10829)
- 2020(9387)
- 2019(22077)
- 2018(22277)
- 2017(43981)
- 2016(24197)
- 2015(27443)
- 2014(27810)
- 2013(27759)
- 2012(25694)
- 2011(23167)
- 2010(23143)
- 2009(21354)
- 2008(21129)
- 2007(18806)
- 2006(15996)
- 2005(14027)
- 学科
- 济(99976)
- 经济(99876)
- 管理(67594)
- 业(65475)
- 企(54300)
- 企业(54300)
- 方法(51337)
- 数学(45151)
- 数学方法(44592)
- 农(26062)
- 财(24967)
- 学(23535)
- 中国(23467)
- 业经(20238)
- 地方(19906)
- 贸(17954)
- 贸易(17948)
- 易(17394)
- 制(17279)
- 农业(17143)
- 务(16309)
- 财务(16236)
- 财务管理(16197)
- 理论(15962)
- 和(15767)
- 企业财务(15319)
- 环境(14657)
- 技术(14321)
- 银(13742)
- 银行(13683)
- 机构
- 大学(351818)
- 学院(348945)
- 管理(139509)
- 济(136967)
- 经济(133878)
- 理学(121706)
- 理学院(120348)
- 管理学(118095)
- 管理学院(117493)
- 研究(114904)
- 中国(83673)
- 科学(74943)
- 京(74904)
- 财(60630)
- 农(60545)
- 所(59243)
- 业大(56104)
- 研究所(54477)
- 中心(52177)
- 江(50109)
- 财经(49596)
- 农业(48028)
- 北京(47266)
- 范(45686)
- 师范(45217)
- 经(44912)
- 院(41493)
- 经济学(40758)
- 州(40678)
- 经济学院(37057)
- 基金
- 项目(240695)
- 科学(187325)
- 基金(173335)
- 研究(172387)
- 家(151549)
- 国家(150324)
- 科学基金(128024)
- 社会(105564)
- 社会科(99973)
- 社会科学(99940)
- 省(94694)
- 基金项目(92929)
- 自然(85679)
- 自然科(83623)
- 自然科学(83600)
- 自然科学基金(82086)
- 划(79859)
- 教育(79376)
- 资助(73104)
- 编号(70955)
- 成果(57267)
- 重点(53895)
- 部(53061)
- 发(50867)
- 创(49080)
- 课题(48388)
- 科研(46880)
- 创新(45861)
- 教育部(44801)
- 大学(44613)
- 期刊
- 济(144371)
- 经济(144371)
- 研究(97732)
- 中国(59195)
- 学报(59011)
- 农(53531)
- 科学(52994)
- 管理(47536)
- 财(45646)
- 大学(43331)
- 学学(40858)
- 农业(36993)
- 教育(35444)
- 技术(30263)
- 融(25693)
- 金融(25693)
- 业经(24069)
- 财经(23399)
- 经济研究(22860)
- 经(19804)
- 问题(19481)
- 业(18925)
- 图书(18808)
- 技术经济(18148)
- 理论(17429)
- 科技(16813)
- 版(16703)
- 统计(16615)
- 实践(16099)
- 践(16099)
共检索到489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伟文 许强华 陈新军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作为一种重要的高价值商业性大洋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近年来的资源评估表明,其资源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中西太平洋已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确保黄鳍金枪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深入了解其种群结构是必要前提。本文综述了黄鳍金枪鱼种群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几种研究种群结构的方法后认为:形态学方法是划分群体的重要手段,但在亚种群的划分上灵敏度相对较低;标志重捕法能揭示其运动规律,但单一的标志重捕法不能很好地进行种群划分;分子标志技术可从分子水平对种群遗传结构做深入的分析,但选择合适的分子标志对于合理划分种群结构显得尤...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基因 种群结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文 许强华 陈新军 戴小杰 朱江峰
根据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在太平洋中部(16°S~8°N;160°W~155°E)的7个采样点采集到的101个样本,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的585 bp序列,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85 bp片段中发现23个变异位点,80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采样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994±0.002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892±0.00038。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1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黄鳍金枪鱼7个采样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u’s Fs呈负值和核苷酸不配对呈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中铎 郭昱嵩 颜云榕 侯刚 范艳波 冯波 卢伙胜 刘楚吾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怡 周为峰 樊伟 李圣法
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是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通过计算以渔获量为权重的经度和纬度的加权平均值即渔场重心和利用空间距离分析方法,分别对1967-1987年、1988-2004年两个时间段的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重心的年内、年际变化规律和各月渔场重心空间聚类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渔场重心在年内呈现出规律性变化,大眼金枪鱼月重心变化1-4月向西北移动,5-8月向东南方向移动,9-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黄鳍金枪鱼月渔场重心变化1月向西北移动,2-4月向西移动,5-8月份向东南移动,9-12月份向东北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的洄游规律。渔场重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玲 蒋逸 王冰洋 王丹阳 胡松
本文利用梯度依赖相关尺度方法,基于Argo实时观测剖面,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了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随附鱼群区域温度垂直结构的构建实验,并在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捕捞点的温度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构建的温度垂直剖面的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在跃层深度处,两者相差最大达0.45 ℃,且构建的温度剖面与实际观测真值的温度偏差除跃层处较大(约为±0.5 ℃)外,其余水层基本接近为零。2017年8月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在近表层(5m)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29.5 ℃,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至300m处,适宜温度范围约为11.0~12.0 ℃。各个捕捞点均存在明显的温跃层,对应的平均温跃层上、下界深度和跃层强度分别约为80m、270m、0.08 ℃/m,跃层强度与渔获量近似成正比关系。这些结论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表明本文方法可以为构建渔业捕捞点上的次表层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龙龙 罗鸣 刘洪涛 陈傅晓 韩丽娜
为探究不同规格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差异,实验以野捕的 3种规格黄鳍金枪鱼J1 (4.2±1.2) kg、J2 (22.5±2.5) kg、J3 (50.8±3.9) kg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生化分析方法对金枪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 J1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J2、J3组(P<0.05);J2、J3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J1组(P<0.05);J3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J1、J2组(PJ2>J1 (P<0.05);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J1组显著低于J3组(P<0.05)。依据AAS评分,缬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CS为评分标准,J1、J2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J3组为苯丙氨酸+酪氨酸。(3)各组共检出25种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含量最高的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7.46%~39.18%。DH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J2、J3组显著高于J1组(P<0.05);DHA:EPA比值J1组显著高于J2、J3组(PJ2>J1 (P<0.05);PUFA含量J3组显著高于J1、J2组(P<0.05),J1组钾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J2、J3组(PJ2>J1 (P<0.05);铜含量最大的为J3组,且显著高于J1组(P<0.05)。综合分析,大规格黄鳍金枪鱼具有更好的营养质量,本研究为居民膳食的选择及黄鳍金枪鱼人工营养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成 杨旭 杨报国 王少琴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重要一环。为研究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变化以及不同海域营养生态位差异,根据2019年东太平洋和2021年中西太平洋海域金枪鱼渔船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样本,对其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鳍金枪鱼肌肉检测出34种脂肪酸,包括16种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中SFA含量与PUFA含量呈负相关,MUFA含量与PUFA含量呈正相关。SFA含量与叉长呈显著负相关,MUFA、PUFA含量与叉长呈显著正相关。中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肌肉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两海域之间脂肪酸组成平均不相似性为18.85%,主要差异来自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FA、PUFA、C22∶6n3 (DHA)、Cl6∶0、Cl8∶1n9、MUFA、C22∶6n3/C20∶5n3 (DHA/EPA)、C18∶0、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主成分分析显示,黄鳍金枪鱼的营养级越高,肉食性越高,以甲藻和硅藻为食源的生物对黄鳍金枪鱼的能量来源贡献越大。相反,营养级越低的黄鳍金枪鱼主要摄食以细菌、陆地植物和植食性桡足类为食源的生物。主成分回归表明,黄鳍金枪鱼随叉长增大,其营养级增加,肉食性提高,食性逐渐由以甲壳类和头足类向虾和硬骨鱼等富含多种特征脂肪酸的生物转变。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较中西太平洋肉食性更强,营养级更高,甲壳类对其能量贡献更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柳雄 朱国平
根据2003-2004年1-6月印度洋中西部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所捕获的黄鳍金枪鱼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渔获物中黄鳍金枪鱼加工后体重分别为7~81 kg和20~78kg,优势组分别为20~50 kg和30~60 kg。叉长范围分别为70~180 cm和110~170 cm。2003年渔获物雌雄性比的平均值为0.71,月间性比组成差异较小;2004年渔获雌雄性比的平均值为1.00,月间性比组成差异较大。2003年各月的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月间差异较小;2004年摄食等级以一级为主,并且月间各等级组成差异大。当渔获个体的叉长小于100 cm时,其性比...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生物学特性 印度洋中西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波 陈新军 许柳雄
利用广义线性模型,以年、季节、海区、渔具结构以及渔具材料等效应为主要因子,假设5种方案对日本在印度洋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延绳钓渔获率进行标准化。结果显示,这5种方案对渔获率的变化都具有较好的解释率。其中方案3的解释率最高,达到68%。主效应中,渔区、季节、年份具有最大的F值,表明它们能够解释剩余方差中的最大部分;交互项中,渔区与季节、主绳材料和支绳材料也具有较大的F值。这种情况与日本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数据标准化的结果很相似。考虑每栏钩数的信息时,可使总方差的解释率提高8%~9%。当分别用每月每次投钩数≥5000钩和≥10000钩筛选的数据拟合模型时,可使总方差的解释...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玲 胡梦月 曹荣 刘淇 孟凡勇
为科学评价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不同部位肌肉营养与风味特征,对比分析了其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除灰分外,蓝鳍金枪鱼背部和腹部肌肉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背部、腹部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70和18.61 g/100 g;背部、腹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34和30.29 g/100 g。蓝鳍金枪鱼背部和腹部肌肉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22.07±0.74)和(16.57±0.47) g/100 g,差异显著(P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戴芳群 李显森 王凤臣 徐玉成 李桥
根据辽宁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海泰”船于2001~2002年在中东太平洋进行的金枪鱼延绳钓探捕的生产数据,分析了长鳍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及上钓率的月变化和年间变化,并对上钓率与作业渔场表层水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海泰”船平均每月下钓68568钩,2001年月均产量为2960尾;2002年月均产量为1290尾。以重量计,2001年月均产量为31373kg;2002年月均产量为15889kg。两年间相比,2002年月均产量明显低于2001年。不同月份间实际日产量波动较月产量波动小,两年间的平均日产量差异显著。不同月份间上钓率亦差异显著,而年间平均上钓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作业海区日产...
关键词:
中东太平洋 延绳钓 长鳍金枪鱼 上钓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文雅 邹莹 刘飞 潘帅 黄海 马振华 郭志强
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南海北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和成鱼鳃的显微组织结构、鳃表面超微结构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鳃丝顶端弯曲,鳃弓、鳃丝和鳃耙表面具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黄鳍金枪鱼的鳃具有高的片层密度、独特的斜向血流模式以及鳃的融合特性,幼鱼和成鱼鳃结构之间存在显著不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鳃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顶端存在微绒毛或微脊结构,相对幼鱼,成鱼具有高的细胞质密度;离子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以及鳃小片基部,幼鱼离子细胞顶端开口为微绒毛,成鱼为小坑状。本研究阐明了黄鳍金枪鱼幼鱼和成鱼鳃的组织结构,丰富了黄鳍金枪鱼鳃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研究高速游泳鱼类鳃的形态特征与其高速游泳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 王家启 田思泉
近年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捕捞量一直维持在最大持续产量附近,其整体资源处于风险状态。由于渔业数据存在各种误差,渔业资源评估结果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法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渔业管理策略评价是一种系统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管理对象的渔业系统,设定合理的管理目标,然后测试和评价不同渔业管理策略的表现,可以提高渔业管理成功的概率,在渔业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根据印度洋黄鳍金枪鱼的生活史特征参数和渔业数据,建立操作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不同管理策略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选择适宜的管理策略,为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研究共设置25种管理策略,通...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欢欢 田思泉
根据我国国家金枪鱼渔业观察员2012年10月-2013年1月和2013年10月-2014年2月两个阶段在印度洋中西部采集1233尾黄鳍金枪鱼的样本,对其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分析黄鳍金枪鱼纯重、叉长、性比、性成熟率和性腺指数等繁殖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雌性雄性叉长-纯重关系式分别是W=7×10-6L3.244和W=6×10-6L3.197;(2)雌雄之比为0.74∶1,达到性成熟的雌雄个体性别比为0.69∶1;(3)雌性性腺指数为0.39~5.92,在雌性个体中性腺指数大于2的占52.03%;雄性性腺指数为0.44~3.37,在雄性个体中性腺指数大于2的占31.43%。(4)雌、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雯 戴小杰 朱江峰 翟天晨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是3个热带金枪鱼鱼种之一,也是我国远洋金枪鱼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研究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观察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14°1's-11°41'n,158°43'e-128°24'W)采集的229尾雌性黄鳍金枪鱼样本,基于组织切片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样品总数的36.7%;运用logisTic模型拟合的性成熟比率(P)与叉长(l_F)关系曲线(成熟度曲线)方程为P=1/1+e~([-0.072(lF-138.13)]),对应的50%性成熟叉长为138.13 cm;在南半球,纬度越高,性成熟比率和性...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繁殖生物学 成熟度 太平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