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60)
- 2023(2987)
- 2022(2645)
- 2021(2459)
- 2020(2210)
- 2019(4893)
- 2018(4876)
- 2017(8862)
- 2016(5108)
- 2015(5813)
- 2014(5769)
- 2013(5490)
- 2012(5164)
- 2011(4595)
- 2010(4778)
- 2009(4368)
- 2008(4273)
- 2007(3927)
- 2006(3441)
- 2005(2939)
- 学科
- 济(18899)
- 经济(18862)
- 业(14168)
- 管理(13650)
- 企(11974)
- 企业(11974)
- 方法(8353)
- 数学(7074)
- 数学方法(7025)
- 中国(6209)
- 农(5384)
- 学(5005)
- 财(4790)
- 融(3882)
- 金融(3881)
- 银(3787)
- 银行(3765)
- 制(3734)
- 业经(3729)
- 行(3614)
- 理论(3522)
- 地方(3436)
- 贸(3416)
- 贸易(3415)
- 农业(3346)
- 易(3284)
- 关系(3187)
- 和(3144)
- 技术(3034)
- 策(2938)
- 机构
- 大学(70125)
- 学院(69384)
- 济(26429)
- 研究(26225)
- 经济(25794)
- 管理(25131)
- 理学(21499)
- 理学院(21201)
- 管理学(20745)
- 管理学院(20642)
- 中国(18987)
- 科学(16834)
- 京(15280)
- 所(14077)
- 农(13861)
- 研究所(12945)
- 财(12830)
- 中心(11554)
- 业大(11396)
- 农业(10912)
- 江(10601)
- 财经(10137)
- 北京(9791)
- 范(9618)
- 院(9577)
- 师范(9519)
- 经(9218)
- 州(8495)
- 技术(8431)
- 省(7960)
- 基金
- 项目(47509)
- 科学(36646)
- 研究(33961)
- 基金(33519)
- 家(31108)
- 国家(30331)
- 科学基金(24614)
- 社会(20976)
- 社会科(19716)
- 社会科学(19710)
- 省(18848)
- 基金项目(17521)
- 划(16079)
- 教育(16056)
- 自然(15947)
- 自然科(15572)
- 自然科学(15560)
- 自然科学基金(15301)
- 资助(13800)
- 编号(13326)
- 成果(11645)
- 重点(10838)
- 部(10419)
- 课题(10140)
- 创(10028)
- 发(9803)
- 创新(9285)
- 科研(9186)
- 计划(9036)
- 教育部(8728)
共检索到107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克诚 宋岭 刘宝锁 郭华阳 郭梁 张楠 张殿昌
为了建立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技术,利用荧光引物和自动测序技术检测了自主开发的12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在505尾黄鳍棘鲷个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构建了亲子鉴定技术。结果显示,该研究中筛选的12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1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9.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51,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66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21,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此外,运用Cervus 3.0软件对已知系谱信息的112尾黄鳍棘鲷亲本和393尾子代个体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当双亲未知且置信度为95%时,12个标记的累积排除概率达99.58%;当微卫星标记数量为8时,累积排除概率达到99.1%。因此确定AL49、AL37、AL01、AL20、AL14、AL18、AL15和AL51共8个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标记为黄鳍棘鲷微卫星亲子鉴定的核心体系。在双亲性别未知的情况下,其双亲的累积排除率为99.1%。根据黄鳍棘鲷子代的实际基因分型数据,实际鉴定率为89.31%。该研究构建的微卫星标记组合能为黄鳍棘鲷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种群选育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黄鳍棘鲷 微卫星 亲子鉴定 模拟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峻宇 刘均辉 孔杰 代平 于洋 孟宪红 罗坤 曹宝祥 陈宝龙 高焕 栾生
本研究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了37个SNP标记,并对22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家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家系聚类和亲子鉴定分析,探讨SNP标记在对虾家系选择育种中的应用途径。结果显示,37个SNP位点在凡纳滨对虾22个家系中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38和0.3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0,属于中度多态性(0.2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振兴 张殿昌 苏天凤 姜巨峰 龚世园 江世贵
分别采用Sepharose-6B凝胶过滤层析、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作用层析和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技术纯化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血清IgM,并将这3种层析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扫描后经Band Scan5.0软件分析显示,单独使用Sepharose-6B凝胶过滤层析或Phenyl Sepharose FF疏水作用层析得到的IgM纯度只有56%左右;二者联合使用纯度可以达到69%,而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一步就可以达到89%的纯度;纯化得到的黄鳍棘鲷血清Ig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李纯厚
鱼类标志放流过程中,关键细节缺失参考依据易导致标志鱼因标志操作不规范而死亡(或导致标志脱落),从而影响基于标志群体抽样的增殖效果评估、放流群体时空格局等后续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以南海重要增殖放流鱼类黄鳍棘鲷为对象,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了标志过程中关键操作(标志前麻醉与否、标志部位、植入角度)的生长率、存活率、标志保留率的差异。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标志操作对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麻醉与否对实验鱼的存活率影响极显著。标志部位、植入角度对标志保留率影响显著。优选出的最佳标志操作组合为麻醉,将T型标志以45°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存活率95.56%、标志保留率98.89%)。综合以往资料,本研究提出了黄鳍棘鲷[体长(10.05±0.39)cm]T型标志操作规范建议,为今后科学开展标志放流提供参考依据:①标志前暂养,将待标志鱼放入培育池内暂养3 d或以上,标志前24 h停食;②材料消毒,将T型标志和标志枪针头用75%酒精浸泡消毒5 min;③麻醉,用30 mg/L丁香酚溶液(或MS-222麻醉剂)麻醉至鱼体腹部向上翻转时,迅速进行标志;④标志,用标志枪针头拨去标志部位的1个鳞片,然后针头与鱼体呈45°将T型标志植入背鳍基前部肌肉;⑤鱼体消毒,将标志鱼放入含有5%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的海水溶液中药浴消毒30 min;⑥标志后暂养,消毒后的标志鱼人工暂养7 d后可放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少梁 王学锋 林坤 刘禹希 陈志劼 李纯厚
选取适宜的标志方法是提高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准确性的保障。以我国增殖放流的重要经济鱼类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为实验对象,以其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为定量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比了被动整合雷达标志(PIT)、长T型标志(L-T)、短T型标志(S-T)3种标志方法的标志效果。40 d的实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的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鱼的存活率和标志保留率较高,但差异均不显著;存活率表现为PIT标志组(96%)>L-T标志组(94%)>S-T标志组(93%),标志保留率则表现为PIT标志组(100%)>S-T标志组(97%)>L-T标志组(96%)。结合标志材料成本、标志操作难易程度等因素,认为L-T标志是目前黄鳍棘鲷批量化标志放流较理想的一种标志方法。此外,研究所采用的生存分析法可为今后不同标志方法的对比优选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振兴 张殿昌 李建柱 江世贵
将扩增得到的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并转化到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表达。采用Ni2+-Chelating Sepharose FF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梯度透析对纯化蛋白进行复性。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获得了分子量为21kD的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ecombinant Interleukin 1β,rIL-1β)。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黄鳍棘鲷头肾白细胞,在分离液密度1.080g/ml的界面上可以有效富集白细胞。用不同终浓度的rIL-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哲 张勤
为了对多仔动物所构成的"全同胞半同胞"混合家系,在不能获得详细系谱资料的情况下,快速、有效的计算抽样群体期望亲缘系数,使用递归和迭代设计特定算法,实现对后代随机抽样情况下样本个体在家系内各雌亲间分布情况的计算,并对各种符合参数要求的样本后代分布进行同胞对数和频数的统计,最终实现抽样群体期望亲缘系数的计算机自动求解和输出。对采用本算法和近似公式计算得到的亲缘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雌亲数d≥5时,2种方法计算的亲缘系数差值<0.01;当d≥50时,两者差值<0.001。本算法适用于多种参数组合混合家系期望亲缘系数的计算;依照本算法编制程序计算亲缘系数,计算结果精确,运行速度快。本算法可为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慧荣 江世贵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4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江满菊 郭禹 秦传新 潘莞倪 于刚 马振华
为了分析岩礁性鱼类在不同开孔形状及不同开孔大小下的趋礁行为及空间分布,以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不同开孔形状(菱形、圆形、正方形)、不同开孔大小(2.5、5、7.5、10cm)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行为影响,并通过行为分析软件LoliTtrackVersion5对黄鳍棘鲷幼鱼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转弯速度、活动时间百分比以及平均分布坐标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放入人工鱼礁后黄鳍棘鲷幼鱼在礁区的平均分布率有明显上升,幼鱼在菱形开孔实验组人工鱼礁区的平均分布率最高,为(27.32±4.93)%,其次为正方形和圆形开孔实验组,分别为(25.48±3.41)%和(19.83±5.59)%。另外开孔大小为7.50 cm的实验组中,黄鳍棘鲷幼鱼在VI区的平均分布率最高,为(29.18±4.75)%;开孔大小为2.50 cm和5.00 cm的实验组中在VI区的平均分布率次之,分别为(23.45±3.86)%及(23.04±5.51)%;开孔大小为10.00 cm的实验组最低,为(21.17±5.14)%。在运动能力方面,黄鳍棘鲷幼鱼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和活动时间百分比在人工鱼礁模型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中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平均速度从空白对照组的(1.12±0.34) m/s提高到(1.53±0.64) m/s;平均加速度从对照组的(29.54±9.51) m/s2增加到(40.47±17.53)m/s2;活动时间百分比从空白对照组的(77.13±12.66)%增加到(83.36±12.40)%。黄鳍棘鲷幼鱼的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平均转弯速度以及活动时间百分比在不同的礁体模型处理组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开孔形状为菱形,开孔大小为7.5cm的礁体模型下,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以及活动时间百分比最低,分别为(0.81±0.31) m/s、(20.85±8.38) m/s2和(67.44±17.45)%,活跃程度最低,而平均转弯速度最高,为(56.79±22.80) deg/s;在平均分布坐标位置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加入人工鱼礁模型后,黄鳍棘鲷幼鱼在开孔形状为菱形,开孔大小为7.50 cm的礁体模型下,黄鳍棘鲷幼鱼在模型区的平均分布率最大以及活跃程度最低,该人工鱼礁礁体模型对黄鳍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最好。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黄鳍棘鲷幼鱼对不同类型鱼礁的趋礁行为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针对特定物种的增殖型人工鱼礁的选型、设计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鱼礁 趋礁行为 黄鳍棘鲷 行为响应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雪梅
将黄鳍鲷从盐度为 30‰的海水驯化到盐度为 0的淡水中 ,驯化时间为 1 6天。盐度为 30‰—1 0‰— 5‰— 2 5‰— 0。黄鳍鲷驯食后吃商品饲料
关键词:
黄鳍鲷 盐度下降梯度 驯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洑香香 赵虎 王玉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和幼苗的形态比较鉴定,可准确鉴定油松和加勒比松;ISSR和SSR标记则可把油松组的11个树种中的10个准确鉴定出来,仅有高山松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没有发现种特异性引物(位点)。利用5对SSR引物获得的41个种间多态性位点构建的10个树种的近缘种亲缘关系与传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0处将10个树种分为3个类群:马尾松和赤松聚为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振坤 张秋明 刘卫国 丁伟平 张玲
采用AFLP技术,对湖南省宽皮柑橘类野生资源莽山野橘、道县野橘、江永野橘及印度野橘、立花橘等23个材料进行了DNA多态性鉴定.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了8对引物组合,共得到334个扩增位点、4612条带数据,其中多态性位点29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88%.采用DICE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进行亲缘关系分析,23个材料多态性带比率为0.729~0.850,相似系数为0.68~0.91.根据聚类结果和亲缘关系分析,莽山尖叶和圆叶型野橘、道县粗皮小果型野橘、江永粗皮小果型野橘与印度野橘、立花橘亲缘关系较远,是完全不同的宽皮柑橘近缘野生种.道县野橘与江永野橘亲缘关系较近,应是同一种的不同地域类型.
关键词:
宽皮柑橘 近缘野生种 亲缘关系鉴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冯瑞玉 郭禹 李金明 孙金辉 于刚 吴一桂 秦传新
增殖放流是增殖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引入EnhanceFish模型,从生态容量、种群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Acanthopagrus latus)增殖放流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中山市南朗水域黄鳍棘鲷最大的放流数量为160万尾,最佳放流规格为全长6 cm,可获最大净现值6.2万元,可适当提高捕捞努力量,增加渔民人均收入;EnhanceFish模型能弥补其他评估方式功能单一的劣势,在生态容量评估中结果更精确,在种群结构评估中考虑更全面,在经济效益评估中更节约成本。因此,EnhanceFish模型在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活动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靖国 胡红菊 徐育海 罗正荣
用17对SSR引物对来自鄂西地区的兴山、房县、竹溪、宣恩、鹤峰、建始以及山东临沂等地33份湖北海棠种质和2个苹果属近缘种进行了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在33份湖北海棠中共扩增出12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7.12个,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8.3%;除GD15、GD162和Z71981外的14对引物中任意一对均可区分所有供试材料,在17个SSR位点上共检出供试33份湖北海棠试材分属6个基因型,表明湖北海棠种下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倍性检测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均为三倍体基因型。
关键词:
湖北海棠 种质鉴定 亲缘关系 SSR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白嘉雨
含31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的子代测定试验林营建于广东省阳西县。造林后定期观测树高和胸径。5年生时,对参试家系的12个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估算了遗传参数与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造林后5个月至60个月间早晚期树高及12个月至60个月间早晚期胸径有极显著相关;12个生长性状和质量性状在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高达35.56%、33.44%、93.02%、30.91%和22.53%,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在3.95%~16.02%;分析了12个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和表型相关系数,探讨了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除保存率的...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家系选择,遗传参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