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4)
2023(11316)
2022(10103)
2021(9564)
2020(7996)
2019(18597)
2018(18499)
2017(35583)
2016(19844)
2015(22061)
2014(22086)
2013(21841)
2012(20086)
2011(18153)
2010(17961)
2009(16179)
2008(15822)
2007(13594)
2006(11736)
2005(10122)
作者
(59771)
(49691)
(49200)
(46970)
(31992)
(23962)
(22302)
(19508)
(18882)
(17761)
(17179)
(16907)
(15937)
(15649)
(15592)
(15320)
(15098)
(14699)
(14260)
(14229)
(12591)
(12311)
(12093)
(11400)
(11216)
(11050)
(10994)
(10941)
(10114)
(10004)
学科
(73022)
经济(72933)
管理(53811)
(51762)
(43362)
企业(43362)
方法(36145)
数学(31060)
数学方法(30658)
(21368)
(19085)
(18372)
中国(17954)
业经(16096)
地方(14374)
理论(13419)
农业(12883)
(12660)
(12584)
贸易(12580)
(12443)
(12231)
(12187)
财务(12170)
财务管理(12150)
技术(12145)
企业财务(11587)
环境(11585)
(10846)
银行(10783)
机构
大学(283516)
学院(279502)
管理(109036)
(101957)
经济(99570)
研究(96670)
理学(95676)
理学院(94464)
管理学(92560)
管理学院(92073)
中国(67571)
科学(65940)
(60291)
(53090)
(50677)
业大(47353)
研究所(47158)
(46143)
中心(42436)
农业(42380)
(39962)
财经(38050)
(37958)
师范(37451)
北京(37418)
(35017)
(34710)
(32565)
技术(30979)
师范大学(30535)
基金
项目(201628)
科学(156845)
基金(146067)
研究(141025)
(130060)
国家(129021)
科学基金(109039)
社会(85868)
社会科(81204)
社会科学(81181)
(79217)
基金项目(78387)
自然(74694)
自然科(72965)
自然科学(72937)
自然科学基金(71630)
(67951)
教育(64561)
资助(60507)
编号(56173)
成果(45896)
重点(45645)
(43854)
(42287)
(41857)
科研(39679)
计划(39420)
课题(39135)
创新(39092)
大学(36810)
期刊
(106674)
经济(106674)
研究(77349)
学报(54891)
中国(48607)
科学(47663)
(47367)
大学(39585)
管理(38059)
学学(37528)
农业(33401)
(33291)
教育(30334)
技术(21935)
(19973)
金融(19973)
财经(17829)
业经(17264)
经济研究(16640)
(16607)
图书(15364)
业大(15100)
(15017)
(14974)
科技(14779)
问题(13940)
理论(13749)
实践(12840)
(12840)
技术经济(12533)
共检索到389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进  罗晓松  曾令兵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王庆  任燕  石存斌  吴淑勤  
从患病斑马鱼(Danio rerio)肝脏组织分离到菌株Z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ATB系统鉴定和16S rRNA、DNA促旋酶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测序等综合分析,鉴定Z1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Z1菌株对健康斑马鱼和透明四带无须鲃(Puntius tetrazona)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感染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特性与Z1菌株相同,并再次感染成功,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为斑马鱼病原菌。药敏试验发现Z1菌株对呋喃妥因等11种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等6种药物耐受。15种中草药对Z1菌株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五倍子、石榴皮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蕾  赵丽娟  周伟东  艾桃山  林蠡  
从患病黄颡鱼上分离出1株柱状黄杆菌(Pf1),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Pf1感染黄颡鱼和翘嘴鳜,发现Pf1对2种鱼均有致病性。Pf1可导致翘嘴鳜多个组织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严重损伤肝、体肾和鳃。被感染翘嘴鳜肝细胞肿胀、空泡化坏死;肾小管广泛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鳃小片毛细血管充血,呼吸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鳃的呼吸功能衰退。鳃部病变导致感染鳜呼吸频率加快、游动缓慢,最后大量死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旭红  林先贵  王一明  
从患病澳洲宝石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菌(编号Et4),对该菌的生化特性及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了药敏和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菌株Et4的生化鉴定结果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标准菌株(AY77513)一致;其16S rRNA序列,经同源性比对与迟缓爱德华氏菌核苷酸相似度最高,达99%;根据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基因Ⅲ型分泌系统装置蛋白esaV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708 bp序列,该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esaV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3%,说明菌株Et4具有esaV基因。菌株Et4对环丙沙星等较敏感,对其它药物中度或不敏感,具有较强的致病力(LD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克宇  黄志坚  金燮理  舒新华  陈可毅  江为民  
从患爱德华氏菌病的牛蛙肌肉、肝、肾、血液和腹水中分离到8株细菌,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野生型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实验均为该病的病原菌,毒素检测试验表明,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而不是外毒素。分离菌株的主要特性为杆状、革兰氏阴性、周生鞭毛、兼性厌氧。接触酶、甲基红试验和硝酸盐还原均为阳性。在三糖铁琼脂上产H2S。氧化酶、丙二酸盐利用、V.P试验、明胶液化、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为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利用甘露醇、蔗糖和阿拉伯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洪振   王玲玲   吴亚鑫   彭康尧   袁汉文   雷连成   张付贤  
为探明湖北荆州市某养殖基地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烂身、腹水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性死亡的确切病因,本研究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筛查,从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命名为Et-4。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t-4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携带esaV、fimA、gadB和katB四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分离菌株Et-4人工感染健康黄颡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并能从病鱼中再次分离出该菌,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是引起此次黄颡鱼持续性死亡的致病原;分离菌株Et-4对黄颡鱼的LD_(50)为3.9×10~6 CFU/g,结合毒力基因谱判定其为弱毒株。分离株Et-4携带耐药基因tet A、sulⅠ和add A1,对头孢类药物、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对四环素类、青霉素类、万古菌素等耐药;中药抑菌实验表明乌梅和丁香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t-4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彬  黄婷  陈福艳  陈明  余晓丽  梁万文  
为探讨7种常用抗菌渔药对致病性鮰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了7种渔药对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在初筛MIC的基础上,以MIC、5倍MIC、10倍MIC和20倍MIC下平板抑菌圈直径为参数,分别比较5种药物抗菌效果并优化最佳参数;利用优化的最佳参数比较5种药物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鮰爱德华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抗菌先锋对鮰爱德华氏菌的MIC和MBC最小,分别为3.2和6.4μg/mL,其次是伯乐立康,分别为12.8和25.6μg/mL,而鱼康和肠炎烂鳃灵的浓度为1638.4μg/mL时仍无抗菌效果;5倍MIC下抑菌圈直径为筛选抗菌药物的最佳参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昆明  党瑞  谢志胜  马江霞  段成任  郭爱民  岳城  
新疆乌鲁木齐本地某养殖场锦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死亡,在排除寄生虫感染后,怀疑是由细菌引起。为明确引起锦鲤大批死亡的致病菌,本实验对病鱼肝脏、肠道、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微量生理生化反应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成功分离出两株菌,命名为CK5和CK9。两株菌都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30℃正常生长,能利用葡萄糖、乳糖、纤维二糖,并且V-P、明胶、水杨苷实验阳性;PCR扩增其gyr B基因并测序,BLAST比对后,两株菌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巧煌  林楠  元丽花  季静  林丹  
为探明2021年3月福建某水库养殖大口黑鲈疾病暴发的原因,实验从患病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优势菌,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并综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和质谱特征等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同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从病鱼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氏菌;该菌株对大口黑鲈的半致死剂量为3.8×10~5 CFU/尾;该菌株携带yrP1、yhl A、yhl B等毒力基因,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相对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的感染造成大口黑鲈肝脏、肾脏、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鲁氏耶尔森氏菌对养殖大口黑鲈的致病性,可为养殖大口黑鲈鲁氏耶尔森氏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钟全福  卓玉琛  林煜  曾占壮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TL60829NA,将TL60829NA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菌。分离株菌经形态学观察、Bio Merieux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PI测定卡分析和16S rRNA特异性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引起罗非鱼病害的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分离细菌与其它无乳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成一个进化分支,而海豚链球菌则构成另一分支,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斌  
从发病马口鱼脑组织中分离出致病菌株ObB210709B1,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分离菌株为鮰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此菌株可引起健康马口鱼发病死亡,并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3种β-内酰胺类、5种氨基糖苷类、5种喹诺酮类、2种四环素类、1种氯霉素类、1种多粘菌素类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5种药物耐药.对健康对照组、自然发病组和病原菌回归感染120 h组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感染鮰爱德华氏菌的马口鱼病理表现为:鳃丝崩解、肝空泡坏死、脾出血且坏死、肾小球出血与肾小管破裂,多组织器官均有细菌团块的聚集,肠道尤为严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晓艺  郝贵杰  姚嘉赟  徐洋  沈锦玉  尹文林  
采用API 20E系列生化鉴定及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对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肝脏中分离到的一株细菌TL5m进行了鉴定,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毒力检测;此外分别提取该TL5m株的主要致病因子外膜蛋白、脂多糖和胞外产物,对中华鳖进行毒力和免疫保护率试验。结果显示:菌株TL5m的API 20E鉴定编码为4544000,99.9%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其16SrD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EF121756和GU563803)与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和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吴志新  高汉娇  
从江苏海安和广东中山等地送检的患爱德华氏菌病的日本鳗鲡中分离到12个菌株,经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直接荧光抗体法鉴定和生化特性测试,证明了其中10个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atarda)。选用其中4个菌株进行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注射菌液后的日本鳗鲡能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并导致供试日本鳗鲡100%死亡。对分离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和杆菌肽比较敏感,而对红霉素、青霉素G和先锋霉素Ⅳ不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巧煌  林楠  元丽花  季静  林丹  
为探明2021年3月福建某水库养殖加州鲈疾病暴发的原因,实验从患病加州鲈肝脏、肾脏、脾脏中分离优势菌,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并综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生理生化和质谱特征等技术对该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同时,进行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从病鱼脾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并鉴定为鲁氏耶尔森菌;该菌株对加州鲈的半致死剂量为3.8×10~(5) CFU/尾;该菌株携带yrP1、yhlA、yhlB等毒力基因,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甲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等5种药物相对敏感。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菌的感染造成加州鲈肝脏、肾脏、脾脏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鲁氏耶尔森菌对养殖加州鲈的致病性,可为养殖加州鲈鲁氏耶尔森菌病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小萏  邹为民  谭爱萍  梁爱玲  
从患病的锦鲤分离出菌株MMGN02 -J2, 经人工感染均可使健康锦鲤发病, 并从濒死的试验鱼中再次分离出相同的细菌。经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系统及常规细菌学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 (Morganellamorga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壮观霉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