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2)
- 2023(9377)
- 2022(7883)
- 2021(6999)
- 2020(5666)
- 2019(12769)
- 2018(12704)
- 2017(22949)
- 2016(13086)
- 2015(14768)
- 2014(14856)
- 2013(14469)
- 2012(14229)
- 2011(13185)
- 2010(13386)
- 2009(12216)
- 2008(11863)
- 2007(10975)
- 2006(10036)
- 2005(9423)
- 学科
- 济(54461)
- 经济(54392)
- 管理(30560)
- 业(28776)
- 企(20753)
- 企业(20753)
- 中国(20275)
- 地方(19225)
- 农(17419)
- 学(15830)
- 方法(14198)
- 业经(13388)
- 制(11896)
- 农业(11804)
- 数学(11533)
- 数学方法(11363)
- 融(11299)
- 金融(11292)
- 银(11146)
- 银行(11088)
- 行(10899)
- 地方经济(10722)
- 发(10595)
- 财(10395)
- 环境(9339)
- 体(9105)
- 贸(9003)
- 贸易(8991)
- 理论(8849)
- 易(8576)
- 机构
- 学院(187562)
- 大学(185249)
- 研究(80576)
- 济(70583)
- 经济(68770)
- 中国(60246)
- 管理(59941)
- 科学(54037)
- 理学(49188)
- 理学院(48388)
- 管理学(47221)
- 管理学院(46888)
- 所(45047)
- 农(44800)
- 京(43667)
- 研究所(41030)
- 农业(35532)
- 中心(34906)
- 财(32945)
- 江(32808)
- 业大(32432)
- 院(29964)
- 省(28838)
- 北京(28427)
- 范(27945)
- 师范(27440)
- 州(25877)
- 技术(25561)
- 科学院(24905)
- 财经(24228)
- 基金
- 项目(122020)
- 科学(92628)
- 研究(85635)
- 基金(83034)
- 家(76589)
- 国家(75891)
- 科学基金(60849)
- 省(50457)
- 社会(49921)
- 社会科(46900)
- 社会科学(46890)
- 划(43562)
- 基金项目(42658)
- 自然(40483)
- 自然科(39448)
- 自然科学(39434)
- 教育(38728)
- 自然科学基金(38676)
- 编号(34824)
- 资助(34724)
- 发(33303)
- 重点(29508)
- 成果(29390)
- 课题(27457)
- 发展(25682)
- 计划(25512)
- 展(25239)
- 部(25061)
- 创(24979)
- 科技(24004)
共检索到314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素芳 赵娜 刘华斌 何瑞国
研究了黄颡鱼受精卵孵化期间和仔鱼发育阶段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颡鱼从鱼卵受精开始至仔鱼孵化后未投饵的7d内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受精卵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各种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仔鱼孵化后,鱼体总脂肪含量急剧下降,总脂含量从0日龄的4.57%降低到7日龄的0.75%。仔鱼在饥饿期间鱼体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尤其是C18∶1。仔鱼在饥饿期间,脂肪酸按n-9>n-6>n-3顺序被先后利用,黄颡鱼仔鱼发育阶段主要以单不饱和...
关键词:
黄颡鱼 受精卵 仔鱼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东明 孙程婕 宣思鹏 韩飞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严小军 王怡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
关键词:
大黄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胀鳔病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刘永士 张海明 邓平平 陆根海 张宗锋
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菊黄东方鲀的未受精卵、胚胎(出膜前,受精后8085 h)、初孵仔鱼(0日龄)、开口前仔鱼(3日龄)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卵和鱼苗的水分含量随着个体发育出现升高趋势,而鱼苗总脂含量随着个体发育显著下降。各发育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菊黄东方鲀未受精卵脂肪酸组成与其亲本卵巢非常相似;胚胎期的脂肪酸利用率高低顺序为SFA(15.08%)、MUFA(14.46%)、n6PUFA(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卵 胚胎 仔鱼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际英 苗淑彦 李宝山 王世信 黄炳山 张利民
为探讨牙鲆亲鱼性腺发育和脂肪酸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野生褐牙鲆亲鱼在性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肌肉,肝脏和卵的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的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其中Ⅲ-Ⅳ期亲鱼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Ⅴ期亲鱼;Ⅲ-Ⅳ期及Ⅴ期牙鲆亲鱼各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差异,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差异较为显著。Ⅴ期卵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的n-3HUFA,EPA、DPA和DHA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发育同期的其它组织;Ⅲ-Ⅳ期亲鱼肝脏中DHA/EPA的比例显著高于Ⅴ期亲鱼,卵中EPA/ARA的比例显著低于Ⅴ期亲鱼。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PUFA与牙鲆亲鱼的性腺发育关系较为密切,为了保证牙鲆亲...
关键词:
褐牙鲆 野生亲鱼 卵巢发育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传喜 谢从新 黎会平 张席成
研究了建鲤Cyprinuscarpiovar.uian卵和仔鱼的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在卵的整个发育阶段基本保持在83.5%~84.5%之间,仔鱼发育初期含水量74%~75%,当其初次摄食后即上升到85%左右并保持上升趋势。初孵仔鱼卵黄囊含水量约为57.5%,远较躯体含水量92.78%低。钠、钾离子的含量在卵和仔鱼发育期间波动剧烈。脂肪在卵的发育期间无明显变化,在仔鱼首次摄食时降到最低值,此后逐渐回升。蛋白质含量从卵到仔鱼首次摄食前呈明显下降趋势,摄食后其含量明显上升。
关键词:
建鲤,卵,仔鱼,生化成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行先 陆清儿 赵芸 刘新轶
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幼鱼和亲鱼, 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幼鱼与亲鱼; 亲鱼肥满度显著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成鱼, 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幼鱼, 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著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丁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阙有清 杨志刚 纪连元 何杰 邵路畅 王春 杨筱珍 成永旭 杨锦英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关键词:
黄颡鱼 不同脂肪源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燕 刘欣 徐永江 崔爱君 王滨 刘新富 柳学周 薛致勇
为了研究黄条(鱼师) (Seriolaaureovittata)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关键调控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黄条(鱼师) otx2和eya1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解析了其序列及系统进化的特性和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otx2的ORF长度为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eya1的ORF长度为1 962 bp,编码653个氨基酸。otx2和eya1均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性,其中,otx2在眼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脑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eya1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卵巢,均显著高于其余组织(P<0.05)。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可检测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均在胚胎发育后期表达上调;其中,otx2在孵化期达到峰值,eya1在胚体包卵黄4/5期达峰值。在仔稚幼鱼时期均可追踪到otx2和eya1的表达,且在前期相对表达量较高;其中,otx2的表达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20 dph (days post-hatching)时显著最高(P<0.05),eya1的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在1 dph时表达量显著最高(P<0.05)。该研究为认识otx2和eya1在黄条(鱼师)感知器官发育过程中可能的生理功能和研究感知器官的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分子认知基础。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彭士明 胡盼 赵峰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
关键词:
银鲳 幼鱼 人工养殖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华 周发林 林黑着 叶乐 江世贵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