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3)
- 2023(5051)
- 2022(4158)
- 2021(3661)
- 2020(3032)
- 2019(6548)
- 2018(6183)
- 2017(11451)
- 2016(6308)
- 2015(6543)
- 2014(6122)
- 2013(5918)
- 2012(5266)
- 2011(4667)
- 2010(4377)
- 2009(3948)
- 2008(3768)
- 2007(3108)
- 2006(2579)
- 2005(2048)
- 学科
- 济(22798)
- 经济(22769)
- 业(18073)
- 管理(17969)
- 企(13698)
- 企业(13698)
- 方法(11501)
- 数学(10567)
- 数学方法(10510)
- 农(7225)
- 财(6615)
- 学(6599)
- 贸(6380)
- 贸易(6380)
- 易(6243)
- 中国(5677)
- 业经(5405)
- 农业(5143)
- 技术(4498)
- 环境(4296)
- 务(4201)
- 财务(4200)
- 财务管理(4196)
- 企业财务(4007)
- 产业(3781)
- 制(3724)
- 划(3493)
- 地方(3395)
- 出(3385)
- 银(3341)
- 机构
- 大学(89303)
- 学院(88520)
- 济(35962)
- 经济(35469)
- 管理(34149)
- 研究(31365)
- 理学(31080)
- 理学院(30726)
- 管理学(30191)
- 管理学院(30060)
- 农(24609)
- 科学(22580)
- 中国(21934)
- 农业(20140)
- 业大(19659)
- 京(17386)
- 所(16901)
- 研究所(16141)
- 财(14067)
- 中心(13890)
- 农业大学(13712)
- 财经(12199)
- 江(11989)
- 院(11399)
- 经(11320)
- 经济学(11206)
- 室(10917)
- 实验(10478)
- 业(10457)
- 经济学院(10420)
- 基金
- 项目(70210)
- 科学(54667)
- 基金(52780)
- 家(49885)
- 国家(49478)
- 研究(42830)
- 科学基金(41240)
- 自然(29310)
- 社会(29189)
- 基金项目(28750)
- 自然科(28681)
- 自然科学(28668)
- 自然科学基金(28202)
- 社会科(27782)
- 社会科学(27774)
- 省(27251)
- 划(23976)
- 资助(20451)
- 教育(18853)
- 重点(16194)
- 计划(15997)
- 创(15235)
- 部(15034)
- 发(14755)
- 科研(14662)
- 编号(14520)
- 业(14408)
- 创新(14294)
- 科技(14219)
- 国家社会(12886)
共检索到112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游鑫 邓闵 刘全圣 覃雅 何绪刚
采用组织切片法研究黄颡鱼的性腺分化并观察温度对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27±1)℃(中温组)条件下,15日龄(全长(13.99±0.24)mm)黄颡鱼性腺开始分化,具有裂隙(即卵巢腔)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始性腺未来发育为精巢;精小叶和输精管最早出现于60日龄(全长(47.58±1.74)mm),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及分化显著早于雄性。(32±1)℃条件下(高温组)仔鱼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早5~10d,(22±1)℃(低温组)仔鱼发育缓慢,性腺分化比中温组晚25~30d。中温组和低温组幼鱼雌雄比接近1∶1(分别为1∶0.96和1∶1.17);高温组幼鱼雌雄比例为1∶2.09,雄...
关键词:
黄颡鱼 性腺分化 温度 性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思平 陈松林 田永胜 刘本伟 庄志猛 王清印 邓寒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ünther)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理想的增养殖对象,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比雄性快2~3倍。由于温度可影响多种鱼类的性腺分化,因而探索温度对该鱼的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的影响,获得性逆转雄性亲本,用于培育全雌后代,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24℃饲养条件下,孵化后30 d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其中具有裂隙的性腺原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基未来发育为精巢。在孵化后25~100 d对半滑舌鳎进行不同温度(16℃、20℃、24℃、28℃、32℃)处理,在9月龄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鉴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性腺分化 性别决定 温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玉红 林丹军 尤永隆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迁移、生殖嵴的生成和性腺分化,并且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性腺分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日龄仔鱼PGCs位于消化管上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背部的腹膜上皮上;10日龄时生殖嵴生成;20日龄时PGCs迁入生殖嵴,形成原始性腺;25日龄时原始性腺开始向卵巢分化;30日龄时原始性腺向精巢分化。46日龄时,双侧卵巢已经合并成1个卵巢。仔鱼孵化后的25~30 d为性腺分化的关键时期。在自然水温(23~25)℃和较低水温(22±1.0)℃中培育的幼鱼,雄性率分别为(51.1±1.5)%和(48.6...
关键词:
泥鳅 温度 性腺分化 雄性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思敏 王孝杰 李吉方 温海深 吕里康
本研究以许氏平鲉为实验对象,设置3组不同温度,即高温组(24℃)、对照组(20℃)和低温组(16℃),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酶联免疫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等技术探究温度对许氏平鲉性腺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显示,在40 dpb时,24℃下性腺发育最快,16℃下最慢,24℃、20℃和16℃下雌性率分别为70.0%、42.9%和33.3%。24℃和20℃下,E_2在较高水平持续时间较长,T水平在30~35 dpb时急剧降低,16℃下的E2水平迅速下降,35 dpb时T仍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在性腺分化期间,温度较高时,E_2水平较高,T水平较低,性腺偏雌性发育;反之,性腺偏雄性发育。在24℃下,35~40 dpb时的cyp19a1a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可能与高温导致性腺分化偏雌性发育有关;在16℃下,30~50 dpb时ERβ2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说明ERβ2的表达被抑制可能与性腺偏雄性发育有关;24℃和20℃下,foxl2 mRNA的表达在25~35 dpb时处于较高水平,而低温组在30 dpb时表达水平开始上升,说明foxl2在性腺分化早期的高表达水平可能与卵巢分化的速率有关;在30~50 dpb,sox3、sox9和dmrt1的表达水平变化总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三者之间的表达有一定的联系,可能与精巢的分化速率有关。
关键词:
许氏平鲉 温度 性腺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颖 孙慧武 刘晓勇 孙大江 曲秋芝
利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起源、迁移和原始生殖腺的形成及分化。结果表明,施氏鲟PGC最早出现于1.5 dph(days post-hatching)的仔鱼中肾管(又称吴尔夫氏管)原基一侧的中胚层中。3~7 dph,PGCs数目增多,并聚集成细胞索,17~31 dph,PGCs沿肠系膜向肾管区下方迁移,并与生殖嵴细胞一起形成原始性腺;40~60 dph时成群的小细胞团由肾区向原始性腺迁移,原始性腺上皮细胞柱状;90~120 dph,原始性腺中出现生殖上皮和性细胞,脂肪细胞和血管增多。180 dph以后,施氏鲟幼鱼性腺在组织...
关键词:
施氏鲟 PGCs 性腺分化 温度 性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习林 周梦颖 鞠波 过正乾 蒋飞 苏建 丁福江
通过比较4个养殖密度(7.50×104、12.75×104、42.00×104、97.50×104尾/hm~2)条件下罗氏沼虾的生长、存活、性别分化、性腺发育等指标,研究养殖密度对罗氏沼虾生长、性别分化和早期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验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显著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规格整齐度、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随着实验时间延长,密度对生长的抑制效应越明显;7.50×104尾/hm~2组罗氏沼虾体质量增速加速度与97.50×104尾/hm~2组的倍数由养殖10 d时的2.3上升到80 d时的3.4;低密度组罗氏沼虾性别分化与性腺发育比高密度组早约10 d,但规格显著大于高密度组;7.50×1...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养殖密度 性别分化 性腺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广 刘金兰 白冬清 乔秀亭 毛海涛
对繁殖季节的黄颡鱼性腺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黄颡鱼卵巢为黄色圆筒状,由大小不同的三 种卵粒组成,卵径分别为1. 2~1. 4mm、1. 5~1. 6mm 和1. 7~2. 0mm,直径较大的金黄色卵粒中有大量卵黄 沉积,成熟较好,较小的卵颜色发白。精巢为乳白色,饱满有光泽,靠近生殖孔的部分晶莹透亮。黄颡鱼雌 鱼性成熟系数为21. 48%,雄鱼性成熟系数为0. 60%。体重35~85g 时,雌性个体相对繁殖力为76. 81~ 94. 72粒/ g,平均为84. 35粒/g,绝对繁殖力(Y)与体重(W)、体长(L)的相关方程为:Y=84. 74W- 55. 69、 Y=1416. 92L-1484...
关键词:
黄颡鱼 繁殖季节 卵巢 精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游秀容 蔡明夷 姜永华 王志勇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黄鱼的性腺分化和发育规律。大黄鱼受精卵于2009年9月22日开始孵化,孵化水温26℃,育苗水温22.0~25.8℃,养殖水温11.5~25.6℃。20日龄稚鱼(体长17.6~19.2 mm)腹腔中一对原始性腺已经形成。55日龄幼鱼(体长27.5~37.0 mm)半数个体性腺中形成成簇发育的卵原细胞群,标志着卵巢解剖学分化开始。减数分裂和卵巢腔的形成同时开始于60日龄(体长28.0~37.2 mm)。120日龄幼鱼(体长39.2~51.0 mm)性腺中,初级卵母细胞出现,标志着卵巢细胞学分化的开始。精巢分化开始于第95日龄(体长38.0~48.0 mm),其解剖学标志为生精...
关键词:
大黄鱼 性腺分化 发育 组织学观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卉 王树迎 彭克美 尹逊河
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多鳞铲颌鱼(Varicorhinus macrolepis)性腺的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观察了雌雄性腺的形成过程及各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多鳞铲颌鱼卵巢和精巢开始分化的时间分别在80日龄和90日龄,雌鱼和雄鱼的性成熟年龄分别为36月龄和24月龄,精子和卵子的发育均可分为5个时期。在多鳞铲颌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12月龄(雄鱼)和30月龄(雌鱼)性腺质量与体长、体质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多鳞铲颌鱼 性腺分化发育 组织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南平 杜启艳 燕帅国 常重杰
向性成熟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个体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所获得的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分别置于20℃、25℃和30℃条件下,使其发育。经性腺检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泥鳅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获得明显的偏雄比率群体。根据已知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a基因序列设计嵌套简并引物用巢式PCR扩增并克隆出了两种泥鳅的CYP19a的DNA片段。泥鳅CYP19a片段和大鳞副泥鳅CYP19a片段分别长941bp和935bp。在此基础上用各自的特异引物克隆出两种泥鳅CYP19a的相应...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CYP19a 性别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春歌 赵燕 陈红菊 付佩胜 王慧 季相山
利用qRT-PCR系统分析了高温诱导对8月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性腺组织中8个性别分化相关基因、4个热激蛋白基因及2个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诱导能显著下调卵巢发育相关基因Cyp19a1a、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P0.05),这与高温对性腺分化期罗非鱼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高温诱导后雌雄鱼性腺中Hsp70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DNAJB1的表达水平却显著下降(P<0.05),Hsp27和Hsp90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高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熊阳 王帅 郭稳杰 徐江 陈丽慧 刘汉勤 梅洁
通过比较近10年YY超雄黄颡鱼的生产和养殖记录,发现仅近几年投喂过水蚯蚓的YY超雄黄颡鱼性腺出现问题。实验设定4组不同饵料(丰年虫、浮游动物、红虫和水蚯蚓)连续投喂YY黄颡鱼鱼苗20 d(11~30日龄),选择60日龄统计各组YY超雄黄颡鱼的存活率、体长和体质量。水蚯蚓组YY超雄黄颡鱼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丰年虫组YY超雄黄颡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解剖观察60日龄和1年龄YY黄颡鱼的性腺结构并统计1年龄YY超雄鱼的受精率,结果显示,水蚯蚓组YY超雄黄颡鱼的性腺有75%为兼性性腺(精巢和卵巢均存在),25%为无精小叶的精巢,且1年龄的YY黄颡鱼受精率仅为36.70%±4.05%,并显著低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性腺发育和受精率均正常。为研究水蚯蚓引起YY黄颡鱼雌性化具体原因,实验测量4种不同动物饵料的雌二醇含量,发现雌二醇含量均较低,推测YY超雄黄颡鱼雌性化的原因可能是水蚯蚓富集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导致。研究表明,在YY超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培育过程中,早期应投喂浮游动物或红虫,不宜投喂水蚯蚓。
关键词:
YY黄颡鱼 水蚯蚓 性腺 雌性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敏 林丹军 尤永隆 唐良华
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早期性腺分化的过程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研究。结果显示:在5日龄仔鱼中,观察到生殖嵴出现;在28日龄稚鱼中,观察到精巢的早期分化;在32日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而直到42日龄幼鱼中,才观察到早期卵巢的早期分化;在90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的精巢分化要明显早于卵巢的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晓阳 姜宏波 刘海金 孙朝徽 张晓彦 王桂兴 司飞
以有丝分裂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的雄性和雌性作为父母本,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杂合克隆牙鲆。从35日龄起,实验鱼类分别在16、19、22、25、28和31℃水温下培育至110日龄,观察其性别分化、性比和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性别分化与培育水温密切相关,在22、25和28℃水温下,60日龄开始性别分化;在16℃和19℃下,分别在70日龄和90日龄开始性别分化;而31℃下,110日龄仍未发生性别分化。通过180尾标本的组织切片观察,各温度下的杂合克隆牙鲆均为雌鱼,未发现雄鱼,表明高水温没有改变雌性性别。对于全长和体质量的生长,除31℃外,其他各实验组随着水温升高而...
关键词:
温度 杂合克隆 性别分化 性比 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冰玉 温海深 王灵钰 李金库 齐鑫 李昀
以花鲈(Lateolabrax macularus) 1~214 dph (day post hatching)的仔稚鱼、幼鱼以及 18 月龄的雌鱼和雄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花鲈早期性腺发生、发育和分化情况;分析了性腺分化过程中性别相关基因(cypllb和cyp19ala)的表达及与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0 dph [全长为(1.28±0.10) cm],首次在中肾管前端的腹腔膜周围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说明30 dph前是花鲈胚后PGCs迁移至生殖嵴的关键时期;在55 dph [全长为(2.45±0.19) cm],观察到一对呈对称分布的原始性腺已经形成,说明花鲈幼鱼的原始性腺在30~55 dph (全长为1.28~2.45 cm)之间发生;55~180 dph时(全长为2.45~12.28 cm),原始性腺不断发育变大,并且一直处于未分化状态;180 dph后性腺开始分化;在195 dph [全长(14.54±1.54) cm]观察到精巢开始分化,卵巢于205 dph[全长为(15.86±0.94) cm]开始分化,且性腺的解剖学分化要早于细胞学分化;18月龄的花鲈幼鱼性腺发育到Ⅱ期。性别分化相关基因cyp19ala在花鲈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同期精巢,说明其在卵巢的分化及维持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而cypllb在18月龄幼鱼Ⅱ期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卵巢及Ⅰ期精巢,说明其主要在精巢的分化及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丰富花鲈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