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
- 2023(1249)
- 2022(1168)
- 2021(1090)
- 2020(929)
- 2019(2058)
- 2018(1968)
- 2017(2610)
- 2016(2235)
- 2015(2719)
- 2014(2737)
- 2013(2384)
- 2012(2166)
- 2011(2041)
- 2010(2096)
- 2009(1715)
- 2008(1641)
- 2007(1554)
- 2006(1311)
- 2005(1119)
- 学科
- 教学(4139)
- 学(4012)
- 教育(3746)
- 理论(3296)
- 学法(2939)
- 教学法(2939)
- 水产(2758)
- 学理(2720)
- 学理论(2720)
- 动物(2071)
- 研究(2037)
- 业(1850)
- 动物学(1792)
- 济(1761)
- 经济(1760)
- 管理(1730)
- 农(1630)
- 中国(1561)
- 生(1374)
- 研究生(1277)
- 体(1099)
- 其他(1042)
- 高等(1015)
- 殖(985)
- 农业(969)
- 企(953)
- 企业(953)
- 育(935)
- 技术(911)
- 体育(876)
- 机构
- 学院(27945)
- 大学(26457)
- 研究(14127)
- 科学(12259)
- 农(11926)
- 农业(9804)
- 所(9397)
- 研究所(9018)
- 业大(8156)
- 中国(8119)
- 技术(8106)
- 室(7081)
- 实验(6690)
- 省(6574)
- 实验室(6332)
- 院(6220)
- 江(6109)
- 重点(6031)
- 京(6029)
- 农业大学(5941)
- 业(5536)
- 教育(5534)
- 研究院(5431)
- 部(5233)
- 中心(5184)
- 职业(5083)
- 水产(4955)
- 科学研究(4927)
- 范(4810)
- 师范(4579)
共检索到44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学宏 杨彩根 王志林 陈祖培 钟卫东 许爱国 陈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俞小先 吴婷婷
鳜鱼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研究俞小先(江苏省邗江县长江系家鱼原种场225000)吴婷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1亲鱼培育1994年12月从邗江县公道埝桥水产养殖场购回个体大、肥满度好、体质健壮的鳜鱼亲鱼22尾,其中雌性1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俊 陈湘粦 潘炯华
单独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和HcG对2~+—4~+龄鲂亲鱼进行8批人工催产,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获得受精卵;产卵率和受精率分别为50—100%和80—90%,但由于孵化过程中有水霉感染故得苗率均比较低,只有6.3—13.9%,鱼苗培育阶段成活率达64.5—76.2%,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可超过9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德隆 杜晓燕 张雅斌 杨晓波 高金亮 郑士雷
简要介绍我国珍贵的濒危物种细鳞鱼人工繁育研究的进展和最新试验结果。试验采卵3 000粒,受精率98.3%,发眼率80%,孵化率95%,但上浮率较低,仅24%。细鳞鱼苗的培育在不同水温下进行,经34 d对比试验:平均水温16.4℃的A组由0.08 g增至0.8 g,成活率77.7%;平均水温11.6℃的B组由0.08 g增至0.43 g,成活率66.9%。
关键词:
细鳞鱼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黎祖福 陈省平 庄余谋 庄杰贵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
关键词:
鞍带石斑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晓宇 杨仲景 郭水荣 李行先 王宇希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德英
乌鳢俗称黑鱼,具有生长快、病害少、耐低氧、适应性强等特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乌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人工催产50组,获卵150万粒,平均受精率7458%,孵出种苗113万尾,平均成活率4732%,育出长50~67c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孔祥勇 王冬娜 郑建平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998年县水利局水产站进行了“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共获受精卵43万粒,培育各种规格苗种286万尾,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1基本设施本试验在华村水库管理所内进行,水源来至管引库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