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5)
- 2023(849)
- 2022(828)
- 2021(731)
- 2020(789)
- 2019(1668)
- 2018(1602)
- 2017(2878)
- 2016(2007)
- 2015(2273)
- 2014(2321)
- 2013(2298)
- 2012(2337)
- 2011(2125)
- 2010(2114)
- 2009(1897)
- 2008(2076)
- 2007(1820)
- 2006(1560)
- 2005(1444)
- 学科
- 济(5766)
- 经济(5755)
- 学(4360)
- 业(3055)
- 方法(2829)
- 管理(2790)
- 水产(2437)
- 数学(2371)
- 数学方法(2309)
- 企(2303)
- 企业(2303)
- 动物(2079)
- 贸(2040)
- 贸易(2040)
- 易(2003)
- 动物学(1811)
- 农(1634)
- 财(1414)
- 出(1338)
- 融(1246)
- 金融(1246)
- 世界(1196)
- 中国(1173)
- 地方(1152)
- 理论(1112)
- 教育(1049)
- 及其(989)
- 和(986)
- 业经(982)
- 口(963)
- 机构
- 大学(30155)
- 学院(28880)
- 研究(13857)
- 科学(11321)
- 农(11078)
- 农业(9396)
- 中国(9142)
- 济(8926)
- 所(8899)
- 经济(8708)
- 研究所(8421)
- 管理(7625)
- 业大(7369)
- 京(6591)
- 理学(6586)
- 理学院(6471)
- 管理学(6207)
- 管理学院(6162)
- 室(6079)
- 实验(5775)
- 中心(5763)
- 农业大学(5738)
- 实验室(5599)
- 重点(5455)
- 业(5388)
- 省(5298)
- 江(5263)
- 院(4968)
- 技术(4938)
- 部(4801)
共检索到43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韦涵 樊启学 张诚明 王凌宇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兴养殖品种"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和母本黄颡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黄优1号"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在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鲜味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以"黄优1号"肌肉中含量最高。"黄优1号"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2.85%,与其母本黄颡鱼肌肉中必
关键词:
氨基酸 脂肪酸 黄颡鱼 肌肉营养成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佳佳 张国松 张宏叶 王丹 朱文旭 尹绍武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NF=10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52,24m+20sm+6st+2t,NF=102。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子代为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卫民 严安生 张志国 查金苗 柏世军 吴建军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关键词:
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杂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峰 严安生 熊传喜 郑锐 张桂蓉
本文报道了黄颡鱼的含肉率及鱼肉生化成分的测定结果。黄颡鱼含肉率平均为67.53%。鱼肉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为15.37%和1.61%。17种氨基酸总量为14.19%,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gy%。必需氨基酸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超过WHO/FAO提出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4.34。
关键词:
黄颡鱼 含肉率 蛋白质 脂肪 氨基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文静 苏超群 刘韬 支宇 刘其根
比较分析了青田、金华田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矿物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青田田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1);两种田鱼中均测得常见氨基酸17种,除甘氨酸和胱氨酸外,金华田鱼各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青田田鱼(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青田田鱼的第一、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蛋氨酸+半胱氨酸,金华田鱼的第一、二限制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在两种田鱼中共测得16种脂肪酸,其中青田田鱼的C16:1(棕榈油酸)、C18:1n9c(油酸)、C18:3n3(α-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5),且青田田鱼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5),金华田鱼的C18:0(硬脂酸)和C20:4n6(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鱼(P<0.05);在矿物元素中,青田田鱼的锌、铜含量显著高于金华田鱼(P<0.05);金华田鱼的钙、磷、镁含量显著高于青田田鱼(P<0.05)。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德文 范红深 段春生 彭彦 况开河 马金刚 肖丹 黄天乐 何晏开
为探索研究鱼池培育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全雄1号"鱼种技术,在四口鱼池中进行了"全雄1号"黄颡鱼和黄颡鱼鱼种培育对比试验。分别向试验鱼池投放规格3~5 cm/尾黄颡鱼"全雄1号"和规格3~5 cm/尾黄颡鱼夏花鱼种。结果表明:黄颡鱼"全雄1号"生产性能优于黄颡鱼,其饲料转化效率高于黄颡鱼、饵料系数比黄颡鱼低20%;黄颡鱼"全雄1号"鱼种单产达到510 kg/667m2,单位利润达到7093元/667m2;黄颡鱼鱼种单产为367.6 kg/667m2,单位利润为3069元/667m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燕华 文远红 曹俊明 王国霞 莫文艳 陈晓瑛 刘群芳 刘小玲
选用初始体质量约2.02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96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用蝇蛆粉替代饲料中0%、20%、40%、60%、80%、100%鱼粉配制的等氮(39.5%)等能(16.8 MJ/kg)饲料,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养殖期为60 d。结果显示,黄颡鱼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受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G60~G100灰分含量与G0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兴 马玲巧 李大鹏 亓成龙 何绪刚 汤蓉
测定了在10.4~11.2℃下运输4 h后不同时间(0 h、1 h、3 h、6 h、12 h、1 d、3 d、7 d和20 d)养殖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肌肉物性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引起了黄颡鱼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的显著升高(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松良 盛长彬 葛雷 黄臻 张扬 汪运华 刘能玉 洪望生 余进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纯 马旭洲 王武
对瓦氏黄颡鱼胃、前肠及肝胰脏的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2.30、8.50和8.9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7.6和7.9,淀粉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7.9和7.6。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胃、前肠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0℃、50℃和65℃,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5℃、50℃和35℃,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30℃和35℃。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条件下,瓦氏黄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丹 孔令富 严晖 戴春祥 胡青 高宇
【目的】查明引起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出现大量死亡的病原和指导规范用药。【方法】从患病鱼肝脏中分离得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分析了分离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同时克隆了菌株16S rRNA和主要粘附素基因(Mah)序列。【结果】分离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6S rRNA序列在系统进化树上聚类为一支(bootstrap 93),序列相似性为99.5%;Mah基因与嗜水气单胞菌菌株WC10-1相似性为99.7%。结合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和相关基因序列,初步判定该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回归感染实验表明,人工感染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再次从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噁喹酸3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磺胺嘧啶、新诺明、甲砜霉素4种药物不敏感。【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云南省养殖瓦氏黄颡鱼死亡的病原菌;可考虑将盐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噁喹酸作为防治瓦氏黄颡鱼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相关疾病的药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金佳利 许金娇 杜明润 乔明辉 阮瑞 李创举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是我国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品种,本研究拟建立一套完善的瓦氏黄颡鱼精子冷冻保存体系,为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育种创新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进行精子质量检测,对稀释液、稀释比例、抗冻剂、冷冻和复温程序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显示,稀释液2对瓦氏黄颡鱼精子的保存效果较好,最佳稀释比例为1:10。以DMSO作为抗冻剂对瓦氏黄颡鱼精子毒性较大, 10%的甲醇具有最佳的抗冻效果。瓦氏黄颡鱼精子冷冻程序的最优条件为:平衡时间30min,液氮上方7cm处熏蒸10 min。冻存的精子在42℃水浴解冻9s时具有较高的活力和运动性能。在本研究建立的冻存条件下,复苏后的瓦氏黄颡鱼精子活力达93%,前向运动比例达53%,与鲜精无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调义 盛玲芝 苏建明 张学文 陈开健 王晓清
瓦氏黄颡鱼是一种长江流域广泛分布的小型经济鱼类 ,现已成为广大养殖者乐于接受的重要新兴养殖对象 .为探明其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养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采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法 ,对洞庭湖瓦氏黄颡鱼的外部形态、年龄和生长、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洞庭湖瓦氏黄颡鱼鳍的特征为 D.2 ,6~ 7;A .2 0~ 2 6 ;P.1,7~ 9.其体长 (L,cm)和体重 (W,g)关系方程为 W=0 .0 4 1L2 .92 .生长方程为 :Lt=2 2 .76 [1-e- 0 .32 7( t+ 1 .1 94 ) ],Wt=378.3[1- e- 0 .32 7( t+ 1 ....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生长 形态 繁殖 洞庭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佳佳 白俊杰 李胜杰 马冬梅 于凌云 叶星
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Lacépède)]"优鲈1号"(以下简称"优鲈1号")与非选育群体(简称对照组)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优鲈1号"和对照组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73.63%和74.35%、19.34%和19.42%、4.45%和4.67%、1.09%和1.12%,统计分析表明,"优鲈1号"肌肉中水分和粗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6种矿物质元素进行检测,"优鲈1号"和对照组肌肉中钙(Ca)、镁(Mg)、铁(Fe)、锌(Zn)和硒(Se)含量分别为428.34...
关键词:
大口黑鲈 优鲈1号 营养成分 营养品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武兆文 郑翔 张佳佳 王涛 唐忠林 刘炜 周国勤 尹绍武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