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9)
2023(5166)
2022(4730)
2021(4282)
2020(3991)
2019(9550)
2018(9410)
2017(18001)
2016(10507)
2015(12194)
2014(12558)
2013(12447)
2012(11871)
2011(10853)
2010(11036)
2009(10175)
2008(10331)
2007(9557)
2006(8003)
2005(7124)
作者
(32693)
(27737)
(27514)
(26516)
(17490)
(13342)
(12789)
(10924)
(10272)
(9847)
(9349)
(9314)
(9011)
(8907)
(8820)
(8787)
(8699)
(8140)
(8015)
(7961)
(7115)
(6921)
(6827)
(6324)
(6317)
(6264)
(6183)
(6168)
(5751)
(5665)
学科
(42085)
经济(42049)
(25042)
管理(25025)
方法(22639)
数学(20464)
数学方法(20263)
(19253)
企业(19253)
(12099)
(10748)
(10574)
中国(10122)
(9003)
贸易(9002)
(8746)
理论(8351)
地方(8202)
农业(7812)
业经(7491)
(7284)
(6560)
(6508)
财务(6493)
财务管理(6470)
企业财务(6071)
(5969)
银行(5928)
教学(5902)
教育(5718)
机构
大学(154359)
学院(153827)
(59533)
经济(58095)
管理(54692)
研究(53638)
理学(47003)
理学院(46431)
管理学(45452)
管理学院(45175)
中国(38688)
科学(35908)
(33522)
(32505)
(29272)
农业(27116)
研究所(26943)
业大(26800)
(26768)
中心(24775)
(24535)
财经(21422)
(20750)
师范(20419)
北京(20393)
(19323)
技术(19322)
(19035)
(18899)
经济学(18452)
基金
项目(101175)
科学(76381)
研究(71993)
基金(69591)
(61833)
国家(61294)
科学基金(50258)
社会(41689)
(41670)
社会科(39341)
社会科学(39324)
基金项目(37077)
教育(35251)
(35210)
自然(33477)
自然科(32661)
自然科学(32646)
自然科学基金(32062)
编号(30715)
资助(29705)
成果(25412)
重点(23861)
(22579)
(22058)
课题(21824)
(21094)
计划(20289)
科研(20263)
创新(19750)
大学(19180)
期刊
(62779)
经济(62779)
研究(41542)
中国(30788)
学报(29487)
(28924)
科学(24104)
(21814)
大学(20936)
教育(20581)
学学(19738)
农业(19461)
管理(16859)
技术(14398)
(11675)
金融(11675)
(10988)
财经(10601)
业经(10334)
经济研究(10002)
(9075)
问题(8875)
(8587)
技术经济(7970)
(7703)
统计(7558)
理论(7449)
图书(7423)
业大(7245)
商业(7065)
共检索到223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德文  范红深  段春生  彭彦  况开河  马金刚  肖丹  黄天乐  何晏开  
为探索研究鱼池培育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全雄1号"鱼种技术,在四口鱼池中进行了"全雄1号"黄颡鱼和黄颡鱼鱼种培育对比试验。分别向试验鱼池投放规格3~5 cm/尾黄颡鱼"全雄1号"和规格3~5 cm/尾黄颡鱼夏花鱼种。结果表明:黄颡鱼"全雄1号"生产性能优于黄颡鱼,其饲料转化效率高于黄颡鱼、饵料系数比黄颡鱼低20%;黄颡鱼"全雄1号"鱼种单产达到510 kg/667m2,单位利润达到7093元/667m2;黄颡鱼鱼种单产为367.6 kg/667m2,单位利润为3069元/667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志学  唐志杰  林有贤  莫广锋  黄湛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韦涵  樊启学  张诚明  王凌宇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兴养殖品种"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和母本黄颡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黄优1号"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在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鲜味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以"黄优1号"肌肉中含量最高。"黄优1号"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2.85%,与其母本黄颡鱼肌肉中必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武兆文  郑翔  张佳佳  王涛  唐忠林  刘炜  周国勤  尹绍武  
为研究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fulvidraco♀)主要形态指标和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对509尾杂交黄颡鱼11项计量性状(体长、全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体厚、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及11项标准化性状(肥满度、体长/头长、眼径/吻长、体长/体高、体长/体厚、体长/尾柄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长/全长)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雌雄判别方程式。主成分分析显示,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形态指标可以分为整体框架轮廓指标、肥瘦程度、眼间距特征、头部特征、尾部特征和身体前部T型结构特征6个方面,累积贡献率达76.36%。散点图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在体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与判别分析结果一致。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将326尾2龄杂交黄颡鱼和183尾3龄杂交黄颡鱼的11项计量性状与11项标准化性状逐步剔除,筛选出关于2龄鱼群体的全长、体长、体高、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眼径、体高/体厚和体长/全长8个变量,3龄鱼群体的全长和体质量2个变量,分别建立起性别判别函数。通过将数据代回方程中检验可得出2龄鱼综合正确率87.0%、3龄鱼综合正确率84.2%。t-检验结果显示,雌雄杂交黄颡鱼的主要差异集中在肥满度及外部轮廓指标上,雄鱼较雌鱼体型更宽、更长。上述差异性状和雌雄判别方程式可为杂交黄颡鱼性别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广  刘金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志刚  张春  叶雄平  程宝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庆  罗玉双  夏维福  刘良国  王文彬  李文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  梁宏伟  李忠  罗相忠  张志伟  朱媛媛  邹桂伟  
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克隆了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黄颡鱼成体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cDNA序列全长1 381bp,其中5′端非翻译区30bp,3′端非翻译区454bp[不包括poly(A)],开放阅读框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颡鱼DMRT1基因与革胡子鲶同源性最高(为81%),与黑鲷、虹鳟、斑马鱼、青鳉的同源性分别为60%、59%、64%和52%,与小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晓玉  肖瑾  吴邦元  曾燏  杜涌徽  张富斌  
黄颡鱼是较为典型的淡水刺毒鱼类,本研究结合宏观毒棘骨骼标本制作和微观组织切片等方法,深入探究黄颡鱼的毒棘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颡鱼的胸鳍和背鳍均具有尖锐的倒刺棘骨,棘骨外包围着皮膜,皮膜拥有能分泌毒液的毒腺细胞,它们共同组成了黄颡鱼毒棘装置。毒棘骨骼宏观结构表明,黄颡鱼的背鳍和胸鳍毒棘均具有贯穿全棘骨的中央管和包围棘骨的皮膜;背鳍棘骨细长、锥形,且轻微拱起,顶部骤尖,后缘为弱锯齿;胸鳍棘骨前后缘均有锯齿,但后缘为强锯齿。背鳍和胸鳍毒棘基部结构的髁突形状、大小、位置全然不同。微观结构显示,皮膜中的毒腺细胞聚集成层,位于鳞状上皮与色素层之间,未见导管与之相连,背鳍和胸鳍毒棘的分支性骨管中均未发现毒腺细胞。胸鳍和背鳍锁紧装置可让毒棘保持倒伏或者直立的锁定状态,降低猎物挣脱几率。本研究可深入了解黄颡鱼的毒棘结构和特征,增强人们对刺毒鱼类的认知,同时为淡水刺毒鱼类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佳佳  张国松  张宏叶  王丹  朱文旭  尹绍武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NF=10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52,24m+20sm+6st+2t,NF=102。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子代为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卫民  严安生  张志国  查金苗  柏世军  吴建军  
连续三年对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的杂交进行了系列研究 ,结果显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杂交与黄颡鱼自交相比 ,卵的受精率要高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有明显差异 ,说明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之间进行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金敏  吴志新  曾令兵  王树云  毕鹏  陈孝煊  
对黄颡鱼肠道及所处水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颡鱼各肠段中好氧和兼性厌氧菌数量的对数值分别为5.27±0.74、6.26±0.36、7.56±0.61。厌氧菌数量远大于好氧和兼性厌氧菌,相差约2~3个数量级,双歧杆菌为厌氧菌的优势菌。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对数值为4.80±0.73,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不高。黄颡鱼肠道与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基本相同,均为气单胞菌属、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此外,对患细菌性出血病的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鱼肠道细菌数量显著增加,气单胞菌相比健康黄颡鱼增加18.3%~33.6%,细菌种类明显减少。表明气单胞菌等重要条件致病菌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光辉  余岸艮  何杨  郭雨诗  柯江  罗智  
为探讨黄颡鱼硒蛋白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3'/5'RACE PCR克隆得到3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为891、1998和1432 bp,其中ORF长度分别为288、828和600 bp,编码95、275和219个氨基酸。在线工具SECISerach3对3个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都含有可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的终止密码子,以及在3'非编码区存在SECIS元件。通过比对氨基酸序列和分析系统发育树,selenow2a、selenop2和selenot2基因预测得到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进行比较发现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2.24%、66.19%和79.45%,而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etaus)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74%、68.50%和90.95%,在发育树上则显示为树杈相接近。实时荧光定量PCR被用于检测3个硒蛋白基因的mRNA在黄颡鱼心、肝、肌肉、脑、肠、脾、精巢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其mRNA表达水平呈现组织特异性。表明3个基因拥有硒蛋白家族的特征,但在组织表达上具有特异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欧阳敏  魏宏民  张明  肖秀兰  陶其辉  吕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