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1)
- 2023(3031)
- 2022(2700)
- 2021(2587)
- 2020(2129)
- 2019(4919)
- 2018(4986)
- 2017(8536)
- 2016(5337)
- 2015(5881)
- 2014(6102)
- 2013(5967)
- 2012(5653)
- 2011(5279)
- 2010(5505)
- 2009(4662)
- 2008(4777)
- 2007(4532)
- 2006(4103)
- 2005(3682)
- 学科
- 济(14273)
- 经济(14253)
- 管理(12570)
- 业(10506)
- 企(8410)
- 企业(8410)
- 农(5623)
- 中国(5551)
- 学(5155)
- 理论(4676)
- 财(4511)
- 方法(4285)
- 教育(4166)
- 制(3970)
- 业经(3943)
- 农业(3798)
- 地方(3754)
- 教学(3734)
- 数学(2946)
- 银(2910)
- 贸(2878)
- 和(2876)
- 贸易(2873)
- 银行(2870)
- 数学方法(2861)
- 易(2774)
- 务(2737)
- 财务(2728)
- 财务管理(2708)
- 行(2705)
- 机构
- 学院(70607)
- 大学(68364)
- 研究(27069)
- 济(20897)
- 经济(20166)
- 科学(19652)
- 中国(19611)
- 农(19566)
- 管理(19443)
- 所(16013)
- 京(15784)
- 农业(15356)
- 理学(15287)
- 理学院(15050)
- 管理学(14555)
- 业大(14514)
- 管理学院(14433)
- 研究所(14250)
- 江(14160)
- 省(13171)
- 中心(12194)
- 技术(11826)
- 财(11724)
- 州(11296)
- 北京(10136)
- 范(9972)
- 院(9970)
- 师范(9809)
- 农业大学(9766)
- 业(8505)
- 基金
- 项目(42619)
- 研究(29738)
- 科学(29258)
- 基金(25936)
- 家(25096)
- 国家(24842)
- 省(19560)
- 科学基金(18201)
- 划(15823)
- 社会(14675)
- 教育(14584)
- 社会科(13573)
- 社会科学(13565)
- 基金项目(13305)
- 编号(13298)
- 自然(12570)
- 自然科(12226)
- 自然科学(12215)
- 自然科学基金(11957)
- 成果(11890)
- 资助(11305)
- 课题(10637)
- 重点(10565)
- 科技(9921)
- 发(9731)
- 计划(9492)
- 创(8891)
- 年(8766)
- 农(8484)
- 科研(8286)
共检索到120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功敏 唐茜 张淑娟 廖娟 李翃舸 伏三洪 韩楠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浙江引进川西茶区的郁金香、金光、黄金芽、千年雪、四明雪芽五个特色茶树良种的茶树生长势、营养芽物候期、新梢生长势、春梢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其含量范围分别为(5.53±0.16)%~(9.55±0.32)%、(39.31±0.87)%~(44.99±0.62)%;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含量较低,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3.82±0.91)%~(20.03±0.89)%、(2.90±0.10)%~(3.80±0.10)%、(8.21±0.23)%~(13.18±0.37)%;酚氨比为1.45~5.09,远小于8,因此,5个引进特色品种...
关键词:
四川 引进 特色品种 生化成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刘仲华 张大明 罗海辉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没有直接相关性.普通品种紫色芽的花青素、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黄绿色芽叶高,氨基酸、简单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芽叶低.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花青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勤飞 牛素贞 何嵩涛 尹杰 奉红琼
为了明确久安古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久安古茶树的适制性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4个久安古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对其芽叶性状和1芽1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久安古茶树春梢芽叶色泽以绿色或黄绿色为主,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在22.08%~42.34%,均值为32.02%;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26%~4.69%,均值为3.30%;咖啡碱含量在2.77%~5.20%;水浸出物含量在13.40%~56.01%,平均值为38.47%。24个材料中,19号和20号最宜制作绿茶,3号最宜制红茶。而3号、4号、5号、6号、...
关键词:
古茶树 春梢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儿茶素组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常颂 王庆森 黄建 张应根 王秀萍 陈荣冰 吴光远 曾明森
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量等的相关性不显著;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生化成分 黑刺粉虱 抗虫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茜 钟莉清
茶树春梢是生产名优茶的重要原料,研究春梢的伸育动态,对提高名优茶产量和品质十分重要。本文以近十年来四川省选育的省级绿茶良种:苗科11号、名山131、蒙山11号、蒙山23号和蒙山16号为研究对象,并以国家级绿茶良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春梢伸育期、伸育强...
关键词:
绿茶品种,春梢,伸育动态,积温,名优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李友勇 宋维希 汪云刚 蒋会兵 马玲 段志芬
以紫娟等15个云南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的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应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紫娟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GA、C、ECG、EGCG及儿茶素总量含量在紫娟中较低,而EGC含量在紫娟中含量较高,说明紫娟与其他品种间的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在生化上有一定特点。同时,1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0.18%,紫娟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582~0.800,平均0.693。UPGMA...
关键词:
紫娟 生化特点 ISSR 遗传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娄娜 汪婷 郭雅丹 曾艳 邓立强 唐茜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和福选9号3个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呼吸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福选9号、名山白毫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光合特性优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25~50μmo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安 曾艳 汪婷 郭雅丹 唐茜
对川西茶区4个主栽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及其适制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名山白毫和名山213的游离氨基酸总量(3.58±0.52b)%~(3.84±0.39a)%和(3.72±0.09b)%~(3.95±0.88ab)%及20种氨基酸总量27.11~34.66和26.72~33.60 mg/g较高,儿茶素品质指数1518.52~1568.63和1532.73~1597.96也较高,酚氨比4.30~5.76和4.21~5.96较低,具有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品质;福鼎大白茶次之;福选9号游离氨基酸的总量3.06±0.42b~3.50±0.41b,20种氨基酸总量21.37~27.39 mg/g以及儿...
关键词:
川西茶区 品种 生化特性 适制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骆耀平 潘根生
在3种土壤水分(高湿、中湿和低湿)条件下,研究了新育成品种浙农121、苹云、龙井长叶、浙农113、菊花春、碧云及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等7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浙农121和浙农113两个品种在各种供水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3个参数数值大,光合特性优;高湿条件下,苹云和龙井长叶也表现较优;中湿条件下,苹云与碧云光合特性较优;低湿条件下,福鼎大白茶显示出较好的光合特性。②Tr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湿与低湿条件下,Pn与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呈负相关;中湿条件下,Tr与Ci和Gs与Pn呈显著正相关,Ty与Pn和Gs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茶属,品种资源,墒情,给水,光合特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月荣 陆建良 尚淑玲
于春茶萌发前用茶树催发素喷施茶树树冠,分析喷施后茶树新梢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茶树品种喷施茶树催发素后,鲜叶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变化。氨基酸提高16.8%,维生素C提高20.4%,咖啡碱降低17.4%,茶多酚降低9.46%,酚氨比下降19.6%,儿茶素品质指数提高1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的内质评分提高5.8%
关键词:
茶树催发素 春茶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玫 王家金 包云秀 杨兴荣 李慧 谢瑾 孙雪梅 李友勇 刘本英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完成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云茶春韵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栽培资料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发芽早,优质等优良特性。云茶春韵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可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云茶春韵 茶树 品种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刘仲华 肖文军 罗海辉 陈金华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同一常规品种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均比正常黄绿色的芽叶高,而黄酮类、简单儿茶素总量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