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2)
- 2023(9278)
- 2022(8446)
- 2021(8047)
- 2020(6779)
- 2019(15845)
- 2018(15857)
- 2017(30659)
- 2016(16927)
- 2015(19097)
- 2014(19050)
- 2013(18940)
- 2012(17317)
- 2011(15546)
- 2010(15269)
- 2009(13777)
- 2008(13157)
- 2007(11223)
- 2006(9626)
- 2005(8165)
- 学科
- 济(62243)
- 经济(62176)
- 管理(46750)
- 业(43632)
- 企(36722)
- 企业(36722)
- 方法(31167)
- 数学(26970)
- 数学方法(26665)
- 学(17118)
- 农(16334)
- 财(14967)
- 中国(14884)
- 业经(13760)
- 地方(12523)
- 农业(11025)
- 理论(11008)
- 和(10950)
- 贸(10724)
- 贸易(10720)
- 环境(10410)
- 易(10396)
- 技术(10152)
- 制(10088)
- 务(9917)
- 财务(9859)
- 财务管理(9844)
- 企业财务(9273)
- 教育(9030)
- 划(8957)
- 机构
- 大学(237477)
- 学院(235592)
- 管理(94072)
- 济(84620)
- 经济(82608)
- 理学(82500)
- 理学院(81529)
- 管理学(79984)
- 管理学院(79576)
- 研究(79544)
- 中国(56477)
- 科学(54710)
- 京(51091)
- 农(43032)
- 所(41427)
- 业大(40305)
- 研究所(38466)
- 财(37182)
- 中心(35216)
- 农业(34205)
- 江(32827)
- 北京(32139)
- 范(31197)
- 财经(30824)
- 师范(30809)
- 院(29270)
- 经(28074)
- 州(27167)
- 技术(26150)
- 师范大学(25071)
- 基金
- 项目(171443)
- 科学(132257)
- 基金(122678)
- 研究(120797)
- 家(109247)
- 国家(108373)
- 科学基金(91328)
- 社会(72165)
- 社会科(68188)
- 社会科学(68167)
- 省(67447)
- 基金项目(66487)
- 自然(62801)
- 自然科(61264)
- 自然科学(61249)
- 自然科学基金(60111)
- 划(57744)
- 教育(54527)
- 资助(50715)
- 编号(49385)
- 成果(39300)
- 重点(38708)
- 部(36532)
- 发(35994)
- 创(35393)
- 课题(33785)
- 科研(33671)
- 计划(33404)
- 创新(33014)
- 大学(31259)
共检索到325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钰 瞿显友 罗维早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
关键词:
黄连 生物量 生物碱 动态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佩 童文 杨晓 黄璐琳 胡尚钦
为建立赶黄草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在赶黄草不同生育时期采样,进行株高、植株重量、分部位重量、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赶黄草植株重量在花期达到最大,其中叶片和茎的增长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随赶黄草植株的生长整体呈下降趋势;槲皮素主要分布在赶黄草的叶和花中,在茎和分枝的含量极少。建议赶黄草药材和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花期。
关键词:
赶黄草 总黄酮 槲皮素 采收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童书振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立地 密度 变化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蕤 崔盛 陶宗娅
本实验以四川境内3种石斛属植物为材料,测定其总生物碱、石斛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与种质、采摘时间、干燥方法、生长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细茎石斛多糖含量最高;石斛也可春季采收;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烘干为宜;细茎石斛采收以3~4年为宜。以此为依据可探索石斛野生种质资源筛选,为石斛药材人工规模化种植作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石斛 总生物碱 多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文杰 江香梅 杨海宽 章挺 赵玲华 肖复明
【目的】研究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脑樟精油原料利用部位的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脑樟不同部位(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精油,并采用 GC-MS联用技术测定各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 脑樟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平均得油率分别为1.86%,0.41%,0.36%,0.45%,2.23%和2.11%,从脑樟 6 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 60 种化合物,其中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精油中分别鉴定出 46,43,44,29,25 和 25 种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分别占相应总组分的 90.48%,8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文杰 江香梅 杨海宽 章挺 赵玲华 肖复明
【目的】研究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脑樟精油原料利用部位的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脑樟不同部位(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精油,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各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脑樟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平均得油率分别为1.86%,0.41%,0.36%,0.45%,2.23%和2.11%,从脑樟6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6,43,44,29,25和25种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分别占相应总组分的90.48%,89.44%,89.7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宝刚 陈飞 王健敏 陈晓鸣 杨子祥 蔡学勇 李彬
利用标准木法测定了不同径级云南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大,5 7.5 cm径级云南松生物量为(6.642±1.129)×103g.株-1;7.6 12.5 cm径级为(2.533±0.387)×104 g.株-1;12.6 17.5 cm径级为(5.897±1.331)×104 g.株-1;17.6 22.5 cm径级为(1.063±0.211)×105 g.株-1;≥22.6 cm径级为(2.208±0.409)×105 g.株-1。在不同径级组成中云南松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存在一定的变化:随着径级的增大,主干和根部生物量呈现先下...
关键词:
云南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分布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严仁发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经检验,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依据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编制了6种不同造林密度、14~20指数级林分主要测树因子、林分树干和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的生长过程表。使经营单位可根据利用单位的要求,调整造林密度和经营方式及最佳利用时间。分析了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结构变化规律。
关键词:
马尾松,纸浆材,商品材生物量,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万德 臧润国 丁易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并结合生物量模型,分析了海南岛3种低海拔热带林生物量及其随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带低地雨林总生物量(409 Mg/hm2)高于热带季雨林(205 Mg/hm2)和转化季雨林(176 Mg/hm2),而热带季雨林具有最高的落叶物种及最低的常绿物种生物量。总生物量在胸径≥40 cm径级内热带低地雨林最高,1~10 cm径级内热带季雨林最高,10~40 cm径级内3种群落无显著差异。热带季雨林中落叶物种生物量在所有径级中均为最高,但常绿物种生物量除1~10 cm径级外均为最低。三种群落在下层(H
关键词:
群落生态学 生物量 模型 径级 热带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丽容 李翠 唐春风 黄燕芬 张占江 郭晓云
为研究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岩黄连生长发育、细胞结构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以岩黄连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白、红(R)、蓝(B)LED光源设计8个处理:白光(对照)、蓝光(E1)、R∶B=2∶1(E2)、R∶B=4∶1(E3)、R∶B=6∶1(E4)、R∶B=8∶1(E5)、R∶B=10∶1(E6)和红光(E7),测定不同处理下植株生长指标及岩黄连碱含量,观察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红光比例增加对植物生长和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E3处理叶柄数目、主根直径和地上干重显著增加,E4处理可优化根冠比,纯红光促进株高和主根生长。叶绿素a含量在蓝光和红光比例高的E5处理较高,E2处理对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E4处理根部岩黄连碱含量超过地上部分,E3、E5和E7处理岩黄连总生物碱含量增加。细胞结构观察显示,提高红光比例会导致植物组织结构出现差异:E2处理栅栏组织显著;E3和E7处理栅栏细胞分化整齐;E4和E5处理细胞排列紊乱,叶肉层松散;E6处理上皮细胞萎缩,海绵组织疏松增厚,栅栏组织分化不明显。综上,光质调节对岩黄连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近羽 罗峰 谢晓东 裴忠有 丁博 包曙光 孙守钧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根据物理学的色差原理,首次采用色差法,对高粱蜡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粱之间茎秆的蜡粉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基因型间也不同;饲草高粱茎秆自上而下各节段的蜡粉含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间茎节的蜡粉含量与全株混合蜡粉含量总平均值最接近,可代表全株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同一生育期内蜡粉累积量也不同,饲草高粱为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为乳熟期>抽穗期>开花期>蜡熟期>完熟期,开花期与整个生育
关键词:
高粱 蜡粉 变化规律 色差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杭亮 王俊儒 杨东风 舒志明 梁宗锁
【目的】探讨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NaNO2-AlCl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中根、茎、叶、花等部位的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和叶中均较高,而在茎中较低。其中紫花丹参叶部总丹总丹参酮、总黄酮、总酚酸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5倍、3.8倍和3.5倍。白花丹参叶部这3类成分含量分别比茎部高2.4倍、1.8倍和1.9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地上...
关键词:
紫花丹参 白花丹参 不同部位 有效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玉芳 林雪玲 俞道进 姚金水 黄小红 黄一帆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黄连解毒散分别制成超微粉和普通细粉,给家兔灌服,用HPLC法测定家兔体内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PKS(Pharmaceutical Kinetics Software)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和细粉中的小檗碱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连解毒散超微粉和细粉中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模型均为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是:吸收相半衰期(t1/2α)为1.08和1.33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28.72和23.56h,达峰时间(Tpeak)为1.480和1.93...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承南 王红娟 李平 林凌秋
对我国吴茱萸、吴茱萸变种石虎和变种疏毛吴茱萸的主要药用成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3品种中,吴茱萸的药用有效成分最高;3个品种中,广西灌阳县种植的吴茱萸和石虎含碱量分别是2.846%和1.34%,明显高于其他产区;疏毛吴茱萸含碱量最高的是贵州余庆县,含碱量为0.33%,明显低于吴茱萸和石虎。建议在发展吴茱萸的种类时,应重点考虑发展吴茱萸,从产地的规划上应重点考虑广西的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及贵州的东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