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5)
- 2023(4655)
- 2022(3951)
- 2021(3610)
- 2020(3134)
- 2019(6741)
- 2018(6508)
- 2017(12249)
- 2016(7113)
- 2015(7529)
- 2014(7433)
- 2013(7384)
- 2012(6793)
- 2011(6161)
- 2010(6103)
- 2009(5327)
- 2008(5345)
- 2007(4698)
- 2006(3870)
- 2005(3443)
- 学科
- 济(24176)
- 经济(24154)
- 业(17123)
- 管理(15836)
- 方法(13344)
- 企(13090)
- 企业(13090)
- 数学(12095)
- 数学方法(11968)
- 学(8377)
- 农(6901)
- 财(6012)
- 中国(5558)
- 业经(4812)
- 农业(4636)
- 制(4527)
- 技术(4333)
- 贸(4282)
- 贸易(4282)
- 易(4176)
- 务(4143)
- 财务(4137)
- 财务管理(4128)
- 企业财务(4027)
- 银(3973)
- 银行(3939)
- 理论(3795)
- 行(3776)
- 融(3753)
- 金融(3750)
- 机构
- 大学(101896)
- 学院(100973)
- 研究(38785)
- 济(36239)
- 经济(35421)
- 管理(33617)
- 农(31467)
- 理学(30016)
- 理学院(29519)
- 科学(28985)
- 管理学(28776)
- 管理学院(28598)
- 中国(25569)
- 农业(25545)
- 业大(23511)
- 所(22197)
- 京(21141)
- 研究所(20931)
- 中心(16985)
- 农业大学(16947)
- 财(15663)
- 江(15098)
- 室(14459)
- 省(14260)
- 业(13783)
- 实验(13425)
- 院(13158)
- 财经(13145)
- 科学院(13067)
- 实验室(12956)
- 基金
- 项目(76531)
- 科学(58744)
- 基金(56373)
- 家(53149)
- 国家(52764)
- 研究(46392)
- 科学基金(43343)
- 自然(31367)
- 省(31317)
- 自然科(30704)
- 自然科学(30683)
- 自然科学基金(30204)
- 基金项目(30104)
- 社会(29034)
- 社会科(27636)
- 社会科学(27626)
- 划(26817)
- 资助(22954)
- 教育(21846)
- 计划(18050)
- 重点(18022)
- 科技(16477)
- 创(16273)
- 部(16213)
- 发(16005)
- 编号(15998)
- 科研(15732)
- 创新(15328)
- 业(15086)
- 农(14216)
共检索到137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铭 臧丽丽 范凯 李凤 袁淑娜 申浩 王学德
【目的】黄萎病菌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病菌,又属于被检疫的病菌,田间接菌鉴定棉花抗病性受到检疫的限制,通过比较多种鉴定棉花抗黄萎病的方法,提出一种使用黄萎病菌毒素进行联合鉴定的方法,以替代传统病圃鉴定法。【方法】将待测棉花品系种植于人工气候室内,以常规管理模式培养棉苗,在21 d后将所种植棉苗的根部放入黄萎病菌毒素中浸泡,浸泡72 h时统计病情指数;在待测棉花品系的盛花期取棉株倒数第三片叶片,用打孔器在叶片上取10—20个直径约1.5 cm的叶圆盘,将所取叶圆盘浸泡于黄萎病菌的毒素当中,经过24 h后观察所浸泡的叶圆盘黄化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对待测棉花品系的黄萎病抗性...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鉴定 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春红 范尉尉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目的】对黄萎病菌毒素滤液诱导棉花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研究,探索棉花黄萎病菌诱导抗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4种浓度[病菌滤液原液(VD)、1﹕20、1﹕40、1﹕50]的黄萎病菌毒素液,在0、12、24、48、60、72 h预处理后,观察4~6叶龄棉苗叶和根的外部表现及发病情况,测定其植株形态的4~6片真叶萎蔫指标和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1)不同浓度的毒素液浸泡棉根48 h后,1﹕20组,真叶萎蔫,子叶倒挂;1﹕40组,真叶轻度萎蔫,子叶萎蔫;1﹕50组,仅表现为子叶失水,1~2片真叶略显失水,大多数真叶完好;而VD对照组表现为3级危害,严重萎蔫。当毒素液浓度降至1﹕50时,预处理棉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征彬 郭介华 冯纯大 徐秋华 陈木松
以一组抗病和丰产品种(系)为材料对棉花的抗枯、黄萎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系)对7号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好,一般能够达到病指小于10的育种目标。各供试材料对8号枯萎菌生理小种和7号、8号混合枯萎菌生理小种抗性较差,没有出现高抗材料。全部供试材料都不抗黄萎病,病情指数都在50以上。相关分析表明,棉花对不同类型的枯萎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存在高度正相关,但抗枯萎病性和抗黄萎病性二者相关性较低。
关键词:
棉花 抗病性 枯萎病 黄萎病 相关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兆华 陈兆夏 张天真 潘家驹 蒋伟民
通过 1 8个菌株对 2 3个不同抗、感品种的棉花苗期接种试验 ,及 1 0个菌株对 9个苏棉 1 2号R和 1个南农 1号耐黄萎病株行的苗期和吐絮期病指相关分析 ,明确了要培育出能在大多数病区都表现抗病的棉花品种 ,应以V2 5、XS4这样的强致病力菌株作为病圃鉴定菌株。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目标应以抗强致病力或落叶型菌系为主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致病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李增书 张寒霜 王凯辉
以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作对照,对14份转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材料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试验材料的发病程度年份之间差异较大,但趋势基本相同;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发病程度不同,从前、中、后期呈逐渐加重之势,后期黄萎病发生最重,且材料之间差异很大,后期鉴定应作为黄萎病鉴定的主要时期,前、中期也应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供试材料中鉴定高抗黄萎病材料1份,抗病材料1份,耐病材料9份,说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抗黄萎病基因对黄萎病具有一定抗性,且可在棉花植株内表达;抗病好的材料皮棉产量不一定最高,品种选育过程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抗病性是重要依据,产量才是最终目标。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抗性 品种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怀仲 李琼芳 叶鹏盛 曾华兰
1991~1995年对四川省培育的棉花新品种(系)进行了抗枯、黄萎病性鉴定。302份鉴定枯萎病品种(系)中,抗病、耐病和感病品种(系)的比例分别为71.2%、20.5%和8.3%;203份抗黄萎病性鉴定品种(系)中,抗病、耐病和感病的比例分别为18.2%、56.7%和25.1%;同时鉴定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的198份品种(系)中,双抗品种占17.7%,抗枯萎病和抗、耐黄萎病的品种占61.1%,推荐双抗品种(材料)6份。同“七五”鉴定结果相比,“八五”新育成的品种(系)抗枯、黄萎病性均有显著提高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抗性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颖章 韩碧文 简桂良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棉花愈伤组织在黄萎病菌毒素诱导下 ,体内过氧化物酶和 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感病品种中 POD活性的升高大且早于抗病品种 ;感病品种 SOD活性随诱导时间延长而迅速下降 ,耐、抗病品种 SOD活性的降低较慢 ;随着病菌毒素诱导时间的增加 ,在电泳凝胶透射扫描系统中愈伤组织中有数种病原相关蛋白 (PR蛋白 )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尉尉 马春红 董文琦 李运朝 刘子会 贾银锁 耿军义 张香云
目的探明棉花黄萎病对不同伤根程度棉苗体内相关抗性酶的影响。方法棉苗长至四叶时,将纸钵与蛭石等去掉,用水小心冲刷,得到:⑴完整根苗。⑵将根下部3~5cm的余根用消毒的刀切掉为切根苗。⑶留主根,将大部分侧根切除为伤根苗。3种不同根系状况的棉苗浸于20ml棉花黄萎病菌的菌液中,以无菌水稀释至不同浓度。经0~48h,记载致萎蔫程度,并测定相关抗性酶的变化。结果3种伤根处理的棉苗浸黄萎病菌培养液后,其致萎度差异显著。当病菌液的浓度为1﹕10时,整根苗不出现感病,受害最轻;其次为伤根苗,2级感病;切根苗最为严重,3级感病。同时还测定了与提高抗病性有关酶的变化,以1﹕50浓度处理效果最好,过氧化物酶(PO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煜 张振楠 胡广 刘建芬 唐叶 张宁 司怀军 吴家和
为了克隆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GS)、实时定量PCR(q PCR)和接菌分析来研究棉花WRKY基因对大丽轮枝菌的诱导响应和抗性。结果从棉花中筛选出8个与拟南芥直系同源的棉花抗病相关WRKY基因,这些直系同源WRKY基因表达受到大丽轮枝菌浸染诱导响应。其中有6个GhWRKY基因的表达均受到大丽轮枝菌诱导上调,而GhWRKY70和GhWRKY48的表达量随着不同的时间点呈现上调或下调。GhWRKY22等5个基因表达量在24,72 h分别表现为上调,呈现出双峰曲线。对GhWRKY22表达特征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GhWRKY22基因在茎里优势表达,同时表达受到大丽轮枝菌、水杨酸和茉莉酸激素的诱导。GhWRKY22基因沉默植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敏感性增加,抗病标志基因(PR1、PR3、PR4、PR5、PAL和PDF1. 2)表达量也显著降低,揭示GhWRKY22是通过SA和JA信号途径参与棉花对大丽轮枝菌的响应过程。总之,棉花中8个WRKY基因参与棉花对黄萎病抗性调控,其中GhWRKY22基因正调控棉花的抗性,可作为棉花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淑芳 李俊兰 金卫平 王广恩
棉花黄萎病是目前棉花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棉花黄萎病不断蔓延,危害逐年加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上缺乏抗黄萎病品种。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枯黄萎病混生病圃连续多年的定向选择,培育出的冀616和冀171等,是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优良种质材料。
关键词:
棉花 抗黄萎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云雷 王红梅 陈伟 龚海燕 桑晓慧 崔艳利 赵佩
【目的】发掘棉花抗黄萎病相关的优异等位基因,利用优异等位基因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分子检测,实现对抗病性的快速鉴定和对抗病基因型的直接选择,有效解决当前抗病性鉴定周期长、抗病性选择效率低的技术难题。【方法】选用125份陆地棉优异种质,分别采用田间黄萎病病圃鉴定和温室接种鉴定对材料进行抗黄萎病鉴定,分析材料的抗病性变异;通过筛选前期获得的与棉花抗黄萎病表型显著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位点并计算其效应值,分析不同材料中含有的优异等位基因数目及其优异等位基因效应值之和,研究利用优异等位基因位点进行棉花抗黄萎病预测的可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优异等位基因 分子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纪好勤 郭小平 潘家驹
将抗病和感病不同的棉花品种接种黄萎病菌后,对其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在接种后5天,其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化指标。病原菌毒素对感病品种原生质体的破坏程度较抗性品种为大,差异明显,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生理生化指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家驹 张天真 蒯本科 郭小平 王谥
棉花对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d)抗性的遗传方式迄今尚有争议。本试验应用了11个经过鉴定的抗、感亲本进行不同组合的杂交,用致病力强弱不同的菌系,采用单苗系和混合菌系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和病菌毒素接种的方法,对各组合不同世代(P1、P2、F1、F2、F3、BC1、BC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试验分1983~1985,1986~1988,1989~1991三轮连续进行,每轮试验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不完全相同,所得试验结果相互吻合,并与前人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抗性遗传及抗病育种问题的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威世 杜雄明 马峙英
以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 15-3493"和高感黄萎病的陆地棉品种"石河子875"的175个F2代单株作为标记群体,采用BSA法筛选多态性引物,构建了1个包括3个SSR引物在内的连锁群。通过Mapmaker软件将与黄萎病抗性有关的1个位点定位在该连锁群,该位点与SSR标记BNL3556相距13.1cM,可解释表型变异方差的50.1%,为主效基因位点。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分子标记 连锁图 SS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方生 毛正轩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试分析了棉花萌动种子及棉株感病前后叶片的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结果表明,罹病反应中叶片PPO同工酶谱的变化差异可作为鉴定抗枯、黄萎病大小的生化指标;棉花萌动种子PPO同工酶在不同抗枯黄萎病品种间及品种内个体之间表达均存在多态性,确认了分别与抗枯萎病和抗黄萎病性状相关的两条标记酶带。根据这两条标记酶带频率的大小,可鉴定棉花品种(系)的抗性水平。同工酶测试分析后的种子经室内培养后在田间仍能正常生长,其标记酶带与田间抗病性表现一致,因而可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一种室内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