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4)
2023(11165)
2022(10063)
2021(9498)
2020(8046)
2019(18598)
2018(18597)
2017(35715)
2016(19848)
2015(22482)
2014(22499)
2013(22245)
2012(20530)
2011(18362)
2010(18217)
2009(16658)
2008(16368)
2007(14244)
2006(12429)
2005(10675)
作者
(59801)
(49710)
(49547)
(46846)
(31498)
(24109)
(22433)
(19854)
(18947)
(17773)
(17240)
(16626)
(15707)
(15631)
(15418)
(15260)
(15172)
(14817)
(14144)
(14066)
(12502)
(12176)
(12126)
(11226)
(11162)
(11141)
(10910)
(10803)
(10092)
(9983)
学科
(76828)
经济(76738)
管理(55649)
(52375)
(44147)
企业(44147)
方法(38828)
数学(33607)
数学方法(33154)
(20168)
(20029)
中国(18496)
(17955)
业经(16531)
地方(15151)
理论(14003)
(13819)
贸易(13813)
(13342)
农业(13313)
(12665)
(12594)
环境(12135)
技术(12016)
(11709)
财务(11644)
财务管理(11621)
教育(11215)
企业财务(11007)
(10911)
机构
大学(285169)
学院(282199)
管理(111624)
(103540)
经济(101067)
理学(97601)
理学院(96421)
管理学(94420)
研究(94383)
管理学院(93954)
中国(67576)
科学(63875)
(61334)
(51965)
(48983)
业大(48229)
(45572)
研究所(45296)
中心(42169)
农业(41254)
(40276)
北京(38479)
(38224)
师范(37827)
财经(37465)
(34049)
(34034)
(33033)
技术(31075)
师范大学(30678)
基金
项目(199579)
科学(155033)
基金(143601)
研究(140677)
(127325)
国家(126289)
科学基金(107007)
社会(85491)
社会科(80824)
社会科学(80799)
(78654)
基金项目(77431)
自然(72881)
自然科(71154)
自然科学(71136)
自然科学基金(69850)
(66921)
教育(64748)
资助(59462)
编号(56986)
成果(46088)
重点(44805)
(42904)
(41754)
(41023)
课题(39419)
科研(38833)
创新(38218)
计划(38152)
大学(36718)
期刊
(110596)
经济(110596)
研究(78397)
学报(53379)
中国(51219)
(46748)
科学(46632)
管理(39488)
大学(39187)
学学(36932)
(33091)
农业(32791)
教育(32491)
技术(23885)
(19170)
金融(19170)
业经(18016)
财经(17582)
(17035)
经济研究(16834)
图书(16504)
科技(15154)
(14878)
业大(14600)
(14566)
问题(14284)
理论(14070)
技术经济(13643)
资源(13145)
实践(13106)
共检索到398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锐  王远会  马鹏  李隆云  
比较了62个黄花蒿产地的环境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差异,各产地的气象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青蒿素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青蒿素含量的气象因子:年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青蒿素含量主要受年降水量和7月最高温度的影响;分类回归分析表明,年降雨量和7月平均温度分别出现在分类回归树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年降雨量>970.5 mm、7月平均温度>27.55℃,土壤类型在紫色土、黄红壤和黄壤的条件下,青蒿素含量较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怀玉  彭锐  崔广林  吴叶宽  马鹏  
为了研究我国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空间分布规律,利用GPS定位,实地采样63份,测定青蒿素含量,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青蒿素含量的空间趋势和空间变异。结果表明:我国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有中等强度的相关性(C0/C0+C=34.693%),存在空间趋势效应;在进行简单Kriging插值时,趋势效应参数宜选择0阶,理论模型宜选圆状模型(circular model)。青蒿素含量存在空间趋势效应,东西向呈抛物线趋势效应,由北向南呈明显增加趋势,结构分析表明青蒿素含量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甘晓玲  邓步华  王易振  万宗碧  杨治国  潘婷立  何荣会  高江原  朱照静  
以采集于缙云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2份青蒿为材料,研究青蒿素含量与环境、5个生理性状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线性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遮阴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偏回归系数显著,建立根据遮阴度(X4)影响青蒿素含量(Y)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8986-0.0897X4(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荣沭  赵敏  周亚丹  韩颂  
Pre-column derivation of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ith ultraviolet detection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purated artemisinin in Artemisia annua,and the artemisinin content and biomass yiel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introduced A.annua and the local wild A.annua.The result showed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朱照静  杨治国  黄晓丽  曾祥琼  黄先元  彭坤  谭丽  张如超  黄晓可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36个不同来源地的野生青蒿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相关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N和P含量是影响三峡库区野生青蒿的青蒿素含量的最主要最明显的因素。三峡库区野生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主要受土壤营养状况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卓蔚  谷文超  许凌峰  周浓  尹福强  詹万龙  赵晶晶  
【目的】研究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分析栽培品与野生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为滇重楼规模化种植及缓解野生资源危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仪对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进行消解,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15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产地滇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中各无机元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滇重楼根茎中Ca、Mg、Fe、Al、Na、Cu、Zn、Mn和Ba元素含量较高,根际土壤中Fe、Al、Ca、Mg、Na、Mn、Ba和B元素含量较高;野生品根茎中Mg、Ca、Al、Fe、Cu、Zn、Mn、Ba、B、Co、Ni元素含量整体高于栽培品,野生品根际土壤中Na、Mg、Al、Fe、Mn、B、Co、Se、Sb元素含量整体高于栽培品根际土壤。从变异系数来看,野生品根茎中(Zn、Ba、Co)和根际土壤中(Mg、Ca、Mo、Sb)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00%,说明上述无机元素在野生品根茎、根际土壤中的分散程度较大,受野生生长环境影响较大;栽培品根茎中各无机元素变异系数均小于100%,栽培品根际土壤中Mg、Ca、Ba和Sb元素变异系数大于100%,说明栽培品根茎受栽培产地环境影响较小。由主成分分析可知,Al、Fe、Cu、Zn、Mn、Co、Se等元素为滇重楼根茎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在Zg-4根茎中含量最为丰富;Mg、Al、Se、Ca、Mo等元素为滇重楼根际土壤中的特征性无机元素,在Yt-3产地根际土壤中含量最为丰富。【结论】大部分无机元素含量在野生品根茎和根际土壤中较栽培品高,且根茎与根际土壤中的无机元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滇重楼对无机元素的吸收与各产地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在不同地区人工栽培滇重楼时需因地制宜科学施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兵  黄坤  阙劲松  李宏光  陆庆华  邵小东  胡承孝  闫辉  
【目的】本研究对云南红河州8个县市烟叶基地300个土壤样品和900份烟样进行指标检测。【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系统阐述红河不同烟区烟叶品质及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特征,并深入挖掘红河烤烟烟叶品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红河州不同烟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异较大,其中有效锌和有效锰变异最为明显;红河烟区烟叶总氮、烟碱、总糖、还原糖、烟叶钾、氯元素、石油醚和淀粉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氯离子变异极为明显。【结论】红河植烟土壤不同中微量元素对烟叶化学组成影响不同,其中交换性镁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楠  曾希柏  高菊生  王伯仁  
目的探讨红壤旱地、特别是低肥力红壤旱地中镁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镁肥的合理施用和含镁复合肥的研制奠定进一步的基础。方法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镁含量的复合肥对黄花菜生长、产量及红壤旱地养分含量的影响,并对其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等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两种含镁复合肥对促进黄花菜生长发育、提高黄花菜产量和抗病能力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含镁量较高的镁肥II增产效果更优,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7.4%,比施氮磷钾处理增产32.8%,比含镁较低的镁肥I增产14.5%。两种含镁复合肥对土壤交换性镁和氮磷钾含量亦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施用镁肥II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钾及交换性镁含量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俞益武  
材料采自浙江省临安市高虹乡立地条件不同的竹园。对竹叶和土壤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雷竹叶氮 (N) ,磷 (P) ,钾 (K) ,钙 (Ca) ,镁 (Mg) ,铁 (Fe)和硅 (S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 5 1 4g·kg- 1 ,2 33g·kg- 1 ,1 4 71g·kg- 1 ,2 92g·kg- 1 ,1 30g·kg- 1 ,0 1 3g·kg- 1和 1 8 45g·kg- 1 。 7种元素中磷含量的变异最小 ,变异系数为 5 837% ,而硅变异最大 ,变异系数达 2 6 684%。竹叶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及水解氮含量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0 639 和 0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叶正钱  姜培坤  俞益武  
为了解实施覆盖促成栽培雷竹笋营养元素状况,采样分析了竹笋和营养元素含量,并和自然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覆盖促成栽培竹园雷竹笋氮、磷、钾、钙、镁、铁和锰的含量分别为(4 30±0 40)g·kg-1,(0 70±0 10)g·kg-1,(2 98±0 66)g·kg-1,(28 76±25 71)mg·kg-1,(99 14±37 79)mg·kg-1,(5 10±2 80)mg·kg-1和(4 61±2 11)mg·kg-1。同是3月中旬采集的2类竹笋,自然笋竹园竹笋氮、磷、钾含量分别是覆盖促成栽培竹笋的1 32,1 77和1 50倍,差异达显著水平。覆盖促成栽培竹笋钙和镁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张清海  林绍霞  崔斗斗  林昌虎  
为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含量的剖面特征,为鸟王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基础依据,采用室内分析测试技术和室外实地考察,对鸟王茶产地土壤和剖面土壤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平均含量差别很大,野生茶园的全Fe和全Zn含量最高,分别是39 646和6131 mg/kg,天然林地的全Mn、全Cu和全Mo的含量最高,分别是163.92、13.22和1.23 mg/kg;野生茶园的有效Fe、有效Mn、有效Zn和有效B含量最高,分别是148.47、31.12、5.46和0.32 mg/kg,天然林地的有效Cu含量最高,为1.32 mg/kg;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剖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小林  姜井军  张一平  李玲  
西安市郊供试菜园土壤和蔬菜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近郊9块菜地土壤全量和DTPA态Pb,Cd,Cr,Cu,Zn,Mn的平均含量均大于对照,其中Pb,Cd累积量较大。在研究的11种蔬菜中,苋菜和韭菜的重金属累积量较大,而大辣子和西红柿的累积量较小。蔬菜吸收重金属除受元素有效性影响外,还受土壤和大气污染的干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莫磊兴  杨玉霞  范业赓  牙禹  廖洁  何洁  朱俊杰  
利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果蔗地土壤中的铬、铜和锌含量,验证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并对果蔗地土壤中Cr、Cu和Zn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蔗地土壤中Cr的含量为22.8~100.8 mg·kg~(-1),平均值为54.5mg·kg~(-1);Cu的含量为22.6~41.2 mg·kg~(-1),平均值为29.8 mg·kg~(-1);Zn的含量为48.6~184.6 mg·kg~(-1),平均值为107.4 mg·kg~(-1)。Cr和Zn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大,而Cu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小。频数分布图显示,土壤中Cr不符合正态分布,Cr含量大多在27.0~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建国  艾丽  
研究祁连山北坡土壤颗粒组分中氮含量及其与海拔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分比例、土壤颗粒氮比例、土壤颗粒氮含量和土壤颗粒组分氮含量都随海拔升高而差异不显著;就土壤颗粒组分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阳坡3800m处、阴坡3000、3200和3500m处较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200和3500m、半阴坡2800m处较高(p<0.05);就土壤颗粒氮比例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000和3200m、阳坡3300和3800m处最高,15~35cm土层在阴坡3000m和阳坡3300m处最高;就土壤颗粒氮含量而言,0~15cm土层在阴坡3600m处最低,阳坡3800m和半阴坡2800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丽娟  黎其万  严红梅  陈锦玉  邵金良  和丽忠  
用碱熔法处理土壤样品,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的含量,确定了TISABⅡ为最佳离子强度剂,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筛选出了土壤中F测定的最佳因素TISAB用量15.00 mL,加热温度600℃,盐酸用量6.00 mL,澄清时间为20 min。通过对质控样进行验证实验和加标回收实验,证明该条件准确可靠,对土壤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十分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