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1)
- 2023(5738)
- 2022(5015)
- 2021(4509)
- 2020(4070)
- 2019(9581)
- 2018(9323)
- 2017(18481)
- 2016(10248)
- 2015(11705)
- 2014(11962)
- 2013(12057)
- 2012(11358)
- 2011(10353)
- 2010(10424)
- 2009(9844)
- 2008(9936)
- 2007(9159)
- 2006(7696)
- 2005(6829)
- 学科
- 济(47234)
- 经济(47191)
- 业(28053)
- 管理(27923)
- 方法(25268)
- 数学(22925)
- 数学方法(22760)
- 企(21522)
- 企业(21522)
- 农(13097)
- 财(12030)
- 中国(10774)
- 贸(9543)
- 贸易(9543)
- 学(9532)
- 易(9260)
- 地方(8903)
- 农业(8685)
- 业经(8573)
- 制(7796)
- 务(7269)
- 财务(7256)
- 财务管理(7234)
- 企业财务(6821)
- 和(6778)
- 环境(6700)
- 银(6576)
- 银行(6555)
- 融(6464)
- 金融(6462)
- 机构
- 大学(156603)
- 学院(155603)
- 济(66809)
- 经济(65495)
- 管理(59344)
- 研究(51964)
- 理学(51664)
- 理学院(51093)
- 管理学(50241)
- 管理学院(49950)
- 中国(38323)
- 科学(33069)
- 京(32205)
- 农(31291)
- 财(29729)
- 所(27436)
- 业大(25924)
- 农业(25247)
- 研究所(25177)
- 中心(24493)
- 财经(24330)
- 江(23158)
- 经(22082)
- 经济学(21566)
- 北京(19931)
- 经济学院(19897)
- 范(19551)
- 师范(19347)
- 财经大学(18077)
- 州(18039)
- 基金
- 项目(104277)
- 科学(81322)
- 基金(75966)
- 研究(73450)
- 家(66930)
- 国家(66413)
- 科学基金(55956)
- 社会(46784)
- 社会科(44429)
- 社会科学(44412)
- 省(40953)
- 基金项目(40665)
- 自然(36528)
- 自然科(35676)
- 自然科学(35663)
- 自然科学基金(35051)
- 划(34746)
- 教育(34033)
- 资助(31265)
- 编号(29578)
- 部(23740)
- 重点(23658)
- 成果(23600)
- 发(22522)
- 创(21492)
- 科研(20740)
- 创新(20177)
- 教育部(20048)
- 课题(19989)
- 计划(19884)
共检索到217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世鑫 马小军 闫志刚 韦树根
因地制宜选择马铃薯、秋黄豆、四季豆和胡萝卜4种秋作物与黄花蒿轮作,考察其生长时间、土壤理化性质、黄花蒿发病率、产量及经济效益,探索黄花蒿轮作的良好模式。结果表明:黄花蒿与马铃薯等4种作物轮作,生长期衔接良好,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起到改善土壤pH值,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的孔隙度的作用。以马铃薯最优,其次为秋黄豆。与秋黄豆、马铃薯轮作能显著提高后茬黄花蒿药材产量和青蒿素含量,降低黄花蒿白粉病和茎腐病的发生。4种农作物与黄花蒿轮作均能增收,其投入因品种的不同而异,纯收入以马铃薯最高。结论:黄花蒿-马铃薯-黄花蒿轮作模式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白粉病和茎腐病发生,提高黄花蒿药材产量和...
关键词:
黄花蒿 轮作 土壤性质 产量 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赟赟 王连喜 李琪 宋玉芝 李剑萍
【目的】探讨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宁夏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夏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盐池、海原)和南部(西吉、隆德)4个区县1971-2007年以及北部(青铜峡、石嘴山)2个市1971-1985年的马铃薯产量统计资料,及对应的各地气象台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试验。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生育期内各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因子对马铃薯最终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通过相关系数得到影响宁夏南部马铃薯气象产量的气候因子为4月日照时数;中部为4月日照时数、7月降水量;北部为6-...
关键词:
宁夏地区 马铃薯 气候因子 积分回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保勋 陈东海 徐婷婷 田建民 梅天骄 万猛 王广力
构建农业净碳汇价值评价技术体系,测算了主要粮经作物固碳价值、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用这些作物的固碳价值减去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得到其净碳汇价值;根据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计算不同轮作模式的净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玉米、水稻、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测算结果对农业生态价值补偿标准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减少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粮经作物碳投入价值与农药化肥环境成本,不断提高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保勋 陈东海 徐婷婷 田建民 梅天骄 万猛 王广力
构建农业净碳汇价值评价技术体系,测算了主要粮经作物固碳价值、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用这些作物的固碳价值减去碳投入价值、农药环境成本、化肥环境成本,得到其净碳汇价值;根据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计算不同轮作模式的净碳汇价值。结果表明:主要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玉米、水稻、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花生。不同轮作模式下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测算结果对农业生态价值补偿标准确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建议减少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降低粮经作物碳投入价值与农药化肥环境成本,不断提高粮经作物净碳汇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扬帆 陈佑启 何英彬
[目的]文章以马铃薯关键生长期——结薯期为测量时点,以马铃薯和玉米、大豆、水稻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光谱曲线特征差异性研究。[方法]为更好地描述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的光谱差异,创建高光谱反射率差异性指数、高光谱一阶导数差异性指数、高光谱红边幅值差异性指数、高光谱曲率差异性指数及高光谱植被指数差异性指数。[结果](1)马铃薯与玉米、大豆、水稻3种作物光谱曲线具有明显差异,马铃薯与玉米的反射率值在480nm附近蓝色波段位置差异最显著,差异性指数值为67.866%,与大豆、水稻的最大差异性指数值分别为49.068%、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玉琼 张立峰 姚兆磊 张继宗 刘玉华
【目的】促进水温土等资源匮乏的冀西北寒旱区作物生产对水分、养分的合理与均衡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方法】采用交叉式种植方法,在草甸栗钙土和砂质栗土农田,分别设计了包括5个主栽作物的全部组合的轮作与连作田区试验,年际间进行重复,研究区域主栽作物轮作倒茬的产量效果。【结果】在草甸栗钙土农田,与连作相比,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莜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8%—94%、28%—53%和16%—70%;蚕豆与连作相比,除甜菜茬减产外,其他茬口较连作增产4%—43%;马铃薯、蚕豆茬玉米较连作分别增产12%、5%,甜菜、莜麦茬玉米产量仅为连作的81%、93%。在砂质栗钙土农田,不同前茬马铃薯、甜菜的产量分别较连作提高了5%—36%、13%—36%;甜菜茬谷子表现减产,其他茬口的谷子较连作提高了5%—30%;谷子茬莜麦减产,其他茬口莜麦较连作提高了9%—15%;马铃薯、莜麦茬亚麻较连作增产5%、8%,谷子、甜菜茬亚麻产量为连作的94%、99%。【结论】草甸栗钙土田马铃薯→莜麦、马铃薯→甜菜呈现互利轮作,玉米茬马铃薯、莜麦茬甜菜、蚕豆茬甜菜、玉米茬甜菜和蚕豆茬马铃薯表现偏利轮作;砂质栗钙土田莜麦茬马铃薯、马铃薯茬甜菜2种方式表现偏利轮作,可资生产应用。
关键词:
冀西北寒旱区 轮作倒茬 产量 效果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隋启君 李先平 杨万林
通过对1982年至2005年24年中国马铃薯生产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中国马铃薯4个生态区域各省份真实的马铃薯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变化情况,揭示大部分省份马铃薯生产都处于发展状态,其中内蒙、甘肃、贵州、云南、黑龙江、湖南、广西是马铃薯生产发展最快的7个省(区)。在汇总分析2001年至2005年中国各省区马铃薯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2001年至2005年中国马铃薯年平均播种面积为494.25×104hm2,年总产量7601.8万t,平均产量15.4 t/hm2;按播种面积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生产省(区)为内蒙、贵州、甘肃、云南、黑龙江、四川、山西、重庆、陕西、湖北,按总产量排出中国10大马铃薯...
关键词:
铃薯生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勤志 马文杰 冯中朝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8—2005年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马铃薯物质费用投入对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加大部分物质费用的投入对提高我国马铃薯产量有积极的作用;增加对土壤改良的投入和劳动投入对马铃薯生产具有正的效应,对土地投入的动力费用已经过剩了;农户负担和马铃薯出售价格对马铃薯产出增长具有负面效应。
关键词:
马铃薯 生产函数 面板数据 影响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自强 于肖夏 鞠天华 马艳红 于卓 蒙美莲 李长青
为明确36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从9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宜于36个马铃薯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10对,PCR扩增获得301个SSR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1.1%。引物STACCA3和SSR111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36个马铃薯品种间鉴别的分子依据。3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33~0.85,平均为0.54,其中,大于GD平均值的品种有20个,占供试品种的55.56%。以GD值0.57为基准,将36个马铃薯品种划分成7类,从DNA分子水平揭示出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SSR分析 遗传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高明杰 张烁 伦闰琪
[目的]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山地丘陵地区乡村特色产业构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通过马铃薯产业国际对比分析,明确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方法]该文从产业结构、生产成本、市场价格、贸易、消费等多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采用2010—201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大国马铃薯产业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2018年我国马铃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生产规模世界第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体,加工业占比仅为30.00%,仅为欧美的1/3左右;(2) 2015年我国马铃薯生产成本0.95元/kg,2018年我国马铃薯田间价格为1.30元/kg,与欧美基本持平,2011—2015年平均资本利润率32.12%,略高于欧美发达地区,但2018年马铃薯单产19.72t/hm~2,仅为欧美的1/2左右,土地产出率为2.55万元/hm~2,仅为欧美发达地区的1/2;(3)2018年马铃薯出口稳定增长,以附加值较低的鲜薯为主,国际市场占有率2.04%;(4) 2018年马铃薯人均消费量43.62kg,不及俄罗斯的1/2,消费增长潜力较大,且亚洲马铃薯以鲜薯菜用消费为主,欧美地区以马铃薯加工品消费为主,俄罗斯将马铃薯作为主食消费。[结论]应从品种资源引进、马铃薯品种选育、标准薯田建设、国际马铃薯市场开拓和加大马铃薯产业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思泱 于卓 蒙美莲 马艳红 刘宇杰 甘霖 张自强 李长青
为了解彩色马铃薯黑美人、拉塞特-01、底西芮、青薯168、水洗红、涩皮红6个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性,对彩色马铃薯种质鉴定及杂交选育提供依据,试验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I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51个条带,其DNA片段长度多为250~20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136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8.2%。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为0.4388~0.6444,平均为0.5394。以GD值0.55为基准,6个材料聚为3类:第一类为底西芮、青薯168和涩皮红,第二类为拉塞特-01和黑美人,水洗红单独聚为一类,6个彩色马铃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存...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品种 遗传差异 ISSR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蒙建国 王春光 谢胜仕 邓伟刚 祁少华 李靖
针对马铃薯与收获机摆动分离工作部件间的碰撞模型参数缺失问题,选择"费乌瑞它"、"克新1号"、"大西洋"和"甘农薯5号"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下落高度、碰撞材料、碰撞材料厚度和马铃薯硬度等相关因素对马铃薯恢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恢复系数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马铃薯硬度、碰撞材料、下落高度和碰撞材料厚度。马铃薯恢复系数随下落高度、碰撞材料厚度和硬度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恢复系数随65Mn钢、铝合金、木板和橡胶等材料依次减小,随马铃薯下落高度的增加递减,并随着硬度和碰撞材料厚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为马铃薯挖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萍 牛旭斐 蒲明芳
甘肃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马铃薯产区之一",也是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定西地区为例,以调研所获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以马铃薯开发加工为核心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探寻马铃薯产业开发价值链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延伸、优化定西马铃薯价值链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带动甘肃乃至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定西 马铃薯 价值链 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京栋 李先德 王士海
测算了2001—2015年马铃薯价格波动的农户生产福利效应、消费福利效应和总福利效应,并构建TVPSV-VAR模型来探究马铃薯种植农户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马铃薯生产价格、产量对农户生产福利的影响有结构性突变,货币流动性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生产福利产生正影响,农产品期货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户生产福利产生负影响;货币流动性对农户消费福利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突变,马铃薯产量、人均消费支出和农产品期货对农户消费福利表现为正影响,马铃薯销售价格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消费福利产生负影响;马铃薯产量、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及贸易对农户总福利影响的时变性显著,生产价格、产量和销售价格对农户总福利的影响都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突变,货币流动性、人均消费支出和马铃薯贸易对农户总福利表现为正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产品期货对农户总福利表现为负影响。因此,提出加大产业扶植力度,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发展马铃薯期货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芸梅 李玉梅 贾玉鑫 张春芝 李灿辉 黄三文 祝光涛
【目的】薯肉颜色是马铃薯重要的农艺性状,它直接影响马铃薯的营养和商品价值,一直是马铃薯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本研究通过对二倍体红色薯肉分离群体的混池分析、基因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表达分析,确定调控红色薯肉的候选基因,为下一步基因功能、遗传调控研究及彩色马铃薯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向二倍体红色薯肉亲本导入自交不亲和抑制基因Sli获得BC1S1群体,从300个单株中挑选18株红色薯肉和21株黄色薯肉个体提取基因组DNA,分别测序进行混池分析。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对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在定位区间内开发分子标记,对796份BC1S1植株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交换单株,并结合表型对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借助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和qRT-PCR表达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结果】本研究通过构建薯肉颜色分离的二倍体BC1S1群体,利用BSA-seq分析把调控薯肉花青素合成的主效位点定位在第10号染色体48.70—52.20 Mb。最终,利用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51.47—51.85Mb的377 kb区间内。基于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此区间包括5个基因,其中2个基因注释为MYB类转录因子,结合表达量数据推测这2个基因为候选基因,编号分别为PGSC0003DMG400013966、PGSC0003DMG400013965。【结论】本研究将调控马铃薯薯肉花青素积累的一个主效位点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51.47—51.85 Mb之间,推测PGSC0003DMG400013966和PGSC0003DMG400013965为候选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