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7)
- 2023(7920)
- 2022(6902)
- 2021(6307)
- 2020(5831)
- 2019(13619)
- 2018(13468)
- 2017(26282)
- 2016(14804)
- 2015(16677)
- 2014(17047)
- 2013(17031)
- 2012(15969)
- 2011(14457)
- 2010(14699)
- 2009(13668)
- 2008(13838)
- 2007(12576)
- 2006(10430)
- 2005(9316)
- 学科
- 济(63850)
- 经济(63789)
- 管理(40656)
- 业(40406)
- 方法(36467)
- 企(33122)
- 企业(33122)
- 数学(32983)
- 数学方法(32494)
- 财(16442)
- 农(15251)
- 学(14973)
- 中国(14091)
- 贸(11105)
- 贸易(11102)
- 业经(11077)
- 务(10969)
- 财务(10937)
- 财务管理(10909)
- 地方(10866)
- 易(10786)
- 制(10772)
- 企业财务(10388)
- 农业(10011)
- 理论(9850)
- 和(9379)
- 银(9338)
- 银行(9307)
- 融(8955)
- 金融(8953)
- 机构
- 大学(219528)
- 学院(217723)
- 济(86722)
- 经济(84873)
- 管理(82473)
- 研究(73144)
- 理学(72100)
- 理学院(71240)
- 管理学(69530)
- 管理学院(69130)
- 中国(54086)
- 科学(48847)
- 京(46023)
- 农(43655)
- 财(39404)
- 所(39091)
- 业大(37291)
- 研究所(35895)
- 农业(34953)
- 中心(34060)
- 江(32217)
- 财经(31980)
- 经(28972)
- 北京(28583)
- 范(27539)
- 师范(27181)
- 经济学(26916)
- 州(25723)
- 院(25614)
- 经济学院(24529)
- 基金
- 项目(148464)
- 科学(116115)
- 基金(108662)
- 研究(101271)
- 家(96624)
- 国家(95900)
- 科学基金(81193)
- 社会(62900)
- 社会科(59675)
- 社会科学(59654)
- 省(58698)
- 基金项目(57290)
- 自然(55675)
- 自然科(54427)
- 自然科学(54408)
- 自然科学基金(53440)
- 划(50004)
- 教育(48082)
- 资助(46256)
- 编号(39997)
- 重点(34077)
- 部(32997)
- 成果(32468)
- 发(30833)
- 创(30397)
- 科研(29716)
- 计划(29566)
- 创新(28484)
- 课题(27917)
- 教育部(27700)
共检索到306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鹏 杜雨 于秀明 王玉祥
以24份国外引进的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种质为材料,在同质园中对12个荚果形态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9个荚果表型指标在不同材料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荚果被毛变异系数最大(57.74%),其次为荚果颜色(54.92%)和荚果形状(52.8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荚果性状转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9%,可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24份黄花苜蓿种质分为成4个类群,第Ⅰ类最多,包含11份种质资源,占45.83%。该类群明显特征为荚果呈长半圆形且为深褐色,每荚含种子数最多,性状良好,具有极大的育种潜力;第Ⅱ类包含4份种质资源,占16.67%,荚果多为镰刀形且易裂荚;第Ⅲ类群包含8份种质资源,占33.33%;第Ⅳ类群有1份编号为16的材料,表现出弯曲程度大、难裂荚的特性,可作为抗裂荚材料进行育种。本研究通过评价外来黄花苜蓿种质的荚果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黄花苜蓿的裂荚机理、培育抗裂荚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应梅 杨维泽 杨美权 杨绍兵 杨天梅 许宗亮 李纪潮 张金渝
【目的】探讨珠子参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为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珠子参的小叶数、茎色、叶形、叶缘等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有明显变异;7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居群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28%~69.18%,其中茎粗和复叶柄长在居群间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9.18%和57.49%;12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居群是香格里拉普达措(PDC1)为53.61%,变异系数最小的居群是尾木尼村(WMN)为27.11%。相关性分析表明,珠子参居群的叶长、复叶柄长与纬度和海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小叶柄长与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叶长、小叶柄长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可分为4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完全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结论】珠子参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与分布生境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有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正昊 史晓龙 周东英 钟超 刘喜波 张鹤 康树立 赵新华 王传堂 于海秋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随着近年来我国对花生油的需求日益增加,培育高产优质的花生新品种是花生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花生荚果大小直接决定了花生的产量,明确花生荚果大小调控机制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EMS诱变是创制花生优异新种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加速育种进程。通过对美国栽培花生Tifrunner进行EMS诱变,获得了一个分枝数减少、花期提前且荚果变大的突变体(ps)。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长宽与荚果长宽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0.0001),且ps的果型没有发生改变但粒型显著变长。进一步对果壳进行细胞学分析表明,ps荚果变大的原因是果壳细胞数量增加。通过EMS诱变创制了1个分枝数减少且早熟的花生种质,为培育适应机械化的早熟花生品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此外,花生的荚果和种子的大小具有不同的调控途径,针对ps荚果大小突变的研究更应关注果壳的发育。研究结果为探究调控花生荚果大小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加速优质花生种质资源创制提供了优异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武 孔德仓 崔艳红 曹明 庞晓明 李颖岳
为了明确枣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了解枣裂果性状与果实(核)性状的相关性,提高枣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枣核心种质的果实、果核和裂果等相关的9个重要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变异,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2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为39.00%;其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为1.491.9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7。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表型性状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个果实(核)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正相关
关键词:
枣 核心种质 表型多样性 裂果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春红 刘宏祥 陶志云 徐文娟 宋卫涛 章双杰 李慧芳
Toll样受体(TLRs)在机体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分析TLRs在鸭主要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在测定和分析高邮鸭免疫器官发育的基础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高邮鸭TLR1、TLR2、TLR4、TLR5(TLR1/2/4/5)4种TLR mRNA基因在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和法氏囊)中的相对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LR1/2/4/5 mRNA在不同发育时间段都有表达,但不同TLR基因在不同免疫组织中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总体来讲,胸腺中TLR1/2/4/5 mRNA在1周龄时表达水平较高,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秀明 杜雨 汪鹏 李姣 王玉祥 张博
以11份新疆野生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为材料,在同质园中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及染色体倍性比较分析,以期为新疆黄花苜蓿资源评价及核心种质构建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形态学的测量以及以新疆大叶苜蓿(M. sativa‘Xinjiang Daye’)作为倍性检验的参照材料,使用CyFlow Space流式细胞仪对相关参试材料进行倍性检测。结果表明,11个材料的13个性状之间变异系数为7.62%~19.98%,11个材料之间的变异系数为9.66%~17.22%,平均变异系数为13.56%。聚类分析将11个材料分为5类:其中YM、MNS-2、YW-13份材料各成一类,YM为二倍体材料,叶面积最小,花部性状较好,可以作为杂交育种以及构建新疆野生黄花苜蓿核心种质库的重要材料;MNS-2为四倍体材料,绝对株高最高;YW-1为复合体材料,茎粗及单序小花数最高;其余材料均为四倍体,其中AGXWB和MNS-1聚为一类,此类的特征是具有较长的节间、较多的茎节数以及叶片面积较大;材料BLK、YL、YW-2、FY、JMN、ALT聚为一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琼英 夏正龙 蔡缪荧 谢巨洪 潘月明 李景芬 杨国梁
为研究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养殖群体表型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不同类群间的性状差异,本研究对人工养殖的罗氏沼虾雌、雄及"老头虾"3个类群共490个个体的体重、体长、全长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等。结果表明, 3个类群除上、下额刺数2个可数性状外,其他9个可量形态性状与体重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影响体重的关键形态性状在3个类群中各不相同,但体长、头胸甲长、第二步足长在3个类群中均是影响体重的关键指标;分别建立了各类群体重与关键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雌、雄2个类群表型上更为相似,"老头虾"与雌性个体的差异最大。腹部轮廓特征(包括腹长、腹宽、腹高)、全长、体长及第二步足长对3个类群的差异贡献较大。雌性个体腹部发达,"老头虾"则第二步足尤为发达。本研究结果可为罗氏沼虾的选择育种、基础生物学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代梦媛 崔长胜 高梅 李文昌
【目的】探讨蓖麻种子表型与品质性状含油量、脂肪酸成分的关系。【方法】文章应用DPS统计软件对35份蓖麻种质资源的种子表型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种子长、种子宽、百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依次分别为23. 19%、29. 46%、61. 73%;种子长、种子宽、百粒重与种子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蓖麻油酸含量无显著正相关,蓖麻油酸含量与种子含油量无显著正相关,与其他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皮颜色与种子百粒重、含油量和蓖麻油酸含量无显著负相关,种子形状越趋于圆形百粒会越重; 35个蓖麻品系的7个种子相关性状的聚类在D2=7. 58水平下分为4个大类群,其中第四类群的6个品系种子品质良好,可作为育种亲本。【结论】种子籽粒大、种皮颜色浅的蓖麻种子品质性状良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燕春 林锦英 谢伟平 张华 郑岩松 谢丽芳 李莲芳 黄红弟
利用9个表型性状和20对SRAP标记分析了13份华南地区主要瓜类作物的遗传进化关系,9个表型性状差异显著,20对SRAP分子标记分析供试的13份材料,共产生328条差异谱带,仅有2条共同带,多态性比率为99%,遗传相似系数为0.140~0.993。进一步分析了表型性状与SRAP分子标记的相关性,P=0.05时,相关系数为0.576;说明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结果存在一定的显著相关,通过分子标记研究和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华南地区主要葫芦科植物的遗传关系,可为今后在分子水平进行葫芦科瓜类种质资源的育种及亲缘关系分析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华南地区 瓜类蔬菜 SRAP 遗传相关性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毛秀红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为豆科(Leguminosae)刺槐属(Robinia)阔叶乔木,耐干旱、耐瘠薄、耐轻度盐碱、抗污染能力强、自然更新能力强,是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先锋树种,且具有观赏、材用、蜜源和饲用价值。刺槐作为外来物种,在我国已经栽培了近120年,栽培范围自青岛逐渐扩大至27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国内外关于刺槐生态特性、适应性、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方面的研究较多,而遗传信息相对匮乏,遗传学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中国各地区栽培的刺槐无性系来源记载不清,遗传关系不明,遗传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登宇 杨美琦 张开琴 李子轩 央拉 拜占春 索朗斯珠
为分析当前西藏地区牦牛源沙门菌耐药性与分子特征,本研究对源自西藏地区内的30株沙门菌牦牛粪便分离株,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相关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三大类共22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扩增的方式检测bla_(TEM)、bla_(CTX)和bla_(CMY)等18种耐药基因,并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和费希尔精确检验(Fisher)分析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的相关性,将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应用序列综合分析软件(CLC Sequence Viewer 7.5和MAGA7.0)分析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编码翻译相关的氨基酸关键位置点位差异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离的30株沙门菌对于β-内酰胺类存在比较严重耐药现象,30株沙门菌对苯唑西林(OX)耐药占比最多,为60%,对青霉素(PG)、哌拉西林(PRL)、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羧苄西林(CB)、头孢氨苄(CN)、头孢呋辛(CXM)、头孢曲松(CRO)、头孢拉定(RAD)、头孢他啶(CAZ)、头孢哌酮(CFP)和头孢唑林(CZO)耐药率分别为56.67%、43.33%、40.00%、53.33%、53.33%、46.67%、56.67%、53.33%、50.00%、46.67%、56.67%和30.00%;对喹诺酮药物均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链霉素(SM),耐药率为60.00%,卡那霉素(KAN)、妥布霉素(CAS)、阿米卡星(AKM)耐药率分别为13.33%、33.33%和30.00%。2)30株沙门菌的优势耐药谱型为PG/OX/PRL/AMX/AM/CB/SM。3)β-内酰胺类相关的耐药基因bla_(TEM)携带率较高(53.30%,16/30),且bla_(TEM)与β-内酰胺类药物对青霉素(PG)、苯唑西林(OX)、哌拉西林(PRL)、阿莫西林(AMX)、氨苄西林(AM)、羧苄西林(CB)、头孢氨苄(CN)、头孢呋辛(CXM)、头孢拉定(RAD)、头孢他啶(CAZ)和头孢哌酮(CFP)的耐药性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氨基糖苷类相关耐药基因armA携带率为60%(18/30),且与妥布霉素(CAS)、链霉素(SM)、阿米卡星(AKM)的耐药性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相关(P<0.05)。4)部分bla_(TEM)和armA编码翻译的氨基酸存在可能与沙门菌耐药能力有关的差异位点。综上,西藏地区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耐药情况形势十分严峻,西藏地区沙门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高的原因是因为其携带耐药基因bla_(TEM)和armA,且与氨基酸位点突变有关。本研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牦牛源沙门菌耐药性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磊 王宗礼 李志勇 师文贵 李鸿雁 赵俊喜
为揭示胡卢巴和扁蓿豆、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遗传基因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胡卢巴、扁蓿豆和黄花苜蓿有较广的遗传基础,而且扁蓿豆种质材料相对于胡卢巴种质材料与黄花苜蓿的亲缘关系更近,但是,相对于黄花苜蓿,扁蓿豆与胡卢巴的亲缘关系更近,黄花苜蓿与胡卢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虽然,在这个结论里得出了扁蓿豆相对于黄花苜蓿与胡卢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不一定能说明扁蓿豆这个种属于胡卢巴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伍文丹 雷雄 赵文达 杨晓鹏 熊毅 熊艳丽 张新全 马啸
为了丰富我国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质资源,选择优良品种及其育种亲本,本研究对19个引进饲草型高羊茅品种的14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形态性状描述分析、性状间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观测的14个表型性状除茎节数外,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品种间差异较大、形态多样性高,其中单株鲜重变异系数最大,有利于产草量等性状的选择。2)各个表型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植株越高大,产草量性状就越好;而植株茎秆越粗壮,生殖性状表现就越好。3)主成分分析显示植株高度、叶片大小、花序结构、产草量及种子质量是导致饲草型高羊茅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除Fawn和Kenwell外, 17份高羊茅品种可以分为两大类群,与基于UPGMA法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两大类中,Ⅰ类群适于种子生产,Ⅱ类群则适于筛选高产品系或亲本。
关键词:
高羊茅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利利 吴疆翀 彭兴民 郑益兴 张燕平
[目的]结合分子数据确定印楝属内3个种及云南省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变异类型的遗传背景及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方差分析、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印楝、泰楝、菲楝以及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变异类型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小叶面积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9 21.50 cm2,变异系数为51.70%,其次为种子宽与小叶对数,二者变异幅度分别为0.47 0.95 cm和7.00 12.33,变异系数分别为30.34%和30.31%;主成分分析显示,印楝属植物的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小叶基部偏斜程度、小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锡兵 龚榜初 李大伟 吴开云 赵献民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 Maxim.)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华北和西北南部的17个省区。另外,朝鲜、日本的南部也有分布[1]。山桐子树干通直,树形美观,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优良,3年生实生苗木即可挂果,是我国南方主要城市园林
关键词:
山桐子 天然居群 表型性状 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