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6)
- 2023(5639)
- 2022(4702)
- 2021(4238)
- 2020(3510)
- 2019(7596)
- 2018(7323)
- 2017(13239)
- 2016(7486)
- 2015(7870)
- 2014(7354)
- 2013(7116)
- 2012(6420)
- 2011(5576)
- 2010(5270)
- 2009(4820)
- 2008(4589)
- 2007(3926)
- 2006(3234)
- 2005(2618)
- 学科
- 济(25088)
- 经济(25057)
- 业(20937)
- 管理(19821)
- 企(16203)
- 企业(16203)
- 方法(12648)
- 数学(11548)
- 数学方法(11477)
- 学(8345)
- 农(8022)
- 财(7330)
- 贸(6910)
- 贸易(6909)
- 易(6765)
- 中国(6174)
- 业经(5957)
- 农业(5698)
- 技术(5023)
- 务(4726)
- 财务(4725)
- 财务管理(4721)
- 环境(4613)
- 企业财务(4516)
- 制(4187)
- 产业(4050)
- 银(3873)
- 银行(3822)
- 划(3777)
- 地方(3707)
- 机构
- 大学(104871)
- 学院(104011)
- 济(39849)
- 经济(39258)
- 研究(37701)
- 管理(37556)
- 理学(34164)
- 理学院(33721)
- 管理学(32998)
- 管理学院(32847)
- 农(32581)
- 科学(28692)
- 农业(26614)
- 中国(26428)
- 业大(25250)
- 京(21204)
- 所(21019)
- 研究所(20038)
- 农业大学(18198)
- 中心(16752)
- 财(15826)
- 室(14524)
- 江(14342)
- 实验(13939)
- 业(13896)
- 财经(13608)
- 院(13375)
- 实验室(13336)
- 省(13258)
- 科学院(12749)
- 基金
- 项目(82605)
- 科学(63848)
- 基金(61960)
- 家(59054)
- 国家(58597)
- 研究(48589)
- 科学基金(48565)
- 自然(35522)
- 自然科(34779)
- 自然科学(34762)
- 自然科学基金(34191)
- 基金项目(33627)
- 省(32752)
- 社会(32108)
- 社会科(30527)
- 社会科学(30519)
- 划(28474)
- 资助(24247)
- 教育(21502)
- 计划(19626)
- 重点(19060)
- 科技(17892)
- 创(17739)
- 发(17256)
- 业(17201)
- 科研(17201)
- 部(17087)
- 创新(16688)
- 编号(16416)
- 农(15525)
共检索到134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涛 滕可导 王安如 俞英昉 张晗
以皮下注射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大鼠为模型,用甲苯胺蓝染色法和CD34免疫组化法,研究黄芪多糖粉针剂对大鼠皮肤组织内肥大细胞与微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皮下注射OVA刺激后,大鼠皮肤内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分别从33.6和77.2个/mm2升高至67.2和180.0个/mm2,肥大细胞出现脱颗粒现象,且多聚集在微血管周围;黄芪多糖(APS)对OVA诱导的CD34+微血管与肥大细胞密度升高有显著下调作用,分别降至39.7和99.7个/mm2;且显著降低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结果表明,通过下调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D34的表达、减少肥大细胞在微血管旁的聚集与脱颗粒,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与微血管内...
关键词:
黄芪多糖 肥大细胞 微血管 脱颗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学军 乔惠理 邓泽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冬梅 许乐仁
类胰蛋白酶已被作为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标志。为检测蛙科动物肥大细胞胞浆中是否含有类胰蛋白酶,采用了小鼠抗人类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AA1通过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对牛蛙的舌,肠和脾以及人食道鳞癌组织(用作阳性对照)石蜡切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染色。首次在Bouin氏液固定的牛蛙组织中证实了牛蛙肥大细胞胞浆中类胰蛋白酶的存在,且单克隆抗体AA1与牛蛙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可获得良好的交叉反应。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多位于牛蛙肠黏膜固有层,少量见于肠绒毛基底部及舌粘膜下腺体周围,而未见于脾组织中。人食道癌间质中可见多量类胰蛋白酶阳性细胞。研究证实,与人类肥大细胞相似的是牛蛙肥大细胞也...
关键词:
牛蛙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免疫组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宏岐 柳蔚 汪鋆植 刘志文 张涛 罗菲
探讨忍冬木层孔菌总酚(Phellinus lonicerinus total phenolics,PLTP)调控肥大细胞(Mast Cell,MC)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PLTP低剂量组(250mg/kg)、PLTP高剂量组(500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2mL/kg 50%CCl4橄榄油溶液,2次/w,共8w.首次注射后各给药组每天灌胃对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共8w.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量,同时切片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脱颗粒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LTP能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及ALP的活性,降低血清中HA、PCⅢ、Ⅳ-C的含量;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PLTP能明显减轻CCl4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甲苯胺蓝染色(TB)可见CCl4模型组大鼠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的充满蓝紫色颗粒的MC,MC数目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LTP组MC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TP下调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综上,PLTP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MC的数量及其脱颗粒、下调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忍冬木层孔菌 总酚 肥大细胞 肝纤维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洋 伊鹏霏 吕钊君 白慧云 韦旭斌 杜绍范 穆祥
探讨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猪链球菌引起脑膜炎的致病机理打下基础。采用脑组织匀浆、二次过筛及酶消化技术分离大鼠脑微血管段,对分离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及生长曲线的MTT法测定。结果表明: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具有单层"铺路石样"排列的典型特征,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关键词:
大鼠 脑 微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 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新 谭建华 索占伟 刘金玲 杜绍范 穆祥 韦旭斌
将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SA对照组、LPS1组、LPS2组、LT 1组和LT 2组6个组,分别用维持培养液,含50μg/mL BSA、1或10μg/mL LPS、10或50μg/mL LT的培养液静置培养12 h,研究不同浓度LPS和LT对体外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NO分泌量的影响,并确定LPS和LT致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模型剂量。结果表明,LPS可使细胞长宽比增大,间隙变宽,而LT可使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各浓度的LPS和LT均能引起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NO分泌量升高,但1μg/mL LPS与50μg/mL LT的作用更明显;LPS和LT致大鼠肠粘膜微血...
关键词:
肠粘膜 微血管内皮细胞 LPS LT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滨 迟玉杰
【目的】对糖基化卵白蛋白分子特性及乳化性进行研究,探讨二者之间内在联系。【方法】研究糖基化进程中游离氨基含量、Zeta电位、疏水性、乳化液滴平均粒径(d32)与乳化活性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以上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糖基化卵白蛋白的乳化液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糖基化反应使游离氨基降低41.56%、Zeta电位降低20mV、乳化液滴平均粒径(d32)减少2.0μm,而疏水性和乳化活性分别提高2.3倍和3.9倍。各因子间明显的相关性表明,所研究因子为影响乳化性的关键因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糖基化卵白蛋白易于形成较小的乳化液滴。【结论】糖基化是通过改变蛋白质表面电荷和形成双亲结构来改善乳化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高英 杨宇 罗广生 赵雅心 彭克美 刘华珍
为寻求一种较好的显示肥大细胞的方法,采用硫堇染色法和硫堇-甲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用不同固定液固定的兔肠系膜中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结果显示:Carnoy氏液固定,硫堇染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背景干扰小,阳性细胞多且可见肥大细胞的脱颗粒现象;硫堇-甲苯胺蓝法虽然也可显示肥大细胞,但背景干扰大,不利于对肥大细胞的观察;甲醛-乙醇固定,2种染色方法都可清楚地显示肥大细胞,但阳性细胞较少;中性甲醛则完全阻断肥大细胞的着色,2种染色方法都不能显示肥大细胞。兔肠系膜肥大细胞有沿血管分布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Carnoy氏液及硫堇染液分别是兔肠系膜优良的固定液和染色液,可清楚显示肥大细胞。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固定液 染色 兔 肠系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筱珍 高登慧 许乐仁
以成年胡子鲇(Clarisfuscus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O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组织化学 形态学 胡子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乐仁 江萍 高登慧 杨筱珍
有关肥大细胞,在某些啮齿动物及人类中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在鱼类及其他低等脊椎动物中研究较少。硬骨鱼(teleosteanfish)肥大细胞(MC),常被称为嗜酸性颗粒细胞(EGC),或肥大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MC/EGC),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硬骨鱼肥大细胞的发生、组织化学性质、细胞颗粒介质及其在鱼类健康与疾病中可能的功能意义等进行讨论,旨为深入研究鱼类重大疫病的发生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硬骨鱼 肥大细胞 嗜酸性颗粒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乐仁 杨筱珍 高登慧
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首次在草鱼的胸腺和头肾等淋巴器官中证实了肥大细胞的存在。草鱼肥大细胞的染色性质在某些方面似乎类似于哺乳动物的粘膜肥大细胞。Carnoy氏液及阿尔新蓝分别是优良的固定剂及染料,而中性缓冲甲醛却完全阻断草鱼肥大细胞的着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曾被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检出草鱼肥大细胞。电镜下证实,草鱼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其中充满无定形颗粒状基质,基质电子密度有的较高,有的较低,但未见特殊的亚微结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伟妮 林旋 林树根 王全溪 洪艳秋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特、硫堇及PAS-HE等6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MC)的组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中食管、胃贲门、胃体、胃幽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部位均有MC分布;MC呈长梭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沿血管和腺泡周围分布的趋向.在6种染色法中,用MTB染色效果最好,MC易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可辨,胞质呈紫红色;其次为AB-S染色,而MG-P及天青Ⅱ—伊红—瑞特的染色效果一般,硫堇染色效果差,PAS-HE染色则不着色.
关键词:
虎纹蛙 消化道 肥大细胞 组化性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希希 许美玉 林超 黄群 安凤平
采用湿法糖基化改性以改善卵白蛋白的起泡性,考察葡萄糖添加量、pH、温度和时间对卵白蛋白起泡性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湿法糖基化改性后卵白蛋白的起泡性得以显著提高,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0℃、pH 7.4、葡萄糖添加量3.5%、加热时间30 min.此条件下改性后卵白蛋白的起泡性为168%,与未改性卵白蛋白起泡性(120%)相比,其起泡性提高4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宏超 范光丽 穆祥 胡格 索占伟
通过检测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探索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等6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上清液中PGI2、TXA2及PA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G12、PAF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和5μg/mL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XA2的分泌具有明显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晶 商旋 张晓敬 常世民 马爽
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存活影响。采用组织块法启动小鼠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毒性分析、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镉对小鼠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小鼠皮肤组织原代启动第2天即有细胞迁出,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分裂旺盛,第6天即可长成汇合的细胞单层,并能稳定连续传代。20~160μMol/l氯化镉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率浓度分别为39.81和22.39μMol/l。CD Cl2处理导...
关键词:
镉 皮肤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凋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旋毛虫钙网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和大鼠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
注射黄芪多糖对吉富罗非鱼热应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苜蓿素对脂多糖诱导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玉米赤霉烯酮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乳酸产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鳜皮肤黏液IgM样蛋白的纯化
油松卵细胞内蛋白泡动态变化及与卵细胞发育相关特异蛋白质的研究
王不留行主要成分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β-酪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溪鲵皮肤β-microseminoprotein样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cDNA克隆
褪黑素对大鼠胰岛瘤细胞INS-1胰岛素和Gαi/o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芪多糖和当归多糖对维氏气单胞菌诱导鲫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