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29)
- 2023(10451)
- 2022(9181)
- 2021(8705)
- 2020(7299)
- 2019(16866)
- 2018(17057)
- 2017(32103)
- 2016(17879)
- 2015(20448)
- 2014(20555)
- 2013(20215)
- 2012(18350)
- 2011(16487)
- 2010(16376)
- 2009(14598)
- 2008(14098)
- 2007(12211)
- 2006(10548)
- 2005(8978)
- 学科
- 济(67105)
- 经济(67037)
- 管理(53759)
- 业(50470)
- 企(42497)
- 企业(42497)
- 方法(32871)
- 数学(28260)
- 数学方法(27934)
- 农(18037)
- 中国(17260)
- 技术(16967)
- 学(16329)
- 业经(15027)
- 财(14891)
- 理论(14251)
- 地方(13529)
- 和(12490)
- 农业(12403)
- 环境(11825)
- 教育(11558)
- 贸(11292)
- 贸易(11287)
- 易(10963)
- 制(10168)
- 划(10056)
- 务(9877)
- 财务(9811)
- 财务管理(9797)
- 教学(9381)
- 机构
- 大学(251926)
- 学院(251284)
- 管理(102605)
- 济(92414)
- 经济(90155)
- 理学(89506)
- 理学院(88526)
- 管理学(87003)
- 管理学院(86560)
- 研究(81951)
- 中国(57583)
- 京(54330)
- 科学(54328)
- 所(41620)
- 农(41195)
- 业大(40116)
- 财(39219)
- 研究所(38453)
- 中心(36602)
- 江(35764)
- 范(34712)
- 北京(34389)
- 师范(34368)
- 农业(32461)
- 财经(32453)
- 技术(30425)
- 院(29976)
- 州(29648)
- 经(29561)
- 师范大学(27607)
- 基金
- 项目(179473)
- 科学(139690)
- 研究(131794)
- 基金(127399)
- 家(111248)
- 国家(110328)
- 科学基金(94423)
- 社会(79146)
- 社会科(74945)
- 社会科学(74921)
- 省(71821)
- 基金项目(68771)
- 自然(62848)
- 教育(61484)
- 自然科(61252)
- 自然科学(61239)
- 划(60154)
- 自然科学基金(60126)
- 编号(55309)
- 资助(52349)
- 成果(43856)
- 重点(40122)
- 部(38975)
- 创(38052)
- 课题(38018)
- 发(38007)
- 创新(35377)
- 科研(34076)
- 项目编号(33875)
- 大学(33127)
共检索到354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兰珍 刘勇
在黄芩野生资源日益匮乏与人类对黄芩需求量日益增长的今天,黄芩资源的培育倍受重视,人工栽培黄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黄芩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合理采收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提升黄芩资源的人工培育水平积累基础资料,进而为提高我国人工栽培黄芩的产量与质量,为推进黄芩培育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信息.
关键词:
黄芩 种质资源 培育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冬梅 李健 王清印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养殖对虾遗传改良研究的现状 ,并对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雌核发育和转基因育种等手段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利用现代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改造传统养殖业 ,将传统的育种研究技术与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加快培育优质、抗逆对虾养殖新品种是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对虾 遗传改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刘广路 苏文会 蔡春菊 官凤英
本文从竹林培育基础研究、育苗技术和经营技术三方面较系统的总结了我国竹林培育研究的主要进展。我国竹林培育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区域间竹资源培育水平不平衡,科技创新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竹林培育的新需求不断出现等。针对竹林培育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今后竹林培育应以加强竹子基础生物学和遗传控制技术研究、挖掘具有特色与经济开发潜力的竹种、加强种苗高效繁育技术和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等为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为竹林培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英 韩鲁佳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除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以及解热和保肝作用外 ,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 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为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 ,发现新的药理作用 ,综述了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抗炎、抗菌、抗癌、抗病毒等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指出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黄芩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 ,且多为正品黄芩 ,对黄芩的进一步研究应注意到黄芩中含量相对较低的黄酮类化合物 ,其潜在的药理作用有待于研究和开发 ,同时还应注重研究黄芩黄酮类化合物所具有的药理活性的化学理论基础及其作用机制。黄芩配合物生物活性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在黄芩黄酮类化...
关键词:
黄芩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学作用 研究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荀守华 乔来秋 康智 何洪兵 陈纪香
为了为柽柳属植物的综合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文章论述了柽柳属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综述了我国柽柳属植物种类的资源调查、鉴定评价、收集保存及引种育种情况,总结了国内柽柳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组织培养育苗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柽柳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柽柳属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文豪 陶红军
经过研发发现,中美育种体系的构建方式不同、经费来源不同、对生猪良种繁育财政补贴政策不同。目前,中美猪业种质资源培育合作方式多样、培育合作深度逐渐强化、合作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对促进中美猪业种质资源培育工作有着积极作用。但两国猪业种质资源培育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中美猪业种质资源培育合作忽视了对中国地方种猪的利用、缺乏长远稳定的育种规划、开展国际投资风险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贵禧
原产中国的榛属植物有8个种和2个变种,约占全世界种数的一半。榛子是传统的木本粮油树种,中国先民自古以来就采集野生榛子食用。中国榛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经纬跨度较大(24°31'51°42'N、85°55'132°12'E),从"东北—华北山区、秦岭和甘肃南部及河南—华中—云贵高原"呈斜带状,海拔从1004 000 m都有分布,行政地域范围涉及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地理分布生态适应性研究,建立了榛属植物分布种数与气候因子间的回归方程:Y=11.883-0.051X_1+0.131X_2-0.003X_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储一宁 李镇刚 吕志强 杜伟 陈松 计东风
考察了滇南地区113份长果桑资源材料,其中66份开雌花并结果,47份开雄花,果长最长达18 cm。66份开雌花结果的桑椹中有44份结实,27份发芽,通过嫁接和扦插,育苗成功率分别达到92.42%和87.9%。对27份具有代表性材料经嫁接后与野生株进行比较,嫁接株大都表现出米条长产果量减少、果形和叶幅略变大、1年生枝条节距变短等幼龄化现象,充分利用长果桑种的特殊经济价值,对促进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关键词:
长果桑 资源 繁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水稻生态育种研究组
潜育性稻田是我国南方稻区最主要的低产土壤类型之一。“七五”期间,作者以提高选育水稻耐潜育性品种的育种效率为目标,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研究,即:育种新方法,筛选鉴定技术,综合鉴定指标,培育优异种质材料及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亚铁、H_2S和缺素的耐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並已初步建立起“耐潜育性土壤水稻生态育种技术”,选育出了具有一定耐性的水稻新品系(组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新富 庄志猛 孟振 雷霁霖 杨志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具有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和低温耐受性强等特点,是东北亚温带海域理想的网箱养殖品种之一,已成为中、日、韩三国海水鱼类繁育研究的热点。由于存在雄鱼性成熟年龄高、人工驯养条件下难以实现自然产卵和初孵仔鱼弱小等难题,其稳定和高效的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本文综述了七带石斑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现状,重点总结日本近20年在亲鱼繁殖、仔稚鱼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为中国七带石斑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正清
彩叶植物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园林植物,能充分体现一年的季相变化和展现植物的多样性,对提升城市园林的档次有重要作用。目前,其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急需开展人工种植。作者对红木荷、红叶石楠、长梗润楠、红檵木等彩叶植物进行了培育技术研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适合露地栽培的技术。
关键词:
彩叶植物 培育技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顾宏兵 祁云鹏
为了寻求稻田综合开发的优良途径,探讨稻田养鱼的大众化技术经济模式,1998年我们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本市西部项目片,进行了单季稻田(即一季中稻田)培育仔口鱼种高产技术研究。利用连片稻田218亩,当年产秋片鱼种229336千克(亩产1052千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曾龙
我国鲟鱼类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至九十年代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措施,并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本文就我国近些年史氏鲟和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供参考。1史氏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11人工繁殖111亲鱼暂养易继舫于1988—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朝阳
采用目标树培育技术,通过人工修枝的方法来培育杉木人工林无节木材,以提高南方杉木木材的市场价值。为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杉木无节材培育技术,按照不同的保留密度和修枝强度等因素进行试验设计。根据1999—2003年连续4 a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杉木8年生前林分的保留密度对杉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在1 800株.hm-2范围内可以采用较大的保留密度;不同的修枝强度对杉木生长造成显著影响,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都显著下降,考虑到修枝效果和杉木生长两方面因素,以10 cm的修枝强度(修枝的基础粗度)最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