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
2023(1337)
2022(1229)
2021(1078)
2020(902)
2019(1646)
2018(1554)
2017(2536)
2016(1630)
2015(1922)
2014(1857)
2013(1798)
2012(1713)
2011(1626)
2010(1502)
2009(1312)
2008(1324)
2007(1226)
2006(1057)
2005(969)
作者
(7464)
(6226)
(6213)
(5843)
(4154)
(3115)
(2846)
(2425)
(2424)
(2218)
(2212)
(2167)
(2158)
(2123)
(2093)
(2000)
(1929)
(1861)
(1834)
(1825)
(1773)
(1726)
(1664)
(1532)
(1457)
(1419)
(1409)
(1337)
(1324)
(1318)
学科
(3631)
(3247)
经济(3241)
(3071)
管理(2932)
(2487)
企业(2487)
(1870)
(1687)
生物(1614)
及其(1571)
(1555)
方法(1536)
(1515)
(1420)
植物(1411)
虫害(1377)
数学(1334)
(1326)
数学方法(1311)
病虫(1282)
病虫害(1282)
防治(1261)
(1259)
(1195)
财务(1194)
财务管理(1193)
企业财务(1154)
(1121)
(1060)
机构
学院(25615)
大学(25168)
(12301)
研究(11532)
科学(10871)
农业(9879)
业大(8653)
中国(7552)
(7421)
研究所(7050)
农业大学(6585)
(6282)
实验(6093)
(5913)
实验室(5871)
经济(5716)
(5621)
重点(5486)
(5307)
(5298)
管理(5239)
中心(4907)
技术(4678)
理学(4647)
理学院(4478)
科学院(4346)
管理学(4198)
管理学院(4167)
(4105)
(3959)
基金
项目(20449)
(14459)
国家(14374)
科学(14249)
基金(14139)
科学基金(11190)
自然(9571)
自然科(9349)
自然科学(9334)
自然科学基金(9167)
研究(9033)
(8998)
(7450)
基金项目(7386)
科技(6498)
资助(6304)
计划(6258)
重点(5190)
专项(4831)
(4586)
科研(4497)
(4337)
社会(4328)
(4208)
教育(4153)
(4117)
社会科(4080)
社会科学(4079)
创新(3962)
(3522)
期刊
学报(13293)
(11459)
大学(9423)
学学(9346)
科学(8288)
农业(7735)
(5401)
经济(5401)
业大(4927)
中国(4864)
研究(4468)
农业大学(4134)
(3915)
(3331)
林业(3089)
自然(2993)
自然科(2850)
自然科学(2850)
科技(2652)
(2411)
农林(2352)
(2352)
中国农业(2166)
管理(2077)
科技大(2047)
科技大学(2047)
(1839)
金融(1839)
(1783)
西南(1488)
共检索到35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浩  王仁才  王琰  庞立  卜范文  何小娥  周倩  
以黄芩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抑菌圈直径为衡量指标,筛选黄芩的提取工艺条件,对活性物质抑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黄芩提取物具有较强抑菌效果,在料液比1∶27.5、超声提取2.5 h、提取温度72.5℃、超声功率850 W条件下,抑菌圈直径达到31.8 mm,相比以丙酮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在40℃、700 W超声波提取2.0 h条件下的抑菌能力提高了28.69%。紫外光照射10 h以上、偏碱性环境、Ag~+、Fe~(3+)、Cu~(2+)金属离子对提取物活性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pH值为12时的抑菌圈直径比pH值为5时降低了44.10%;低于25℃储存40 d左右,对提取物活性的影响较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丽   胡长胜   马成芳   丁路明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大黄水提物对藏细绵羊养殖过程中的抗炎、抗氧化和体内抑菌作用。选取12只10 月龄藏细绵羊(33.5±7.3 kg),分为对照组、黄芩组和大黄组三组(每组4只)进行试验,对照组绵羊只接种病菌,不饲喂中药提取物,黄芩组和大黄组绵羊在接种病菌后分别饲喂黄芩和大黄提取物。提取黄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大黄水提物,连续6 d饲喂接种沙门氏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三种致病菌羊只,每天每只羊饲喂10 mg干燥黄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和5 g干燥大黄水提物。采用体外平板抑菌试验和16S rDNA测序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实验处理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测试血清生化、抗氧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切片分析黄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大黄水提物对藏细绵羊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芩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分别为141.19 mg g-1 DM和31.35 mg g-1 DM;大黄水提物主要有效成分是大黄酸,含量为0.33 mg g-1 DM。黄芩提取物中,黄芩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抑菌效果最好,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2±0.63 mm、5.94±0.68 mm、6.07±0.22 mm。体内试验结果表明黄芩组和大黄组羊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尿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黄芩组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黄芩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饲喂两种中药对试验羊肝脏和肾脏病变无明显改善效果,却加剧了肝脏和肾脏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增加了瘤胃上皮厚度和减小了角质层厚度(P<0.05)。对瘤胃中饲喂的三种致病菌没有产生抑制作用,但降低了瘤胃其他菌群门或属水平的Bacteroidot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ota、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Pseudobutyrivibrio、Ruminococcaceae_unclassified、Butyrivibrio、相对丰度(P<0.05),增加了Actinobacteriota、Papillibacter相对丰度(P<0.05),丰富了瘤胃菌群间协同功能和拮抗功能,对探究瘤胃上皮吸收挥发性脂肪酸等代谢提供依据。本试验结果表明,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大黄水提物在体外抑菌效果明显,但治疗染菌病畜上效果不佳,建议应用时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璞瑜  蒋达青  张媚  张立钦  林海萍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棘托竹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50.0 g·l-1,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用牛津杯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菌与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啤酒酵母不表现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食品腐败细菌中,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从会  师俊玲  杨保伟  孙卉  
【目的】明确放线菌CCTCCM207210发酵液的青霉抑制活性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其在苹果贮藏与果汁加工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无菌体发酵液经热、酸、碱、紫外线等处理不同时间后,用滤纸片法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检验发酵液对产展青霉素扩展青霉SP2204、SP2205生长的抑制活性;在接种扩展青霉的苹果和苹果汁上喷涂或加入无菌体发酵液,分别培养12和7d后,测定苹果的病斑直径和果汁中展青霉素产量。【结果】加热、酸碱处理和紫外线照射都会破坏发酵液对扩展青霉生长的抑制活性:经100℃保温处理60min,或紫外线照射(30W,245nm,15cm)90min,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完全丧失;发酵液的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台  刘学群  柳春芬  吴秋娥  
从悬铃木叶片中提取的暗棕色抑菌化合物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收光谱与用相同方法从樟树叶片中提取的抑菌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相类似 ;抑菌化合物分别在pH4.0~ 8.0的 0 .16mol/LNa+ 盐溶液和含 5 %的葡萄糖溶液中对光热稳定 ,在pH3 .5以下容易析出 ;在柠檬酸、磷酸及Tris HCl等常用的缓冲溶液系统中 ,在pH4.0~8.0范围内也稳定 ;10mmol/L的Fe3 + 、Cu2 + 、Ca2 + 、Mg2 + 和Zn2 + 等两价金属离子 ,在生理pH条件下 ,对抑菌化合物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抑菌化合物和常用的LB培养基先混合后再灭菌的抑菌活性与分别灭菌后再混合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效振  贾书红  朱晓庆  张东升  罗燕  周霞  谷新利  
分别用石油醚、70%乙醇、蒸馏水对中药复方宫炎净进行提取,采用琼脂打孔法,通过比较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大小,测定了醇提物、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同时,探讨了培养基p H、培养基含糖量以及温度和紫外线对醇提物、水提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提物、水提物抑菌效果较好。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色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0625 g/m L,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g/m L,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g/m L。温度和紫外线处理对乙醇提取物、水提物抑菌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随培养基的p H值增大2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勇平  李清禄  应顺秋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认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含量45%、料液比1∶3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 h.探讨光照、加热、p h和存放时间对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在暗室和室内自然光照下较稳定,室外强光照下其含量明显下降;加热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p h对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在p h为5-6时的稳定性最好;猪仔笠黄酮类化合物可存放一定时间,暗室内存放60 d,黄酮类化合物保存率为98.3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剑  李天华  崔艺久  白洪志  韩梅  
将沈阳农业大学微生物研究室分离的1株放线菌H50[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以植物病原菌真菌12株、细菌3株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管碟法测定H50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以及发酵液的稳定性。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50发酵液对12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对其中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对油菜菌核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8.3%和94.9%;H50发酵液对3种供试病原细菌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3mm。发酵液的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发酵液在80℃处理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发酵液在pH值4.0~8.0条件下抑菌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滕蓉  李清禄  张温玲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鬼针草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抑菌活性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95%乙醇在70℃下提取1次(2 h).鬼针草醇提物抑菌谱较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水稻纹枯和荔枝疫霉的抑制效果较好,对大肠杆菌、稻瘟菌无抑制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分别为12.5、6.25 mg·m L-1,对水稻纹枯、荔枝疫霉的抑菌率为60.4%、31.6%.鬼针草醇提物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紫外光照射稳定,p H 4-8时抑菌效果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健  袁高庆  王雅  谢慧婷  范腕腕  黎起秦  林纬  
分别以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抑菌圈法测定了巨大芽孢杆菌B196菌株发酵滤液对1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7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发现该滤液抑菌谱较广,对供试的所有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其中8种真菌的抑菌率在80%以上;对6种供试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7.67 mm。以水稻纹枯病菌为指示菌,测定了B196菌株发酵滤液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蛋白酶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结果表明,发酵滤液在pH 2~8条件下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经121℃处理20 min,抑菌活性为原有活性78.43%;对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蛋白酶K均稳定,但对木瓜蛋白酶敏感;对紫外线稳定,在处理4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  纪明山  于志国  
从印楝叶片中分离筛选获得1株对稻瘟病菌具有优异拮抗效果的内生放线菌YL-2。采用不同溶媒萃取法获得粗提物,试验结果表明:由乙酸乙酯萃取的粗提物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可达24.2mm;以此粗提物作为抑菌剂,采用悬滴法和抑制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浓度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浓度为0.8g·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而在浓度为1.6g·L-1时,对菌丝抑制率为92.2%。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明显下降,室温时抑菌直径达到最大值(27.5mm);在弱酸性条件下抑菌活性比较稳定,pH值为4.0条件下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庆勇  卫旭彪  张璐璐  斯大勇  张日俊  
为测定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可分泌Melittin(1-13)-LL(17-30)(M-L)杂合肽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谱以及生物稳定性。采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16株指示菌的抑菌效果,以及经过模拟胃肠液和不同温度处理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清液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直径半数在20mm以上,而对有益菌屎肠球菌无抑菌作用;经模拟胃液处理后,活性明显下降;但经过模拟肠液以及不同温度梯度处理后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因此,杂合肽M-L发酵液抑菌谱广,温度耐受性好,但在胃液中稳定性较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茂生  许文耀  
研究了艾蒿乙醇提取物对13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并测定了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菌物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在50 mg.mL-1生药浓度下,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30 h和十字花科菌核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90%,对辣椒疫霉病菌、荔枝霜霉病菌、柑橘青霉病菌、红麻灰霉病菌48 h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在70%-86%之间,对香蕉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稻瘟病菌、红麻灰霉病菌等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在90%以上.显微观察说明,加药处理后,菌丝出现扭曲、膨大、液泡增多、分枝增加、分枝间隔缩短等异常变化.毒力测定表明,艾蒿乙醇提取物对水稻纹枯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仅为5.85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艳华  张在屋  牛志伟  黎姗梅  梁静真  吕小丽  韦慕兰  黄维  程光平  黄钧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评价大黄(Rheum officinale)、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黄连(Coptis chinensis)4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为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防治的中草药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月,检索关于大黄、诃子、黄芩、黄连4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制效果的文献,并追溯相关参考文献。提取数据,利用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黄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黄芩[MD=0.85,95%CI(0.02,1.68),P=0.04];黄连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大黄[MD=-3.41,95%CI(-5.61,-1.21),P=0.002];黄连的抑菌效果显著低于黄芩[MD=-4.60,95%CI(-6.03,-3.17),P黄芩和诃子>黄连,分析结果稳定,使用此4种中草药治疗嗜水气单胞菌病时建议首选大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宏娟   谭佳思   张志斌   余璟蓉   张馨月   江玉梅   朱笃  
【目的】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引起的疫病给辣椒等作物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论文旨在明确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代谢产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稳定性和抑菌机制,为研究与开发辣椒疫霉的微生物源抑菌剂提供参考。【方法】将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分别在不同温度(40—121℃)、pH(1—13)、光照时间(0—12 d)和储存时间(0—60 d)条件下进行处理,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经不同处理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以探究粗提物抑制辣椒疫霉的热、酸碱、光和时间稳定性。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粗提物对辣椒疫霉菌丝形态的影响,通过多种生理生化试验探究粗提物作用于辣椒疫霉12—72 h后,对辣椒疫霉细胞壁、细胞膜、活性氧代谢、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在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球毛壳菌发酵粗提物(1 mg·mL-1)经不同光照时间和储存时间处理后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没有显著降低,抑制率维持在93%左右;粗提物在40—70℃的热处理范围内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没有显著降低,70℃以上的热处理会显著降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但抑制率不低于70%;粗提物在pH 1—5和9—13的酸碱处理范围内会显著降低对辣椒疫霉的抑制率,但抑制率也不低于70%。粗提物处理影响辣椒疫霉菌丝形态,使菌丝发生严重的扭曲皱缩现象,并影响活性氧代谢,使菌丝中的活性氧大量积累。辣椒疫霉经粗提物处理12—72 h后,其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菌丝中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增加。辣椒疫霉菌丝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则在粗提物处理12—72 h内显著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则仅在一定时间显著降低。【结论】在本试验所设置的处理范围内,球毛壳菌的小麦秸秆发酵粗提物抑制辣椒疫霉的效果不受光照及储存时间的影响,但超过70℃的热处理和pH 1—5和9—13的酸碱处理会显著降低粗提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效果。此外,该粗提物通过改变菌丝形态,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引发细胞内物质泄漏,降低菌丝中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干扰活性氧代谢使活性氧大量积累从而抑制辣椒疫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