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10)
2023(4088)
2022(3686)
2021(3376)
2020(3094)
2019(7013)
2018(6919)
2017(12769)
2016(7510)
2015(8278)
2014(8344)
2013(8294)
2012(8020)
2011(6966)
2010(6982)
2009(6499)
2008(6452)
2007(5819)
2006(5092)
2005(4564)
作者
(26058)
(21728)
(21491)
(20401)
(14064)
(10990)
(9769)
(8700)
(8660)
(8081)
(7752)
(7527)
(7381)
(7376)
(7095)
(6817)
(6655)
(6576)
(6540)
(6449)
(5791)
(5663)
(5522)
(5136)
(5111)
(4930)
(4913)
(4794)
(4758)
(4561)
学科
(27226)
经济(27201)
管理(22020)
(20237)
(18053)
企业(18053)
方法(14061)
数学(12568)
数学方法(12361)
(10684)
(8112)
(7596)
财务(7584)
财务管理(7559)
企业财务(7203)
中国(6285)
(6076)
(5978)
业经(5137)
地方(4683)
(4492)
银行(4440)
环境(4197)
(4117)
(4089)
农业(4061)
(3981)
(3937)
金融(3935)
技术(3915)
机构
大学(106741)
学院(104525)
研究(42738)
(36846)
经济(35907)
管理(35480)
(31410)
科学(31358)
中国(31221)
理学(30158)
理学院(29758)
管理学(28898)
管理学院(28757)
农业(25657)
(25420)
(24864)
业大(24522)
研究所(23409)
中心(18723)
(18006)
(17526)
(17485)
农业大学(16556)
(15614)
北京(15387)
(14978)
(14565)
科学院(13993)
财经(13789)
实验(13601)
基金
项目(75726)
科学(56273)
基金(53379)
(51188)
国家(50838)
研究(45260)
科学基金(40616)
(31368)
自然(30505)
自然科(29761)
自然科学(29745)
自然科学基金(29169)
基金项目(28073)
(26849)
社会(26155)
社会科(24752)
社会科学(24741)
资助(23586)
教育(20875)
计划(18500)
重点(18414)
科技(17944)
编号(16003)
(15971)
科研(15821)
(15807)
(15088)
(14441)
创新(14322)
专项(13718)
期刊
(39266)
经济(39266)
学报(30376)
(27938)
研究(27459)
中国(23598)
科学(23002)
大学(21498)
学学(20782)
农业(19647)
(16470)
管理(13541)
(11190)
业大(10233)
(9032)
金融(9032)
农业大学(8503)
技术(8463)
教育(8040)
(7632)
林业(7568)
财经(6988)
经济研究(6247)
科技(6053)
(5999)
中国农业(5949)
会计(5549)
自然(5494)
统计(5408)
财会(5261)
共检索到160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常晓丽  武向文  杜兴彬  陈海霞  陆爽  王冬生  袁永达  张天澍  滕海媛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振润  李永平  沈晋良  张帅  高聪芬  张凯雄  陈宇  
2008-2009年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7省进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为90.2%~100.0%,药后14d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82.9%~96.8%,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药后7d杀虫效果和药后14d的保叶效果;施药后21d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和保苗(穗)效果分别为89.0%~96.9%、82.8%~96.0%,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和48%毒死蜱EC药后21d的杀虫效果和保苗(穗)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上大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μm和VMD 75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个/cm2时,剂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树坤  王业成  苏建亚  任秀贝  
稻纵卷叶螟目前用人工饲料饲养非常困难,这与饲料中使用的防霉剂有关。针对稻纵卷叶螟的饲养需要更安全的防霉剂品种,试验评估了19种防霉剂,包括7种食品保鲜剂、6种杀菌剂和6种抗真菌药物对黄曲霉与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纳他霉素、脱氢乙酸、咪鲜胺、咯菌腈、戊唑醇、嘧菌酯以及伏立康唑对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上的曲霉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纳他霉素最为突出,300μg·g-1即能完全控制霉菌的生长,效果与山梨酸相当,高于尼泊金甲酯的效果。脱氢乙酸对曲霉菌也有与山梨酸相同的抑制效果。这些防霉剂具有开发成昆虫防霉剂的潜力,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其对昆虫的安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达  郭嗣斌  涂爱萍  张遵霞  
为了明确48%毒死蜱乳油(EC)的使用剂量及持效期,设3种浓度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幼虫高峰期用药450、6007、50 g/hm2,药后10 d和25 d杀虫效果分别为87.95%、92.78%、97.19%和89.69%、94.35%、98.45%,药后25 d保叶效果为88.48%、93.85%、96.44%,均显著优于30%敌百虫562.5 g/hm2。水稻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重和实际产量随着48%毒死蜱乳油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与30%敌百虫562.5 g/hm2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株高和千粒重在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阳  张孝羲  
利用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所确定的中、小尺度范围虫源地(南宁、韶关等)气象资料,对该稻区7个代表地点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和世代累计蛾量作了中期异地预测,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依此可以提前1~2月作出预报,各代表地点的预测准确率均超过了70%。同时,对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及预报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异地预测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验证了轨迹分析得出的虫源地的准确性,为解决迁飞害虫的预测预报问题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阳  张孝羲  程权益  
总结了轨迹分析方法的应用概况,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径。从10a历史资料中,选择了150个发蛾高峰期的750个研究日,对7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研究,根据由6月下旬到8月上旬划分出的4个时段,分别给出了这些地区精确的虫源地和概率贡献,以及具体的迁飞路径,并对照中国地形图分析了各次迁飞路线。文中最后对轨迹分析方法应用于害虫异地预测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根生  周立阳  张孝羲  
概述了地统计学在昆虫种群时空动态分析中的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江苏省通州市和安徽省凤阳县稻纵卷叶螟23年各世代种群时间格局的结构特征和自相关性,并对历年各世代的种群数量进行了模拟估计。结果表明:种群每世代的累计蛾量和高峰日蛾量在一定世代间隔内均存在着自相关性,当世代间隔超过一定距离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两地区种群世代间的影响范围和作用程度的大小存在差异。通州世代间隔在8个以内时,种群具有明显的自相关性,而世代间隔少于3~4个时,有最强的自相关性。凤阳世代间隔在9个世代以内,高峰日蛾量存在自相关性,而世代间隔少于4时有最强的自相关性。讨论了地统计学方法在害虫时空动态、迁飞规律及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学飞  张孝羲  翟保平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日龄起飞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可有4~5次再迁飞,交配后每一次再迁飞的个体比例略低于未交配的稻纵卷叶螟。但交配过后的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依然很强,到第2次再迁飞时,仍有40%~50%可以进行再迁飞,并且在再迁飞过程中雌蛾卵巢发育、交配与再迁飞是同步进行的。4、5日龄稻纵卷叶螟交配后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次数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但交配可加快雌蛾卵巢发育。取食不同食料的3日龄雌蛾交配后其再迁飞能力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稻纵卷叶螟虽第1次起飞是在其幼嫩后期,但在以后的多次再迁飞过程中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煜洋  孟玲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虽对咀嚼取食害虫的幼虫生长造成不良影响,但不影响其生殖力。推测其原因在于施用生物质炭可促进高龄幼虫取食、提高食物利用率和生长速率,从而避免早期所受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验证该推测。[方法]设0(对照)、15、30和50 g·kg~(-1)共4个生物质炭添加量处理土壤,种植稻苗。为精确测定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生长表现、取食量和食物利用效率,采用剪取叶片饲喂的方法从初孵幼虫单头饲喂直至蜕皮为末龄(5龄),测定刚蜕皮末龄幼虫体质量作为幼虫生长表现的测度;单头测定末龄幼虫的取食量和食物利用效率,比较其在生物质炭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添加生物质炭可降低稻纵卷叶螟幼虫发育到末龄时的体质量,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使末龄幼虫体质量分别下降30.13%(添加15 g·kg~(-1))、29.46%(添加30 g·kg~(-1))和37.87%(添加50 g·kg~(-1)),这3个添加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末龄幼虫相对取食速率和食物利用效率进行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添加15和50 g·kg~(-1)的生物质炭处理下相对取食速率和近似消化效率增大;添加50 g·kg~(-1)的生物质炭可提高食物转化效率、食物利用效率和相对生长速率,而较低添加量处理对这些指标没有影响。[结论]土壤添加较多生物质炭虽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具有阻碍作用,但可增强末龄幼虫取食量和营养利用效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玉  汤雨洁  任淼淼  胡波  苏建亚  
[目的]为了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进行系统性监测,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常用药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测定分析了江苏省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0至2013年间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以及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据此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这5种杀虫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2015年对采自江苏武进、盐城以及江浦稻田的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敏感基线的LC50值分别为1.017、1.147、0.018、0.014和0.019 mg·L-1,监测数据表明江苏武进、盐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许松  田俊策  杨亚军  朱平阳  李宽  徐红星  吕仲贤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建荣  孙启花  刘向东  
【目的】阐明水稻受稻纵卷叶螟危害后不同受害程度的叶片、卷叶的分布形式及卷叶率对稻叶光谱特征的影响,获取诊断水稻受害程度的模型,以便为稻纵卷叶螟的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指标与方法。【方法】试验以不同受害等级的虫害叶及健康叶为材料,在室内恒定条件下采用ASD光谱仪分别测定不同受害程度、受害叶片的不同分布形式、及不同卷叶率下稻叶的光谱反射率,并采用直线回归法,建立基于光谱参数的水稻受害程度诊断模型。【结果】水稻虫害叶光谱反射率均随受害等级的增加,在绿光区(530—570nm)和近红外区(700—1050nm)降低,而在红光区(610—700nm)增加。能反演叶片受害程度的敏感波段为530—564nm、6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羲  周立阳  程极益  
总结并分析了稻纵卷叶螟有关迁飞过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利用标记回收试验资料,通过对飞行参数的组合试验研究,具体确定了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参数,即起飞时间为每晚20:00、续航时间为每晚8~9h.同时.选择了江淮稻区有代表性区域的7个地点的3a虫情资料,利用口推和顺推轨迹分析模型,对上述参数进行了实际应用和验证.并得出了具体的飞行天数为2—8d,平均5d,还具体探讨了确定虫源地的方法.另外.对轨迹分析的终止条件以及在确定轨迹分析参数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作了深入的讨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阳  张孝羲  
利用江淮稻区3个代表性地点通州、凤阳和歙县的多年历史资料,研制了稻纵卷叶螟预测专家系统。该系统综合了专家经验预测、中期数学模型预测和知识库推理预测的结果,可以提前1~2个月对稻纵卷叶螟不同代次的发生期、发生量作出分析推断,并给出简单的决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