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1)
2023(9406)
2022(8420)
2021(8100)
2020(6817)
2019(15725)
2018(15817)
2017(30356)
2016(16842)
2015(18895)
2014(18921)
2013(18674)
2012(17060)
2011(15351)
2010(15086)
2009(13652)
2008(13114)
2007(11243)
2006(9738)
2005(8348)
作者
(51293)
(42415)
(42055)
(39937)
(27109)
(20484)
(19100)
(16850)
(16166)
(15177)
(14580)
(14112)
(13465)
(13373)
(13108)
(13013)
(12993)
(12707)
(12136)
(11896)
(10802)
(10348)
(10310)
(9597)
(9542)
(9532)
(9467)
(9290)
(8695)
(8517)
学科
(62154)
经济(62083)
管理(47136)
(44318)
(37654)
企业(37654)
方法(30892)
数学(26520)
数学方法(26167)
(16943)
(16284)
中国(15151)
(15029)
业经(14006)
地方(12757)
理论(11381)
农业(10913)
(10900)
技术(10652)
(10575)
贸易(10570)
(10273)
(10239)
环境(10095)
(9814)
财务(9754)
财务管理(9735)
教育(9294)
企业财务(9213)
(9042)
机构
大学(238340)
学院(235823)
管理(94916)
(84725)
理学(83361)
经济(82658)
理学院(82335)
管理学(80707)
管理学院(80316)
研究(79362)
中国(55712)
科学(54995)
(51298)
(45470)
(41652)
业大(41527)
研究所(38564)
(37614)
农业(36080)
中心(34953)
(33337)
北京(32146)
(30930)
财经(30730)
师范(30557)
(28784)
(27932)
(27355)
技术(26915)
(24882)
基金
项目(170708)
科学(132292)
基金(122850)
研究(119611)
(108976)
国家(108071)
科学基金(91788)
社会(71947)
(68176)
社会科(67950)
社会科学(67931)
基金项目(66506)
自然(63389)
自然科(61911)
自然科学(61889)
自然科学基金(60763)
(57427)
教育(54568)
资助(50691)
编号(48483)
成果(38848)
重点(38105)
(36367)
(35717)
(35684)
课题(33521)
科研(33398)
创新(33261)
计划(33165)
大学(31173)
期刊
(90132)
经济(90132)
研究(65869)
学报(46318)
中国(41813)
(41233)
科学(40053)
管理(33832)
大学(33554)
学学(31763)
农业(29130)
(26718)
教育(25850)
技术(19555)
(15892)
金融(15892)
业经(15325)
(14309)
图书(14047)
财经(14000)
经济研究(13716)
科技(13438)
业大(13275)
理论(12317)
(12141)
(11697)
实践(11634)
(11634)
问题(11613)
林业(11506)
共检索到330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善君  李国庆  姜道宏  王道本  
就黄色蠕形霉对棉花上几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作了初步研究,分析了葡萄糖对黄色蠕形霉抗生物质产量及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色蠕形霉对棉花大丽轮枝菌、刺盘孢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和对棉立枯丝核菌、棉枯萎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棉枯萎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该菌抗生物质在葡萄糖浓度为8%时产量最高,在葡萄糖浓度0.5%~4%范围内抗菌活性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烨  易图永  魏林  李小娟  
为探明木霉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筛选出优势菌株,从长沙地区的15种作物根围采集到27份土壤样本,经室内分离、纯化得到28个木霉菌菌株.利用对峙法和稀释法测定了28个菌株对花生立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白术白绢病菌的拮抗作用,得到1株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经鉴定该菌株为哈茨木霉.对峙培养可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2 d内木霉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菌菌落,抑制其生长,其抑制程度随木霉孢子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温室盆栽试验发现,哈茨木霉对番茄立枯病防效显著,喷洒高浓度的哈茨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防效可达80%以上,且具有持续防效和刺激作物生长的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鹏程  刘爱忠  刘敬然  孙淼  董合林  李亚兵  毛树春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周涧楠  黄忠勤  王幸  丁震乾  常勇  苏在兴  周兴根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志琦  胡梁斌  于淑池  徐朗莱  范永坚  
从油菜茎秆内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菌核上分离得到拮抗菌P FS08,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该细菌的16SrDNA部分序列的进化树分析,鉴定其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经平皿测试表明,多粘芽孢杆菌P FS08菌株及其无菌滤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alternat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 rum)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P FS08培养液通过70%硫酸铵沉淀得到具有拮抗活性的蛋白粗提液,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和胃蛋白酶均不敏感;能够使小麦赤霉病菌菌丝断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淑芹  薛春生  姜晓颖  庄敬华  曹远银  
为鉴定木霉菌T05-1种类,明确其生防机制和发酵条件,采用形态学鉴定、抑菌试验和液体发酵的方法,对分离自辽宁省锦州市蔬菜根际土壤的的木霉菌T05-1进行了鉴定、抑菌作用及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05-1经形态学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对病原菌的生防机制分别属于重寄生、抗生等作用,碳源为葡萄糖时T05-1菌丝生长最快,碳源为蔗糖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时产孢量最大,氮源为硝酸铵菌丝生长最快,温度为25℃,pH值为6~7有利于木霉菌T05-1的生长及产孢。因此绿色木霉T05-1是一株生防作用较好的菌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司美茹  薛泉宏  余博  袁虎林  蔡艳  来航线  陈占全  
 采用拮抗菌发酵液、皿内竞争及紫外线照射菌株代谢产物等方法,研究了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西瓜枯萎病、棉花枯萎病及黄瓜枯萎病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1)4种病原真菌在含有不同拮抗菌发酵液的平板上生长时,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供试拮抗菌对4种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36株供试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西瓜枯萎菌、黄瓜枯萎菌和棉花枯萎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数分别为30(占83.3%),27(占75%),24(占66.7%)和26(占72.2%)株。(2)36株供试拮抗菌中,与辣椒疫霉、黄瓜枯萎菌、棉花枯萎菌及西瓜枯萎菌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分别有19(52.7%),10(27.8%),6(1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晓兰  罗宽  
:1 995年和 1 998年于油菜的初花期和盛花期对油菜花瓣和花药进行细菌分离 ,得到 1 0 8株细菌 .用培养皿法、室内植株法等方法 ,筛选出 6株对油菜菌核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 ,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 Bacillus sp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常媛  杨兴堂  姜传英  姚志红  贾让  任龙辉  张荣沭  
为了丰富生防木霉菌(Trichodermaspp.)种资源,在园林植物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木霉。根据该菌株菌落的形态特征、形态学显微观察、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以及邻接法同源性比对等结果判定木霉菌株种类。采用平板对峙法将该菌株与3种土传病害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对峙培养。并用该木霉诱导山新杨(Pop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应烙  尹彩萍  
以15种中药丙酮提取物为材料,测定了其对杨树溃疡病菌(D.gregaria)、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solani)、小麦纹枯病菌(R.solani)和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等5种植物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5 g/mL时,花椒提取物对所有供试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苍术、沉香、艾叶和草豆蔻提取物对其中至少2种供试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0%以上;在质量浓度为0.1 g/mL时,花椒、沉香和艾叶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90%以上;草豆蔻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宝娣  李娟  陈永萱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菌株(TR-5),用对峙法和系列稀释法测定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niveum),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昆明腐霉(Pyhtiumkunmingens)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的拮抗作问。结果表明,TR-5菌株对6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极强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缠绕、附着在病原真菌菌丝上,同时产生吸器侵入病原真菌的菌丝,使菌丝断裂。还能分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争光  马平  李社增  鹿秀云  
通过微菌核诱集法从发病程度不同的棉花黄萎病田筛选大丽轮枝菌拮抗菌,测定拮抗菌对微菌核的抑制作用和在微菌核上的定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从棉花黄萎菌微菌核不同部位分离的细菌数量不同,不同发病程度棉田中棉花黄萎菌拮抗菌数量不同。从微菌核内部筛选到一株能够抑制微菌核萌发和生长的拮抗菌株424-31-6,定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424-31-6在微菌核表面定殖能力强,能够破坏微菌核的正常结构,具有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杰华  樊慕贞  董金皋  杜雷  
选用两种植物病原菌毒素 AP-毒素(Alternaria porii毒素)、AM-毒素(Alternaria mali毒素)和10种医用抗菌素:青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白霉素、氯霉素、头孢唑林钠、甲硝唑、制霉菌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氟哌酸、利福平,研究它们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玉米小斑病菌(Heliminthosporium maydis)、梨轮纹病菌(Macrophomakuwatsukai)、桃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的抑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