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
2023(1485)
2022(1199)
2021(1112)
2020(1071)
2019(2301)
2018(2162)
2017(3485)
2016(2184)
2015(2437)
2014(2364)
2013(2378)
2012(2260)
2011(2169)
2010(2119)
2009(2138)
2008(2029)
2007(1816)
2006(1627)
2005(1497)
作者
(8891)
(7578)
(7559)
(7210)
(4928)
(3735)
(3267)
(3057)
(3034)
(2798)
(2678)
(2627)
(2626)
(2509)
(2429)
(2424)
(2365)
(2340)
(2289)
(2285)
(2189)
(2070)
(1942)
(1828)
(1779)
(1779)
(1722)
(1692)
(1688)
(1673)
学科
(8471)
(7120)
经济(7113)
管理(2773)
(2686)
方法(2546)
经济学(2295)
(2247)
企业(2247)
(2025)
理论(1961)
数学(1944)
数学方法(1918)
中国(1858)
教育(1520)
生物(1503)
(1471)
水产(1427)
及其(1419)
虫害(1316)
研究(1238)
(1232)
动物(1229)
(1227)
(1164)
(1146)
防治(1138)
(1136)
问题(1130)
人口(1124)
机构
大学(35680)
学院(33279)
研究(16299)
科学(13400)
(12919)
农业(10674)
(10316)
中国(10192)
研究所(9799)
(9723)
经济(9483)
业大(9360)
(7955)
管理(7686)
农业大学(7010)
(7010)
实验(6668)
中心(6473)
(6452)
实验室(6412)
理学(6268)
理学院(6140)
重点(6104)
管理学(5877)
(5855)
管理学院(5818)
(5758)
(5577)
科学院(5332)
技术(5147)
基金
项目(24053)
(16869)
国家(16757)
科学(16600)
基金(16213)
研究(12628)
科学基金(12157)
(9966)
自然(9558)
自然科(9312)
自然科学(9306)
自然科学基金(9149)
(8899)
基金项目(8086)
资助(7294)
科技(7173)
计划(6852)
社会(6385)
重点(6341)
教育(5981)
社会科(5837)
社会科学(5834)
专项(5663)
科研(5261)
(5167)
(5047)
(4725)
(4629)
(4562)
创新(4452)
期刊
学报(14476)
(11611)
(10467)
经济(10467)
科学(9853)
大学(9574)
学学(9169)
研究(8496)
农业(8010)
中国(6864)
业大(4854)
(4253)
农业大学(4047)
林业(3815)
教育(3583)
(3396)
(3139)
图书(2725)
管理(2606)
中国农业(2578)
自然(2368)
科技(2258)
自然科(2216)
自然科学(2216)
财经(2019)
书馆(2014)
图书馆(2014)
农林(1885)
(1885)
经济研究(1883)
共检索到50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桂霞  赵琴  朱道弘  
黄脊雷蓖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的重要森林害虫,给竹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对黄脊雷蓖蝗重庆永昌、四川长宁、湖南桃江及广西桂林种群若虫发育历期、若虫各龄期虫体大小、若虫各龄期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及成虫产卵前期等进行了调查,以期为黄脊雷蓖蝗的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25℃的实验室条件下,4种群的雌、雄若虫发育历期分别介于68.3~73.6 d和60.8~64.2 d,种群间雌若虫和雄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雄若虫均为5龄,而雌若虫则为部分5龄、部分6龄,永昌、长宁、桃江和桂林种群6龄雌若虫所占比例分别为55.6%、40.0%、27.3%和17.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佳   韦刘宇   黎金芮   韦钬馨   陆雅   郭梦婷   杨振德  
【目的】明确桉黄卷蛾(Archips sp.)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野外无损、简易、快速的雌雄鉴别方法,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借助三维显微镜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雌雄间的差异。【结果】在(26±1)℃、光周期14L:10D、光照度2000 lx条件下,桉黄卷蛾卵、幼虫、蛹、成虫历期分别为(6.88±1.01)、(22.98±3.67)、(6.89±1.42)、(11.59±0.42)d,其中,幼虫共5龄,各龄期分别为(3.47±0.97)、(1.83±0.75)、(4.67±1.03)、(5.20±1.30)、(9.57±1.43) d。成虫羽化率为88.71%,交配后每雌平均产卵4块,每块平均87粒。桉黄卷蛾幼虫在4~5龄时出现肉眼可分辨的雌雄差异特征,其中,雄虫背部第5腹节有淡黄色“肾形”斑纹,为未发育成型的精巢。雄蛹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两侧各有一瘤状凸起,各腹节分节明显;雌蛹第8、9腹节分别有生殖孔和产卵孔,第9~10腹节分节不明显。雄成虫翅面颜色较深,有明显褐色斑纹,腹部纤细,末端有黄褐色毛丛;雌成虫翅面颜色较淡,腹部粗壮,前翅顶角外突,似钟形,前缘末端各有一束黑色鳞毛。【结论】明确了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成虫或4~5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均可对其性别进行准确的鉴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吕品  亓倩  杨璞  陈航  陈晓鸣  
[目的]探明白蜡虫二龄雌雄若虫共生菌的种类和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白蜡虫二龄雌雄虫16S rR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Uparse软件对有效标签进行聚类,使用Mothur方法与SILVA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雌雄间共生菌物种丰度及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得到了1 798 646条有效标签,以97%相似度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 334个OTUs,其中,有14个门,29个纲,60个目,109个科,165个属,55个种得到注释。与其他昆虫明显不同,白蜡虫二龄若虫中立克次氏体属为优势菌(雌85.740%,雄95.462%),缺乏布赫纳氏菌和沃尔巴克氏体。[结论]白蜡虫与其它昆虫的共生菌有很大差异,立克次氏体在白蜡虫二龄若虫中占绝对优势,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菌目和芽孢杆菌目、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的鞘脂单胞菌目为次优势菌,在共生菌中占有一定比例。白蜡虫若虫共生菌独特的现象可能与白蜡虫独特的生物习性、生态学特征和营养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翟飞飞  孙振元  
雌雄异株的性系统在木本植物中普遍存在,关于雌雄差异已有很多研究,且一直是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木本植物雌雄株在形态解剖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化学防御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以期为雌株、雄株在生产实践中的选择性运用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在形态解剖学方面,多年生植物雄株株型高、叶片和生物量大,逆境条件下细胞器受损较轻,适应不良环境的结构特征明显,其生长优势;而结一次果或生命较短、结多次果的植物则是雌株占生长优势,如叶生物量比及叶面积比大、叶片旱生结构特征明显、生态可塑性大等。在生理学方面,虽然正常条件下一些植物的雌雄株无显著差异,但是逆境条件下差异显著。大多数植物雄株的光合作用、渗透调节作用、保护酶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冲  于倩倩  刘振凯  孙耀武  曹川健  宝山  温俊宝  
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chinensis的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非常相似,目前还没有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区分方法。通过对大量雌雄成虫外部形态进行比较,找出了可以仅靠肉眼区分的识别特征,即:雌雄间在成虫后胸腹板上有明显区别,雄虫腹中线贯穿后胸腹板,而雌虫的后胸腹板没有被贯穿,中断位置两侧后胸腹板凸起。经验证,该方法可以作为区分沟眶象雌雄虫的简易方法。与雌成虫相比沟眶象成虫雄虫腹部背板最后一节分为2节,因此,腹部背板雌虫为7节、雄虫为8节也是区分沟眶象雌雄成虫的稳定特征。另外,对臭椿沟眶象E.brandti的雌雄成虫的区分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补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铭忻  周源昌  张桂红  路义鑫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 和18d 出现,第38d 和36d 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 和22d 出现,第32d 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雌虫体外培养24h 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加德   王梅   冯丹   冯志伟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为比较同域混合发生的两种竹蝗属昆虫,即黄脊竹蝗与青脊竹蝗形态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异同点。[方法 ]采自同一地理区域的两种竹蝗的成虫,在大棚内饲养,对其形态特征:体长、触角、后足股节、头幅、外生殖器等,及生活习性:活动规律、交尾习性、寄主植物取食习性等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黄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6.55±1.42 mm,触角23.46±1.29 mm,后足股节21.68±0.28mm,头幅5.33±0.2 mm;雄成虫体长31.35±0.75 mm,触角23.22±0.9 mm,后足股节17.86±0.23mm,头幅4.08±0.19 mm。青脊竹蝗雌成虫体长34.63±0.44 mm,触角18.34±0.56 mm,后足股节18.67±1.62 mm,头幅4.61±0.18 mm;雄成虫体长26.82±2.77 mm,触角17.75±1.58 mm,后足股节16.09±0.47 mm,头幅3.5±0.29 mm。同种竹蝗间雌雄成虫体长差异显著,两种竹蝗比较时雌雄体长、触角、后足股节以及头幅差异显著,雌性成虫的体长变化趋势相似,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相似。黄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14:00—17:00时,青脊竹蝗交尾高峰期为9:00—12:00时。两种竹蝗成虫在面对3种不同的寄主植物时表现出相同的取食偏好,均是最喜食毛竹,其次是芭蕉,最后是无芒雀麦,但青脊竹蝗的取食量大于黄脊竹蝗。[结论 ]两种竹蝗形态和生物学习性表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两种竹蝗能够同域发生的基础,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防控两种竹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信息支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张建明  胡明强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本文总结报道了雷竹形态特征、出土生长、秆形生长、枝叶生长、花的生长发育、结实和种实的特性,并根据雷竹生物学特性,相应提出雷竹的培育管理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姜嫄  张翌楠  马玲  王慧  胡礼禹  韩杰  
大麦虫(Zophobas morio)属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资源昆虫,其个体大、营养价值高,可作为高蛋白鲜活饲料,国外主要用作爬行类动物的活体饲料,我国主要用作高档宠物、人工养殖鱼类、鸟类等食虫动物的饲料(苗少娟,2010)。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较高,体内含蛋白质19.7%、脂肪17.7%、无氮浸出液1.1%、中性洗涤纤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铁光  周社文  王文艺  何建云  成进  周检军  唐红健  
为了解黄花菜检疫性害虫V脊菱蜡蝉(OliarusvicariousWalker)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于2003-2004年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V脊菱蜡蝉在湖南一年发生1代,以若虫越冬,一年中在6月下旬出现一次明显的成虫高峰.若虫在(25±1)℃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的历期为153d,卵期22d,若虫期125d,成虫期6d.V脊菱蜡蝉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7.42℃和422.14日度,若虫各龄(1至5龄)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6.24,13.30,8.19,5.80,13.60℃和1056,464.85,264.57,466.58,23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爱静  
经调查纳曼干脊虎天牛 (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 Heydel.)在新疆北部危害钻天榆等近2 0种阔叶树 ,造成严重危害 ,在克拉玛依市一年发生 1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每年 4月中旬至 7月中下旬都能见到成虫、卵和幼虫 ,各龄幼虫终年可见。在该天牛上发现了 3种寄生蜂 :脊虎天牛莱洛茧蜂、长腹盾长茧蜂 (国内新记录 )和酱色齿足茧蜂 ;3种寄生真菌 :球孢白僵菌、腐皮镰孢和亮白曲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鹏  林兆里  徐金汉  
福寿螺的卵块主要分布在距水面垂直高度11-30 cm的寄主或渠壁上(占90%);福寿螺的产卵量随雨日和雨量的增加而减少,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卵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0.006X-0.068来表示;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分别为14.2℃和152.16日.℃;卵孵化率与湿度呈线性关系,可用回归方程Y=2.24X-103.417表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邢世岩  有祥亮  李可贵  董金伟  樊纪欣  
对从泰安和郯城共5050株银杏雄株中筛选出的26个优良单株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单株具有花期长、花粉量大及花粉生活力强等特点。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花期逐渐延长,但小孢子叶球数/短枝下降。每米长枝上的短枝数最高达45个。短枝长与小孢子叶球数/短枝呈极呈著的正相关。3年生枝段短枝开花率最高,达96%。每个短枝上小孢子叶球数最高达645个,每个小孢子叶球最多含花药58个,每个花药含有花粉粒最高达23×104个,平均每个小孢子叶球含花粉粒达65×104个。14#单株出粉率达683%。一株45年生雄株可产花粉165g。花粉生活力平均为92%。授粉后座果率9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会  温国胜  张明如  周泽福  
火炬树(Rhus typhina Linn.)是漆树科盐肤木属树种,雌雄异株,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种。火炬树除了能够进行种子繁殖还具有根蘖繁殖的特点。有研究表明,兼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双重特性的植物,其扩散能力和有效定居能力一般较强,尤其外来植物往往会自然逃逸成为入侵力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艳  石福明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脊雷篦蝗Rammeacris kiangsu(Tsai)触角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结果表明:黄脊雷篦蝗触角有5种类型的感觉器,即毛形感觉器(sensilla trichodea)、刺形感觉器(sen-silla chaetica)、锥形感觉器(sensilla basiconica)、腔锥形感觉器(sensilla coeloclnica)和钟状感觉器(sensilla cam-pullacea),其中毛形感觉器又分为2种类型(Ⅰ型和Ⅱ型);触角感觉器的总数量、不同类型感觉器的数量、排列及分布,在雌雄虫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