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7)
2023(8765)
2022(7999)
2021(7619)
2020(6449)
2019(14842)
2018(14949)
2017(28942)
2016(15853)
2015(17883)
2014(17887)
2013(17763)
2012(16186)
2011(14401)
2010(14127)
2009(12800)
2008(12202)
2007(10338)
2006(8879)
2005(7543)
作者
(46562)
(38381)
(38223)
(36254)
(24552)
(18478)
(17343)
(15318)
(14639)
(13682)
(13341)
(12847)
(12081)
(12027)
(11775)
(11744)
(11677)
(11479)
(10945)
(10841)
(9661)
(9281)
(9274)
(8688)
(8625)
(8616)
(8614)
(8495)
(7792)
(7717)
学科
(58704)
经济(58638)
管理(44773)
(41972)
(35623)
企业(35623)
方法(29697)
数学(25626)
数学方法(25346)
(15278)
(14405)
(14395)
中国(14376)
业经(13130)
地方(12160)
理论(10613)
(10378)
(10333)
贸易(10327)
农业(10184)
(10015)
(9846)
技术(9794)
环境(9696)
(9611)
财务(9552)
财务管理(9533)
企业财务(9025)
教育(8665)
(8575)
机构
大学(221445)
学院(219520)
管理(90858)
(80437)
理学(79687)
理学院(78812)
经济(78466)
管理学(77402)
管理学院(77021)
研究(71533)
中国(51030)
科学(47820)
(47452)
(37864)
业大(36594)
(36287)
(35221)
研究所(33507)
中心(32145)
(30469)
农业(29928)
北京(29724)
财经(29070)
(28653)
师范(28366)
(26494)
(26183)
(25465)
技术(23974)
师范大学(23040)
基金
项目(159184)
科学(123543)
研究(114383)
基金(114307)
(100121)
国家(99292)
科学基金(84934)
社会(69187)
社会科(65411)
社会科学(65393)
(62976)
基金项目(61994)
自然(57436)
自然科(56068)
自然科学(56052)
自然科学基金(55016)
(52800)
教育(51855)
编号(47169)
资助(47046)
成果(37600)
重点(35097)
(34176)
(33223)
(33116)
课题(31887)
科研(30901)
创新(30797)
大学(29446)
计划(29442)
期刊
(84696)
经济(84696)
研究(61059)
学报(38955)
中国(37961)
科学(34620)
(34177)
管理(31833)
大学(28845)
学学(27244)
(25072)
农业(24664)
教育(24007)
技术(18483)
(15377)
金融(15377)
业经(14169)
图书(13139)
财经(13039)
经济研究(12739)
理论(12140)
(12100)
科技(12056)
实践(11523)
(11523)
业大(10954)
(10876)
问题(10850)
(10619)
情报(10370)
共检索到304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素容  罗飞  钱静  刘琦  蒋旭聃  李庆  
黄粉虫为蔺草制品的重要仓储害虫之一,对其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几种杀虫剂对黄粉虫4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对黄粉虫的毒力最高,其LC50值为9.23μg/mL;其次为甲基嘧啶磷,其LC50值为9.54μg/mL;进一步测定了溴氰菊酯与甲基嘧啶磷对试虫的混合毒力。结果表明,溴∶甲(1∶6)配比增效作用最明显,其CTC为137.5,LC50值为7.34μg/mL。因此,该配比值得进一步室内制剂加工研究以防治黄粉虫为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云芝  杨建忠  李淑芬  冯光泉  陈昱君  王勇  武忠翠  
选择了8种不同药剂进行三七根结线虫病田间防效筛选试验,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种类。结果表明,98%~100%棉隆微粒剂、2.0%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达到了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98%~100%棉隆微粒剂、2.0%阿维菌素乳油进行三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雅婷  张世珖  李永忠  李洪全  陈兴全  
为较好地防治烟草野火病 ,选用 6种药剂对烟草野火病菌进行抑菌试验 ,筛选出 2种效果较好的药剂 ,即新植霉素和农用链霉素 .同时 ,通过对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野火病菌的抑菌试验 ,发现云南部分地区的烟草野火病菌对农用链霉素具有抗药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琛  黄裕峰  王立石  周泉  陈连清  陈有嗣  牛雄雷  
柞蚕饰腹寄蝇是一种毁灭性的柞蚕寄生害虫,其防治主要依赖于有机磷杀虫剂乐果,长期使用导致了抗药性问题。为筛选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新药剂,以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合成16种氟虫腈酰胺衍生物,采用熔点测试和1H-NMR确认其结构;以四龄春柞蚕为试虫测定衍生物对柞蚕的毒性,在此基础上设置4个浓度梯度,测定寄生于五龄春柞蚕体内的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和药物处理对柞蚕产卵量和孵化率的影响。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四龄春柞蚕的半致死浓度(LC_(50))范围为5703998mg·L(-1),其中13个化合物LC_(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振良  徐一忠  童爱珍  
1996~ 1 998年 ,在浙江省金华市市区对危害雪松的红蜡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研究采用喷雾不同的药剂品种及不同的药剂质量浓度 ,在喷后 7d和 1 4d分别进行药效检查。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之间其药效结果差异较大。在若虫孵化盛期前用 4 0 %氧化乐果乳油 4 37mg·L-1,2 67mg·L-1及 35 %快克乳剂 4 37mg·L-1和 2 67mg·L-1喷雾 ,虫口减退率均达80 %以上 ,用 0 6%阿维菌素乳剂 2 4mg·L-1喷雾效果不理想。氧化乐果和快克是防治红蜡蚧较为理想的药剂。表 3参 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毓妹  王志  毕铭照  张汀  杨文香  刘大群  
为获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轮换使用药剂,给田间用药提供依据,在室内对6种报道的悬浮种衣剂利用双层滤纸发芽床试验、生长速率抑制法、Horsfall法进行筛选与复配。结果表明,所有试验药剂对小麦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只有噻呋酰胺对出苗有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25 g/l适乐时和27%酷拉斯,其次是1%申嗪霉素。将适乐时和酷拉斯分别与生物制剂申嗪霉素进行二元复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和适乐时、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防治小麦纹枯病菌时,均具有一定相加作用,其中,申嗪霉素和适乐时配比为9∶1,5∶5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比;申嗪霉素和酷拉斯配比4∶6,3∶7时,相加作用大于该两药剂的其他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_(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云峰  蒋妮  胡凤云  刘丽辉  白隆华  
以广西田七发生较严重的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根腐病(Fusarium solani)3种主要病害的病原菌为靶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20种化学药剂对各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45%恶霉灵·甲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0 g/L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等7种药剂对A.panax的抑菌率达100%;15%咪鲜胺微乳剂3000倍液、30%氟硅唑微乳剂7000倍液等9种药剂对C.gloeosporioides的抑菌率达100%;15%咪鲜胺微乳剂3000倍液、50%多菌灵纯白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良进  池万银  黄德仁  郑文杰  徐跃标  
绿竹叶锈病为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i上的一种新病害。该病的严重发生给绿竹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对绿竹叶锈病的发病规律和病原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确定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半知锈菌类夏孢锈菌属竹夏孢锈菌Uredoignava。在此基础上对绿竹叶锈病进行了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和克菌宁2种药剂对该锈菌夏孢子的萌发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到70 01%和66 45%。图2表2参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德卫  曾宪儒  龙秀珍  江小冬  于永浩  曾涛  莫贱友  
近年来,瘿螨在广西百色市杧果产区局部果园发生为害严重。开展广西杧果瘿螨发生为害调查与防治药剂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为害杧果的瘿螨共有4种,分别为杧果顶背瘿螨TegonoTus mangiferae Keifer、杧果臀后瘿螨meTaculus mangiferae aTTiah(中国新记录种)、杧果刺毛瘿螨spinacus pagonis Keifer(广西新记录种)、长刺毛瘿螨spinacus longinquus huang(广西新记录种)。杧果顶背瘿螨是广西杧果瘿螨的优势种,27℃时其世代历期11.34 d。杧果瘿螨在叶片上的种群密度最高可达47头/cm2,为害严重时可导致杧果枝梢叶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全恩  丁向阳  徐建强  李建安  谷战英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对柿炭疽病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选取山东青州、广西恭城、河南栾川及陕西富平的4个柿炭疽病代表性菌株作为处理对象,测定10类22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的MIC值和EC50值,在此基础上筛选5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类(三唑类、DMIs)、苯吡咯类3类杀菌剂效果较好,MIC值均在10μg·m L(-1)L以下,EC50在0.011 2 0.520 3μg·m L(-1)范围内。30%苯醚甲环唑WG 1500倍液、24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全恩  丁向阳  徐建强  李建安  谷战英  
通过测定10类21种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原菌的MIC值及菌丝生长的毒力(EC50),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最终选择适宜推广的防治药剂。2012—2014年连续3年采集陕西富平曹村镇的‘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害枝条和叶片样本,比较不同部位及不同分离方法炭疽病菌分离效果,以得到的炭疽病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设定药剂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皿,测定2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抑制作用,测定MIC设置浓度梯度为0、1、5、10μg/m L,测定EC50设置浓度为0、0.15、0.312、0.625、1.2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  李庆萌  周陈平  邝瑞彬  杨护  黄炳雄  魏岳荣  
【目的】明确广东省番木瓜果实疑似炭疽病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为番木瓜炭疽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番木瓜果园采集番木瓜果实水渍状炭疽病疑似病果,对番木瓜病果进行组织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果样品中分离出5个形态特征相似的菌株(C1~C5),随机选取C1作为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致病性分析发现,番木瓜果实接种C1病原菌2 d即可表现出明显的水渍状病斑,从表现症状的部位可以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C1初生菌丝为白色辐射状,随后变灰白色,菌丝体上覆盖着一些橘红色分生孢子盘;孢子梗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透明,单细胞,细胞壁光滑,两端圆,形状规则呈圆柱形,壁薄,内含物呈颗粒状;分生孢子大小为13.2μm×5.1μm。这些形态学特征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供试菌株C1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2)和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序列与短孢炭疽菌(C. brevisporum)模式菌株BCC 38876对应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3%,98%和1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C1与短孢炭疽菌单独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及发病特征明确了导致广东省番木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8种杀菌剂中,45%咪鲜胺水乳剂对C1菌株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82 0 mg/L,其次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EC_(50)分别为0.263 5和9.714 3 mg/L。【结论】在中国大陆首次鉴定了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的致病菌短孢炭疽菌。45%咪鲜胺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番木瓜短孢炭疽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育峰  贾连东  李君霞  代小冬  杨晓平  王春义  杨国红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庆渝  邓大林  谢成伦  何万兴  赵学谦  
利用药剂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铁灭克(法)69kg/ha、克线磷82.5kg/ha或霸杀脒48kg/ha对Tylenchulussemipenetrans、Pratylenchusscri-haeri和P.penetrans的防治效果最佳,国产铁灭克69kg/ha、克线磷42kg/ha和铁灭克(法)34.5kg/ha次之,而呋喃丹和霸杀脒24kg/ha较差;5种药剂对3种线虫持效期测定结果,克线磷、铁灭克(法)和国产铁灭克最长为180天,其次是霸杀脒,为120~180天,呋喃丹最短,仅60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