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0)
2023(9453)
2022(8491)
2021(8147)
2020(6822)
2019(15598)
2018(15720)
2017(30007)
2016(16670)
2015(18738)
2014(18629)
2013(18397)
2012(16762)
2011(15062)
2010(14704)
2009(13200)
2008(12708)
2007(10745)
2006(9203)
2005(7758)
作者
(50333)
(41573)
(41340)
(39162)
(26640)
(20134)
(18689)
(16659)
(15833)
(14716)
(14334)
(13890)
(13134)
(13053)
(13032)
(12829)
(12751)
(12502)
(11876)
(11759)
(10643)
(10129)
(10091)
(9461)
(9368)
(9326)
(9289)
(9143)
(8490)
(8467)
学科
(60517)
经济(60450)
管理(46558)
(43719)
(37185)
企业(37185)
方法(30292)
数学(26075)
数学方法(25787)
(16204)
(15679)
中国(14854)
(14765)
业经(13723)
地方(12491)
理论(10939)
(10609)
农业(10565)
技术(10515)
(10386)
贸易(10381)
环境(10104)
(10064)
(9819)
财务(9761)
财务管理(9744)
(9570)
企业财务(9243)
教育(8958)
(8890)
机构
大学(234175)
学院(231860)
管理(93431)
(82864)
理学(82472)
理学院(81459)
经济(80880)
管理学(79899)
管理学院(79514)
研究(77255)
科学(53738)
中国(53572)
(49962)
(44625)
业大(41264)
(40119)
研究所(37324)
(36228)
农业(35567)
中心(34068)
(31991)
北京(31001)
(30421)
师范(30026)
财经(30002)
(28125)
(27382)
(26571)
技术(26410)
师范大学(24311)
基金
项目(170219)
科学(131925)
基金(122616)
研究(119105)
(108684)
国家(107762)
科学基金(91675)
社会(71845)
(68174)
社会科(67891)
社会科学(67871)
基金项目(66470)
自然(63288)
自然科(61801)
自然科学(61781)
自然科学基金(60662)
(57369)
教育(54358)
资助(50274)
编号(48194)
成果(38406)
重点(37976)
(36193)
(35802)
(35669)
科研(33409)
创新(33334)
课题(33177)
计划(33127)
大学(31135)
期刊
(86378)
经济(86378)
研究(63275)
学报(45938)
(40452)
中国(39981)
科学(39444)
大学(33230)
管理(32790)
学学(31572)
农业(28734)
(25609)
教育(25180)
技术(18788)
(14833)
金融(14833)
业经(14804)
(14077)
财经(13642)
图书(13403)
科技(13367)
经济研究(13285)
业大(13209)
(12039)
理论(11919)
(11387)
实践(11276)
(11276)
林业(11177)
问题(11091)
共检索到31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徐冠军  刘毅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葛继志  葛盛芳  阮圣义  
人工饲养的黄粉虫幼虫制成食糜添加在试球中,用机械-电换能器和记录仪记录鱼对试球的啄咬次数,结果表明添加黄粉虫幼虫糜对尼罗罗非自具有显著的摄饵引诱作用,其中含黄粉虫2%组效果最佳。本文为人工饲养黄粉虫作为鱼的摄饵促进物提供了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龙  冯颖  何钊  陈智勇  赵敏  和锐  
对混合菌液诱导和非诱导处理的喙尾琵甲幼虫抗菌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抑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诱导组和非诱导组粗提物无抑菌活性,但是经凝胶色谱分离后,从非诱导组获得组分DZ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从诱导组获得组分YDP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具有活性,且YDP1活性明显强于DZP1;Tricine-SDS-PAGE检测表明DZP1和YDP1组成、种类基本一致,主要由20 kD以下分子量的小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喙尾琵甲幼虫在诱导和非诱导条件下均可分离到具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菌液诱导可增强抗菌肽的活性和抑菌谱。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爱霞  
菌株TJB-8是从杨树Populus根部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杨树腐烂病菌Cytospora chysosperma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细菌。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了TJB-8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其抑菌活性物质,为菌株TJB-8的实际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显示:菌株TJB-8的无菌滤液有效抑制了杨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97.42%(72 h),并使生长的菌丝产生畸形膨大;TJB-8的无菌滤液还能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Colle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爽  张璞瑜  蒋达青  张媚  张立钦  林海萍  
为研究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乙醇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和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对棘托竹荪子实体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测定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棘托竹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50.0 g·l-1,浸提时间2.0 h,浸提温度75℃。用牛津杯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菌与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棘托竹荪乙醇提取液对食品腐败细菌和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啤酒酵母不表现抑制作用。在供试的4种食品腐败细菌中,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永宏  张兴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简称YL001)和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bovienii YL002(简称YL002)是分别从陕西杨凌土壤中筛选的2株昆虫病原线虫体内分离鉴定获得的共生菌。对这2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菌株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YL001发酵液对烟草赤星菌、番茄早疫菌、辣椒疫霉菌、南瓜枯萎菌、黄瓜炭疽菌和稻瘟菌,YL002发酵液对辣椒疫霉菌、黄瓜炭疽菌、稻瘟菌和小麦纹枯菌的抑制率均在75%-100%;无菌滤液仅对辣椒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渝童   孟凡强   陆兆新  
[目的]本试验旨在鉴定一株从自然环境中筛选的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及其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抑菌活性和机制,初步探索其作为一种抗菌物质在食品防腐保鲜体系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对JNBS00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预测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基因簇,用LC-MS/MS进行非靶向鉴定;随后测定JNBS001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抑菌谱、发酵产物冻干粉对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通过测定K~(+)和Ca~(2+)泄漏、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细胞形态观察分析JNBS001发酵产物的抑菌机制。[结果]测序结果表明JNBS001基因组全长3 914 347 bp,GC含量46.59%,共编码3971个基因,预测出13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基因簇,其中完整的、相似性100%的基因簇有7个;结合LC-MS/MS非靶向鉴定数据,确认了macrolactin H和bacilysin为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JNBS001的发酵产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增李斯特菌、阪琦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均有抑菌活性;其抑菌机制分析结果表明JNBS001的发酵产物改变了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胞形态,增加膜的通透性,并使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渗,从而使细菌死亡。[结论]JNBS001发酵产物中的抗菌物质包含macrolactin H和bacilysin,其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抑菌特性,且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实现抑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霞  王振中  纪春艳  李云锋  董章勇  
采用平板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导处理水稻后产生的小分子的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处理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质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水杨酸诱导处理后,水稻的2个品系CO39和CA101A51产生了分支酸、丁子香酚、稻壳酮A(Momilactone A,MA)、稻壳酮B(Momilactone B,MB)4种化合物,且水杨酸甲酯、苯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2种酯类物质、十一碳烷等化合物含量均发生变化。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以调动抗病相关的次生代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玲  张鸭关  陈自宏  陈凯  杨晓娜  
【目的】通过研究虫生真菌对黄粉虫不同虫态的生防效果,以期为储粮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模拟干燥的储粮环境,测定了4种虫生真菌菌株(金龟子绿僵菌MAX-2、玫烟色棒束孢IFK-20、球孢白僵菌BBL-3、蝉棒束孢ICG-1)对黄粉虫3种不同虫态(8龄幼虫、蛹、刚羽化的成虫)的生防效果。【结果】在模拟储粮环境中,BBL-3对3种虫态的毒力都较低,说明该菌株不适宜在干燥条件下发挥作用;MAX-2对幼虫和成虫的毒力都最高,IFK-20其次;孢子悬液处理蛹,ICG-1致死速度最快,其次为MAX-2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勇  严善春  李小平  
以黄粉虫幼虫为原料,石油醚作溶剂提取其油脂,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料液比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得出黄粉虫幼虫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7.9℃、提取时间10.1h、提取料液比2∶50,在此提取条件下油脂的实际提取率可达31.51%,比单因素试验最高提取率高出2.34%。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优化黄粉虫幼虫油脂提取工艺,得到理论最佳提取条件,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红霞  杨长举  余纯  胡建芳  
在不同条件下饲养黄粉虫幼虫 30d后 ,调查其重量增长速度 ,结果表明 :复合饲料A饲养的黄粉虫 ,其幼虫增重速度是单纯麦麸饲养黄粉虫的 2 .4倍 ;饲料含水量为 18%时幼虫增重速度是含水量为 12 %的 1.5倍 ;幼虫密度在每cm3 饲料中虫数为 0 .5 4头时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密度为 0 .2 7头的 1.5倍 ;光 暗比为 12∶12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光 暗比为 0∶2 4的 1.6倍。黄粉虫幼虫喜欢在浅层饲料中活动 ,饲料厚度应保持在 3.0~ 4.5c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徐冠军  汪钟信  
通过对黄粉虫不同虫态诱导动力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用大肠杆菌对黄粉虫不同虫态进行诱导 ,均能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 ,成虫、蛹、幼虫诱导剂量阈值依次为每虫体 1 0 3 、1 0 4 、1 0 2 菌体 ;每虫体用 1 0 6菌体对不同虫态诱导后 ,抑菌活力时显上升的时间分别为 7、1 0、7h ,抑菌活力高峰均出现在诱导后 60h左右 ;PAGE(pH 4 .5)研究表明 ,不同虫态诱导产生及增强表达成分存在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文政  张俊杰  鄢庆枇  纪荣兴  
用1×107mL-1的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感染牛蛙,注射后7d内试验组牛蛙血清抗菌活性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在3d、7d时存在显著性差异,峰值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收集第2批人工感染后3d时牛蛙的血清。该血清经Sephadex G-25凝胶柱分离后,并在波长280nm处测定紫外吸收值,得到两个吸收峰。以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分离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经诱导的血清抗菌物质主要集中在第1个吸收峰。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株指示菌抗菌谱的测定,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SDS-PAGE分析显示抗菌蛋白分子量较大。结果说明:牛蛙被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能很快产生多种抗菌物质,主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徐冠军  
采用正交设计L27(313)的方法对大肠杆菌诱导黄粉幼虫的免疫血淋巴最佳制样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每虫105菌量诱导较小的虫体(0.7g以下)后72h取样得到的样品活性最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瑾  唐文林  潘禄  马李一  李国明  
以宁夏灵武所产灵武长枣为材料,分离并鉴定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同时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用22种植物提取液对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以筛选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的天然物质。结果表明,从贮藏中的灵武长枣上分离、鉴定出微孢毛霉(Mucor microsporus Namysl)、粉红聚端孢(Trichoderma roseum(Pers.)Link)、青霉属(Penicillium sp.)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4种病原真菌。对微孢毛霉有抑制作用的提取液有25 g/L的连翘乙醇提取液、50 g/L的高良姜水提取液5、0 g/L的大黄水提取液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