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65)
- 2023(2661)
- 2022(2240)
- 2021(2210)
- 2020(1787)
- 2019(3996)
- 2018(4101)
- 2017(6822)
- 2016(4207)
- 2015(4865)
- 2014(5181)
- 2013(4807)
- 2012(4532)
- 2011(4053)
- 2010(4194)
- 2009(3657)
- 2008(3831)
- 2007(3662)
- 2006(3219)
- 2005(2980)
- 学科
- 管理(12134)
- 济(10589)
- 经济(10570)
- 业(10060)
- 企(8804)
- 企业(8804)
- 学(4498)
- 财(4210)
- 理论(4059)
- 农(3925)
- 中国(3880)
- 教学(3513)
- 业经(3428)
- 教育(3410)
- 制(3373)
- 方法(3088)
- 务(2853)
- 财务(2843)
- 财务管理(2823)
- 企业财务(2611)
- 农业(2596)
- 地方(2546)
- 技术(2486)
- 银(2440)
- 银行(2423)
- 和(2388)
- 学法(2339)
- 教学法(2339)
- 行(2263)
- 体(2171)
- 机构
- 学院(58496)
- 大学(56143)
- 研究(19677)
- 管理(17120)
- 济(15520)
- 中国(15320)
- 科学(14864)
- 经济(14850)
- 理学(13939)
- 农(13706)
- 理学院(13695)
- 管理学(13210)
- 管理学院(13116)
- 京(12719)
- 所(11624)
- 江(11459)
- 农业(10838)
- 业大(10644)
- 研究所(10338)
- 技术(9839)
- 省(9474)
- 州(9335)
- 财(9316)
- 中心(9064)
- 范(8707)
- 师范(8524)
- 北京(7948)
- 院(7532)
- 职业(7530)
- 农业大学(6859)
共检索到96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葛继志 葛盛芳 阮圣义
人工饲养的黄粉虫幼虫制成食糜添加在试球中,用机械-电换能器和记录仪记录鱼对试球的啄咬次数,结果表明添加黄粉虫幼虫糜对尼罗罗非自具有显著的摄饵引诱作用,其中含黄粉虫2%组效果最佳。本文为人工饲养黄粉虫作为鱼的摄饵促进物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黄粉虫 促摄作用 罗非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付勇 严善春 李小平
以黄粉虫幼虫为原料,石油醚作溶剂提取其油脂,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料液比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得出黄粉虫幼虫油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7.9℃、提取时间10.1h、提取料液比2∶50,在此提取条件下油脂的实际提取率可达31.51%,比单因素试验最高提取率高出2.34%。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优化黄粉虫幼虫油脂提取工艺,得到理论最佳提取条件,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关键词:
资源昆虫 黄粉虫 油脂 提取 响应面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红霞 杨长举 余纯 胡建芳
在不同条件下饲养黄粉虫幼虫 30d后 ,调查其重量增长速度 ,结果表明 :复合饲料A饲养的黄粉虫 ,其幼虫增重速度是单纯麦麸饲养黄粉虫的 2 .4倍 ;饲料含水量为 18%时幼虫增重速度是含水量为 12 %的 1.5倍 ;幼虫密度在每cm3 饲料中虫数为 0 .5 4头时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密度为 0 .2 7头的 1.5倍 ;光 暗比为 12∶12的幼虫增重速度是光 暗比为 0∶2 4的 1.6倍。黄粉虫幼虫喜欢在浅层饲料中活动 ,饲料厚度应保持在 3.0~ 4.5cm。
关键词:
黄粉虫 幼虫 饲养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徐冠军
采用正交设计L27(313)的方法对大肠杆菌诱导黄粉幼虫的免疫血淋巴最佳制样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每虫105菌量诱导较小的虫体(0.7g以下)后72h取样得到的样品活性最高。
关键词:
黄粉虫 大肠杆菌 正交设计 抑菌活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徐冠军 汪钟信
通过对黄粉虫不同虫态诱导动力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用大肠杆菌对黄粉虫不同虫态进行诱导 ,均能诱导其产生抗菌物质 ,成虫、蛹、幼虫诱导剂量阈值依次为每虫体 1 0 3 、1 0 4 、1 0 2 菌体 ;每虫体用 1 0 6菌体对不同虫态诱导后 ,抑菌活力时显上升的时间分别为 7、1 0、7h ,抑菌活力高峰均出现在诱导后 60h左右 ;PAGE(pH 4 .5)研究表明 ,不同虫态诱导产生及增强表达成分存在差异
关键词:
黄粉虫 诱导动力学 抑菌活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春 张钟宁 华苟根 姜勇 李军 郭俊
比较了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枝把与加拿大杨Populuscanadensis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 paarmigera (H櫣bner)的引诱作用。结果表明 ,2种树枝把在田间均能有效地诱集棉铃虫 ;加拿大杨枝把的诱蛾效果要强于枫杨枝把 ;枫杨枝把与加拿大杨枝把诱集的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与田间雄蛾量相关性不显著 ;将枫杨与加拿大杨制成混合枝把后与加拿大杨枝把相比诱蛾量没有变化 ,但与枫杨枝把相比则诱蛾量显著增加 ,把上的雄蛾量与上把的雌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与田间雄蛾量无显著相关 ;各种树枝把上的棉铃虫雌雄比均大于 1。在预测田间棉铃虫...
关键词:
棉铃虫 枫杨 加拿大杨 树枝把 引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正华 李海梅 张博 苏家齐 刘宝锁 范嗣刚 周凤 吴开畅 喻达辉
主要通过分析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自然沉降及摄食行为等生物学信息,为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幼虫培育设施及饵料投喂策略提供优化思路。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形态变化、幼虫运动状态、测量幼虫运动速率,观察幼虫静置下自然沉降及幼虫对单胞藻摄食过程。结果显示,幼虫依靠面盘外周纤毛摆动维持运动并完成摄食,运动时幼虫开壳朝上,壳顶朝下,面盘伸出壳外牵引幼虫运动。俯视观幼虫绕一定半径的圆顺时针方向运动,垂直方向螺旋上升或下降。水平运动速率范围246.883641.94μm/s,运动速
关键词:
珠母贝 幼虫 运动 自然沉降 摄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福煌 刘寒文
本文就尼罗罗非鱼抗寒性状若干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尼罗罗非鱼的最低致死温度为5.5℃,最低摄食温度为11℃,最低越冬温度为13℃,最低繁殖温度为20-2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谢进金 蒋娜红 洪绿萍 蔡炳炎
研究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淀粉酶的基本性质及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淀粉酶活力的最适pH是6.5,最适底物浓度是2%。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一价金属离子K+、Li+、Na+对酶活力影响较小;二价金属离子Cu2+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Zn2+对酶活力无明显影响;三价金属离子Al3+对酶活力具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强烈,Fe3+对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碱土金属Mg2+、Ca2+对淀粉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Ba2+对酶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离子Cd2+、Pb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涛 李琪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关键词:
岩牡蛎 肾上腺素 单体牡蛎 变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颖 肖春 叶敏 康敏 伍苏然 胡纯华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桔小实蝇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对不同剂量香蕉果肉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香蕉果肉挥发物对性成熟与性未成熟的两性成虫均能产生显著的引诱效果,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引诱作用增强,当测试剂量超过0.10 g时香蕉果肉即能引起两性成虫的行为反应;同时,随着剂量的增加,成虫对香蕉果肉的反应时间缩短,当测试剂量为0.1 g时,性未成熟雌虫的反应在1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雌虫在3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性未成熟雄虫的反应在5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而性成熟在40 min时达到显著水平。当测试剂量为1 g以上时,不论性成熟与否,雌、雄虫的反应...
关键词:
桔小实蝇 香蕉果肉 挥发物 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鲁艳辉 高广春 郑许松 吕仲贤
【目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能够有效诱集水稻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旨在明确香根草对二化螟幼虫致死的作用机制,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水稻螟虫可持续控制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方法提取香根草有毒活性物质,并利用饲料混毒法测定各提取组分对二化螟3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同时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水稻和香根草中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二化螟3龄幼虫取食水稻和香根草后体内相关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玲 张鸭关 陈自宏 陈凯 杨晓娜
【目的】通过研究虫生真菌对黄粉虫不同虫态的生防效果,以期为储粮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实验室模拟干燥的储粮环境,测定了4种虫生真菌菌株(金龟子绿僵菌MAX-2、玫烟色棒束孢IFK-20、球孢白僵菌BBL-3、蝉棒束孢ICG-1)对黄粉虫3种不同虫态(8龄幼虫、蛹、刚羽化的成虫)的生防效果。【结果】在模拟储粮环境中,BBL-3对3种虫态的毒力都较低,说明该菌株不适宜在干燥条件下发挥作用;MAX-2对幼虫和成虫的毒力都最高,IFK-20其次;孢子悬液处理蛹,ICG-1致死速度最快,其次为MAX-2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