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8)
- 2023(7768)
- 2022(6794)
- 2021(6254)
- 2020(5554)
- 2019(12760)
- 2018(12846)
- 2017(24330)
- 2016(13798)
- 2015(15917)
- 2014(16437)
- 2013(16122)
- 2012(15338)
- 2011(13893)
- 2010(14164)
- 2009(13081)
- 2008(13203)
- 2007(12174)
- 2006(10409)
- 2005(9278)
- 学科
- 济(54972)
- 经济(54909)
- 管理(34993)
- 业(32777)
- 方法(25978)
- 企(25270)
- 企业(25270)
- 数学(23050)
- 数学方法(22828)
- 农(16620)
- 学(15229)
- 中国(14502)
- 财(14482)
- 地方(12248)
- 制(12022)
- 农业(10596)
- 业经(10447)
- 贸(9995)
- 贸易(9994)
- 易(9623)
- 和(9087)
- 银(9079)
- 理论(9063)
- 银行(9042)
- 体(9006)
- 融(8690)
- 金融(8681)
- 行(8644)
- 务(8329)
- 财务(8298)
- 机构
- 大学(201427)
- 学院(201193)
- 济(77255)
- 经济(75349)
- 研究(72723)
- 管理(71822)
- 理学(61202)
- 理学院(60400)
- 管理学(58987)
- 管理学院(58632)
- 中国(54504)
- 科学(48525)
- 京(43832)
- 农(42804)
- 所(39263)
- 财(36578)
- 研究所(36030)
- 业大(34618)
- 农业(34232)
- 中心(33849)
- 江(32225)
- 财经(28516)
- 范(27988)
- 师范(27624)
- 北京(27463)
- 院(26094)
- 经(25751)
- 州(24938)
- 省(24396)
- 技术(23613)
- 基金
- 项目(133933)
- 科学(102763)
- 基金(94453)
- 研究(94250)
- 家(84461)
- 国家(83785)
- 科学基金(69070)
- 社会(56256)
- 省(53830)
- 社会科(53056)
- 社会科学(53036)
- 基金项目(50306)
- 自然(46048)
- 划(45630)
- 自然科(44900)
- 自然科学(44881)
- 教育(44068)
- 自然科学基金(44057)
- 编号(39467)
- 资助(39125)
- 成果(32855)
- 重点(31370)
- 部(29221)
- 发(29048)
- 课题(28118)
- 创(26950)
- 计划(26520)
- 科研(26313)
- 创新(25334)
- 大学(24231)
共检索到300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蕾 孟凡生 梁朱明 张家胜 薛浩 张铃松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了解CDOM动态对水生态系统管理至关重要。基于2021年秋季黄盖湖及入湖河流24个采样点位的水质数据,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分析了黄盖湖水体CDOM组成特征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黄盖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3种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40,310/390)、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65,350/460)和蛋白质荧光组分C3(220,280/320),3种组分占总荧光强度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9.58%、29.34%和31.08%。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结果表明,不同湖区间腐殖度差异性显著(ANOVA,p中部湖区>东部湖区。相关性分析表明,C1与C2显著正相关(R=0.55,P<0.01),黄盖湖水体中C1类腐殖质组分可能来源于水中微生物对C2类腐殖质组分的转化或藻类活动。黄盖湖水体CDOM以新近自生源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主要来源可能为流域内生活污水、使用家禽粪便的农田渗滤液以及微生物对残留浮游植物和陆源腐殖质组分的生物降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大兵 吴小玲 周延凯 朱伟林
测定岳阳南湖水环境中叶绿素a并同时分析其水质.结果表明:南湖水域叶绿素a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依次降低,麦子港水域叶绿素a含量大于湖心水域.叶绿素a含量与环境因子有关,即与水温、水质营养因子、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有关.南湖N,P满足藻类生长需要,春季总P对数值与夏季叶绿素a对数值呈线性关系.南湖叶绿素a含量变化在1.75~3.62mg/m3,说明南湖水体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关键词:
岳阳南湖 叶绿素a 水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茜 夏斌 孙耀 陈聚法 张艳 曲克明 赵俊 崔正国
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12月(冬季)渤海中部海域表、中、底层海水中汞(Hg)、砷(As)两种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Hg的含量范围为0.0029–0.3926μg/L,平均含量为0.0676μg/L。从垂直分布来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底层>中层>表层的变化特点;从四季的变化特点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其中,仅有夏季表层水体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余水体中Hg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发生。As的含量范围为0.65–10.83μg/L,平均含量为1.50μg/L,除夏季表层水体中的As含量较高...
关键词:
渤海中部 汞 砷 影响因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万祥 田忠景 陈静 王洪凯
2010年4月对山东微山湖6种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Zn、Pb、Cr、Ni、Cd平均含量分别为0.035 9、0.148 0、0.112 0、0.038 0、0.040 0、0.003 7 mg/L;总体表现为运河区>河口区>养殖区。相关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不同重金属受总悬浮物、有机悬浮物、无机悬浮物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对微山湖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分析表明,Cu、Pb、Zn、Ni、Cd、Cr平均超标倍数分别为2.59、1.35、0.61、0.07、0.02、0倍;超标率分别为100%、60%、70%、20%、20%、0;微山湖重金属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晔
【目的】为了研究南海湖水质特征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季节性分布特征。【方法】以南海湖为例,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连续3年研究了不同季节南海湖水质状态(TN、TP、BOD5和CODcr和高锰酸钾指数)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Cu、Zn、Ni和Pb)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湖浮游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沉积物养分、重金属含量和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1)南海湖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和Margalef种类
关键词:
南海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水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刘毅 王新萌 杨珺 冯旭 康秦梓
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是水生态系统中碳的重要来源,其光学性质可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本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①波长为355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之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中底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②光谱斜率(S_(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_(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③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_(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_(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昭宏 安晓萍 孟和平 张建华 安明 宗振东 宝丽波 包敏志
2003~2006年,先后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153个渔业水体的氟含量,并根据其浓度梯度选择了5个试验水体和1个对照水体,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经济鱼类各组织器官的氟含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渔业水体高氟情况普遍;5个试验水体均属于碱性水体,HCO3-和C l-含量均较高;在这些水体中,鱼体肌肉氟含量的顺序为:雅罗鱼>鲢>鲫>鲤;水氟含量越高,则鱼体肌氟含量越高;鱼体各组织器官中,鳍条、骨骼、鳞及鳃的氟含量很高,而肌肉及内脏的氟含量相对较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婷 陈世俭 傅娇凤
在4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对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三氮"含量进行了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分析,同时探讨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较高,承压水中浓度明显高于潜水,4次采样结果承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均在50%以上;(2)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承压水中能达到良好的标准,在潜水中超标率高;(3)氨氮浓度季节变化明显,9月份浓度显著高于4、6和11月。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潜水中6月份浓度最高,在承压水中季节变化不明显;(4)地下水氨氮含量空间变异性强,浓度较高的多集中在流经洪湖的内荆河两侧区域。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受气象因素、农业活动、农村生活污染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综合...
关键词:
四湖地区 “三氮” 时空分布 生活污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尹莎 刘沛林 窦银娣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传统村落,通过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湖南省101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州尺度来看,湖南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郴州、永州、怀化、邵阳五市;传统村落在五大地理区域中集中分布均衡性较低,最集中的为湘西地区,其次是湘南地区;相对封闭的区域环境、险要的地形、不太便利的交通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等因素,都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湖南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湖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萍 谢忠 周金莲 韩琦
风灾是湖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对高层建筑施工、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较大损失,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利用湖北省1963~2011年的风灾灾情资料,分析了全省各地风灾灾情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的风灾灾情与地理分布相关,全省风灾灾情可分为4个区域带,兴山-保康、宣恩、五峰-宜昌、荆州-公安一带,是风灾灾情出现的最大风险区,其中兴山、长阳两地为最高发频次地区,而鄂西北等地很少出现风灾灾情;其次,这些灾情,季节性较强,93.9%风灾灾情出现在春夏两季,而秋冬两季出现风灾灾情较少;从1963~2011的风灾灾情5个10a统计资料来看,风灾灾情出现增加的趋势,两个高峰年相隔约25a...
关键词:
湖北省 风灾灾情 特征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刚 詹华明 徐力刚 郭豪坤 李佳乐
通过采集鄱阳湖入长江口流域地表和地下水体,并对水体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评价了水体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风险。研究区水体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HCO_3~-、SO_4~(2-),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主要成因为水岩相互作用。地表水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Cr>Fe>Zn>Pb>Cu>Mn, Cr浓度变化幅度最大,Cr与Fe在地表水中重金属总浓度中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4.36%和19.50%。地下水重金属平均浓度高低顺序为Mn>Fe>Cr>Zn>Pb>Cu。研究区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周围冶炼厂排污废水和城市工业排放的污废水。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中,Cr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均最高。地表水体中Cr对儿童的HQ_(der)、HI>1,Pb次之。地下水体中,Cr对人体的HQ_(der)、HI>1,Mn次之。研究为鄱阳湖流域地下水资源保护与饮用水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鄱阳湖 水化学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林锋 胡继伟 罗桂林 马建军 黄先飞 秦樊鑫
通过对鳃、肝脏、肾脏、心脏、背肌、腹肌和尾肌等器官与肌肉中6种重金属(Pb、Cd、Cu、Cr、As和Hg)的调查,分析了百花湖野生鲢和鲤体内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及其与水体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在所测4种器官和3处肌肉组织中,鲢和鲤体内重金属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u>Pb>Cr>Cd>As>Hg;在鲢和鲤各器官中,Cr和Cu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8(P<0.05);以6种重金属为依托的鱼体器官自身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但各器官与沉积物和水质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之间的相关...
关键词:
鲢 鲤 器官 组织 重金属 百花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陈碧鹃 崔毅 崔正国 张旭志 刘淮德 丁东生 蒋增杰
根据2012年8月对桑沟湾养殖海域18个站位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叶绿素a(Chl-a)数据,基于不同区域的养殖特点,分析了DOC和POC的平面分布特征,并对POC的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整个调查海域表层DOC的浓度范围为1.70~2.82mg/L,平均值为2.03mg/L,大致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表层POC的浓度范围为0.04~1.33mg/L,平均值为0.55mg/L,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网箱养殖区表层DOC和POC含量最高,其次为桑沟湾近岸海域,而海带养殖区最低,这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养殖品种和模式有直接的关系。根据POC/Chl-a比值对P...
关键词:
桑沟湾 有机碳 分布特征 碳循环 来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乃才 王妍 刘云根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目的】探讨农业面源污染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植物-沉积物"体系中总磷(TP)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期为岩溶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在研究区布设3条平行样带(编号Ⅰ、Ⅱ和Ⅲ),每条样带上等距布设不同采样点,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4,7月采集研究区不同样点对应的水体、沉积物及茭草茎、叶,测定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及植物样品TP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水体TP质量浓度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爱清 施永海 徐嘉波 陆根海 张海明 谢永德 刘永士
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挖掘长江刀鲚(Coilia ectenes)肌肉和肝脏转录组中的微卫星标记,为刀鲚选育群体的种质资源评估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结果显示,从71869条Unigenes中共获得33896条重复单元长度为1~6碱基的微卫星序列;刀鲚转录组中不同类型微卫星的重复基序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其中,单核苷酸重复、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要的微卫星重复类型,分别占总微卫星数目的 34.94%、49.47%和13.34%;不同微卫星重复类型的优势重复基序亦有所不同,其中,A/T为单核苷酸重复基序的优势重复基序占86.25%,AC/GT为二核苷酸重复基序的为优势重复基序占75.25%,AGG/CCT为三核苷酸重复基序的优势重复基序占28.57%;不同微卫星重复基序核苷酸的数量和重复次数亦有所不同,重复次数伴随着重复单元中核苷酸数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从100对四核苷酸重复的SSR引物中筛选获得了16对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并以此为基础,对长江刀鲚选育群体(F_3)的遗传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显示,长江刀鲚选育群体F3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7580、0.3414、0.3977和0.6278。以上结果表明,基于刀鲚转录组数据批量开发微卫星是切实可行的,所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能够应用于长江刀鲚选育群体的遗传背景评估和进一步的遗传育种研究。
关键词:
刀鲚 转录组 微卫星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