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
- 2023(388)
- 2022(356)
- 2021(336)
- 2020(348)
- 2019(741)
- 2018(747)
- 2017(1190)
- 2016(830)
- 2015(1005)
- 2014(956)
- 2013(958)
- 2012(1026)
- 2011(944)
- 2010(940)
- 2009(803)
- 2008(787)
- 2007(721)
- 2006(576)
- 2005(449)
- 学科
- 济(3335)
- 经济(3335)
- 方法(2143)
- 数学(2092)
- 数学方法(2087)
- 学(2081)
- 水产(1178)
- 动物(1144)
- 动物学(1095)
- 地方(1076)
- 地方经济(894)
- 工程(883)
- 基因(771)
- 业(745)
- 基因工程(718)
- 物(632)
- 农(625)
- 传(622)
- 植(622)
- 管理(615)
- 植物(613)
- 遗(573)
- 遗传(571)
- 虫(528)
- 农业(519)
- 贸(515)
- 贸易(514)
- 易(498)
- 中国(497)
- 害(469)
- 机构
- 大学(13056)
- 学院(12964)
- 农(7964)
- 农业(6784)
- 研究(6606)
- 科学(6586)
- 业大(4939)
- 室(4732)
- 实验(4660)
- 实验室(4586)
- 所(4536)
- 研究所(4416)
- 重点(4314)
- 农业大学(4260)
- 业(4042)
- 中国(3762)
- 济(3353)
- 经济(3299)
- 省(3161)
- 技术(3068)
- 科学院(3053)
- 生物(3016)
- 中心(2805)
- 京(2738)
- 部(2449)
- 家(2258)
- 江(2117)
- 国家(2089)
- 管理(2070)
- 农业科学(2026)
共检索到1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罗晓梅 司龙亭 尹维娜
选用2个性状稳定的自交系黄瓜,配成正反2个组合,测定结果表明,正反交组合黄色线与瓜长比的差异不大,表明黄色线遗传受核基因控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黄瓜组合(M25×M67)的6个家系世代(P1,P2,F1,B1,B2,F2)的黄色线和瓜长比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模型)控制。分离世代中,B1,B2,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为95.8%,93.39%和14.99%;多基因遗传率(h2pg)在1.36%~54.04%。主基因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值分别为-41.78和-35.96。黄色线的遗传可能是受1对加...
关键词:
黄瓜 黄色线长 果实长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世江 司龙亭 马志国 杨佳明 张继宁 张建军 刘洁
【目的】通过低温处理黄瓜幼苗,对耐寒性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选取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生长速度不同的2份材料9507、9517及其配制的BC1、BC2、F1、F2等6个世代,进行低温处理,每天光照处理7.5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klx,昼/夜温度为12/8℃,共处理14d。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研究生长速度的遗传规律,并估算遗传参数。【结果】生长速度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同,显性效应略有不同,总加性效应很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占非常大的优势,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很小。【结论】生长速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适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军 郭爽 张维 沈火林
以辣椒软果自交系830(P1)和硬果自交系832(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F2共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实硬度遗传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0.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均为负向效应。且在分离世代中,多基因的遗传率均比主基因的遗传率高,环境方差对表型方差的影响占很高比重,即环境对果实硬度的遗传影响较大。
关键词:
辣椒 果实硬度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丹丹 马光恕 田立波 刘芳
【目的】阐明黄瓜果实黄色线相对长度(黄色线长度与果实长度百分比,以下均称为黄色线比例)的遗传特点,为黄瓜果实外观品质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色线较长的自交系9501及黄色线短的自交系9502及其F1、F2、回交世代(B1、B2)为试验材料,利用ABC联合尺度遗传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分析2种方法,对各世代黄瓜果实的黄色线比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ABC联合尺度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d]为-34.673,显性效应[h]为-32.037。主基因+多基因模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咸丰 张勇 马建祥 张显 杨建强
【目的】研究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规律,以充分合理利用抗源,为抗病基因的选择及甜瓜抗白粉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野生甜瓜‘云甜-930’(P1)与栽培甜瓜‘华莱士’(P2)杂交组合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群体抗白粉病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甜瓜‘云甜-930’对白粉病的抗性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0)控制。在2008年大棚中,该组合B1、B2和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31%、69.15%和97.6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8.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敏 顾兴芳 苗晗 刘书林 王烨 Todd C.Wehner 张圣平
【目的】有无网纹是黄瓜果实生理成熟后的重要表型性状之一,对其控制基因进行遗传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网纹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成熟瓜无网纹黄瓜自交系PI205996(P1)和成熟瓜有网纹自交系PI263079(P2)为亲本构建不同遗传群体,进行网纹性状遗传分析。以包含23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为试材,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SA)法和2 112对SSR引物进行SSR分析,采用JoinMap 4.0作图软件和MapInspect软件构建成熟瓜网纹基因的SSR连锁群,并完成其染色体的初步定位。结合9 930黄瓜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凤真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单果质量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组合1的单株结果数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除了加性效应之外,还有显性效应的影响;而西葫芦2个组合单果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显性效应与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单株结果数的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鹏飞 周富亮 梁思维 蒋锋
[目的]研究甜玉米茎秆强度性状的遗传模型,为甜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个茎秆强度差异较大的自交系T49(抗倒伏)和T56(易倒伏)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甜玉米茎秆强度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茎秆穿刺强度最佳遗传模型为D-0(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07%,45.30%,57.78%;茎秆抗压强度最佳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15%,40.83%,62.97%;茎秆弯折性能最佳遗传模型为E-0(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C_1、BC_2、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9.79%,40.89%,89.46%,3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结论]在育种实践中,对早期世代可进行玉米抗倒伏性遗传改良和选择,同时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来累积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甜玉米 茎秆强度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露申 牛应泽 余青青 郭世星 柳丽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进行量化观察,研究其数量遗传特性,为育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扫描仪和颜色提取软件对油菜新鲜花瓣进行处理,获得花瓣颜色特征值(CIERGB值),选择能反映花瓣颜色差异的B值,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HW243×HZ21-1和HW243×中油821)的P1、P2、F1、B1、B2和F2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表现为一数量性状,其遗传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以主基因作用为主,多基因的作用相对较小。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均具有较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建明 侯喜林 史公军 陈沁滨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对不结球白菜SI×秋017组合的株高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秋017组合的株高性状遗传受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加性效应为5.79;多基因加性效应为-7.85,多基因显性效应为14.95;B1、B2和F2世代株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28%、37.05%和51.68%;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84%、12.67%和1.34%,说明F2世代株高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并受环境影响。对SI×秋017组合株高性状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意环境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悦有 王彦立 孙福鼎 宫瑞平 翟黎芳 石晓燕 翟学军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最优遗传模型的两个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果枝类型性状的大纯合主基因对次大主基因存在显性上位作用。果枝类型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限果枝类型个体与铃重、籽棉、皮棉产量及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化青春 赵利 王利民 赵玮 党照 张建平 党占海
【目的】了解胡麻粗脂肪含量的遗传方式。【方法】以用DYM×STS构建的包含233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6∶7)和2个亲本为材料,在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下种植,采用索氏抽提仪测定粗脂肪含量,运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进行胡麻粗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结果】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和河北张家口3个环境条件下家系间胡麻粗脂肪含量均存在广泛变异,表现超亲遗传现象,近似正态分布;粗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均为4MG-AI,表现为4对具有加性上位性效应的主基因遗传模型,不存在多基因效应。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2.80%,99.02%和80.71%,环境引起的变异分别为7.2...
关键词:
胡麻 粗脂肪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辉 曹敏建 于海秋 李春红 鲁俊田 依兵 李兴涛
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耐低磷玉米自交系T(P1)和低磷敏感玉米自交系S(P2)及其杂交和回交世代F1、F2、B1、B2等6个世代苗期总根长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总根长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在B1世代选择效率最高;对于B1、B2和F2世代,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99%、52.65%和45.51%;遗传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55.72%,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平均为44.28%。可见,环境对玉米总根长有一定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美玲 袁成志 栾非时
以美国厚皮甜瓜品系WI998为母本,中国薄皮甜瓜品系3-2-2为父本杂交所得的包括1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通过RIL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在不同季节研究第一雌花节位(NFF)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春季性状遗传受2对重叠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_1_8)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9.1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83%;秋季受2对互补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_1_7)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1.94%,多基因遗传率分36.77%。甜瓜第一雌花节位受2对主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变异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丽君 王术 王伯伦 黄元财 贾宝艳
利用半矮生水稻品种沈稻4号(P1)和中高秆品系沈农637(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株高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性状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近似相等,分别为-4.742和-4.741,主基因遗传力为47.13%,多基因遗传力为41.3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