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6)
2023(2861)
2022(2439)
2021(2250)
2020(1901)
2019(4035)
2018(4166)
2017(6983)
2016(4399)
2015(4989)
2014(5235)
2013(4755)
2012(4468)
2011(4140)
2010(4167)
2009(3812)
2008(3639)
2007(3435)
2006(2991)
2005(2707)
作者
(15696)
(13007)
(12976)
(12224)
(8435)
(6280)
(5955)
(5153)
(5078)
(4682)
(4480)
(4458)
(4444)
(4428)
(4275)
(4143)
(3964)
(3899)
(3879)
(3756)
(3538)
(3479)
(3368)
(3083)
(3018)
(3007)
(2949)
(2848)
(2789)
(2788)
学科
(10611)
经济(10586)
管理(9843)
(7234)
(6486)
(5576)
企业(5576)
(4765)
(4739)
中国(4271)
(4133)
理论(3486)
(3358)
(3050)
银行(3027)
教育(3016)
(2954)
(2915)
金融(2908)
方法(2799)
地方(2785)
水产(2783)
体制(2631)
及其(2548)
业经(2514)
农业(2384)
教学(2226)
(2095)
制度(2077)
(2077)
机构
学院(60244)
大学(59327)
研究(26257)
(20637)
科学(19939)
中国(18305)
(16972)
农业(16753)
管理(16691)
经济(16348)
(15759)
研究所(14672)
业大(14064)
理学(13740)
(13582)
理学院(13468)
管理学(13013)
管理学院(12919)
中心(11133)
技术(11035)
(11019)
(11014)
农业大学(10469)
(10462)
(9799)
(9398)
实验(9335)
实验室(9034)
(8943)
(8591)
基金
项目(42495)
科学(30553)
基金(27711)
研究(27352)
(26769)
国家(26540)
科学基金(20351)
(18836)
(15922)
自然(14568)
基金项目(14255)
社会(14203)
自然科(14191)
自然科学(14173)
自然科学基金(13895)
社会科(13211)
社会科学(13209)
教育(12874)
资助(11752)
编号(11252)
计划(10551)
科技(10524)
重点(10375)
(10107)
成果(10019)
(9436)
课题(9335)
(9270)
(8701)
(8566)
期刊
(21687)
经济(21687)
学报(19415)
(19199)
中国(16847)
研究(15833)
科学(13530)
大学(13142)
农业(12888)
学学(12661)
教育(9927)
(7426)
管理(6454)
业大(6403)
(6295)
农业大学(5733)
技术(5199)
(5171)
(4727)
金融(4727)
业经(4118)
科技(3751)
职业(3582)
中国农业(3380)
经济研究(3325)
林业(3324)
自然(3199)
财经(3174)
水产(3172)
图书(3072)
共检索到96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张峰  张丽蓉  王永健  
黄瓜靶斑病是近年来严重为害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一种新病害,为了促进靶斑病的抗病育种和防治,开展了12种固体和液体培养基配方、病菌移植方式、菌落颜色、光照条件、培养时间对黄瓜靶斑病菌繁殖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靶斑病菌菌落颜色深的菌株孢子产量大于菌落颜色浅的菌株;采用菌块涂抹法移植靶斑病菌效果最佳;繁殖靶斑病菌适宜的培养基为CZA120g,CZA80g,液体培养不适合靶斑病菌的繁殖;连续光照和黑暗处理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暗培养比光、暗交替和连续光照更有利于孢子的产生;28℃恒温、黑暗培养5 d是靶斑病菌产孢高峰期,分生孢子数量可达20.7×105个/m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士刚  曾蓉  徐丽慧  罗金燕  陈磊  戴富明  
【目的】开发一种可同时检测黄瓜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的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its或16s r dna序列分别设计黄瓜靶斑病原菌、黄瓜炭疽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鉴定引物的特异性,筛选可在目标菌株中扩增出特异片段的特异引物;选择可以组合的3种病原菌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数分别进行优化,优化三重pCr体系。【结果】针对黄瓜靶斑病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幼珊  刘相梅  张美庆  邢礼军  
研究了AM真菌盆栽培养方法最佳培养基质的筛选和营养液施用对G mosseae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质JⅢ (壤土、混合沙体积比为 1∶1)和JⅠ (混合沙、壤土、蛭石、沸石体积比为 2∶1∶1∶1)的AM真菌繁殖效果最好 ,筛选为最佳培养基质。营养液施用试验中 ,基质J1宿主为高粱和白三叶草不施营养液 ,及基质J0宿主为白三叶草每 30d施一次 1/ 10浓度Hongland营养液的 2个处理孢子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即培养基质中速效磷的含量在 10mg/kg左右对G mosseae孢子的生成最有利 ,过多或过少会起抑制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程波  于宏  王印庚  杨志  史成银  曲江波  赵丛明  徐静荣  姜卓  
2007~2008年间,对暴发"突眼"症的七带石斑鱼繁育群体,从细菌学、寄生虫学和病毒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筛查和实验研究。从具有明显"突眼"症的七带石斑鱼病灶组织中分离出1株致病力极强的优势菌CB1008,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此次七带石斑鱼"突眼"症的致病菌。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菌体呈短杆状,极生单鞭毛。通过API-32E鉴定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16S rD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菌株CB1008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氯霉素、萘啶酸、四环素、氟哌酸和氟罗沙星等5种药物较为敏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刘长远  曹远银  
采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作为包被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较优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浓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抗体温育时间等的优化,确定ELISA法最低检测限。结果表明:抗原的较优包被浓度为106cfu·mL-1,抗体的较优工作浓度为1∶4000,以5%胎牛血清作为封闭液,在37℃下封闭1.5h,加入抗体温育1.5h是间接ELISA法的较优反应条件,方法的检测限为105cfu·mL-1。对田间采集的病叶进行检测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检测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可用于田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快速诊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海东  李晓雁  杨红澎  卢显芝  刘畅  
为了研究中药内生菌对植物病害真菌的拮抗效果,以云雾龙胆为材料进行试验,筛选到1株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XJ0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成团泛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物质在20℃和30℃时活性较强,高于40℃则活性降低。在pH值为5~10之间均有抑菌活性,对低pH值更敏感;在30℃条件下,50μg/mL的蛋白酶K处理2 h可以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摇瓶发酵24 h时,内生菌XJ01的抑菌活性最高。盆栽试验表明,内生菌XJ01对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邓强  曹明明  杨瑞环  李淑菊  
为了分析不同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种内分化,能够准确地鉴定该病菌,以服务于黄瓜抗病育种,对2007-2014年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经单孢纯化获得34个菌株。利用公开发表的特异性引物CCF/CCR对其进行了PCR分子鉴定,结果表明: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预期272 bp的特异片段,说明均为多主棒孢菌。应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分别扩增各个菌株的r 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经测序并比对分析,34个菌株均扩增得到了559 bp的特异片段,其中32个从黄瓜上分离的多主棒孢病菌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2个从番茄上分离的菌株碱基序列完全一致,二者的差异在于2个SNP位点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霍振荣  管炜  
对影响黄瓜枯萎病菌AFLP技术体系的多种因素作了探讨,得到了1种适合于黄瓜枯萎病菌AFLP分析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以100 ng(25μL体系)为宜,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以20倍为宜。采用优化好的体系,以21个不同地区的黄瓜枯萎病菌菌株为试材,引物组合E15/M65在21个菌株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纹452条,各菌株扩增带分布较均匀,扩增带最少的为13条,最多的32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晓英  卢向阳  吴铁明  李向婷  任向丽  曹辉  
为探索瓜叶菊杂合体母株优良性状的保存方法,以便快速有效地进行瓜叶菊种苗的生产,以瓜叶菊5个不同花色母株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对瓜叶菊茎段初始培养中芽诱导的影响因母株花色不同而不同,尤其在芽萌动时间和萌动数量上表现明显,其中以来自母株M1的外植体在含有0.1 mg/L NAA + 2 mg/L BA的A5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芽萌动早且数目多;2)在继代培养中,在0~2.0 mg/L 范围内,随BA质量浓度的增加,瓜叶菊芽的增殖倍数增大,但当BA为3.0 mg/L时,外植体茎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厚变脆,成愈伤组织状;3)C6培养基(1/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蓉  杜劲松  严安生  苏德学  刘云  宋全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虞鹏程  简少卿  袁敏义  邹文岗  朱恩华  曾庆祥  刘斌  
在江西峡江和赣州进行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人工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整个斑点叉尾人工繁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了亲鱼培育池的选择、亲鱼种质选择、亲鱼产卵池的选择、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水质监测、饲料供应、日常管理等8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现了斑点叉尾人工繁殖按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桥  赵秀香  吴元华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阎爱华  曹克强  陈书龙  
采用胡萝卜片培养短体线虫技术,测试不同培养时间和接种密度对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繁殖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培养条件下,每片胡萝卜(厚10 mm,直径3 cm)接种25头线虫雌虫,线虫的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前3周线虫的繁殖系数为6.24,线虫的群体数量增长缓慢;第3~6周线虫的繁殖系数略有增高,为8.99;第6~9周其繁殖系数高达17.88,线虫群体数量快速增长;之后,线虫群体数量增速下降,其繁殖系数降为1.42。在接种不同密度线虫的实验中,线虫的群体数量均显著增长,其繁殖系数在不同接种密度处理中差异不显著;随机挑取10头雄虫与雌虫,比较不同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峰  赵博光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