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0)
- 2023(5687)
- 2022(4740)
- 2021(4544)
- 2020(4073)
- 2019(8672)
- 2018(8549)
- 2017(16325)
- 2016(9375)
- 2015(10126)
- 2014(10225)
- 2013(10105)
- 2012(9465)
- 2011(8826)
- 2010(8955)
- 2009(8207)
- 2008(8536)
- 2007(7678)
- 2006(6666)
- 2005(6234)
- 学科
- 济(31549)
- 经济(31499)
- 业(26502)
- 管理(23593)
- 企(19831)
- 企业(19831)
- 方法(16851)
- 数学(14812)
- 数学方法(14592)
- 险(10888)
- 保险(10795)
- 学(10710)
- 财(10266)
- 中国(10220)
- 制(9046)
- 银(8848)
- 银行(8816)
- 行(8338)
- 农(8011)
- 融(7747)
- 金融(7743)
- 务(7147)
- 财务(7135)
- 财务管理(7114)
- 企业财务(6855)
- 业经(6066)
- 理论(6028)
- 贸(5577)
- 贸易(5576)
- 易(5429)
- 机构
- 大学(140039)
- 学院(136601)
- 研究(51393)
- 济(49573)
- 经济(48346)
- 管理(46844)
- 中国(40669)
- 理学(40174)
- 理学院(39506)
- 管理学(38328)
- 管理学院(38069)
- 科学(36149)
- 农(33245)
- 京(30141)
- 所(28956)
- 财(27290)
- 农业(26739)
- 研究所(26736)
- 业大(25292)
- 中心(23055)
- 财经(21637)
- 江(21296)
- 经(19754)
- 北京(18732)
- 院(18247)
- 省(17643)
- 范(17015)
- 农业大学(17005)
- 师范(16693)
- 州(16618)
- 基金
- 项目(94854)
- 科学(73091)
- 基金(70488)
- 家(65101)
- 国家(64633)
- 研究(59904)
- 科学基金(53309)
- 自然(38370)
- 自然科(37548)
- 自然科学(37526)
- 社会(37109)
- 自然科学基金(36888)
- 基金项目(36639)
- 省(36257)
- 社会科(35020)
- 社会科学(35007)
- 划(32148)
- 资助(30412)
- 教育(27609)
- 重点(22219)
- 编号(21120)
- 部(20841)
- 计划(20828)
- 科研(19441)
- 创(19118)
- 发(18810)
- 科技(18364)
- 创新(18128)
- 成果(18089)
- 性(17237)
共检索到202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朱书生 刘西莉
为研究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及室内抗药性风险,采用叶碟保湿法测定了52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2个菌株的EC50(抑制中浓度)差异较小,平均EC50为(0.010 1±0.003 1)μg/mL。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这些病菌均为烯肟菌酯野生敏感菌株,因此可以采用其平均EC50作为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的敏感基线。室内药剂驯化和紫外线诱变试验,获得了10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烯肟菌酯不同抗性水平的突变体,其EC50为1~5μg/mL,抗性指数为80~500倍,抗药性稳定,致病力、适合度、竞争力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祝海娟 刘大伟 张艳菊 白玲玲 杨佳乐
本研究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来自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京、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的36个黄瓜霜霉病菌株对甲霜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的EC_(50)值为1.3277~171.5480μg/mL,平均EC_(50)值为64.6782μg/mL;36株菌株中,有3个中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8.3%;33个高抗菌株,占91.7%,为优势群体,无敏感菌株和低抗菌株。各地区采集的黄瓜霜霉菌对甲霜灵抗性水平范围28.25~3649.96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376.13倍;除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检测到1株中抗菌株和辽宁省海城检测到2株中抗菌株外,其余菌株对甲霜灵...
关键词:
黄瓜霜霉菌 抗药性 甲霜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岩 冯明鸣 刘西莉 司乃国
【目的】研究黄瓜霜霉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明确建立敏感性基线的生物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以专性寄生菌黄瓜霜霉病菌为靶标菌,采用凹玻片法和叶碟保湿法,测定了该病原菌不同发育阶段对烯肟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休止孢的萌发没有影响,对黄瓜霜霉病菌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芽管伸长、菌丝扩展、孢囊梗形成及孢子囊产生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和芽管伸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游动孢子释放和芽管伸长EC50值分别为0.0250和0.0037μg·ml-1;并且当烯肟菌酯浓度为0.05μg·ml-1时能使游动...
关键词:
烯肟菌酯 黄瓜霜霉病菌 发育阶段 敏感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磊 辛文静 杨莹 卢飞 效雪梅 段亚冰 周明国
[目的]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全球水稻生产。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EBI)咪鲜胺在中国被用于防治稻瘟病。本文研究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风险,旨在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稻瘟病菌敏感菌株S-1菌碟接种于含有最低抑制浓度咪鲜胺的PDA平板上,抗药性驯化培养20 d,测定抗药性变异频率及突变体的适合度,包括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致病力以及在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生长特征。[结果]驯化培养获得30个抗药性突变体,突变频率为1%。所有突变体均属低抗水平,并且其抗药性可稳定遗传。咪鲜胺抗药性突变体对氟环唑、戊唑醇和己唑醇表现不完全交互抗性,而对嘧菌酯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抗药性突变体进行适合度测定,发现40%的抗药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而60%的抗药性突变体无显著变化;所有抗药性突变体分生孢子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抗药性突变体对15℃低温或30℃高温更加敏感,线性生长速率显著下降。接种离体大麦叶片,1/3的突变体完全丧失了致病力,其余2/3的抗药性突变体致病力也显著下降。[结论]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风险属于低抗水平。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咪鲜胺 抗药性 适合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之秋 魏松红 纪明山 谷祖敏 张杨
了解田间病菌对杀菌剂敏感性变化及杀菌剂抗性风险,对科学合理用药、治理抗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咪鲜胺防治稻瘟病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应用多年,为明确生产上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辽宁省主产稻区20132015年分离的277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EC50值,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的169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均为敏感菌株;2015年,大连、抚顺、铁岭、开原和沈阳地区已监测到低抗菌株,抗药性频率分别为7.14%、13.04%、15.38%、10.52%和8.33%。对室内药剂驯
关键词:
稻瘟病菌 咪鲜胺 敏感性监测 抗药性风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琨 李秀峰 韩召军 李国清 王荫长
选用安徽太湖县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 ,用 6种药剂对 6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品系的LD50 值比较 ,在证实了该种群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后 ,经室内纯化和连续饲养近 2 0代 ,育成相对敏感品系(TH S)。为提高试验准确性 ,简化操作 ,使用 4龄幼虫进行抗药性研究。用于测试的 4龄幼虫形态特征为头宽 (0 86±0 0 4)mm ,体重 (8 5± 1 5 )mg ,前胸与头宽之比 1 19± 0 0 4,体长 (10 0± 0 8)mm。在详细观察 4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形态特征后 ,选用该龄幼虫 ,建立了包括沙蚕毒素...
关键词:
二化螟 抗性监测 相对敏感基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柯 韩絮 马薇薇 张雪 张轩瑞 段亚冰 周明国 陈长军
[目的]利用敏感性基线、交互抗性、生物适合度等评价新药的抗药性风险水平。本研究评价了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抗药性风险水平,这对科学使用氟吡菌酰胺和可持续防治灰霉病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0株江苏省草莓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毒力曲线,建立了敏感性基线,并通过交互抗性及相关生物学测定,评价了其潜在的抗性风险。[结果]建立的敏感性基线是一个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平均EC50为(1.94±1.55)μg·m L-1;氟吡菌酰胺与其同类的啶酰菌胺及其他类型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氟吡菌酰胺抗性菌株的生物适合度显著低于敏感菌株。[结论]灰霉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抗性风险属于低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玉 汤雨洁 任淼淼 胡波 苏建亚
[目的]为了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进行系统性监测,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常用药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测定分析了江苏省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0至2013年间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以及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据此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这5种杀虫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2015年对采自江苏武进、盐城以及江浦稻田的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敏感基线的LC50值分别为1.017、1.147、0.018、0.014和0.019 mg·L-1,监测数据表明江苏武进、盐城...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抗药性 敏感基线 杀虫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 侯东艳 祁之秋 纪明山 刘志恒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MNNG)方法对辽宁省7个市最敏感稻瘟病菌进行抗性诱变。紫外线诱导获得1个低抗菌株UV-DL-8,1个中抗菌株UV-FS-10;100μg·mL-1 MNNG诱变获得3个低抗菌株MNNG-DL-8、MNNG-DD-9和MNNG-TL-7,2个中抗菌株MNNG-BX-4和MNNG-PJ-9。采用菌落直径法分别测定咪鲜胺和嘧菌酯与三环唑的交互抗药性情况,结果表明:三环唑与二者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从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3方面研究了抗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与菌株的敏感性EC50无关,可能与菌株的个体差异有关。各菌株产孢量与其对三环唑敏感性存在直线负相...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三环唑 抗药性风险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万立 王勇 刘耕春 郝永娟 刘春燕 陈静
从天津市茄子保护地中分离出122个茄子灰霉病菌株中,多菌灵的抗性菌占410%,且多为高抗菌株;多菌灵与乙霉威间表现负交互抗性关系;速克灵和扑海因的抗性菌比率为279%,均为低抗水平,EC50为23011203810μg/mL,两种药剂存在交互抗性;对多菌灵、速克灵、扑海因均有抗性的菌株占供试菌株的279%,均敏感的菌株占590%,对多菌灵有抗性而对速克灵和扑海因敏感的菌株只占13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新 周明国 陆悦健 叶钟音
198 6~ 2 0 0 1年 ,以 10 μg·mL-1多菌灵作为鉴别剂量 ,在PSA含药平板上监测了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湖北省13个县市共 194 91个小麦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抗药性的群体分布与发展动态。结果表明 ,江浙沪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存在着不同比例的抗药性菌株 ,湖北未发现抗药性。可控制抗药性群体发展的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 ,戊唑醇、咪鲜胺与多菌灵不具交互抗性 ,对赤霉病抗药和敏感菌株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这两种杀菌剂可阻止对多菌灵抗药病原群体的发展。作者认为戊唑醇和咪鲜胺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单独使用或与多菌灵混配使用 ,对于治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禾谷镰孢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抗药性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钧 付文曦 韩召军
[目的]监测不同地区大螟田间种群对常用7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通过不同年份的对比,了解大螟抗药性的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并验证前期报道的相应敏感基线资料,为抗药性监测和田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采集不同地区的大螟高龄幼虫,室内隔离饲养繁殖一代,采用初孵幼虫人工饲料药膜法进行杀虫剂毒力测定,并与历年测定的相关资料对比,评估确定相对敏感基线。[结果]2014年监测江西贵溪、浙江温岭和江苏南京的大螟,发现不同地区种群对阿维菌素(LC50值为0.065 0~0.209 4 mg·L-1)、氯虫苯甲酰胺(0.262 6~0.569 2)、氟苯虫酰胺(0.478 8~1.241 7)、稻丰散(3.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钮绪燕 詹刚明 姬志勤 师利龙 王学慧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苦皮藤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4%苦皮藤可湿性粉剂和4%苦皮藤乳油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40mg/L时,抑制率均达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子叶期还是真叶期,4%苦皮藤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显著的治疗作用,其防效均优于甲霜灵。
关键词:
植物源杀菌剂 苦皮藤 黄瓜霜霉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亚冰 效雪梅 杨莹 曹君红 施一渊 张晓柯 王勇 王建新 周明国
[目的]传统的植物病原菌抗药性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效率低等诸多缺点,建立一种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抗药性快速检测的方法尤为重要。[方法]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基因型F167Y的β2微管蛋白基因为靶标,经过人工错配,设计并筛选LamP特异引物,对检测体系各组分浓度配比进行优化,并通过人工接种试验验证该检测技术的可靠性。[结果]建立了一种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的快速、高通量的分子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能特异性鉴定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株;证实了该检测技术在生产中可靠、稳定、可操作性强,具有广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玮 乔广行 黄金宝 王忠跃 李兴红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
关键词:
葡萄 灰霉病菌 嘧霉胺 抗药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