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09)
2023(12563)
2022(10509)
2021(9550)
2020(7689)
2019(17389)
2018(16837)
2017(31707)
2016(17617)
2015(18820)
2014(18583)
2013(18325)
2012(17460)
2011(16131)
2010(16227)
2009(14655)
2008(14659)
2007(13017)
2006(11567)
2005(10574)
作者
(55328)
(46480)
(46183)
(43442)
(29803)
(22534)
(20585)
(18054)
(17641)
(16675)
(16093)
(15485)
(15324)
(14828)
(14727)
(14107)
(14106)
(13665)
(13422)
(13414)
(11930)
(11538)
(11350)
(10702)
(10508)
(10507)
(10255)
(10159)
(9512)
(9341)
学科
(74305)
经济(74217)
(46826)
管理(46034)
(35334)
企业(35334)
方法(27368)
数学(23583)
数学方法(23333)
中国(22681)
(22308)
地方(20884)
(17842)
业经(17497)
(16886)
农业(15609)
(14490)
贸易(14479)
(13988)
(13586)
(13582)
银行(13521)
(13451)
金融(13449)
(13072)
环境(12367)
技术(12179)
(11679)
地方经济(11532)
(10181)
机构
学院(254355)
大学(253924)
(101800)
经济(99809)
研究(96344)
管理(91358)
理学(79037)
理学院(77975)
管理学(76399)
管理学院(75955)
中国(70546)
科学(63681)
(58236)
(54679)
(51738)
研究所(47596)
农业(46279)
(45953)
业大(45186)
中心(42589)
(39823)
财经(36622)
(34784)
师范(34226)
(34220)
北京(34192)
(33425)
(31875)
(31135)
经济学(31120)
基金
项目(175494)
科学(137196)
基金(127752)
研究(118840)
(116388)
国家(115394)
科学基金(96281)
社会(76483)
社会科(72530)
社会科学(72509)
(69781)
基金项目(67952)
自然(64904)
自然科(63474)
自然科学(63448)
自然科学基金(62351)
(59711)
教育(53642)
资助(51273)
编号(44892)
(42856)
重点(40645)
(37769)
(36817)
成果(35850)
计划(35394)
创新(34558)
科研(34255)
发展(32710)
课题(32644)
期刊
(114526)
经济(114526)
研究(72413)
(53880)
中国(53208)
学报(52890)
科学(45625)
大学(37957)
农业(36498)
学学(36419)
(33428)
管理(33373)
(25599)
金融(25599)
教育(25433)
业经(20444)
(19397)
经济研究(18934)
技术(18654)
财经(18146)
(15559)
问题(15252)
业大(14809)
(14569)
科技(13370)
农业大学(12459)
商业(12236)
资源(11865)
(11751)
技术经济(11611)
共检索到381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虎花  尚小霞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黄瓜(品种‘L–1’)花挥发性化合物共81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等16大类,主要成分有叶醇、(S)–氧化芳樟醇、正己醛和乙酸癸酯等。应用自制“Y”形嗅觉仪测定了1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梯度(10、10~2、10~3、10~4、10~5)稀释后对西花蓟马行为的影响,发现西花蓟马对苯甲醛(10~10~5)、1–辛烯3–醇(10~10~5)、月桂烯(10~2)、1–戊烯–3–醇(10~2、10~5)、芳樟醇(10、10~3、10~4)、乙酸癸酯(10、10~2、10~4)、叶醇(10、10~3、10~5)、异戊醛(10、10~4、10~5)、异戊醇(10~2)有明显的正趋向反应;对月桂烯(10、10~4、10~5)、苯甲醇(10)、苯乙醛(10~2、10~4)、1–戊烯–3–醇(10)、芳樟醇(10)和乙酸癸酯(10~3)有较强的驱避反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治科  虎花  尚小霞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出黄瓜(品种‘L–1’)花挥发性化合物共81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等16大类,主要成分有叶醇、(S)–氧化芳樟醇、正己醛和乙酸癸酯等。应用自制“Y”形嗅觉仪测定了11种挥发性化合物不同梯度(10、10~2、10~3、10~4、10~5)稀释后对西花蓟马行为的影响,发现西花蓟马对苯甲醛(10~10~5)、1–辛烯3–醇(10~10~5)、月桂烯(10~2)、1–戊烯–3–醇(10~2、10~5)、芳樟醇(10、10~3、10~4)、乙酸癸酯(10、10~2、10~4)、叶醇(10、10~3、10~5)、异戊醛(10、10~4、10~5)、异戊醇(10~2)有明显的正趋向反应;对月桂烯(10、10~4、10~5)、苯甲醇(10)、苯乙醛(10~2、10~4)、1–戊烯–3–醇(10)、芳樟醇(10)和乙酸癸酯(10~3)有较强的驱避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邱建生  张彦雄  陈菊艳  田茂娟  谢正华  陈晓鸣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贵州、云南两省12种山茶属植物物种及类型花的挥发性物质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237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的99.58%。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酯类、萜烯类、烷烃类、酸类及其他类等8类化合物。以怒江山茶花的挥发物种类最多(88种),离蕊金花茶最少(41种)。有51种化合物为12个物种及类型中的多数植物所共有。其中,100%共有的5种;90%共有的8种;80%共有的10种;70%共有的10种;50%共有的18种;50%以下共有的100种。有86种化合物为各物种所独有。归类分析表明,醇类比例最高,达29.87%;萜烯类次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胡隐月  孙江华  孙凡  
分析了球果花蝇(Strobilomyiaspp)的危害与落叶松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变化的关系。落叶松球果与枝叶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烯类,其中以α蒎烯、β罗勒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水芹烯为主。球果挥发性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与枝叶的不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球果挥发性物质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发育初期,无绝对优势组分;在发育中期,以上述6种烯类为优势组分。被害球果挥发性物质中6种主要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未受害球果。不同无性系或同一无性系不同植株之间挥发性物质的百分组成不同,球果的被害率亦不同。在月桂烯、水芹烯相对含量都较高时,球果被害率低,反之球果被害率高;在β蒎烯、月桂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杨杰  胡玉田  
行为试验发现侧柏饵木对双条杉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方法林间采集侧柏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经热脱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发现侧柏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脂肪族的绿叶成分和单萜烯组成。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汽蒸馏采集侧柏韧皮成分,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由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其衍生物组成,两种采样方法的采样效果有一定的差异。触角电位研究表明,双条杉天牛触角对挥发性绿叶成分正戊醇、正己醇、2 乙基1 己醇和1 辛烯3 醇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对醛类化合物触角电位反应较弱;对单萜烯类化合物香桧烯、侧柏醇和(-) 柠檬烯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双条杉天牛对小蠹虫的信息素都有很强的触角电位反应,特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尚卿  高占林  党志红  李耀发  潘文亮  
本研究测定了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雌、雄成虫对苯乙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醇和苯乙酮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这4种挥发性物质均能引起绿盲蝽明显的EAG反应,雌成虫对顺-3-己烯醇的EAG反应最强,雄成虫对反-2-己烯醛反应最强。雌成虫对各物质的反应均明显高于雄成虫。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绿盲蝽雌成虫对4种挥发性物质反应的总体趋势相似,呈倒"V"字型,对苯乙酮10-5(V/V)引诱率最高,达到72%,各挥发性物质各浓度对雄虫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罩笼试验同样表明,4种挥发性物质的诱芯对绿盲蝽雌成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明  林乃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多花木兰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显著拒避作用.进一步以茶梢为对照,测定了上述7种对叶蝉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绿肥的引诱活性差异,获知铺地木蓝、杂三叶、猪屎豆等3种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都显著低于茶梢;罗顿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活性极显著低于茶梢;只有圆叶决明对叶蝉的引诱活性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宾  崔亚辉  徐芳  欧阳杰  
板栗花是板栗的雄性花序,香味柔和,含有多种芳香性成分,但由于板栗的雌雄花比例悬殊,大部分雄花被废弃。为了实现对板栗花的深度开发利用,以河北迁西4个品种(早丰、燕龙、紫珀和燕魁)的板栗雄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提取了鲜花以及用盐水保存6个月的板栗花中的挥发油,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板栗花挥发油中含有35种挥发性成分,盐水保存的板栗花挥发油中含有20种挥发性成分,但是两者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均为α-甲基苯甲醇丙酸酯、壬醛、苯乙酮、芳樟醇,其相对百分含量相差较小,表明盐水保存对板栗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影响较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云   闫顺   陈倩   黄琳曦   张先言   汪琼  
【目的】探究木香花(Rosa banksiae Ait.var. banksiae)挥发性成分释放规律,为其花香调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花蕾期、半开期、盛花期和末花期木香花花朵以及盛花期木香花的雌蕊、雄蕊、花瓣和萼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聚类热图分析木香花不同花期和盛花期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结果】不同花期的木香花中共检出78种挥发性成分,包含烯烃类、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等。从花蕾期、半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木香花中分别检出39,41,45和4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有20种;不同花期木香花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不同,花蕾期、盛花期和末花期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β-蒎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6.20%,16.85%和21.24%;Z-5-十九烯在半开期相对含量最高,为23.03%。不同花期的木香花中有38种差异挥发性成分,其中半开期、盛花期和花蕾期挥发性成分相近,均与末花期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从盛花期木香花的雌蕊、雄蕊、花瓣、萼片中分别检出27,30,28和2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物质在雌蕊、雄蕊、花瓣中相对含量最高,萼片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雌蕊与萼片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花瓣与雄蕊中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小。β-蒎烯、甲酸芳樟醇、5-十九烯-1-醇、Z-5-十九烯、正十九烷、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β-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正辛醛是不同花器官中主要差异性挥发成分,同时β-蒎烯相对含量较高的雌蕊和β-罗勒烯、甲酸芳樟醇、正辛醛相对含量较高的萼片是木香花释放香气的主要部位。【结论】木香花花香主要来自其雌蕊和萼片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挥发性成分在末花期变化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英胜  严善春  程红  王琪  文攀  王艳军  
为弄清兴安落叶松挥发性物质及其变化对落叶松毛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将兴安落叶松苗进行剪叶损伤和落叶松毛虫幼虫取食25%针叶、50%针叶处理,以健康苗为对照,研究落叶松毛虫成虫对不同状况寄主的产卵选择情况。同时,研究落叶松毛虫雌雄成虫对兴安落叶松R型α-蒎烯、S型α-蒎烯、S型β-蒎烯、叶醇、月桂烯、3-蒈烯,β-罗勒烯、水芹烯和莰烯等9种挥发物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已交尾雌虫优先在健康植株上产卵,其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86.1%~89.5%;在不同程度损伤中,优先在轻度损伤的植株上产卵;机械伤苗上的产卵量要大于虫伤苗上的产卵量;将落叶松毛虫成虫触角剪去后,发现92.4%的卵被产在地面和笼网上,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鸿斌  王玉刚  张真  金幼菊  周淑芷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Pine (Pinus tabulaeformis) are analyzed. The main turpentine volatiles are (R)-(+)-α-pinene, (S)-(-)-β-pinene, (S)-(+)-3-carene (the largest) which occupy more than 97% of the total. There are also myrcene, (+)-limonene, camphene, terpinen and phellandrene. In t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辉秀  胡增辉  冷平生  王文和  徐芳  赵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贵波  曾任森  陈少雄  陈晓丽  
研究了中药野艾(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Prodr)挥发物抗菌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开发利用野艾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艾的地上部的挥发油,测定了野艾的挥发油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野艾的挥发油对以上两种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对水稻稻瘟病菌和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6%和42.8%。从挥发油中检测出48种成分,用质谱图检索鉴定出其中38个化合物,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含量。已鉴定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88.32%,其主要成分为石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路昀  马帅  曹爱玲  冯建慧  毕晓敏  孟丹丹  励建荣  
为揭示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对花鲈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及时掌握鱼肉品质变化情况。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CHS-SPME-GC-MS技术研究了浓度为8μG/M L的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200 MPa)的花鲈和对照组(空白、8μG/M L 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品质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分析了处理组和对照组花鲈样品的色泽、质构特性及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6-姜酚浸泡协同超高压处理比6-姜酚浸泡、200 MPa处理及未处理的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花鲈色泽及质构特性。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不同处理方式下花鲈的风味;主成分分析显示各个样品间差异明显,电子鼻区分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思敏  刘园  王江波  邵建柱  张红艳  吴翠云  唐章虎  徐娟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和河北保定商业成熟期的新梨7号(Pyrus sinkiangensis‘Xinli No. 7’)果皮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将其与来自新疆阿拉尔的早酥(P.bretschneideri Rehd ‘Zaosu’,父本)和库尔勒香梨(P.sinkiangensis‘Korla’,母本)进行挥发性物质谱差异分析,探索梨果实杂交后代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119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在新疆和河北的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中检测到55、53、56和100种挥发性物质。两地新梨7号果皮样本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是其父本的4.52和2.48倍,母本的0.47和0.26倍。同时,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较父母本减少了8和42种物质,但增加了(E)-2-辛烯醛、1-十二烯、柏木脑、2-庚酮、2-癸酮和1,2,4,5-四甲基-苯等6种物质。己醛、(E)-2-己烯醛是四者共有的含量最高成分,新梨7号果皮中(E)-2-己烯醛及己醛等7种物质含量偏向于高值亲本,30种物质含量接近低值亲本。总体来看,杂交后代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父母本有所减少,但新增了6种;在总含量上高于父本、低于母本;不同产地对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谱有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