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9)
- 2023(7769)
- 2022(6885)
- 2021(6264)
- 2020(5702)
- 2019(13126)
- 2018(13022)
- 2017(25395)
- 2016(14257)
- 2015(16160)
- 2014(16599)
- 2013(16737)
- 2012(15748)
- 2011(14420)
- 2010(14591)
- 2009(13730)
- 2008(13813)
- 2007(12792)
- 2006(10850)
- 2005(9883)
- 学科
- 济(60035)
- 经济(59973)
- 管理(38896)
- 业(38572)
- 方法(33143)
- 企(31013)
- 企业(31013)
- 数学(29443)
- 数学方法(29039)
- 学(16656)
- 财(16068)
- 农(15324)
- 中国(13761)
- 制(11325)
- 业经(10783)
- 贸(10774)
- 贸易(10771)
- 务(10459)
- 易(10455)
- 财务(10425)
- 财务管理(10393)
- 地方(10315)
- 农业(10118)
- 企业财务(9874)
- 银(9614)
- 银行(9578)
- 和(9175)
- 理论(9092)
- 行(9038)
- 融(9027)
- 机构
- 大学(219457)
- 学院(216255)
- 济(83795)
- 经济(81809)
- 管理(78751)
- 研究(75501)
- 理学(68008)
- 理学院(67132)
- 管理学(65532)
- 管理学院(65148)
- 中国(56005)
- 科学(52042)
- 农(47729)
- 京(47396)
- 所(41310)
- 业大(39616)
- 财(38865)
- 农业(38382)
- 研究所(38010)
- 中心(35364)
- 江(33117)
- 财经(31364)
- 北京(29467)
- 经(28322)
- 范(27079)
- 师范(26656)
- 院(26513)
- 经济学(26189)
- 州(26121)
- 农业大学(25238)
- 基金
- 项目(146791)
- 科学(112889)
- 基金(106387)
- 研究(97450)
- 家(95965)
- 国家(95258)
- 科学基金(79423)
- 社会(59661)
- 省(57807)
- 社会科(56599)
- 社会科学(56579)
- 基金项目(56006)
- 自然(55132)
- 自然科(53861)
- 自然科学(53832)
- 自然科学基金(52902)
- 划(49643)
- 资助(45766)
- 教育(45582)
- 编号(38041)
- 重点(33902)
- 部(32180)
- 成果(31247)
- 计划(30573)
- 发(30520)
- 创(29549)
- 科研(29348)
- 创新(27826)
- 科技(27310)
- 课题(26734)
- 期刊
- 济(85701)
- 经济(85701)
- 研究(57102)
- 学报(46259)
- 农(42144)
- 中国(39981)
- 科学(37460)
- 大学(33186)
- 学学(31565)
- 财(31319)
- 农业(28239)
- 管理(26853)
- 技术(18859)
- 教育(18463)
- 融(17732)
- 金融(17732)
- 财经(15669)
- 业(14975)
- 经济研究(14178)
- 统计(13781)
- 经(13402)
- 业经(13336)
- 版(13020)
- 业大(12736)
- 策(12076)
- 问题(11801)
- 技术经济(11486)
- 决策(11114)
- 图书(10796)
- 农业大学(10783)
共检索到310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赵奎华 傅俊范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王平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是黄瓜生产上的重要细菌病害,通过病菌16S rDNA序列测定、相关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特异性引物设计研究,明确该病菌系统进化关系,建立PCR检测方法。经NCBI-BLASTn结果表明: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CU-PV 07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同种相关序列存在较少碱基的差异,同源性达到了99%。设计的引物P1/P2具有很强的特异性,PCR扩增后只有该病菌呈阳性。构建的PCR检测体系检测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此病害快速诊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刘长远 曹远银
以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胞内蛋白为免疫原,制备抗体,建立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测定纯化后抗体的效价为1∶4000,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等26个菌株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方阵试验测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07cfu.mL-1,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000;优化ELISA检测条件,确定抗体4℃过夜包被效果最好,选择5%的胎牛血清作为抗体的封闭液,抗体的最佳封闭时间为1.5h,抗体的最佳孵育时间为1.5h,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10min;建立ELISA标准工作曲线,表明抗体的灵敏度为105cfu.mL-1。ELISA检测田间采集的白枯病病叶显示,抗体可与病叶提取液发生特异性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士刚 曾蓉 徐丽慧 罗金燕 陈磊 戴富明
【目的】开发一种可同时检测黄瓜靶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的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its或16s r dna序列分别设计黄瓜靶斑病原菌、黄瓜炭疽病菌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鉴定引物的特异性,筛选可在目标菌株中扩增出特异片段的特异引物;选择可以组合的3种病原菌特异性引物进行三重pCr,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和循环数分别进行优化,优化三重pCr体系。【结果】针对黄瓜靶斑病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回文广 赵廷昌 Schaad N W 孙福在 王建荣
【目的】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在中国为新发生的病害,其病原菌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危害瓜果造成品质下降。该病为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因此种子检疫成为防治此病害的重要手段。【方法】通过实验,将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针对哈密瓜果斑病的种子带菌检测方法Bio-IMS-Real-timePCR。【结果】经过人工模拟种子带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成功地检测出1000粒种子中的1粒带菌种子(带菌量约为1.04×105CFU/种子,经计算,可以检测的最初浓度为2CFU·ml-1ASCM培养液),且信号较强。【...
关键词: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 快速 检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茂华 胡白石 卢玲 刘凤权 许志刚 陈建东
利用通用引物扩增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及其近似种的转录间隔区并进行了序列测定。通过序列比较,设计了一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专化性引物,并对所有参试菌株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能从参试的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中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299bp的条带,而其他参试菌株没有扩增信号。与扩增细菌ITS区域的通用引物结合使用,建立了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巢式PCR技术,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个细菌细胞,可以准确、灵敏地检测和鉴定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关键词: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巢式PCR 检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赵奎华 刘长远 曹远银
采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作为包被抗原,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较优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和抗体稀释浓度、封闭液和封闭时间、抗体温育时间等的优化,确定ELISA法最低检测限。结果表明:抗原的较优包被浓度为106cfu·mL-1,抗体的较优工作浓度为1∶4000,以5%胎牛血清作为封闭液,在37℃下封闭1.5h,加入抗体温育1.5h是间接ELISA法的较优反应条件,方法的检测限为105cfu·mL-1。对田间采集的病叶进行检测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检测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可用于田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快速诊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婧 毕阳 朱艳 韩舜愈 祝霞 盛文军 李敏
【目的】建立nested-PCR方法,快速检测西瓜种子中的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为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WFB)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Aac BOX短重复序列的PCR产物设计两对引物BX-L1/BX-R5和BX-L1/BX-S-R2,建立以BX-L1/BX-R5为外侧引物,BX-L1/BX-S-R2为内侧引物的nested-PCR,以5μL样品处理液于99℃高温裂解10 min,再放置冰上冷却5 min,以所释放病原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关键词: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种子 PCR 检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震 刘长远 赵奎华 梁春浩 关天舒 王辉 李柏宏
通过40条随机引物10碱基寡核苷酸链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得到8条随机引物能够扩增出谱带清晰,带型稳定且具有多态性DNA片段,对分离的黄瓜细菌性白枯病8个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共产生65条谱带,其中45条为多态性带,占谱带总数的69.23%;利用UPGMA法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695为阈值,将8个供试菌株分为2种遗传类型。可见,黄瓜细菌性白枯病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区域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白枯病 遗传多样性 RAP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嫦 孔静月 吴九玲 王琳 任小平 刘琼光
选择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Aac)的抗利福平菌株RifAac,通过人工模拟接种试验,采用选择性平板分离、菌落PCR(Bio-PCR)和常规PCR方法,观察该病原细菌在西瓜种子、土壤、病残体和田水中的存活期。结果表明,果斑病细菌在种子表面可存活4~5个月,在田水中可存活2个月,在不含植物残体的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在含西瓜残体的土壤中可以存活12个月以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长远 赵奎华 傅俊范 苗则彦 梁春浩 陈彦 王辉
由CU-PV 07菌株引起的黄瓜细菌性白枯病已成为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弄清该致病菌株分类地位及基因序列,对做好病害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症状观察与对致病菌的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害症状为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间白色膜质,四周具晕圈,病部未见菌脓;CU-PV 07菌株菌体杆状,菌体大小为(1.1~5.2)μm×(0.7~2.1)μm;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鞭毛极生1~2根;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可知,该病菌CU-PV 07菌株与Pseudomonasviridiflava一致,在构建的系统演化树上应为同一个族群。可见,黄瓜细菌性白枯病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慧婷 李战彪 谭海文 秦碧霞 崔丽贤 蔡健和
【目的】筛选出对细菌性果斑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利用细菌性果斑病菌PCR检测技术,预防病害通过带病种子种苗传播扩散,为广西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抑菌圈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广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WM0922-3和XD0611-7)和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株(XD0819-2)的抑制效果。【结果】2014-2017年,检测种子共计345份,其中葫芦种子203份,检出率为6.4%;南瓜种31份,检出率为9.68%;西瓜种子66份,检出率为4.55%;甜瓜种子45份,检出率为26.67%;送检西瓜嫁接苗65份,检出率为7.69%。检测田间疑似样品共计405份,其中西瓜样品187份,检出率为10.69%;厚皮甜瓜样品186份,检出率为6.99%;薄皮甜瓜样品32份,检出率为18.75%。1号杀菌剂对3个菌株的抑制效果均为最好,有效浓度中EC50均小于0.4×10~(-3)mg/L;其后依次为40%甲醛、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其中80%乙蒜素乳油和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对XD0819-2的抑制效果优于WM0922-3和XD0611-7;硫酸链霉素和12%中生菌素母药对WM0922-3和XD0611-7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XD0819-2无抑制作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噻菌铜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3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广西市售的西瓜甜瓜种子、种苗和田间样品均检测到细菌性果斑病菌,因此,应加强西瓜甜瓜种子种苗检疫管理,杜绝带病种子种苗传播病害。在生产中,建议使用1号杀菌剂和40%甲醛药剂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晓艳 刘庆慧 黄倢
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目前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的相关毒力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编码溶血素O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及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病原菌 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广涛 杨志辉 朱杰华 赵冬梅 韩彦卿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燕 仓晓燕 李文凤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张荣跃 卢文洁 黄应昆
【目的】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作为中国第二大蔗区,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加上感病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扩散蔓延成灾,蔗糖产业严重减产减糖,面临严峻灾害威胁。为实现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梢腐病的抗病育种和精准科学防控,亟需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以采自云南省耿马县、孟连县、澜沧县勐滨镇、新平县、澜沧县、澜沧县上允镇、开远市和弥勒市等不同蔗区的14份梢腐病样品为材料,分别利用基于核糖体DNA非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设计的梢腐病特异性检测引物Fv-F4/Fv-R4和Fp-F3/Fp-R3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和Fusarium proliferatum(Fp)进行PCR检测。【结果】14份梢腐病样品中有12份均检测到2种梢腐病病原菌,存在混合侵染现象。选取7份混合侵染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Fv(MZ126549-MZ126555)和Fp(MZ102259-MZ102265)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Fv菌株20(KU508286)和Fv德宏菌株(KJ629482)的同源性为98.6% ~ 100%和100%。系统进化树中云南蔗区梢腐病病原菌主要分成两组,即Fv组和Fp组。除来自云南澜沧ROC 25和云南弥勒福农10-1405上的Fv单独聚为一个小组外,在Fv组中,5个混合侵染样品与不同地理来源Fv菌株聚为一组,并与F. oxysporum(广西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Fp而言,本研究获得的Fp序列与不同地理来源Fp菌株聚为一组。【结论】初步确认Fv和Fp是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梢腐病的主要病原,且普遍存在混合侵染。
关键词:
甘蔗 梢腐病菌 优势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全 宋君 刘勇 刘红雨 黄小琴
根据GenBank中根肿病菌的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该引物能从供试的根肿病菌根组织中特异性扩增出一条498bp的预期条带。采用改良土壤DNA提取方法对人工配制病土中根肿病菌休眠孢子DNA提取,通过检测不同稀释度和不同孢子量的DNA检测结果证明,该检测方法能检测出土壤根肿病菌含量大于104个孢子/g孢子浓度的带菌土壤,且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有效的特点。
关键词:
根肿病菌 休眠孢子 PCR 土壤检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