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1)
- 2023(9209)
- 2022(7974)
- 2021(7557)
- 2020(6589)
- 2019(15063)
- 2018(15016)
- 2017(29210)
- 2016(16412)
- 2015(18499)
- 2014(18793)
- 2013(18823)
- 2012(17885)
- 2011(16289)
- 2010(16464)
- 2009(15365)
- 2008(15651)
- 2007(14569)
- 2006(12614)
- 2005(11426)
- 学科
- 济(70287)
- 经济(70225)
- 业(50916)
- 农(46386)
- 管理(38275)
- 方法(30645)
- 农业(30506)
- 企(29228)
- 企业(29228)
- 数学(27435)
- 数学方法(27186)
- 业经(18058)
- 中国(17269)
- 财(16747)
- 学(15070)
- 制(14677)
- 地方(14158)
- 贸(13630)
- 贸易(13629)
- 易(13299)
- 银(11086)
- 银行(11052)
- 行(10539)
- 发(10529)
- 农业经济(10202)
- 融(10157)
- 金融(10155)
- 体(10050)
- 策(9942)
- 技术(9826)
- 机构
- 学院(242112)
- 大学(237769)
- 济(99181)
- 经济(97031)
- 管理(88569)
- 研究(84761)
- 理学(76502)
- 理学院(75620)
- 管理学(74218)
- 管理学院(73784)
- 农(68193)
- 中国(64821)
- 科学(54906)
- 农业(53024)
- 京(50101)
- 业大(46466)
- 所(45713)
- 财(43442)
- 研究所(41629)
- 中心(40451)
- 江(37783)
- 财经(34448)
- 农业大学(32742)
- 经(31325)
- 范(31274)
- 北京(30971)
- 师范(30920)
- 经济学(29698)
- 州(29639)
- 省(29285)
- 基金
- 项目(160003)
- 科学(123430)
- 研究(114761)
- 基金(114019)
- 家(101007)
- 国家(100069)
- 科学基金(83188)
- 社会(71171)
- 社会科(66976)
- 社会科学(66954)
- 省(64772)
- 基金项目(61002)
- 自然(54037)
- 划(53643)
- 自然科(52702)
- 自然科学(52682)
- 教育(51862)
- 自然科学基金(51765)
- 编号(48030)
- 资助(46564)
- 成果(38853)
- 农(36883)
- 重点(36324)
- 发(35940)
- 部(35846)
- 创(32841)
- 课题(32645)
- 科研(31064)
- 性(30996)
- 创新(30718)
- 期刊
- 济(112985)
- 经济(112985)
- 农(70839)
- 研究(65726)
- 中国(48053)
- 农业(47849)
- 学报(45749)
- 科学(39433)
- 大学(33926)
- 财(33090)
- 学学(32537)
- 管理(26129)
- 融(24996)
- 金融(24996)
- 业经(24513)
- 业(23367)
- 教育(22380)
- 技术(19387)
- 问题(16707)
- 财经(16687)
- 经济研究(15901)
- 版(15553)
- 农村(14301)
- 村(14301)
- 经(14241)
- 农业经济(13985)
- 业大(13429)
- 世界(13043)
- 技术经济(12178)
- 经济问题(11894)
共检索到357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瑞环 刘殿林 哈玉洁 陈德富 夏立新
通过对黄瓜杂种一代苗期及成株33个性状的性状值、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黄瓜丰产及早熟两个性状的主要构成因素及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瓜条数、单瓜重、主枝瓜重量、主枝单瓜重、主枝瓜条数、侧枝瓜条数、侧枝单瓜重、侧枝瓜重量、茎粗和生育天数等性状是决定总产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无论在性状值、超亲还是超中优势中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前期产量主要决定于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及主侧枝瓜条数和瓜重、株高、叶面积等性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在性状值、超亲和超中优势中都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这两个性状是决定黄瓜早熟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
关键词:
黄瓜 丰产性 早熟性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立英 冯志红 李晓丽 王久兴 张慎好 宋士清
以保护地专用旱黄瓜8个品种(系)作为试材,在保护地弱光条件下对旱黄瓜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瓜长、前期产量、叶面积、节间长与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茎粗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二十节内的雌花数、节间长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十节内雌花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8617,其次为单瓜重;单瓜重对总产量正相关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瓜长、二十节内雌花数。这为保护地专用早熟、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保护地 旱黄瓜 农艺性状 相关与通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海天 王丽萍 吕梅媛 杨峰 唐永生 丁明亮 王勤方 胡朝芹 杨新 王玉宝 何玉华
【目的】确定早熟鲜食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鲜食产量性状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及其决定系数,为鲜食蚕豆品种选育过程中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3份早熟鲜食蚕豆的15个主要农艺性状与2个鲜食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单株粒数、实荚数、成荚节数、鲜籽粒百粒重、鲜荚宽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57%、19.56%、18.56%、17.51%、17.39%,其可选择性较强,可通过育种、栽培等方式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2个产量因素中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鲜豆米产量>鲜荚产量。相关性及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数、成荚节数、实荚数、单株粒数与鲜荚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出米率与鲜豆米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鲜荚产量、鲜豆米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数、实荚数对鲜荚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向,且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选育时,应结合各因素直接、间接作用的重要性,着重2因素的选择;出米率是影响鲜豆米产量的直接因素。【结论】在云南地区早熟鲜食蚕豆的选育过程中,鲜荚产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应以其为主要育种目标,并以有效枝数、实荚数为主要参考性状,协同成荚节数、单株粒数进行选择;以鲜豆米产量为育种目标时,应在鲜荚产量表现较好的品种中,以出米率为主要性状进行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大森 何晓明 彭庆务 赫新洲
对 5 6个冬瓜品种的 13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瓜长、瓜肉致密性、横径、单瓜重与总产量有密切关系 ,瓜肉致密性是构成冬瓜单瓜重和总产量的主要性状 ,瓜长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瓜长、瓜肉致密性与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中腔与单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冬瓜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桂敏 龙洪进 钟秋月 杜磊 张芮豪 钟利
对50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9个性状中仅首花节位和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心室数、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6个性状是决定朝天椒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果肉厚、单株果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株幅对朝天椒单株产量有直接正向效应,单果重对朝天椒单株产量主要是间接影响。因此在朝天椒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注意这些性状,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朝天椒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永强 张俊超 赵旭红 张宗瑜 张建全 王彦荣 谢文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 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 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 C868>05V11>黔杂J9001> WB203>川杂09NH014> 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大伟 徐宁生 李国芳 邓国军 孟凡来 李明福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常浩 李文学 徐志鹏 栾倩倩 周琦 汪亮芳 吴之涛 杨克泽 马金慧 任宝仓
【目的】分析不同连作年限下玉米根际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探明连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的影响。【方法】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兴隆村分别测量轮作1年、连作5年、连作11年、连作25年和连作50年的玉米农艺性状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运用SPSS22.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水解性氮随连作年限延长,先下降后上升,有效磷、速效钾和pH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米不同连作年限下根际土壤的土壤蔗糖酶(S-SC)、土壤脲酶(S-UE)、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差异显著,都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连作对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轮作1年的玉米长势相对较均匀,叶绿素含量高,连作11年的玉米光合作用最强,根系发育好,毛根长,在主根上分布均匀;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土壤蔗糖酶(S-SC)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结论】连作导致玉米农艺性状下降,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流失,水解性氮富集,土壤酸化。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弱碱性土壤以及土壤碱性磷酸酶(S-AKP/ALP)、土壤蔗糖酶(S-SC)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水解性氮、土壤脲酶(S-UE)和壤过氧化氢酶(S-CAT)含量升高不利于玉米根系发育。
关键词:
玉米 连作 土壤酶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欢 马彤彤 侯晓梦 张颖 白志英 李存东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董章辉 赵国忠 马峙英 王虎 眭书祥 李增书 张艳丽 朱青竹
为研究当前主推早熟棉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选育优质棉花品种提供亲本来源。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田和辛集市马兰农场棉花天然病圃内,对来自我国不同研究单位的103份主要早熟抗虫棉花品种(系),进行8个农艺性状指标,5项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系)生育期较早,株高适中,节位较低,体现了早熟棉的典型特性。霜前籽棉、霜前皮棉、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变异系数分别为30.15%,32.35%,24.28%,29.11%,遗传变异较大,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果枝数与单株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烂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节位与果枝数、单株铃数和烂铃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早熟棉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关键词:
马蓝 农艺性状 靛玉红 靛蓝 相关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