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1)
- 2023(8831)
- 2022(8048)
- 2021(7693)
- 2020(6508)
- 2019(15094)
- 2018(15222)
- 2017(29445)
- 2016(16360)
- 2015(18475)
- 2014(18485)
- 2013(18309)
- 2012(16685)
- 2011(14957)
- 2010(14720)
- 2009(13239)
- 2008(12716)
- 2007(10841)
- 2006(9283)
- 2005(7957)
- 学科
- 济(60274)
- 经济(60207)
- 管理(45086)
- 业(42897)
- 企(35886)
- 企业(35886)
- 方法(30064)
- 数学(25997)
- 数学方法(25698)
- 农(16127)
- 中国(15205)
- 学(14856)
- 财(14537)
- 业经(13488)
- 地方(12833)
- 农业(10831)
- 贸(10826)
- 理论(10822)
- 贸易(10822)
- 和(10610)
- 易(10485)
- 技术(9996)
- 环境(9826)
- 制(9725)
- 务(9608)
- 财务(9550)
- 财务管理(9536)
- 教育(9203)
- 企业财务(9032)
- 划(8647)
- 机构
- 大学(226839)
- 学院(225449)
- 管理(92888)
- 济(82896)
- 理学(81285)
- 经济(80866)
- 理学院(80397)
- 管理学(79010)
- 管理学院(78620)
- 研究(74690)
- 中国(52855)
- 科学(49693)
- 京(48815)
- 农(38731)
- 所(38346)
- 业大(36740)
- 财(36104)
- 研究所(35503)
- 中心(33348)
- 江(31402)
- 北京(30863)
- 农业(30659)
- 范(30192)
- 师范(29906)
- 财经(29788)
- 院(27284)
- 经(27095)
- 州(26186)
- 技术(24972)
- 师范大学(24213)
- 基金
- 项目(162528)
- 科学(126022)
- 研究(117893)
- 基金(115985)
- 家(101718)
- 国家(100842)
- 科学基金(85753)
- 社会(70897)
- 社会科(66990)
- 社会科学(66971)
- 省(64463)
- 基金项目(62797)
- 自然(57714)
- 自然科(56319)
- 自然科学(56306)
- 自然科学基金(55271)
- 划(54490)
- 教育(53682)
- 编号(48987)
- 资助(48015)
- 成果(39395)
- 重点(35869)
- 部(35206)
- 发(34245)
- 创(33814)
- 课题(33477)
- 创新(31413)
- 科研(31350)
- 项目编号(30424)
- 计划(30227)
共检索到313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新 魏毓棠 于红茹 尹维娜 宋秋瑾
以4个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黄瓜果实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颜色有关的性状遗传率较高,直接选择效果较好,叶绿素含量的狭义遗传率可达89.93%。在10%的选择率下,选择效率为132.88%。除瓜杷长度外与产量有关性状遗传率都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在10%的选择率下,单瓜重的选择效率仅为45.45%。各性状的平均显性度小于1,不存在超显性遗传。同时,加性效应在各性状中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黄瓜 数量性状 遗传效应 选择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英民 陈俊愉
利用梅花垂枝品种和普通品种进行杂交,研究了垂枝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表明:梅花垂枝性状属于完全隐性的质量性状,但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可能有更复杂的遗传机制。GA_3处理没有改变垂枝梅花枝条的分枝角度。所以,梅花的垂枝性状的生理机制与垂枝樱与垂枝桃的生理机制不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齐卫 张卫华 王志峰 孙小镭
将黄瓜6个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杂交组合,用Hayman分析方法估计果长、把长、横径、单果重、单株结果数等果实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表明,果长、把长、横径、单果重、单株结果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Vr与Yr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结果数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Vr值;果长、把长、横径、单果重呈正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把长、单株结果数、单果重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小于显性效应方差;果长、横径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大于显性效应方差。
关键词:
黄瓜 果实性状 遗传参数估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厉建梅 秦智伟 周秀艳 辛明 武涛
【目的】分析黄瓜雌性遗传效应,为黄瓜雌性系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雌性系(D0401、D0420)、强雄性系(D06103、D0819)、普通的雌雄异花同株(HL-3)黄瓜为试材,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方法Ⅳ1/2P(P-1)配制杂交组合,同时选取其中一个组合(D0420×D06103)构建6世代群体P1、P2、F1、F2、B1、B2,调查统计单株25节内的雌花节率,采用数量性状A-D遗传模型,分析不同季节(春季、秋季)黄瓜雌性遗传规律。【结果】黄瓜的雌性遗传符合A-D遗传模型。加性方差、显性与环境互作方差占总变异的比率分别为51.05%、19.66%,显性和加性与环境互...
关键词:
黄瓜 雌性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志红 宋晓飞 李晓丽 郭晓雨 何书强 贺栾劲芝 冯志红 孙成振 闫立英
【目的】单性结实性是影响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深入解析黄瓜单性结实性状遗传规律并对其进行QTL定位,有助于提高设施专用黄瓜品种育种效率。【方法】以强单性结实自交系‘6457’和弱单性结实自交系‘642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2:8为材料,基于3年表型数据,采用黄瓜基因组测序SSR分子标记构建黄瓜遗传连锁图谱,结合QTL-Seq分析,对黄瓜单性结实性进行QTL定位。【结果】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符合数量遗传特征。利用SSR标记构建了1张包含11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基因组555.0 cM,平均图距为6.8 cM。2016—2018年春季在3号染色体上均检测到1个与黄瓜单性结实性相关的QTL位点,位于标记SSR19430和SSR15419之间(3.33—5.57 Mb),遗传距离6.6 cM,贡献率分别为11%、12.5%和6.3%。进一步进行QTL-Seq分析,发现4个与黄瓜单性结实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号(4.38—11.00 Mb)、3号(2.24—10.66 Mb)、6号(15.67—17.93 Mb,26.33—27.49 Mb)染色体上。其中在3号染色体上检测到的QTL与Map QTL所得的QTL区间重叠。推测Csa3G047740、Csa3G073810、Csa3G043910和Csa6G362930为与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结论】分别在1、3、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与黄瓜单性结实性相关的QTL位点,其中3号染色体上的QTL年度间稳定,贡献率较高。
关键词:
黄瓜 单性结实 遗传图谱 QTL定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明 翟虎渠
以红花烟草(Nicotianatobaccum)杂交种(亲本为K326×G140)后代F5和F6系谱为材料,分别于1993年和1994年进行田间试验。对F5世代68个家系的第7周株高、开花时株高资料和F6世代128个家系的最后株高资料进行三级、四级巢式结构的方差分析,得到足够的参数估计方程,在二级统计量水平上迭代估计各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并计算狭义遗传力。3个性状基本符合加性显性模型,第7周株高、开花时株高、最后株高三个性状单株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278,0.415和0.55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延玲 白晓倩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粱 18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 ,多数性状都与穗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千粒重与旗叶宽相关极显著 ,穗粒数与穗径、穗柄径、茎粗、一级枝梗数、二级枝梗数和旗叶宽都极显著相关。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的方向趋势一致 ,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18个性状分别载荷在 4个主因子上 ,第一主因子为穗部因子 ,包括 8个与穗部结构有关的性状 ;第二因子为生长因子 ,包括生育期、茎粗及有关的 6个性状 ;第三因子为旗叶因子 ,包括旗叶的 3个性状 ;第四因子为穗长因子 ,只有穗长一个性状。聚类分析把 18个数量性状分成三大类 ,第三类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亚类 ,聚类结果与因子分...
关键词:
高粱 主成分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秦英 刘军伟 刘莉 焦定量 郭富常 郭敏
为了解西瓜强雌性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强雌性系BG1为母本,分别与不同的西瓜品系杂交、自交及回交,共获得5个F1群体、1个F2群体、1个回交群体BC1R34,以及1个回交转育品系(BC4S3)。5个F1群体植株全部表现为正常花性型;经χ2测验F2分离群体中强雌性型与普通花性型的分离符合1∶3的分离比率;与普通花性型回交后代的BC1R34表现为普通花性型;回交转育得到的BC4S3品系表现为强雌性型,雌花率高达77.9%。试验结果表明,该强雌性状主要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但根据F2单株雌花率的分布情况,认为还可能存在微效基因的作用。对两对近等基因系BG1和BG2及BC4S3和R34进行RAPD分析,共使...
关键词:
西瓜 强雌性系 遗传分析 RAP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雷 杨莉 李莉 郝保春
对8个草莓杂交组合F1的181个株系的果实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研究和探讨了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一级序果果重、二级序果果重、最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F1果实一级果重、二级果重、最大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都呈现出趋小变异,果实硬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趋向变大。
关键词:
草莓 果实 数量性状 遗传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爱梅 雷书声 董国靖
对32个甘薯品种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将32个品种分为9类;并选出了一些综合性状好的亲本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高国琪 张晓昱 闵家顺
以23个香菇菌株为材料,用方差分析法估测了香菇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广义遗传率(h~2B),同时还对上述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测8个性状中,菇峰期的遗传率最高,以下依次为:菌柄直径、菌柄长度、菌盖厚度、单菇鲜重、菌盖直径、干品率,鲜菇产量的遗传最低。在7个与鲜菇产量有关的性状中,菇峰期、干品率、菌柄长度与产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其余性状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因此,遗传率较高而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菇峰期及菌柄长度可作为产量选择的间接指标。
关键词:
香菇 数量性状 广义遗传率 相关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明 翟虎渠
分别以红花烟草(Nicotianatobacum)杂种(亲本为K326×G140)后代F5和F6系谱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对三个不同时期的株高、叶宽、开花时间及总叶数等4个性状在F5世代128个家系和F6世代64个家系中的表现进行两个世代间的协方差分析,迭代估计各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并计算狭义遗传力。株高等4个性状基本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除移栽大田后的第5周株高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同时存在外,其它性状的遗传方差中均以加性方差为主,而其值较小,狭义遗传力较低。F6世代环境方差普遍低于F5世代。
关键词:
红花烟草 数量性状 协方差分析 遗传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建吾 安红伟 余纪柱 毛光志
设施黄瓜的生长和产量对光照有很强的依赖性,光照不仅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直接能源,而且对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般较低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合点是耐阴植物的重要特征,较耐弱光的品种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说明它们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以6份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II设计配制15个组合研究了弱光单一因子条件下黄瓜苗期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和夜间呼吸强度的配合力及遗传规律,将6个亲本分类并得到2个较耐弱光的杂交组合。结果表明,在25℃的条件下,黄瓜苗期光补偿点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1.75%和21.42%,净光合速率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3.6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薄凯亮 沈佳 钱春桃 宋慧 陈劲枫
利用‘北京截头’黄瓜×西双版纳黄瓜产生的永久性重组自交系(RIL)群体124个株系,对其苗期株高、第一雌花节位、第一分枝节位、初级分枝数、瓜长、瓜把长、瓜横径、瓜肉厚、瓜腔直径和单瓜重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10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瓜长和瓜横径均与单瓜重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并解释了单瓜重89.0%的表型变异。瓜横径和瓜肉厚对单瓜重的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通径分析更有利于解释性状之间的内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