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8)
- 2023(10997)
- 2022(9628)
- 2021(9127)
- 2020(7613)
- 2019(17577)
- 2018(17771)
- 2017(33721)
- 2016(18821)
- 2015(21148)
- 2014(21450)
- 2013(20839)
- 2012(18973)
- 2011(16956)
- 2010(16763)
- 2009(15202)
- 2008(14523)
- 2007(12510)
- 2006(10785)
- 2005(9143)
- 学科
- 济(67399)
- 经济(67314)
- 管理(52060)
- 业(47113)
- 企(39656)
- 企业(39656)
- 方法(31959)
- 数学(27528)
- 数学方法(27132)
- 农(18372)
- 中国(17796)
- 学(17773)
- 财(16985)
- 业经(15067)
- 地方(14373)
- 制(13328)
- 理论(13151)
- 农业(11905)
- 和(11825)
- 贸(11336)
- 贸易(11332)
- 易(10973)
- 技术(10922)
- 环境(10865)
- 教育(10845)
- 务(10708)
- 财务(10627)
- 财务管理(10608)
- 银(10351)
- 银行(10280)
- 机构
- 大学(258948)
- 学院(257949)
- 管理(102291)
- 济(92841)
- 经济(90520)
- 理学(88956)
- 理学院(87938)
- 研究(86818)
- 管理学(86211)
- 管理学院(85768)
- 中国(61881)
- 科学(58121)
- 京(55917)
- 农(46733)
- 所(44475)
- 业大(43626)
- 财(42314)
- 研究所(41047)
- 中心(38715)
- 江(37139)
- 农业(36963)
- 北京(35142)
- 范(34548)
- 师范(34168)
- 财经(34144)
- 院(32156)
- 经(31040)
- 州(30511)
- 技术(30414)
- 师范大学(27453)
- 基金
- 项目(185021)
- 科学(142905)
- 研究(132695)
- 基金(131406)
- 家(116135)
- 国家(115157)
- 科学基金(97516)
- 社会(79471)
- 社会科(75046)
- 社会科学(75023)
- 省(73938)
- 基金项目(70373)
- 自然(65775)
- 自然科(64185)
- 自然科学(64166)
- 自然科学基金(62975)
- 划(62314)
- 教育(60981)
- 编号(54988)
- 资助(54381)
- 成果(44760)
- 重点(41111)
- 部(39252)
- 发(38726)
- 课题(38321)
- 创(38177)
- 科研(35710)
- 创新(35541)
- 计划(35036)
- 项目编号(33998)
共检索到367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爱丽 孙艳 徐凌飞 梁东 邹志荣
研究了TDZ和IBA浓度、苗态、外植体切割和接种方式及基因型对黄瓜子叶节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 S+0.005 m g/L TDZ+0.05 m g/L IBA;两片子叶脱离种壳且与下胚轴处于弯曲状态的子叶节再生频率最高;保留单片子叶、下胚轴纵切、切除此子叶的2/3且竖直插入为最佳切割和接种方式;农城3号为最佳基因型,每块外植体再生芽数可达1.89。
关键词:
黄瓜 子叶节 再生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爱民 杜胜利 赵晶 韩毅科 刘楠 张桂华 崔兴华
以华北类型自交系L04-203为材料,通过对外植体类型、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方式的黄瓜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表明:附带短下胚轴子叶节为最适外植体;BA/NAA比例对愈伤形成和再生频率有直接影响,NAA为零或低浓度时,在外植体切口处直接形成再生芽,随着NAA浓度增加,切口处愈伤量增大,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NAA(2/0.2 mg/L),每外植体出芽数可达3.8;芽伸长培养基为MS+BA 0.5 mg/L。该体系可用于相关转基因研究。
关键词:
黄瓜 子叶节 再生体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宏 刘小俊 梁根云 房超 刘独臣 蔡鹏 李跃建
以华北型黄瓜‘川翠3号’、华南型黄瓜9361和9149为试材,开展了黄瓜子叶在不定芽诱导和不定苗分化两个阶段所需的激素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在MS+1.5 mg/L 6-BA+1.0 mg/L ABA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20 d左右,转入MS+6-BA 0.3mg/L的不定苗分化培养基,3种黄瓜都能获得较高的植株再生率,平均外植体成苗数在2.2以上。从外植体接种到再生苗移栽仅需8周。再生苗移栽后能正常生长,开花结实。
关键词:
黄瓜 子叶 不定芽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若纬 顾兴芳 王烨 张圣平 张宝玺
以6个不同黄瓜品种和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激素(6-BA、ABA)对黄瓜离体子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黄瓜之间的再生频率差异较大,吉林旱瓜为最佳基因型,在培养基M7(MS+1.5mg/L6-BA+0.5mg/LABA+2mg/LAgNO3)上再生频率最高达97%,平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为5.2;与对照相比,6-BA、ABA和AgNO3组合能促进芽的再生,显著提高再生芽数,其中6-BA是黄瓜子叶再生的必要激素,而ABA是促进子叶高效再生的激素;此外,MS培养基添加0.1mg/L6-BA能显著促进再生不定芽的伸长。
关键词:
黄瓜 子叶 基因型 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烨 顾兴芳 张圣平 苗晗
转化效率低一直是黄瓜转基因的瓶颈,本研究旨在采用硫辛酸(LA)和乙酰丁香酮(AS)辅助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硫辛酸作为一种新的转化诱导剂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仅在培养基中添加LA的转化效率比较仅在菌液中加入LA有显著提高,而当菌液和培养基中同时加入LA与AS的转化频率最高,即采用100 mg/L LA和50 mg/L AS处理后,黄瓜子叶节Hyg抗性芽的再生频率由28.3%升高到86.7%,SouthernBlot验证抗性植株的阳性率为7.5%。因此,在黄瓜遗传转化过程中使用硫辛酸有利于转化细胞的分化,更有助于提高抗性植株的阳性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凤玉 潘德灼 梁海曼 陈伟
【目的】了解和寻找PP333处理所导致的差异蛋白表达,为深入研究PP333的作用规律和机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PP333处理后黄瓜离体子叶节培养物差异蛋白的表达,结合质谱分析和蛋白质数据库检索,确定所检出差异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结果】双向电泳检测到黄瓜离体子叶节培养物蛋白点有1000个左右,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鉴定出5个有信息价值的差异表达蛋白点,分别为14-3-3蛋白(R2)、氨基肽酶(R7)、甲硫氨酸合酶(R11)、60s酸性核糖体蛋白(R20)和PEPC(R21)。这些蛋白质与代谢过程、蛋白质翻译及信号转导等关系密切。【结论】PP3...
关键词:
PP333 黄瓜子叶节 差异蛋白 质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富童 程智慧
【目的】优化低频再生黄瓜离体培养体系,为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低频再生黄瓜种质Q24和L66为材料,分别以黄瓜的子叶、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基腺嘌呤(6-BA)和脱落酸(ABA),研究激素配比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将获得的黄瓜子叶节外植体置于1/2 MS培养基上预培养0,1,2,3和4 d,研究预培养处理对黄瓜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黄瓜再生频率差异显著,其中Q24整体上具有相对较高的再生频率,其子叶节再生频率为54.8%,下胚轴再生频率为50.0%;L66的再生频率相对较低,其子叶节再生频率为36.9%,下胚轴再生频率为16.7%。激素配比显著影响黄瓜子叶节外植体的再生频率,其中1.00 mg/L ABA+1.00 mg/L 6-BA对Q24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到60.7%;2.00 mg/L ABA+1.00 mg/L 6-BA对L66子叶节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再生频率达到42.9%。预培养处理可显著提高L66子叶节的再生频率,经过1~3 d预培养,其再生频率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32.1%),4 d后再生频率开始降低;Q24子叶节经3 d预培养再生频率达到最高,为27.4%,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Q24子叶节外植体最适激素配比为1.00 mg/L ABA+1.00 mg/L 6-BA,经3 d预培养后其再生频率可达60.7%;L66子叶节外植体最适激素配比为2.00 mg/L ABA+1.00 mg/L 6-BA,经3 d预培养后再生频率可达42.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娜 薛婉钰 陈盼盼 张婷婷 李娟 陈书霞
[目的]筛选适宜于黄瓜体细胞胚发生的培养条件,为完善黄瓜胚状体再生途径及建立黄瓜优良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奠定基础。[方法]以8份不同基因型黄瓜种质Q24、Q16、9930、No.26、Gy14、No.14、S63和16F7-2-8为材料,研究基因型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胚状体诱导率及成苗率为考察指标,以Gy14和9930为材料,探讨苗态(子叶未展开,子叶即将展开,子叶展开)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以Gy14为材料,从子叶切割方式(不保留下胚轴及保留约1,2 mm下胚轴)、无菌苗培养阶段光照与否、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2,4-D的质量浓度(0.75,1.00,1.50,2.00 mg/L)以及胚性愈伤的诱导时长(20,30和60 d)等方面,对黄瓜胚状体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基因型选择结果显示,Gy14和9930比其他基因型黄瓜种质更易诱导出较明显的胚状体。与子叶即将展开和子叶已展开2种苗态相比,子叶未展开时,Gy14和9930的胚状体诱导率较高,分别可达39.3%和38.7%。子叶节保留约1 mm下胚轴处理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可达85.2%。无菌苗培养阶段每天进行16 h光照和全天暗处理2种方式,对于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适宜胚状体诱导的2,4-D质量浓度为1.00 mg/L,胚状体诱导率为31.6%。与诱导20和60 d相比,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诱导30 d的愈伤组织胚状体诱导率和成苗率较高,分别为39.6%和65.6%。[结论]黄瓜Gy14的无菌苗处于子叶未展开、仍呈抱合状态时,对其采取保留约1 mm下胚轴的切割方式,置于含1.00 mg/L 2,4-D的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可较为高效地产生胚状体,并获得完整的植株。
关键词:
黄瓜 胚状体 愈伤组织 诱导率 成苗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万旭花 陈书霞 申晓青 陈为峰 张然然 成思琼
【目的】建立黄瓜的高频再生体系,为黄瓜种质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欧洲型黄瓜种质14-1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组合、AgNO3质量浓度、苗龄、子叶切割方式及外植体接种方式对黄瓜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华北型黄瓜种质26号再生的最适激素组合为4.0mg/L 6-BA+0.3mg/L IAA+1.0mg/L AgNO3,再生率与再生系数分别可达85.00%和2.51;欧洲型黄瓜种质14-1再生的最适激素组合为3.0mg/L 6-BA+2.0mg/L ABA+1.0mg/L AgNO3,再生率与再生系数分别可达86.70%和2.77;5d苗龄的黄瓜子叶作为外植体...
关键词:
黄瓜 再生体系 6-BA ABA IA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微 覃金花 唐兴富 孙祖东
为建立一个大豆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以桂春豆1号、桂早2号、桂夏1号和桂夏豆2号4个大豆品种为材料,子叶节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再生完整植株。实验研究了大豆种子的消毒方法,基因型以及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浓度等影响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因素。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4个大豆品种的丛生芽分化率都可达到90%,丛生芽数基本都在4~6个范围内,4个大豆品种均为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的理想基因型。最适合的种子灭菌方法是双氧水灭菌法;桂春豆1号和桂早2号的适宜芽诱导培养基为B5+6-BA 1.6 mg/L+IBA 0.2 mg/L,桂夏1号和桂夏豆2号为B5+6-BA 1.0 mg/L+IBA 0.2...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植株再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王星 於丙军
以栽培大豆品种‘Jackson’为试材,用萌发5 d的子叶节作外植体,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萌发培养基和诱导培养基中,分析和比较TDZ(噻二唑苯基脲)和6-BA(6-苄基腺嘌呤)单独和复配使用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体系中丛生芽的诱导效应,并对其优化组合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培养基中,0.5 mg·L-16-BA或TDZ单独使用时,前者能使丛生芽诱导率达到75.56%,诱导效应好于后者,但每个子叶节出芽数低于后者。在诱导培养基中,0.5 mg·L-16-BA和1.0 mg·L-1TDZ复配使用时,丛生芽诱导率最高且每个子叶节出芽数最多,分别为84.75%和3.04。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丛生芽 TDZ 6-B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国 张海英 于广建 张峰 王永健 许勇 郭绍贵 宫国义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黄瓜SRAP反应体系的5种因素(dNTP、模板DNA、引物、Taq聚合酶及变性剂)4个水平进行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黄瓜SRAP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即在10μL PCR反应体系中含有1μL 10×PCR buffer,150μmol/L dNTP,30 ng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 U Taq聚合酶,PCR产物变性时用10μL变性剂。
关键词:
黄瓜 正交设计 SRA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程永安 张恩慧 许忠民 王朝阳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扩繁南瓜双单倍体植株的技术,以扩大双单倍体植株的数量,提高其育种效率。【方法】以双单倍体南瓜后代子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6-BA(1.0,4.0mg/L)和NAA(0.05,0.1,0.2,0.5,1.0mg/L),筛选最佳组合;在此基础上,继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2,4-D(0.5,1.0,1.5,2.0mg/L),筛选3种激素的最佳组合。在MS+6-BA 4.0mg/L+NAA 0.2m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研究其对不同苗龄子叶的诱导效果。将不定芽接种在含不同质量浓度NAA(0.05,0.1,0.2,0.5mg/L)的MS生根培养基上,比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蕾 孟永娇 张璐 娄群峰 李季 钱春桃 陈劲枫
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黄瓜遗传转化效率,以亚洲生态型长春密刺、欧洲生态型Poinset76和Marketmore763种黄瓜为材料,筛选了适合遗传转化最佳的基因型,并通过改变培养基固化剂、添加抗氧化剂和有机添加物的方式对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黄瓜中,长春密刺的抗性芽诱导分化表现最佳,而Poinset76和Marketmore76稍差;在脱乙酰吉兰糖胶为固化剂的培养基上,3种基因型的抗性芽诱导率比以琼脂粉为固化剂的培养基诱导率分别高28.21,19.71,15.39个百分点;共培养基中添加50 mg/L抗氧化剂α-硫辛酸时,长春密刺抗性芽诱导率最高达66.67%,平均芽分化数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红美 韩科厅 胡可 孙秋玲 戴思兰
以瓜叶菊‘小丑’系列5个花色品种的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筛选出了瓜叶菊试管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中最佳生长素种类及浓度,获得了试管苗。在此基础上,对试管苗进行了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均影响植株再生:叶片再生能力优于叶柄;诱导丛生芽效果最好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mg/L;诱导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1.0mg/L+6-BA1.0mg/L;诱导植株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2.0mg/L;生根培养基以添加0.5mg/LNAA的1/2MS为佳。试管苗出瓶后,经过适宜培养,获得了健壮的开花植株。对再生植株花色...
关键词:
瓜叶菊 组培 再生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