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0)
2023(6195)
2022(4549)
2021(4031)
2020(3268)
2019(6974)
2018(7314)
2017(13192)
2016(7851)
2015(8977)
2014(9409)
2013(8618)
2012(7757)
2011(6944)
2010(6935)
2009(6446)
2008(6206)
2007(5802)
2006(5180)
2005(4797)
作者
(25522)
(21346)
(21108)
(20162)
(13316)
(10105)
(9635)
(8400)
(8163)
(7569)
(7275)
(7100)
(6983)
(6962)
(6849)
(6499)
(6403)
(6323)
(6288)
(5978)
(5580)
(5443)
(5420)
(4921)
(4859)
(4816)
(4801)
(4622)
(4492)
(4420)
学科
(26295)
经济(26257)
管理(18577)
(16454)
(12158)
企业(12158)
中国(10970)
(10324)
(9626)
业经(7833)
(7738)
(7244)
方法(7036)
农业(6745)
地方(6294)
(6223)
(5730)
(5569)
理论(5562)
银行(5532)
数学(5498)
数学方法(5430)
(5345)
(5199)
金融(5192)
发展(4825)
(4812)
教育(4602)
体制(4464)
产业(4409)
机构
学院(109575)
大学(108616)
研究(44380)
(37384)
经济(36387)
管理(33605)
中国(32622)
科学(31431)
(28638)
理学(28187)
理学院(27733)
管理学(26880)
管理学院(26704)
(25189)
(24679)
研究所(22826)
农业(22769)
业大(21216)
中心(19382)
(18551)
(17952)
(16341)
(15821)
技术(15627)
北京(15565)
(15537)
师范(15528)
农业大学(14521)
(14275)
(14152)
基金
项目(75851)
科学(57595)
基金(52464)
研究(51751)
(48756)
国家(48358)
科学基金(39083)
(31135)
社会(30225)
社会科(28350)
社会科学(28344)
基金项目(27259)
(26477)
自然(26372)
自然科(25739)
自然科学(25727)
自然科学基金(25224)
教育(23645)
编号(21394)
资助(20805)
重点(18280)
成果(17948)
(17112)
课题(16192)
计划(15992)
(15153)
科技(15120)
(15063)
科研(14525)
创新(14317)
期刊
(45862)
经济(45862)
研究(30933)
(27914)
中国(27536)
学报(27128)
科学(21513)
大学(19191)
农业(18462)
学学(18280)
教育(15639)
(14094)
管理(13111)
(9954)
金融(9954)
(9409)
技术(9026)
业经(8414)
业大(8203)
(7573)
经济研究(7417)
农业大学(7001)
财经(6767)
问题(6278)
科技(6028)
(5939)
资源(5828)
图书(5620)
职业(5158)
林业(5023)
共检索到171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明兰  王永  云兴福  
用4000mg/L,5000mg/L,6000mg/L,7000mg/L,8000mg/L和9000mg/L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种子期进行雌性化处理(浸泡),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黄瓜叶片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子叶期各处理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分别比对照低了16.989%、16.487%、14.52%、21.685%、30.828%和28.674%,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第一真叶至第三真叶期各处理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仍低于对照,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在子叶期至第三叶期,经过8000mg/L处理后的黄瓜叶片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与其他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明  黄卓烈  谭绍满  莫晓勇  林海球  龙腾  
尾叶桉的 ML A无性系 (简称 ML A)是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的 U6无性系 (简称 U6)、刚果12号桉 W5无性系 (简称 W5)为易生根无性系。MLA各器官的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比 U6、W5的低 ,而 ML A各器官的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比 U6、W5的高。各树种的 PPO活性、IAAO活性及 PPO同工酶均具有器官的特异性。讨论了 PPO和 IAAO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卓烈  林韶湘  谭绍满  林松煜  杨国清  
对4种桉树和易生根的山指甲、一品红、福建茶插条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生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容易生根的植物体内IAA氧化酶活性较低,难生根的植物IAA氧化酶活性都较高。同一植物技条的不同切段,体内IAA氧化酶活性差别较大,近顶端部分酶活性较低,离顶端较远的部分酶活性依次升高。各植物的IAA氧化酶活性均表现季节性差异,不同植物有各自的表现规律。插条扦插后,体内的IAA氧化酶活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本文讨论了IAA氧化酶活性与不定根形成的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魁英  赵宗芸  王同坤  
利用PAGE分离酶谱、考马斯亮蓝R_(350)和醋酸-联苯胺分别染色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苹果砧木叶片中不同迁移率过氧化物酶带的活性和比活性,用萨尔科夫斯基试剂分析了同一叶样酶液的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的量,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的量与不同砧木不同迁移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比活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迁移率在0.49和0.70的两条过氧化物酶带与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的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不显著.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的迁移率在0.57附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明  黄卓烈  谭绍满  林韶湘  龙腾  林海球  
尾叶桉 ML A无性系 (简称 MLA)为难生根植物 ,尾叶桉 U6无性系 (简称 U6)和刚果 12号桉W5无性系 (简称 W5)为易生根植物。 MLA的插条内的 POD、IAAO活性较 U6、W5的高 ,而 PPO活性比 U6、W5的低。用 IAA处理桉树的插条后 ,在扦插生根的不同阶段 ,插条内的 POD、PPO、IAA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POD、PPO同工酶谱带也随生根的进程出现增多现象。本文讨论了 3种氧化酶与桉树插条生根的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学辉  李建科  张清安  石金专  
 以不同剂量核桃油连续给小鼠灌胃,3周后检测小鼠肝、脑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7mL/(kg·d)核桃油可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明亮  韩一凡  李玲  田颖川  李凝  王世绩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番茄ACC氧化酶基因LEETHYBR编码区0.9kb的cDNA片段,经酶切图谱分析和序列分析鉴定后,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中,构建了表达ACC氧化酶反义RNA的二元载体。用农杆菌侵染美洲黑杨叶片,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上选择转化子和植株再生,通过PCR检测筛选到16株转基因杨树植株,Southernblot分析初步确证了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插入到杨树基因组中;对杨树幼苗乙烯释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的乙烯释放量为对照植株的28%。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樊甄姣  刘志鸿  杨爱国  戴继勋  任建峰  董迎辉  
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Vc对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体内5种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水解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Vc注射剂量为20μg/g和40μg/g时,在注射后12、24和48h,两实验组栉孔扇贝体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降低。同时本实验发现,Vc对40μg/g实验组中各种酶的活性刺激与20μg/g实验组相比需要更长的时间。本研究表明,Vc可有效增强栉孔扇贝的免疫活性,且因剂量不同而有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胜民  席芳  
研究了青梅果实采后果肉硬度、乙烯释放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 ,果肉硬度 3d后急剧下降 ,5~ 7d下降最快 ,而乙烯释放量 5d后则迅速上升 ,于第 9天达到高峰 ,果实硬度下降与乙烯释放上升呈显著负相关 (r =- 0 782 3)。SOD和POD活性于采后 3d开始迅速升高 ,第 5天同时达到峰值。CAT活性一直下降 ,第 5天后检测不出。MDA含量呈峰型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宝海  王世维  郑文静  刘志恒  张丽霞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宇  张春兰  沈其荣  周虹杰  杨广超  
采用种子萌发试验和水培试验 ,比较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胁迫下 ,适当浓度的两种酚酸均能提高黄瓜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多酚氧化酶 (PPOD)活性 ,对羟基苯甲酸促进种子萌发的效果比水杨酸好。两种酚酸均能提高盐胁迫下黄瓜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D)的活性 ,但水杨酸处理比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效果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从经  戴华国  符文俊  
测定被腰带长体茧蜂寄生的亚洲玉米螟 5龄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 ,以研究寄主昆虫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 (ROS)与抗氧化酶的关系。结果表明 :被寄生后 ,寄主幼虫体内应激产生大量ROS ,从而诱导SOD、CAT、POD活性明显上升 (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凤琴  赖钟雄  
以香蜂花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ABA和不同因素(白糖、琼脂、甘露醇、多效唑)对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且测定试管苗在最佳培养基保存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香蜂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g·L-1白糖+9 g·L-1琼脂+10 g·L-1甘露醇+7 mg·L-1多效唑;同时发现最佳培养基与对照MS培养基中试管苗的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最佳培养基上的试管苗的酶活性要高于对照并且延迟了酶活性最高峰出现的时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振华  赵忠  张晓鹏  张博勇  赵辉  詹晓红  
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属难生根树种,为了解其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用300,400和500 mg/L的吲哚丁酸(IBA)处理四倍体刺槐嫩枝插条,以清水浸泡为对照,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IBA处理和对照插穗IAAO和P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在四倍体刺槐生根过程中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规律,而PPO酶则基本呈降-升-降-升的变化规律;不同处理间3种酶活性的平均值和各阶段酶活性差异均显著。说明在四倍体刺槐扦插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与3种酶活性有密切联系,不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军科  洪小娟  马锋旺  
为了研究GO基因在植物中的功能,获得转基因植株,用限制性内切酶将乙醇酸氧化酶(GO)基因从克隆载体pBSSP5上切下,连接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n117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成功构建了GO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nGO。在此基础上以嘎拉苹果叶片为受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O基因导入苹果,获得了2个抗性芽,PCR检测初步表明GO基因已整合到嘎拉苹果基因组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