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4)
2023(2417)
2022(2262)
2021(2048)
2020(1902)
2019(4318)
2018(4352)
2017(7768)
2016(4599)
2015(5072)
2014(5207)
2013(5200)
2012(4827)
2011(4134)
2010(4200)
2009(3770)
2008(3964)
2007(3576)
2006(3087)
2005(2630)
作者
(15091)
(12458)
(12339)
(11775)
(7891)
(6113)
(5704)
(4891)
(4786)
(4546)
(4455)
(4386)
(4063)
(4060)
(3943)
(3892)
(3818)
(3684)
(3633)
(3574)
(3239)
(3152)
(3121)
(2917)
(2874)
(2823)
(2804)
(2789)
(2631)
(2597)
学科
管理(15850)
(14866)
经济(14858)
(13130)
(12249)
企业(12249)
方法(7401)
(7330)
数学(6576)
数学方法(6436)
(6110)
(5968)
财务(5959)
财务管理(5937)
企业财务(5642)
(5491)
(5295)
银行(5280)
(4966)
(4428)
(4372)
金融(4372)
环境(4302)
体制(3713)
(3298)
业经(3294)
中国(3238)
(2927)
(2880)
地方(2782)
机构
大学(61582)
学院(61329)
研究(22643)
管理(22447)
(19678)
中国(19294)
经济(19053)
理学(18523)
理学院(18300)
管理学(17856)
管理学院(17770)
科学(17170)
(14911)
(14016)
(13106)
业大(12405)
研究所(12036)
农业(11967)
(11382)
中心(11070)
(10177)
(9076)
(8861)
北京(8819)
财经(8501)
(8200)
技术(7841)
(7830)
(7688)
实验(7511)
基金
项目(43961)
科学(32898)
基金(30511)
(28290)
国家(28094)
研究(27326)
科学基金(23157)
(18524)
自然(17285)
自然科(16843)
自然科学(16832)
自然科学基金(16467)
基金项目(16223)
(15528)
社会(15494)
社会科(14673)
社会科学(14665)
资助(13390)
教育(12205)
重点(10743)
计划(10507)
科技(10088)
编号(9928)
科研(9254)
(9211)
(8925)
(8409)
创新(8046)
成果(7884)
课题(7754)
期刊
(21157)
经济(21157)
学报(14912)
研究(14542)
中国(13518)
(12097)
科学(11605)
(11229)
大学(10671)
学学(10376)
农业(8293)
管理(7916)
(7622)
金融(7622)
技术(5566)
(5139)
财会(4472)
会计(4363)
业大(4303)
(4155)
资源(4007)
财经(3970)
统计(3734)
科技(3662)
林业(3646)
教育(3560)
(3436)
农业大学(3409)
(3320)
决策(3248)
共检索到93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丹丹  赵峰  牟伟丽  张道旭  周德庆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及历史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污染物。结果显示,通过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检出率和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甄别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有Cr、As、Cd、Pb和Hg。结合各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毒性效应、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确定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总体评价结果为Cd>Hg>As*>Cr>Pb,其中,Cd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需高度关注。按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奇龙   夏斌   隋琪   曲克明   朱琳   李玉  
重金属污染是渤海长期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对渤海海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为了解渤海海域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该海域采集的渔业生物中随机选取了10种144条鱼类样本,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鱼类肌肉组织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金属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每日摄入量和目标危害系数评估了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食用安全风险。研究结果显示,渤海鱼类肌肉中重金属Cu、Zn、Pb、Cd、Cr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0.680)、(9.697±5.279)、(0.035±0.059)、(0.029±0.035)、(0.093±0.091)和(0.959±0.813) mg/kg。与我国其他海域相比,渤海鱼类重金属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鱼类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和无机As (iAs)为渤海鱼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受到重金属综合污染的程度最大。食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摄食渤海鱼类带来的重金属每日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所有鱼类样本单一重金属和综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值均<1,表明正常摄食渤海鱼类不会对消费者构成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理解渤海渔业生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为保障渤海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星明  袁新松  
化学固定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的固定剂,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达到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利用石灰、炉渣和稻草作为土壤重金属固定剂,通过土壤与固定剂的混合来修复铜陵Cu、Cd、Zn污染土壤,分析石灰、炉渣和稻草对土壤有效态Cu、Cd、Zn的固定修复效率和土壤微生物代谢呼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与炉渣单独使用时对Cu固定修复效率低,以及稻草单独使用对Cd与Zn的固定修复效率也较差外,固定剂能够显著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p<0.05),尤其石灰、煤渣和稻草的混合物能够最为高效的降低有效态Cu、Cd、Zn含量,固定修复效率分别为94.28%、78.10%和98.57%,同时还能显著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勇  江涛  杨茜  崔正国  赵俊  曲克明  
为了解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3年8月采集了渤海中部海域34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检测了Pb、Cd、Hg、Cu、Zn和As 6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Pb、Cd、Cu和Zn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其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低,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近岸向中心海域降低的趋势。Cu、Zn和Pb含量空间变化趋势比较明显,靠近渤海湾海域重金属含量高,离岸距离越远,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Cd含量在靠近黄河入海海域最高,呈现自高值区向东西两边海域减小的趋势。各个站位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较轻,单因子污染系数均值大小顺序为Pb>Cu>Zn>As>Cd>Hg;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5,表现为低污染水平。除1号站位的Hg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为54.44之外,其他站位表层沉积物Hg、As、Cu、Zn、Pb和Cd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ir小于40,范围为0.39~38.80,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Cu和Zn;其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小于150,范围为16.39~79.57。其中,1号站位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达到79.57。研究表明,此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风险指数高值区出现在唐山大清河口海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常青山  马祥庆  王志勇  
采用全面踏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主要重金属矿区的尤溪铅锌矿、连城铅锌矿和连城锰矿不同片区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重金属矿区重金属污染极其严重,矿区中Mn、Zn、Pb、Cd最高含量分别达92 546、27 454、23 792和248 mg/kg,是对照区的几倍至上百倍。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按照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标准进行的污染评价表明:南方重金属矿区Zn、Pb、Cd均达到重度污染标准,污染程度表现为尤溪铅锌矿区>连城铅锌矿区>连城锰矿区。按照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福建连城铅锌矿、连城锰矿和尤溪铅锌矿的综合污染指数也达到重度污染标准,分别是重度污染临界标准的16....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天骄  于航  
本文选取天津市的主要地表河流海河干流,以水质现状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相结合,研究了海河干流中重金属污染物在不同水期、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掌握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合天津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及海河干流的水功能区划,指出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入海段>市区段,并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进行了成因分析,为海河干流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制定及水体污染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研究入海河流与海洋环境的相互影响提供了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征楷  毕春娟  陈振楼  王晓慧  王薛平  倪玮怡  
分析滴水湖及其周边沉积物中Hg、As、Cu、Cd、Pb、Zn和Cr等7种重金属含量特征,并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中As和Pb低于上海市潮滩背景值,Hg、Cd、Zn和Cr均高于潮滩背景值,50%样点的Cu高于潮滩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中Cr的平均污染水平为偏中污染,Hg、Cd和Zn为轻度污染,As、Cu和Pb为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重金属为中等生态风险,Hg和Cd是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元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中Hg、Cu、Cd、Pb、Z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付川  潘杰  牟新利  傅扬武  陈书鸿  周纬生  
对长江万州段沉积物进行采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沉积物中的Pb、Cu、Cr、Cd、Zn等重金属的含量,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综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万州段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生态风险影响因子顺序为:Cd>Zn>Pb>Cu>Cr。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大小顺序为:Cd>Pb>Cu>Zn>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52.35,长江万州段大部分断面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施雯  魏远  顾红波  朱建林  李小明  江泽平  
通过研究浙江温州某制革区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初步筛选了适合于土壤铬污染生态修复的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共记录25种高等植物,分属13科。主要优势物种有:狗牙根、灰绿藜、藿香蓟、牛蘩缕、牛筋草、蔊菜、反枝苋和四季竹。狗牙根、灰绿藜、牛筋草、蔊菜和反枝苋宜作为Cr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污染区Cr耐性植物地上部分的Cr含量为110.26 774.05 mg·kg-1,平均值为280.95 mg·kg-1;根部Cr含量为774.05 2 334.56 mg·kg-1,平均值为1 229.75 mg·kg-1。狗牙根积累的Cr含量最高,地上部分与根分别为774.05、2 33...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金兰淑  林国林  许泳峰  玉龙植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和使用化学改良剂来提高土壤中重金属有效度,促进重金属吸收的植物修复(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现状,还对利用转基因植物的植物修复技术最新研究动态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宋玉婷  雷泞菲  李淑丽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意识逐渐加强。由于重金属污染危害极大,具有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转和难处理等特点,使得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的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根际圈生物降解和根系过滤。全面梳理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其优缺点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推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科学治理,具有着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洪斌  罗明  鞠正山  吴克宁  
[目的]评价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等级,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风险分区进行划定,建立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风险分区分级以及风险控制区划方法,提出不同风险分区的管控对策。[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农用地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进行评价,构建农用地重金属风险控制区划方法体系。[结果]利用目前已有的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可以将土壤与农作物污染等级划分为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5种类型,根据其污染风险等级,按照安全与基本安全保护区、低风险监控区、中风险预警区和高风险限制区对其进行管控利用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自然  张饮江  杨杰  张剑雯  
分析上海世博园区水体底泥中Hg、Cu、Zn、Cd、Pb、Cr、As、Se等重金属(类金属)含量,结果表明,Hg为(0.35±0.17)mg/kg,Cu为(65.86±11.33)mg/kg,Zn为(190.9±28.9)mg/kg,Cd为(0.3585±0.0611)mg/kg,Pb为(32.50±11.04)mg/kg,Cr为(180.7±68.5)mg/kg,As为(10.8±5.5)mg/kg,S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建容  王谢  陈春秀  阳路芳  杨玉敏  陈庆瑞  
【目的】研究旨在摸清简阳市土壤As、Cd、Cr、Cu、Hg、Pb 6种重金属是否存在污染、污染种类、重点污染区域、污染面积,为土壤保护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图等在该区域共采集706个土壤样品。As、Hg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Cr、Cu、Pb、Cd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法测定。以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GB15618-2018)作为参考值,对样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并结合ArcGIS技术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706个样点中,670个样点清洁,清洁面积为2160.98 km~2,占总面积的99.21%;26个样点尚清洁,虽处于警戒线但未污染,面积为16.41 km~2,占总面积的0.75%;5个样点轻度污染,面积为0.70 km~2,占总面积的0.03%;1个样点中度污染,面积极小。【结论】简阳市土壤有极少量轻度、中度污染,没有重度污染,目前清洁度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兴  孙晓新  满秀玲  王清波  李东  胡艳玲  
【目的】为探究退耕还湿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危害的影响。【方法】取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豆田、不同退耕年限的杂草草甸或湿地和天然臌囊苔草—小叶章沼泽土样,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三江自然保护区退耕湿地恢复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Pb,其次是Cu,而Zn、Mn和Cr的影响很小。随土壤深度增加,Cu、Pb、Zn、Mn和Cr含量呈波动变化。Cu和Pb含量在退耕还湿11年之前,在0~1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而在退耕还湿11年之后,在40~50 cm土壤深度含量最高。其他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变化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退耕恢复期间,土壤Cu、Pb、Zn与Cr含量随退耕时间先增加后减少,但Zn含量增加与减少未达到显著程度(P> 0.05)。而退耕样地土壤Mn含量从恢复第1年开始就显著低于大豆田(P 0.05)。随着退耕年限增加,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危害逐渐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