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
2023(1442)
2022(1171)
2021(1018)
2020(912)
2019(1871)
2018(1886)
2017(3170)
2016(1878)
2015(2081)
2014(1903)
2013(1864)
2012(1773)
2011(1566)
2010(1591)
2009(1323)
2008(1384)
2007(1181)
2006(977)
2005(877)
作者
(6814)
(5812)
(5763)
(5541)
(3752)
(2881)
(2468)
(2217)
(2122)
(2057)
(2055)
(2031)
(1949)
(1904)
(1892)
(1857)
(1819)
(1743)
(1723)
(1659)
(1579)
(1521)
(1449)
(1325)
(1323)
(1321)
(1244)
(1244)
(1234)
(1228)
学科
(4868)
经济(4863)
(4160)
(2842)
管理(2746)
(2446)
税收(2267)
(2236)
(2123)
企业(2123)
方法(1727)
(1533)
水产(1528)
数学(1474)
数学方法(1446)
中国(1375)
动物(1302)
(1239)
动物学(1199)
地方(1191)
(1039)
土地(1031)
农业(1025)
资源(1014)
业经(1010)
生态(975)
(957)
环境(911)
(858)
土壤(857)
机构
大学(25671)
学院(25267)
研究(12448)
科学(10432)
中国(8958)
(8087)
(7545)
研究所(7256)
(6821)
管理(6818)
农业(6623)
经济(6576)
业大(5913)
理学(5779)
(5685)
理学院(5648)
(5645)
实验(5566)
中心(5494)
管理学(5403)
管理学院(5368)
实验室(5367)
重点(5090)
(5080)
(4875)
(4516)
研究院(4449)
(4162)
资源(4125)
农业大学(4065)
基金
项目(20645)
科学(15728)
(15112)
基金(15067)
国家(15023)
科学基金(11744)
研究(11599)
自然(9264)
自然科(9025)
自然科学(9023)
自然科学基金(8854)
基金项目(8190)
(8036)
(7621)
社会(6378)
社会科(5982)
社会科学(5981)
资助(5909)
重点(5709)
计划(5593)
科技(5394)
教育(4983)
专项(4705)
科研(4686)
(4676)
(4164)
编号(4018)
(3987)
创新(3804)
(3777)
期刊
学报(8418)
科学(6976)
(6932)
经济(6932)
研究(6509)
(6343)
大学(5416)
学学(5307)
中国(4951)
农业(4186)
(2479)
资源(2467)
林业(2375)
业大(2299)
(2247)
管理(1954)
教育(1874)
(1866)
(1791)
自然(1727)
农业大学(1721)
(1695)
科技(1690)
税务(1612)
水产(1495)
(1493)
中国农业(1335)
(1212)
金融(1212)
自然科(1205)
共检索到36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建生  孙耀  唐启升  
本研究选取黄渤海28种常见鱼类为研究对象,描述不同部位鱼鳞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鲱形目鱼鳞鳞焦不明显,辐射沟呈横向或波纹状分布;鳕形目鱼鳞密布小方块状特殊结构;灯笼鱼目鱼鳞辐射沟数目少;鲈形目和鲉形目鱼鳞呈卵圆形或矩形,前区边缘有不规则钝齿结构;鲽形目鱼鳞前区辐射沟多而密集。不同科属鱼鳞在形状、鳞焦位置、环片形状、辐射沟特征、栉齿分布和侧线管形状等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差异,可用于不同分类阶元的鉴定。本研究构建的鱼鳞形态信息库为鱼鳞沉积信息分析等基于鱼鳞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从新  周洁  熊传喜  金晖  花云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20.6mm,日龄20~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34.1mm,日龄35~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映  柯巧珍  刘家富  陈佳  JEERAWAT Thammaratsuntorn  赵金良  翁华松  韩坤煌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鉴别特征,比较分析了大黄鱼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鳞片与矢耳石轮纹特征差异。形态性状比较结果表明,养殖群体的肥满度(Fatness)、体高(Bh)/体长(BL)、体厚(Bt)/体长(BL)和尾柄高(cPh)/尾长(tL)比值显著大于野生群体(P<0.05),养殖群体在体型上出现偏短、粗现象。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鳞片轮纹特征上无显著差异,部分个体鳞片上观察到有年轮和副轮分布。野生群体耳石轮纹较为致密,明暗带间隔不均,耳石中心核及周围区域为深黄色,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熊金林  杨干荣  
主要通过对低龄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观察,以探讨与其生长的相互关系。曾对86尾团头鲂鱼种全长以及鳞片的鳞长、环纹数等之间相互关系的讨论,经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可说明团头鲂鱼种鳞片上的环纹增长与外界环境(饲辩、水质、养殖方式……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在98%以上,说明对鳞片上的环纹等的研究是探索鱼类生长特性一重要手段。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康康  张博  鲍宝龙  龚小玲  
牙鲆无眼侧色素沉着过多的黑化现象,在人工养殖群体中普遍存在,目前对于牙鲆黑化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深入研究牙鲆黑化现象的作用机制,对黑色素细胞和鳞片的形态描述和比较分析是必要的。通过对黑化牙鲆各部位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和鳞片形态学观察发现:(1)黑化牙鲆的无眼侧白色皮肤未发现黑色素细胞存在,但无眼侧黑化皮肤出现了"成体型黑色素细胞",并存在"仔鱼型黑色素细胞",无眼侧黑色素细胞的密度显著低于有眼侧正常皮肤(P<0.05);(2)黑化牙鲆的无眼侧黑化皮肤的鳞片为栉鳞,无眼侧正常皮肤的鳞片为圆鳞;黑化牙鲆有眼侧正常皮肤栉鳞栉齿数都在5栉齿以上,而无眼侧黑化部位的栉鳞栉齿数都在5栉齿以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黑色素细胞的密度和栉鳞栉齿数显著相关(P<0.05),黑色素细胞密度越高,栉齿数量越多;(4)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了黑化牙鲆无眼侧黑化皮肤和无眼侧正常皮肤中视黄酸合成酶相关基因(RALDH1、RALDH2、RALDH3)的表达,发现RALDH1和RALDH3在无眼侧黑化部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眼侧正常部位(P<0.05),RALDH2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牙鲆黑色素细胞形成与栉鳞发生存在相关性,与视黄酸合成酶RALDH1、RALDH2的表达有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玲  岳丽佳  王米雪  汪德海  王成辉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鳞片存在软鳞和硬鳞两种形式。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这两种类型鳞片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软鳞鳞片中水分含量(54.94%)显著高于硬鳞鳞片(46.67%),P<0.05。在干物质中,软、硬鳞鳞片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84%和82.57%、灰分含量分别为17.18%和14.84%,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瓯江彩鲤鳞片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除赖氨酸(Lys)外,软鳞鳞片中其余单个氨基酸含量均低于硬鳞鳞片中氨基酸含量,硬鳞鳞片中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软鳞鳞片(P<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祥宁  蹇洪英  汪国鲜  毕翠花  
以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作为试材,在黑暗条件下通过对百合鳞片催芽过程中变温处理的研究,寻求提高鳞片籽球抽茎率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百合鳞片在25℃高温催芽45 d,当鳞片分生籽球达95%以上后,转入17℃环境中膨大60 d,最后转入3~4℃环境中破休眠处理120 d效果最好,试验认为3~4℃的环境比-1℃的环境更容易使百合鳞片籽球打破休眠和提高籽球的抽茎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伟  耿龙武  李池陶  佟广香  
选取不同体色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auratus)品种为实验对象,测量和观察了背部鳞片、腹部鳞片,以及彩色斑纹鳞片的色素组成和分布。结果得出,鲤、鲫鳞片上层的色素有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3种,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其中心区域色素浓密,外缘区域较稀疏,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25%~35%。鳞片下层的色素主要是鸟粪素,镶嵌有少量的黑色素、红色素、黄色素,分布于鳞片的后区和前区,约占整个鳞片的百分比为30%~65%。并归纳总结了鲤、鲫中相近体色品种的鳞片色素分布异同点,讨论了鸟粪素在鲤、鲫鳞片上的分布特征,金鲫的体色演化,以及黑背鲤、黑背鲫中黑色素的遗传特点。研究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家军  潘玲立  
以东北百合(Lilium distichum Nakai)的鳞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探讨不同外源激素水平对其小鳞茎诱导、增殖与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建立了东北百合鳞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BA1.0mg·L-1+NAA0.5~1.0mg·L-1培养基的不定芽诱导和增殖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0.0%以上,增殖系数为4.1~4.6;1/2MS+NAA0.5~1.0mg·L-1或1/2MS+IBA0.1mg·L-1培养基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96.0%;试管苗在草炭+珍珠岩(1:1)基质中扦插成活率为96.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新颖  王锦霞  代汉萍  雷家军  
为探索郁金香的快繁方法,并为转基因分子水平研究奠定基础,对4个郁金香品种‘Parade’,‘Merry Widow’,‘Golden Parade’,‘Pink Diamond’的鳞片组织培养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0.1%HgCl2 10min+5%NaClO 20min是最佳的消毒方法。‘Parade’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NAA1.0mg·L-1+BA1.0mg·L-1,诱导率可达100%。‘Parade’和‘Merry Widow’适宜诱导芽的培养基分别为MS+NAA2.0mg·L-1+BA0.5mg·L-1和MS+NAA0.5mg·L-1+BA1.0mg·L-1,芽的直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秀梅  瞿素萍  王丽花  崔光芬  彭绿春  王继华  
以百合鳞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基因组DNA。通过影响PCR反应各因子的优化,建立了适合百合的RGA-PCR反应体系:25μl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2.5 mmol/L MgCl2、0.2 mmol/L dNTPs、0.6μmol/L引物及1.5 UTaq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44℃退火1 min,72℃延伸2 min,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7 min。利用该体系对35个百合品种进行RGA-PCR,表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卞晓东   万瑞景   单秀娟   金显仕   王凯传  
渤海湾历史上为黄渤海多种主要经济鱼类重要产卵和育幼场。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和补充调查,构建渤海湾鱼卵、仔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阐述1982年以来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产卵和育幼场重心位置处在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118o30?E以西湾中底部海域一直为产卵和育幼场集中分布区。相较1980s,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且渤海湾作为传统经济鱼类的产卵和育幼场所的功能下降明显。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种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前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又显著回升。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1980s的39种,1990s前期的31种、后期的34种,2000s至2010s初期的22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的21种,2010s中后期始逐步回升,至2020s初期已达40种。最近,2020—2021年鱼卵种数约为1980s的80%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的88%;仔稚鱼种数与1980s大致相当,资源丰度则为彼时的1.33倍。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鱼类早期资源种类年际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产卵类型、栖息类型和适温类型亲体种数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全年综合浮性卵种数比例下降,黏性卵和具卵膜丝卵种数比例升高;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种数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斑■(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渤海湾传统经济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降低;鳀(Engraulis japonic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少鳞■(Sillago japonica)等鱼类早期资源密度显著增高。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发生量主要取决于产卵场的环境条件、捕捞强度和对鱼类早期资源的损害程度,渤海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是环境和捕捞双重扰动下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成  车达升  李晓东  
海冰是中国黄渤海冬季主要海洋灾害之一。为进一步认识黄渤海海冰分布特征和日变化机理,提高海冰短期预报水平,本文利用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MASIE海冰范围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统计了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日海冰面积与海洋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黄渤海海冰集中在辽东湾和朝鲜湾,海冰覆盖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海冰变化经历了生成、维持和融化3个阶段,其中生成阶段明显长于融化阶段。39°N以北黄渤海日均海表温度(SST)、海面2 m气温(T_(2m))、海面2 m气温<-2℃积温(T_c)和海冰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P<0.01)、-0.52(P<0.01)和-0.50(P<0.01)。因此,39°N以北黄渤海海气界面的热力环境是影响黄渤海海冰面积的重要因素。另外研究发现在2018年黄渤海海冰生成发展阶段,海冰面积共出现两次异常减少,这两次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主要是由海区前一日升温和偏南风造成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常有民  张涛  庄平  侯俊利  宋超  杨刚  章龙珍  
利用2010年2月~2012年5月从江苏启东、福建东山、海南海口、广东湛江和台湾沿海海域采集到的192 ind多鳞四指马(鱼友)(Eleutheronema rhadinum)标本,取3对耳石,并以矢耳石长、宽、重、长宽比、面积、周长、矩形趋近率、成形系数、密度等指标为基本形态学参数,研究多鳞四指马(鱼友)的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多鳞四指马(鱼友)矢耳石都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前缘开阔,后缘窄且闭合。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叉长较短的样品,耳石呈瓜子状,边缘规则;叉长较长的样品,矢耳石呈狭长叶片状,边缘有较多波浪形突起。矢耳石形态特征比较显示:多鳞四指马(鱼友)矢耳石在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琼  温俊宝  李镇宇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翅面鳞片超微结构,发现这5种松毛虫的鳞片分为基鳞与覆鳞2种类型,都属于镂空型鳞片,且为二型双层鳞片。对5种松毛虫的翅面鳞片的长度、宽度、脊间距、最宽处纵脊数进行了测量与比较,形态表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鳞片的长宽与翅长不存在显著相关性;2)5种松毛虫的翅面鳞片不存在雌雄间差异,前后翅及翅正反面鳞片均无显著差异;3)种间鳞片宽度、脊间距无显著差异,而长度、最宽处纵脊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翅面鳞片的形态表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种松毛虫的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鳞片大小相似性较高,即同种松毛虫的不同地理种群通常聚为一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