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6)
- 2023(3897)
- 2022(3462)
- 2021(3313)
- 2020(2677)
- 2019(6455)
- 2018(6391)
- 2017(12787)
- 2016(7125)
- 2015(8117)
- 2014(8162)
- 2013(8169)
- 2012(7776)
- 2011(6924)
- 2010(7019)
- 2009(6422)
- 2008(6327)
- 2007(5474)
- 2006(5102)
- 2005(4719)
- 学科
- 济(29779)
- 经济(29736)
- 管理(17494)
- 业(14471)
- 中国(11234)
- 地方(10625)
- 农(9978)
- 企(9730)
- 企业(9730)
- 土地(8943)
- 学(7469)
- 方法(7270)
- 城市(7110)
- 农业(6752)
- 财(6328)
- 数学(6217)
- 数学方法(6062)
- 制(5910)
- 业经(5721)
- 环境(5349)
- 城市经济(5096)
- 经济学(4602)
- 发(4497)
- 理论(4203)
- 地方经济(4088)
- 资源(4061)
- 问题(4047)
- 和(3801)
- 贸(3770)
- 贸易(3766)
- 机构
- 学院(96937)
- 大学(96306)
- 研究(35578)
- 济(35459)
- 管理(34853)
- 经济(34189)
- 中国(28760)
- 理学(28561)
- 理学院(28062)
- 管理学(27523)
- 管理学院(27326)
- 京(23138)
- 科学(23092)
- 所(18322)
- 农(17433)
- 财(17355)
- 中心(17249)
- 江(16768)
- 研究所(16207)
- 范(15952)
- 师范(15879)
- 北京(14793)
- 业大(14634)
- 州(13737)
- 农业(13523)
- 院(13322)
- 财经(13073)
- 师范大学(12933)
- 省(12558)
- 经(11571)
- 基金
- 项目(61983)
- 科学(48318)
- 研究(46328)
- 基金(43281)
- 家(37650)
- 国家(37304)
- 科学基金(31677)
- 社会(28463)
- 社会科(26733)
- 社会科学(26722)
- 省(24756)
- 基金项目(24032)
- 划(21203)
- 自然(20651)
- 教育(20098)
- 自然科(20081)
- 自然科学(20079)
- 编号(19887)
- 自然科学基金(19633)
- 资助(16602)
- 成果(16295)
- 发(14269)
- 课题(14200)
- 重点(13761)
- 部(12830)
- 创(11952)
- 年(11572)
- 发展(11447)
- 展(11285)
- 规划(11266)
共检索到158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荣生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目的,运用生物的、技术的和工程的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使用、改造和保护等长期性或周期性经营。合理的土地利用就能保证按一定的目的,经济、有效和持续的利用。它既是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自然、经济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自然、社会、经济、技术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的方式、程度、结构及地域分布和效益,既受自然因素影响,更受各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制约。但在所有影响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彦琴 郝晋珉
为引导区域进行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 ,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该文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一套适合于黄淮海平原县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评价的指标体系 ,并引入距离函数法对各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状态进行了定量评价 ,揭示了各县域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对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 :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取决于各子系统本身的不断优化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支持系统间的协调程度。只有实现系统间的相互配合 ,协同进化 ,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利用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也表明 ,采用距离函数模型进行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差异评价是适宜的、可行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西勇
农业技术的改进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和城市化、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收,使得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发展趋势。以聊城市29个村庄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鲁西北平原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了调查,从制度环境、农民意愿等层面分析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为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从完善土地流转配套制度、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等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合法权益 鲁西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目的]黄淮海平原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水资源可承载的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应用多元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在土地面积、宏观计划约束、粮食产量约束、市场约束等条件下,追求流域水资源平衡,同时保障粮食产量最大化,得到2020年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土地转移矩阵,在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依据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路径,预测出2020年最大概率自然演化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目的]黄淮海平原作为中国粮食的主产区,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如何在水资源可承载的条件下,保证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应用多元优化模型及遗传算法,在土地面积、宏观计划约束、粮食产量约束、市场约束等条件下,追求流域水资源平衡,同时保障粮食产量最大化,得到2020年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通过土地转移矩阵,在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下,依据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路径,预测出2020年最大概率自然演化形成的土地利用结构。[结果]将最优方案与自然演化进行了土地利用结构、用水结构以及粮食产出3个方面对比,最优方案的粮食产量为8464.75万t,总耗水量减少18.56亿m~3,均优于自然演化结果,证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结论]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尽量降低高耗水强度的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减少水资源匮乏流域的耕地面积,增加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耕地面积,以保障粮食产量,充分利用未利用面积,增加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的面积;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效缓解了地下水水位下降的趋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牢固树立“聊城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学校办学的着力点就在哪里”的理念,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在产教深度融合育人机制、服务区域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亮点政校合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先后与高新区、开发区、临清市、冠县、阳谷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政校战略合作协议,为县市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新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开发区新动能产业园、中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建立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招生招工,选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科研攻关、新产品开发;成立了博源科技自动化技术研究院、易斯特数字化工厂研究院等4个研究院,开展技术服务、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教师企业实践等工作。
关键词:
技师学院 聊城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晓丽 姜登国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本文以1990-2010年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水平与三次产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与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聊城市城市化的发展与第一产业的变动呈负显著相关,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也趋向更加合理。
关键词:
聊城市 城市化 产业结构 相关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欧阳进良 宋春梅 宇振荣 张凤荣
以农户调查为基础,采用农户分类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选择行为及其环境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受其兼业性、收入水平、文化素质和生产规模影响,不同类型的农户在地块尺度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存在差异:纯农业户、低收入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兼业户、高收入农户、文化水平高的农户往往选择经济效益高、耗时少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类型农户由于其土地利用方式及其肥料投入、水资源利用和秸秆处理等的不同,对土地质量和环境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选择 农户 土地质量 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云扬 郝晋珉 陈红
为探索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的途径,拟通过构建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将区域土地利用目标量化至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中,采用模糊两阶段算法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曲周县为例,通过Markov算法计算出自然演化方案下土地利用结构(2035年),并将现状方案(2012年)、自然演化方案(2035年)、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优化后的曲周县土地利用结构(2.87)其满意度明显高于现状方案(2.80)、自然演化方案(2.23),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也更高,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具有有效性。2)对自然演化方案进行分析发现,曲周县现行的经济驱动模式对于生态效益、区域水资源造成损害,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多目标优化模型为基础框架,嵌入ISM和模糊分析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对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结合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目标,保持其余地类结构的相对稳定,协调平衡耕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间的结构比例是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建平
在当前全球尚未克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涉外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和生存压力。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及时地向社会公众传递外汇政策信息、准确解读政策内容、以知识普及促进外汇管理透明,不仅是提高外汇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涉外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翟胜 张二勋 王巨媛 戴全厚 刘辉 孙强
以聊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近10年来系统生产力、农业结构与效益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1995~2005年,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品生产力、经济生产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产品生产力以水果增幅最大(431.8%),棉花次之,水产品、油料、粮食、蔬菜增产幅度较小;经济生产力以油料增幅最大(220.7%),水产品和棉花次之,而粮食有所降低,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种植业、牧业、林果业、渔业产值在调查年度内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其中以牧业与渔业增幅最大;从产值优势度看,牧业、林果业、渔业产值优势度均有较大增幅,其中牧业产值优势度增幅最大,牧业逐渐成为继种植业之后第二产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地>草地以及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耗水强度从107万m~3/km~2增加到2010年的166万m~3/km~2,耕地耗水强度从51.90万m~3/km~2增加到57.50万m~3/km~2,草地与未利用地耗水强度分别从43.91万m~3/km~2、46.78万m~3/km~2变化到50.93万m~3/km~2、49.39m~3/km~2。低耗水强度的用地结构向高耗水强度用地结构变化,以及建设用地和耕地耗水强度不断增加,导致了黄淮海平原区各流域地下水蓄变量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雷鸣 孔祥斌 张雪靓 吴芳芳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衍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黄淮海平原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量的效应,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原因的诊断,调整土地利用以缓解地下水危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1km网格地理信息数据库,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单元网格水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出了1990年、2010年两期黄淮海平原区310 863个网格地下水蓄变量。研究发现,黄淮海平原区的土地结构变化趋势是生态用地转换为耕地,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而其中各地类的耗水强度排序为建设用地>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成顺 淳悦峻
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民营经济自身发展情况看,总体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看,制约因素还很多;从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看,民营业主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为了加快发展我市民营经济,当前急需采取的对策措施有:突破四大瓶颈、建设六大体系、打造六大优势。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云 许磊
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建馆、共享资源,是一种新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聊城大学和聊城市政府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成效。实践证明,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独具特色,对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发展地方文化、经济和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参考文献1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