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0)
2023(2886)
2022(2415)
2021(2213)
2020(1750)
2019(4019)
2018(4002)
2017(7484)
2016(4136)
2015(4748)
2014(4572)
2013(4773)
2012(4349)
2011(4118)
2010(3992)
2009(3930)
2008(4124)
2007(3554)
2006(3234)
2005(2915)
作者
(13242)
(11007)
(10909)
(10300)
(6900)
(5329)
(5112)
(4332)
(4088)
(3987)
(3838)
(3698)
(3682)
(3565)
(3458)
(3283)
(3218)
(3212)
(3139)
(3127)
(2771)
(2717)
(2691)
(2516)
(2464)
(2438)
(2412)
(2334)
(2262)
(2216)
学科
(18328)
经济(18316)
管理(15388)
(11997)
(8920)
企业(8920)
(6653)
方法(6491)
地方(6012)
资源(5544)
数学(5394)
数学方法(5343)
农业(4730)
(4276)
环境(4217)
(4170)
(4165)
业经(4083)
中国(3967)
地方经济(3423)
(3294)
(3016)
财务(3009)
财务管理(3005)
(2844)
人事(2798)
人事管理(2798)
企业财务(2792)
生态(2693)
理论(2603)
机构
学院(63161)
大学(62160)
(25134)
经济(24613)
管理(24453)
研究(23173)
理学(21011)
理学院(20750)
管理学(20410)
管理学院(20290)
中国(17801)
科学(15645)
(14336)
(13821)
(12528)
研究所(11556)
农业(10932)
中心(10770)
业大(10530)
(10346)
(9785)
(9319)
师范(9243)
北京(8951)
财经(8394)
科学院(8184)
(8133)
(8061)
(7576)
(7552)
基金
项目(44529)
科学(34462)
研究(32303)
基金(31949)
(29113)
国家(28885)
科学基金(23745)
社会(20466)
社会科(19302)
社会科学(19296)
基金项目(17141)
(16803)
自然(15458)
自然科(14855)
自然科学(14849)
自然科学基金(14586)
(14431)
教育(13777)
编号(13665)
资助(12499)
成果(10768)
(10356)
重点(10303)
(9822)
国家社会(8962)
(8655)
课题(8647)
科研(8307)
创新(8060)
计划(8034)
期刊
(28734)
经济(28734)
研究(15423)
中国(14031)
(12319)
学报(11096)
科学(10216)
农业(9039)
(8658)
管理(8191)
大学(7420)
资源(7193)
学学(6863)
(5650)
教育(5446)
业经(5149)
图书(5063)
技术(4798)
问题(4005)
财经(3970)
书馆(3832)
图书馆(3832)
经济研究(3648)
(3418)
(3251)
(3215)
金融(3215)
(3103)
世界(3096)
技术经济(2982)
共检索到94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玮  邱爱军  张秋平  郝晋珉  
水土资源是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核算对于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平衡地区粮食生产任务促进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尚未有关于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系统的核算方法。本文根据虚拟水和虚拟土理论,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构建了粮食生产中的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核算方法体系,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真实存在且可以量化,黄淮海地区各省市水土资源的粮食安全价值存在差异,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省的水土资源粮食安全价值总量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并提出了建立粮食安全补贴完善粮食安全价值实现途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戈大专  龙花楼  李裕瑞  张英男  屠爽爽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小农"为特征的粮食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粮食生产模式的转型是我国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变化最为显著的部分。文章从粮食生产系统概念界定出发,基于粮食生产供给功能、农户生计保障功能、城乡转型支撑功能和生态环境保育功能,构建了粮食生产系统多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黄淮海地区1990、2000、2010和2015年四期分县截面数据,定量评价了粮食生产系统不同功能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内在关系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不断增强,空间分布上京津地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不断减弱,而冀、鲁、豫、皖多省交界地区不断增强;农户生计保障功能和城乡转型支撑功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生态环境保育功能整体上"南高北低"。(2)1990—2015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系统总体功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高功能都市型"、"过渡提升型"和"低功能生计型"三类粮食生产地域类型。(3)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与农户生计保障功能的相关系数由1990年的0.38转变为2015年的-0.22;而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与城乡转型支撑功能相关关系由弱相关转变为负相关;粮食生产供给功能越强的地方生态环境保育功能越高。然而,1990—2015年,70%粮食生产供给功能上升的县呈现出生态环境保育功能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国家粮食生产政策的制定需加强对农户生计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曲曼丽   王恩利   孟兆华   王青立   李红梅  
黄淮海地区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气候-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较大。本文在对作物各层次生产力计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夏大豆、棉花等作物各层次生产力进行了计算。初步认为,在一定的农业技术水平条件下,近期(2000年以后)粮棉生产力比1989年可增加1/3,远期(30~50年以后)可增加1倍或稍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卫萍  苏宝新  李志杰  曹卫东  孙文彦  王来清  宁东峰  
200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陵县基地建立绿肥种质资源圃。2008-2009从国内外搜集引进豆科、禾本科、锦葵科、黎科、唇形科、伞形科等6科53份绿肥品种资源,2009年繁育国家种质资源库豆科绿肥品种209份。通过对绿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评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适宜黄淮海地区粮棉套种的绿肥品种资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姚建巨,任国柱  
黄淮海平原包括五省二市,共315个县,总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4%,农村人口占全国的16.4%,耕地占全国的18%,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9.4%。要实现在本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亿吨的目标,重点投资、加强建设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基地,对整个田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一、粮食生产条件与特点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重要粮食产区。本区气候上兼有我国南北方特点,光热资源丰富,降水较充沛,≥10℃积温3800—4900℃,年降水量500—100mm,适宜小麦、玉米、水稻等多种作物,土层深厚,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  谢永生  李文卓  张应龙  
【目的】粮食生产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以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对象,对粮食生产生态成本进行研究。【方法】依据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相关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生态成本进行估算;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粮食生产生态成本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该区粮食生产生态损失总价值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小麦和玉米生态成本已分别达到1.51元/kg、1.12元/kg,而出售单价分别为1.62元/kg、1.38元/kg,高成本低收益的情况对该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单位面积产量、播种面积、农业机械费用和劳动力支出费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生态成本的重要因素,化肥费用、有机肥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关浩杰   司喜梅  
[目的]精准把握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优化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格局。[方法]采用LMDI模型对200—2021年黄淮海平原所涉及的7个省(市)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对比,分析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累积效应、粮食种植结构对粮食增产的影响。[结果](1)黄淮海地区粮食总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粮食增产量空间格局由黄淮海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2)粮食增产因素主要是单产累积效应,2004—2016年黄淮海平原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粮食种植面积连续13年对粮食增产量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呈减弱的趋势,2017年开始对粮食增产量产生负向影响;(3)从种植结构看,玉米播种面积效应、小麦单产效应对粮食增产影响效果明显。江苏、安徽省的稻谷增产从依赖播种面积转向单产提高;河南、山东省小麦生产能力强,小麦单产提升效果显著;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影响整体玉米产量,河南、山东、河北省受影响较大,但河北省玉米单产提升效果显著;豆类增产省份从安徽转移到单产高的河南省、种植面积增多的山东省;山东、江苏、安徽薯类产量受单产效应负向影响。[结论]要完善粮食支持政策、提高育种水平、优化种植结构、做好防灾减灾,不断探讨新的粮食增产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姚慧敏  张凤荣  鞠正山  
耕地变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文依据 1 991~ 2 0 0 1年黄淮海平原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以及粮食生产变化情况 ,分析了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 ,通过影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 ,最终影响到粮食总产量。 1 991~ 2 0 0 1年 ,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降低 ,导致黄淮海平原区粮食总产量损失 634.87万吨 ,占 2 0 0 1年粮食总产量的 5 .1 %。因此 ,保护现有耕地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 ,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婷婷  张雪妮  高翔  胡起源  王琦涵  伦飞  陈晓琳  
水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水土资源和粮食消费的空间不匹配,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省份间的粮食流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压力,但其对水土资源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基于CHINAGRO模型消费者效用最优的思想,以运费最低为优化目标,通过线性优化的方法,模拟研究了我国2016年省份间的粮食流通情况,并利用“虚拟水”和“虚拟土”的概念,估算了省份间粮食流通所隐含的水土资源流通情况,并探讨了其对我国水土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基本可以满足消费的需求,但仍有近1/2省份存在粮食缺口。2)我国粮食流通量占粮食生产量的11%左右,且呈现出明显的“北粮南运”的趋势,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是粮食净流出地区,而华南地区则是粮食净流入地区。3)省份间的粮食流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调整合理的饮食结构,推进草地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增粮和节粮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适宜地区耕地撂荒问题,将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和资源合理利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景社  
世界水土资源的潜力与粮食人口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吴景社一、粮食人口问题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粮食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尽管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状况极不平衡。1968─1977年,发展中国家粮食总产量的增长率虽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静  张红旗  李慧娴  张秝湲  
为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贸易成为弥补我国粮食缺口,缓解水土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此本文定量计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粮食贸易为载体进口的虚拟水量及耕地使用量。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长,我国以粮食为载体的虚拟水净进口量及土地替代使用量持续上升,2004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 244×108m3和1 580×104hm2,在进口虚拟水中径流性水资源为498×108m3,是当年全国总用水量的9%,农业总用水量的13.9%;从区域看,东南、华南、华北是粮食贸易的受益地区,粮食贸易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地区水土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君  杨春燕  谷峰  张耀斌  冯燕  唐晓东  刘长友  张孟臣  
【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占山  韩湘玲  
综合运用作物模拟技术、知识工程技术,建立了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它由棉花模拟模型(GOSSYM)、棉田管理专家系统(CMES)、图形用户界面(GUI)和数据库组成,可以对棉花生产管理中的氮肥、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安)的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并应用COTMAS对黄淮海棉区的代表品种中棉所12、中棉所17的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模拟试验选出的最优配比基本上与生产实际相吻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武建军  刘晓晨  吕爱峰  赵林  刘明  
干旱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准确的监测干旱的发生发展是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的关键。目前学者们多选用众多的指标来指示干旱,SPI标准降水指数作为其中的一种,是以更符合实际情况的Г分布概率来描述降水量的变化。其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强的时空适应性,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选取黄淮海平原区作为研究区域,以长时间尺度(本文选取12个月与36个月)的月值SPI来表征研究区域在1961-2000年这段历史时期内干湿状况的变化,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研究长时间尺度的SPI值在指示地表干湿状况的效用,研究分析研究区域内干湿状况的时空分异,探索其成因,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研究区内20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业森  李育慧  关喆  周旭英  
(一)草田轮作,治理盐碱沙、荒地农牧结合模式 1、条件 能够利用,但目前尚未利用或刚刚开始利用的盐碱沙、荒地。盐碱地一般0—20cm耕层含盐量都在0.3%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0.5%以下;沙荒地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在0.8%以下。 2、模式 以100亩地为一轮作单元,开始完全播种紫花苜蓿,3年后耕翻1/3的苜蓿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