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0)
- 2023(3071)
- 2022(2793)
- 2021(2566)
- 2020(2159)
- 2019(5123)
- 2018(4982)
- 2017(9130)
- 2016(5387)
- 2015(5960)
- 2014(6045)
- 2013(6053)
- 2012(5883)
- 2011(5401)
- 2010(5499)
- 2009(5209)
- 2008(5249)
- 2007(4743)
- 2006(4315)
- 2005(3802)
- 学科
- 济(24352)
- 经济(24324)
- 管理(12663)
- 业(12579)
- 方法(10891)
- 企(9731)
- 企业(9731)
- 数学(9670)
- 数学方法(9469)
- 地方(7646)
- 农(6951)
- 学(6347)
- 中国(5055)
- 农业(4904)
- 财(4796)
- 业经(4515)
- 地方经济(4162)
- 环境(4036)
- 和(3661)
- 融(3400)
- 金融(3399)
- 理论(3394)
- 制(3289)
- 贸(3171)
- 贸易(3170)
- 资源(3036)
- 易(2989)
- 划(2972)
- 银(2963)
- 银行(2946)
- 机构
- 大学(84070)
- 学院(82986)
- 研究(33426)
- 济(30349)
- 经济(29656)
- 管理(29329)
- 理学(25391)
- 理学院(24968)
- 管理学(24286)
- 管理学院(24149)
- 科学(24058)
- 中国(23265)
- 农(20764)
- 所(19050)
- 京(18913)
- 研究所(17835)
- 农业(16743)
- 业大(16043)
- 中心(14603)
- 财(13181)
- 江(12821)
- 范(12791)
- 师范(12634)
- 北京(11679)
- 院(11561)
- 科学院(11430)
- 省(10919)
- 农业大学(10681)
- 财经(10671)
- 师范大学(10384)
- 基金
- 项目(59781)
- 科学(45877)
- 基金(42535)
- 家(39729)
- 研究(39473)
- 国家(39455)
- 科学基金(31696)
- 社会(23945)
- 省(23844)
- 基金项目(22730)
- 社会科(22618)
- 社会科学(22603)
- 自然(21892)
- 自然科(21363)
- 自然科学(21351)
- 划(21285)
- 自然科学基金(20911)
- 教育(17950)
- 资助(17539)
- 编号(14934)
- 重点(14535)
- 发(13533)
- 计划(13465)
- 部(12923)
- 成果(12626)
- 科技(12282)
- 创(11817)
- 科研(11767)
- 课题(11261)
- 创新(11221)
共检索到120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君 杨春燕 谷峰 张耀斌 冯燕 唐晓东 刘长友 张孟臣
【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
关键词:
大豆 双标图 产量 适应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材料中按根系类型选取28份,在苗期以株高、叶龄、根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隶属函数的平均值为指标进行2年耐旱性重复鉴定,从中筛选出晋豆14强耐旱型材料。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2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质量、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4.30%,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分析了 13个夏大豆品种的 10个数量性状的稳定性 ,同时采用相关分析法论证了产量稳定性与其他稳定性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大多数品种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与环境指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 ;产量的稳定性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及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株高的稳定性 ,可作为夏大豆稳产性育种的间接选择依据
关键词:
夏大豆 数量性状 回归分析法 环境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从83份黄淮海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32份,用以研究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特点、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以及与逆境胁迫的关系。大豆苗期一级侧根数、主根长、根干质量、总根长和根体积等性状,在品种间、各苗龄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变异;根系性状与整株干质量呈高度相关;根干质量、根总长和根体积的相对值与耐旱平均隶属函数值,一级侧根数、主根长、总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的相对值与耐铝毒平均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相关,且根系性状的相对值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变异,可用做耐逆性选择的根系指标。
关键词:
大豆 耐逆相关根系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节水灌溉技术 黄淮海农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饶清玲 刘同山
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节水灌溉技术 黄淮海农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卫萍 苏宝新 李志杰 曹卫东 孙文彦 王来清 宁东峰
200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陵县基地建立绿肥种质资源圃。2008-2009从国内外搜集引进豆科、禾本科、锦葵科、黎科、唇形科、伞形科等6科53份绿肥品种资源,2009年繁育国家种质资源库豆科绿肥品种209份。通过对绿肥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等方面的研究,评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的,适宜黄淮海地区粮棉套种的绿肥品种资源。
关键词:
绿肥 种质资源 评价 筛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进红 吴波 柏杉杉 王国良 姜慧新
为筛选黄淮海地区全株青贮玉米适栽品种,以16个玉米品种为试材,测定分析各品种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全株青贮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等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倒伏率外,参试品种间株高、叶片总数、绿叶数、黄叶数、穗位高、茎粗、植株各部分占比等农艺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玉米全株产量与叶、茎比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淀粉含量与籽粒比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与株高和叶片数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籽粒比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大京九26’、‘京九青贮16’、‘京科青贮932’和‘雅玉8号’等青贮专用玉米品种植株比较高大,叶、茎比重高,较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登海605’等籽粒比重大、淀粉含量高,纤维含量低,较青贮专用玉米品种营养价值高。各参试品种均能调制成优质全株青贮饲料,差异主要表现在淀粉、乙酸含量及氨态氮与总氮比值。全株干产量、籽粒产量、养分含量和发酵品质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登海605’、‘德单5号’、‘郑单958’、‘先玉045’、‘YF3240’和‘农大372’的关联度值较高,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心志 马超 孙会娜 孙倩 王志强 林同保
为了研究灌水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碳氮代谢、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5个黄淮海主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进行试验,分析了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可溶性糖转运率均降低,碳氮比增加,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穗数降低,花后14 d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与正常灌水(W3)相比,灌2次水(W2)和灌1次水(W1)分别减产11.37%和30.80%,其中周麦18减产最大为14.69%和37.44%,矮抗58减产最少为9.19%和26.97%;W3、W2处理下周麦18的水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伟婷 于欢 曹胜男 陈长青
【目的】探求黄淮海地区近20年气候变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京津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区进行区域研究,利用该地区近20年长期观察的气候数据和夏玉米生产数据以及历史产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非线性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与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近20年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区域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异。降水方面,该区东北部的京津-河北地区与山东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与1990s相比,2000s河北和山东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呈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志宏 梁流涛 郝晋珉
就当前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或市场价值形态核算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的缺点,本文引进能值分析科学合理计算黄淮海地区农业用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投入集约度整体上显著高于我国农业生产平均投入水平,而且其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该地区属于我国农业生产中集约利用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值集约度有所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农民外出劳务比较多的地区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②2001年~2005年黄淮海地区农业资本劳动能值比率值显示出其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增长迅速,说明黄淮海地区农业生产以先进的生产工具取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分析该区域粮食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变化机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评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AVH RR NDVI数据和逐日气象要素驱动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物质传输和作物生长的耦合模型,模拟分析1981—200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机制。分析发现,从1981—1997年生物产量基本呈增加趋势,之后有所下降。但由于作物经济系数不断增加,整个时段冬小麦经济产量增加趋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是增产的主要原因,而气候波动导致区域年际产量变化幅度为8.5%。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呈现显著的地域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新素 龙致炜 宋广鹏 陈长青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夏玉米-冬小麦 种植模式 产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占山 韩湘玲
综合运用作物模拟技术、知识工程技术,建立了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它由棉花模拟模型(GOSSYM)、棉田管理专家系统(CMES)、图形用户界面(GUI)和数据库组成,可以对棉花生产管理中的氮肥、水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安)的管理提供辅助决策,并应用COTMAS对黄淮海棉区的代表品种中棉所12、中棉所17的种植密度和株行距配置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模拟试验选出的最优配比基本上与生产实际相吻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