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9)
- 2023(5586)
- 2022(4657)
- 2021(4393)
- 2020(3762)
- 2019(8262)
- 2018(8329)
- 2017(15820)
- 2016(9035)
- 2015(10090)
- 2014(9946)
- 2013(10032)
- 2012(9616)
- 2011(8865)
- 2010(9198)
- 2009(8432)
- 2008(8600)
- 2007(8041)
- 2006(7341)
- 2005(6592)
- 学科
- 农(44556)
- 济(36820)
- 经济(36783)
- 业(31073)
- 农业(29510)
- 管理(15688)
- 业经(13191)
- 方法(10887)
- 企(10513)
- 企业(10513)
- 农业经济(9897)
- 学(9725)
- 中国(9533)
- 数学(9525)
- 数学方法(9368)
- 制(9301)
- 村(9003)
- 农村(8990)
- 地方(8392)
- 发(8348)
- 土地(7735)
- 发展(6951)
- 展(6941)
- 劳(6849)
- 策(6849)
- 劳动(6846)
- 收入(6746)
- 及其(6739)
- 体(6705)
- 财(6591)
- 机构
- 学院(134186)
- 大学(129755)
- 济(52818)
- 农(52307)
- 研究(52035)
- 经济(51642)
- 管理(47579)
- 理学(41184)
- 中国(40741)
- 理学院(40653)
- 农业(40182)
- 管理学(39744)
- 管理学院(39529)
- 科学(35233)
- 业大(30957)
- 所(29102)
- 京(27957)
- 研究所(26840)
- 中心(25086)
- 农业大学(24223)
- 江(22650)
- 财(21457)
- 业(20330)
- 省(19962)
- 范(19375)
- 师范(19172)
- 科学院(18042)
- 院(17357)
- 州(17108)
- 北京(16884)
- 基金
- 项目(91465)
- 科学(70949)
- 研究(66155)
- 基金(65067)
- 家(59304)
- 国家(58673)
- 科学基金(47726)
- 社会(40482)
- 社会科(37665)
- 社会科学(37649)
- 省(37391)
- 基金项目(35108)
- 划(31403)
- 自然(31278)
- 自然科(30494)
- 自然科学(30484)
- 农(30145)
- 自然科学基金(29930)
- 编号(28511)
- 教育(28419)
- 资助(25310)
- 成果(23094)
- 发(21703)
- 重点(21276)
- 部(20382)
- 课题(19212)
- 业(19062)
- 创(18523)
- 计划(18245)
- 科研(17663)
共检索到205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翟振 李玉义 逄焕成 王婧 张莉 董国豪 郭建军 郭智慧
【目的】研究黄淮海北部地区犁底层分布现状及特征。【方法】采用布点取样方法,根据黄淮海北部区土壤质地分布图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点位选取山东陵县、河北吴桥县共108个点位,于2014年冬小麦拔节期进行剖面取样调查,测定0—45 cm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结果】(1)黄淮海北部地区耕层平均厚度在14.74 cm,约有76%的被调研点存在明显的犁底层,犁底层主要分布在15—30 cm;(2)黄淮海北部区农田剖面各层次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存在显著差异,犁底层容重最大,平均容重在1.54 g·cm~(-3)左右,显著大于耕层和心土层,在冬小麦拔节期犁底层穿透阻力为1 371.00—4 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刚 李虎 邱建军
【目的】明确黄淮海平原地区典型作物种植类型下,农田土壤N2O排放特征,并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其排放通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箱法测定了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冬小麦/夏玉米、棉花、休闲地)土壤N2O的排放通量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不同氮肥量对土壤N2O通量的影响。【结果】3种种植方式N2O排放在秋季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至12月中旬左右降到最低,随着春季气温的升高则呈总体上升趋势。冬小麦/夏玉米地土壤N2O排放高峰值为433.5μgN2O·m-2·h-1,出现在7月下旬;棉花地为146.5μgN2O·m-2·h-1,出现在6月中旬;休闲地为175.16μgN2O·m-2·h-...
关键词:
N2O 黄淮海平原 农田土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征 王文杰 蒋卫国 贾凯 陈坤
以黄淮海平原为研究区,以WaterGAP用水量模型的灌溉耗水量与取水量数据、scPDSI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淮海平原灌溉用水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干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耗水量约占取水量的1/3,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和山东等地区用水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耕地集中分布区灌溉用水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03—2014年灌溉取水量呈增加趋势,约37 mm/月;黄淮海平原气象条件趋于干旱,其中2006—2014年干旱连续多发,scPDSI与灌溉取水量距平值大于0的单元数间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R~2=0.60),其中8-12月二者相关关系较为显著;气象干旱是黄淮海平原灌溉用水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气象干旱和农业灌溉的共同影响下,研究区水储量亏损量持续增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贵 邓祥征 陈冬冬 王佩 孙中孝
农地流转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农地流转空间格局特征对中国农业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引入ELL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农地流转抽样数据进行了空间推演,获得该地区县域尺度农地流转方向和规模的空间格局参数,进而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描述农地流转表征指标在县域尺度上的集聚特征。研究表明:1黄淮海平原县域农地转入规模在440.79~1379.86hm~2,呈现出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农地转出规模在908.61~2745.29hm~2,表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特征;2农地转入和转出的moran’s I_I值分别为0.78和0.89,反映出黄淮海平原农地转入和转...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
关键词:
东海北部 小黄鱼 索饵群 底层温盐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旭荣 康绍忠 于强 黄元仿 钟秀丽 龚道枝 霍再林 刘恩科
黄淮海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维持高产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量,对缓解地区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淮海平原现状,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实现地区农田节水增产增效的对策及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理论与技术难点,主要包括4个方面:控制作物群体奢侈蒸腾耗水量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降低农田非生产性耗水的理论与途径;缓解地区淡水资源危机的非常规水安全持续利用机理与途径;基于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水分生产力均衡提升的机理与途径。最后提出黄淮海平原农田高效用水基础研究的主要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焉莉 王寅 冯国忠 高强
【目的】距离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已有近30年的时间,受种植活动、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农田土壤肥力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农田土壤养分的现状与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对2005—2010年吉林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大量的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吉林省农田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普查数据对比以了解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目前,吉林省农田土壤的p H平均为6.6,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1,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46.8 mg·kg-1,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6.7 mg·kg-1,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21.9 mg·kg-1。吉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效科 冯宗炜 吴刚 刘国华
本文通过对以桐粮间作为代表的农林业系统的结构、生物量、生产力、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动态分析,並与当地的农田系统和以泡桐林地为代表的林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认为农林业系统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而产出较多,综合效益较大的复合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琳 黄晶 陈阜 褚庆全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标准气象站点50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基于SIMETAW模型,分析了黄淮海各农作亚区夏玉米、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的时空变化趋势,主要气象因子时间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该地区夏玉米、春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平均值分别为321.70和456.70 mm且近50年均呈下降趋势,两者降水耦合度分别为0.780、.72;2)与夏玉米生育期灌溉需要量相比,春玉米生育期灌溉需要量地区差异大且下降更显著,但两者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均呈上升趋势;3)夏玉米、春玉米需水量下降受太阳...
关键词:
玉米 需水量 气候变化 黄淮海农作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海旺 卜俊周 魏建伟 陈淑萍 彭海成 谢俊良 李洁 郭安强
【目的】明确黄淮海北部地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差异,为该地区筛选适宜熟期机收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黄淮海北部地区3个不同熟期的夏玉米品种,在同一密度水平下,研究不同品种灌浆过程中百粒干重、百粒鲜重、灌浆速率以及脱水速率的差异,运用Logistics方程对灌浆前、中、后期进行了解析,并对各参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3个品种产量差异显著,中早熟品种衡玉1587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早熟品种华美1号和晚熟品种蠡玉16产量差异不显著。3个品种籽粒鲜重在整个灌浆期表现
关键词:
黄淮海 熟期 灌浆 脱水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轶冰 逄焕成 李华 李玉义 杨雪 董国豪 郭良海 王湘峻
【目的】在黄淮海北部引入一种称作"粉垄"的新型深土耕作措施,旨在解决由于连年旋耕所致的犁底层上移、耕层变浅,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现实问题。【方法】以旋耕和深松为对照,设置粉垄30 cm、粉垄50 cm、粉垄30 cm+地膜、粉垄50 cm+地膜等处理,探究其对春玉米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旋耕和深松相比,粉垄利于水分入渗,增加了土壤贮水,改善了土壤水分供给,提高了春玉米的穗粒数和籽粒含水率;尽管灌浆渐增期不具有优势,且耕作深度越深,起始生长势和平均灌浆速率越低,但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平均灌浆速率随耕作深度增加的优势突出;最终粉垄的百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两对照。粉垄加盖地膜保存了更多水分,显著提高...
关键词:
粉垄耕作 黄淮海北部 春玉米 籽粒灌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郑元甲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一)调查目的为了解东海北部底层鱼类群聚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与鱼类食性、海洋环境、饵料生物之间的关系,定于1988年秋、冬季进行两个航次调查,以搜集上述内容的有关基础资料。(二)调查方法1.拖网试捕调查用阳光丸6片式单拖网具,于1988年度第9(1988年10月12~22日)、11(1989年1月12~23日)航次在预定的各调查站位(图1)拖网1次,拖网时间(放完曳纲至开始起网)一般为1个小时。在囊网(目大66毫米)外面装置目大20毫米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明洋 刘彦随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乡村土地非农化问题是当前乡村所面临的"乡村病"之一。对传统平原农区非农化土地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匮乏。基于黄淮海平原县域数据,选取乡村非农化土地相关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解析了非农化土地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驱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占据非农化土地的比重最大;(2)黄淮海平原不同非农化土地空间格局总体上呈现出典型的带状或组团状格局,如沿太行山东麓带、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协作带、沿京九和陇海铁路线轴带等;(3)黄淮海平原乡村非农化土地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县域人均GDP、人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人均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乡村人均一产增加值、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6个变量,自然因素则不显著;(4)黄淮海平原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发展有待提升,工业园区建设用地集约化发展初见成效,非农化土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与其他建设用地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呈现出驱动逻辑的一致性,政府财政导向的发展道路仍是主导。提出了破解乡村土地非农化问题的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光龙 许尔琪 张红旗
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类型,深入挖掘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差异性,是农村居民点差异化管控的基础,有助于乡村转型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基于遥感解译获取了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从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形态和分布三个方面划分了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规模、形态和分布组合下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用地变化等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5年黄淮海平原农村居民点可划分为12种类型,并以小斑块较规整高密度、小斑块较规整中密度和中斑块不规整低密度三种类型为主。(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