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93)
- 2023(7010)
- 2022(6173)
- 2021(5574)
- 2020(5008)
- 2019(11511)
- 2018(11240)
- 2017(21524)
- 2016(12314)
- 2015(14166)
- 2014(14549)
- 2013(14554)
- 2012(13909)
- 2011(12740)
- 2010(12811)
- 2009(12012)
- 2008(12192)
- 2007(11267)
- 2006(9560)
- 2005(8708)
- 学科
- 济(56912)
- 经济(56870)
- 管理(30371)
- 业(28797)
- 方法(25484)
- 数学(22974)
- 数学方法(22786)
- 企(21015)
- 企业(21015)
- 地方(17391)
- 农(15812)
- 中国(13001)
- 学(12609)
- 财(11732)
- 贸(11102)
- 贸易(11099)
- 农业(10696)
- 易(10692)
- 地方经济(10287)
- 业经(9934)
- 环境(8762)
- 制(8627)
- 和(8566)
- 融(7491)
- 金融(7489)
- 银(7282)
- 银行(7244)
- 行(6899)
- 务(6822)
- 财务(6808)
- 机构
- 学院(186139)
- 大学(185245)
- 济(73884)
- 经济(72164)
- 研究(68442)
- 管理(66235)
- 理学(56824)
- 理学院(56038)
- 管理学(54908)
- 管理学院(54566)
- 中国(49317)
- 科学(46534)
- 农(42005)
- 京(40232)
- 所(37704)
- 研究所(34721)
- 农业(33702)
- 业大(32987)
- 中心(31568)
- 财(31532)
- 江(28930)
- 范(25750)
- 师范(25477)
- 财经(25422)
- 北京(25261)
- 院(23992)
- 州(23266)
- 经(22886)
- 经济学(22770)
- 科学院(22731)
- 基金
- 项目(126118)
- 科学(96506)
- 基金(88498)
- 研究(87855)
- 家(80026)
- 国家(79387)
- 科学基金(64679)
- 社会(53250)
- 省(51046)
- 社会科(50313)
- 社会科学(50292)
- 基金项目(47286)
- 划(43954)
- 自然(42988)
- 自然科(41817)
- 自然科学(41800)
- 自然科学基金(41008)
- 教育(39877)
- 资助(36411)
- 编号(36163)
- 重点(29745)
- 发(29394)
- 成果(29337)
- 部(27330)
- 计划(25828)
- 课题(25702)
- 创(25586)
- 科研(24649)
- 创新(24130)
- 科技(23526)
共检索到26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二旗 魏益民 张波 郭进考 张国权 刘彦军 罗勤贵 班进福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学旭 孙丽娟 周桂英 吴丽娜 陆伟 李为喜 王爽 杨秀兰 宋敬可 王步军
【目的】分析各区试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和年度品质变化,探讨各区试组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方法】对2000—2015年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985个参试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区试组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和中筋品种比例及8个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结果】各区试组参试品种以中筋品种为主,平均占品种量78%;强筋品种和中强筋品种比例较小,各占11%。区试组之间各品种类型比例存在差异,从参试品种看,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13%)、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11%)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16%)的强筋品种比例高于北部冬麦区组(6%)和黄淮冬麦区旱地组(...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 品质 区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存良 陈淑琴 殷毓芬 孙振山 杨平平 吴祥云
本文将多元分析法应用于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并与Eberhart和Russell法及G.C.C.Tai(1971)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元分析法不仅提供了基因型各生育阶段对环境的反应敏感性强弱的参数V_1、V_2和V_3,而且提供了各环境地区的环境资源优劣的估计值r_1、r_2及r_3。据V_1r_1+V_2r_2+V_3r_3值最大来选各环境地区适宜品种,在生产上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Tai(1975)多元分析法各基因型的复相关系数月均大于0.8,说明该分析是可靠的。并从生产实际中得到了验证。相比之下,Eberhart和Russell法及Tai(1971)法显得较粗放。
关键词:
稳定性 产量构成 冬小麦 多元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党群 张娟 闻捷 王俊振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38 16粒左右 ,千粒重4 0 34g左右 ;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4 6 7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4 9 73粒左右 ,千粒重 4 9 38g左右。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产量 产量构成 品种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明辉 黄峰 王世杰 海燕 殷贵鸿 韩玉林
为了探讨黄淮麦区推广小麦品种面条加工品质性状的表现水平、遗传多样性状况并评选优质面条品种,本研究对黄淮麦区42个小麦主栽品种的26项籽粒或面粉品质指标和面条加工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面条总分平均75.3分,最高分为89分,各个单项指标变异幅度均很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通过遗传改良我国黄淮麦区小麦面条品质有一定的潜力。适合做优质面条的品种有花培5号、周18、周13和邯郸6172。
关键词:
小麦 面条加工品质 黄淮流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陈向东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欣欣 姚占军 岳艳丽 王莉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在育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明确黄淮海麦区四省份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基础,本研究以所收集的黄淮海麦区的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近十几年来(1992-2008年)审定的部分(42份)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以9个农艺性状为基础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孕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1.39%,其次为有效分蘖和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6%。河南、河北、山东和陕西四省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3,1.82,1.73和1.62,平均值为1.75。在此基础上,用最长距离法可将42份材料聚为三大类,但是第Ⅱ大类和第Ⅲ大类相差不大,这说明上述四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在逐步...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勇 王德森 张艳 何中虎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分析籽粒中包括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硫等常量元素在内的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品种间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铁平均含量最高,为41.9mg·kg-1;铜含量最低,为5.54mg·kg-1。常量元素中,钾平均含量最高,达4747mg·kg-1;钙含量最低,为465mg·kg-1。除镁和硫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变幅均较大...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海燕 和现昌 王金兰 周阳
根据黄淮冬麦区小麦生态类型及栽培品种的特点,从降低SO_4~--、NO_3~-入手,设计研制了癸培养基.采用L_(16)(4~5)正交试验筛选出优良配方.经多年试验,癸培养基的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分别较C_(17)、W_(14)、N_6培养基高1.3、2.06、2.42个百分点;并对各种不同的基因型都有广泛的适应性,且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早的显著特点.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癸培养基 诱导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杰 刘洪泉 赵芸 杨锴 傅永斌 顾玉章 孙丽静 胡梦芸 李辉 张颖君
为探究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春化基因组成与冬春性的关系,以北方冬麦区271份小麦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分子标记对4个主效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组成和分布进行检测,并在海南省三亚市观察田间抽穗情况,同时结合资料记载调查其冬春性特性。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4个显性等位基因中Vrn-D1(占27.7%)在供试品种中分布频率最高,且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趋势;显性等位基因Vrn-B1在该麦区小麦材料中分布频率较低(占3.0%);所检测材料中均不含显性等位基因Vrn-A1和Vrn-B3;该麦区小麦春化基因组合主要为vrn-A1/vrn-B1/vrn-D1/vrn-B3。通过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冬春性分析,发现部分含有显性等位基因Vrn-D1的材料需要春化才能开花结实,而包含显性等位基因Vrn-B1的小麦材料对春化的需求明显较弱。4个显性春化基因中,只有显性等位基因Vrn-D1和Vrn-B1在所检测的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中有分布,且显性等位基因Vrn-B1对小麦春化发育特性的作用强于Vrn-D1。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春化基因 冬春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利用 1999年河南省 4 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 ,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 ,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 ,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 75%以上 ;强筋粉品种约占 2 0 % ;弱筋粉品种不足 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 34,4 7,14号 ,宛 798,豫麦 4 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 50 ,6 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 ,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 90 2 3、小偃 54、漯育麦、陕优2 2 ...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品质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娟玲 乔蕊清 许钢垣 谢福来 武计萍 仇松英
通过30年来黄淮麦区推广种植的15个主要小麦品种的辈序分析,阐述了各辈次的遗传特征及相互关联,揭示了辈序质变的内在因素,探讨了小麦品种演变的基本规律,并就如何利用这些经验和现有品种基础,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小麦,品种,演变,辈序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关键词:
山东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小麦品质 AMMI模型 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朋 张鹏 姚金保 吴磊 何漪 李畅 马鸿翔 张旭
【目的】通过分析宁麦系列已育成品种的性状表现,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宁麦系列品种及新选育高代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控制位点的分布,为宁麦系列品种的遗传改良、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麦系列23个已审定品种及51份高代品系为材料,对产量、品质、抗病性等主要性状表型进行分析,利用Affymetrix 50K基因芯片筛选品种基因型,并补充检测部分功能基因。【结果】宁麦系列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中弱筋品质及赤霉病抗性优良,白粉病、锈病抗性水平相对较差等特点。经过筛选获得28 253个高质量SNP位点,已审定的23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07—0.964,平均为0.600;51个高代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56—0.985,平均为0.684。宁麦系列品种(系)的春性主要由Vrn-D1的位点变异造成,Ppd-D1位点变异使所有材料均为光周期迟钝型;Rht-B1b变异使株高降低,宁麦系列品种还含有较多的提高千粒重与抗穗发芽基因的优势等位变异。宁麦系列品种(系)中含有赤霉病主效抗病基因Fhb1的材料占比达到48.6%,约30%的高代品系携带白粉病主效抗病基因Pm21。【结论】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呈降低趋势,有必要加强种质创新,拓宽育种群体遗传背景;宁麦系列品种(系)携带较多的抗赤霉病及提高千粒重、抗穗发芽的基因或QTL位点,可作为亲本应用于小麦品种诸多性状的遗传改良。宁麦系列品种以中弱筋小麦为主,需加强中强筋、强筋品质类型的品种选育,同时注重白粉病、锈病的抗性改良。
关键词:
宁麦 系谱 遗传多样性 分子育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