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40)
2023(4973)
2022(4157)
2021(3814)
2020(3205)
2019(7014)
2018(6785)
2017(12774)
2016(7313)
2015(7892)
2014(7950)
2013(7800)
2012(7446)
2011(6729)
2010(6803)
2009(6001)
2008(5861)
2007(5186)
2006(4690)
2005(4192)
作者
(22100)
(18429)
(18350)
(17442)
(11668)
(8927)
(8396)
(7163)
(7081)
(6396)
(6389)
(6371)
(6211)
(6011)
(5870)
(5785)
(5465)
(5303)
(5252)
(5222)
(4738)
(4634)
(4459)
(4232)
(4143)
(4101)
(4021)
(3915)
(3738)
(3705)
学科
(33948)
经济(33929)
管理(17562)
地方(14570)
(14137)
方法(10890)
(10661)
企业(10661)
数学(9738)
数学方法(9608)
地方经济(9128)
中国(9030)
(8595)
(7921)
(6706)
(5935)
业经(5928)
环境(5898)
农业(5433)
产业(5238)
(5204)
金融(5203)
结构(5200)
(4832)
(4619)
贸易(4614)
(4589)
银行(4570)
(4413)
(4387)
机构
学院(100633)
大学(98986)
研究(40874)
(39550)
经济(38533)
管理(34504)
中国(29836)
理学(29289)
理学院(28784)
管理学(28087)
管理学院(27895)
科学(27531)
(22368)
(21524)
研究所(19882)
(18170)
中心(17843)
(17088)
(16517)
(15854)
业大(15628)
(15213)
师范(15050)
北京(14308)
农业(14202)
财经(13473)
(12882)
研究院(12866)
(12808)
科学院(12673)
基金
项目(72321)
科学(56712)
研究(51135)
基金(50924)
(46324)
国家(46004)
科学基金(38243)
社会(31722)
社会科(30132)
社会科学(30127)
(29322)
基金项目(27063)
(25675)
自然(25052)
自然科(24310)
自然科学(24301)
自然科学基金(23826)
教育(22720)
资助(20686)
编号(20267)
重点(17700)
(17596)
成果(15893)
课题(15571)
(15069)
(14412)
计划(14350)
发展(13734)
创新(13694)
科研(13684)
期刊
(44204)
经济(44204)
研究(30367)
中国(21195)
学报(17739)
科学(16996)
(15239)
(12543)
大学(12514)
管理(11935)
学学(11920)
教育(11359)
农业(10471)
技术(8781)
(8137)
金融(8137)
资源(7942)
经济研究(7216)
业经(6891)
(6335)
财经(6194)
问题(6074)
(5616)
(5433)
科技(5369)
统计(5090)
林业(4807)
(4764)
现代(4733)
(4654)
共检索到151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秀霞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黄海南部海域具有复杂的水团结构和海流环境,使该海域鱼类群落产生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为研究黄海南部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根据2014—2015年对该海域进行4个季度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并比较了各群落的相对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等结构特征。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将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划分为海州湾群落与江苏近岸群落;海州湾群落的平均相对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江苏近岸群落,而暖温性与暖水性鱼类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海州湾群落的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培东  卞晓东  张雨轩  单秀娟  金显仕  赵永松  王惠宾  
为摸清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并揭示其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21年4至11月期间在该海域开展了6航次底拖网及环境调查。运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等方法分析了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优势度、群落多样性及年内演替;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了群落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采集到的种类共有89种,包括鱼类50种和无脊椎动物39种。鳀(Engraulis japonicus)已成为海域主要中上层优势鱼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和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冷温性种类成为季节性主要渔业生物,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和鲐(Scomber japonicus)等传统资源仍在衰退过程中,海域渔业资源低质化现象仍较显著。调查发现部分真鲷((Pagrus major)幼体及集群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幼体,海域或有其育幼场存在。调查期间内群落大部分时间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4月群落显示中等干扰,5至11月群落均显示严重干扰。在所选环境因子中,海表温(SST)、海底温(SBT)、海底盐(SBS)和叶绿素(Chla)是导致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SST和SBT的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系统阐明了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季节性演替,为进一步了解该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现状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提供了参考及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刚  李凡  王秀霞  袁小楠  吕振波  宋明毅  
根据使用单船底拖网进行2014年8月和10月、2015年2月和5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蟹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捕获蟹类15种,隶属于7科12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经济种类,其余多为小型饵料型蟹类;双斑蟳(C.bimaculata)在4个季节中皆为优势种,三疣梭子蟹在8月和10月航次为优势种,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生物量季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程家骅  李圣法  汤建华  刘培廷  仲霞铭  
根据1988年6月-2006年6月江苏近岸禁渔线以内的定置张网长期监测资料,采用评价群落矩阵的长度谱和非目标种类比例两个指标,分别从整个群落长度谱、目标种类和非目标种类长度谱、不同体质量长度谱分析了小尺度范围的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群落长度谱随时间增加,斜率下降显著(P0.05);1988-1990年和2004-2006年两个阶段的目标种类长度谱斜率线性拟合极为显著(P0.05);非目标种类生物量比例变化相对稳定(P>0.05),数量比例明显上升(P<0.01);体质量在0.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雨轩  卞晓东  单秀娟  金显仕  王惠宾  
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已知的重要的鲐(Scomber 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鱼及环境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度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 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1种鱼卵出现,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的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鲐、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鱼師) (Seriola lalandi)、绯(鱼銜) (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鱼喜)(Sillago 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海表温度(SST)、海底温度(SBT)、海表盐度(SSS)和深度(DEP)是显著影响4—9月主要鱼种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烟威近岸海域为黄渤海规模较大的鱼类产卵场之一,需在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产卵场养护策略制定时得到足够重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同晋   沈长春   钟俊生   蔡建堤   余伟   马超   徐春燕   庄之栋   谢少卿   刘勇  
为探明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本研究于2022年5月(春季)、11月(秋季)和2023年2月(冬季)、7月(夏季)在福建近岸海域开展了4个季度的底拖网采样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优势种、多样性以及群落受干扰程度等,并阐述了鱼类群落的群聚结构。本研究共采集鱼类200种,隶属于22目80科149属。适温类型以暖水性为主(占比75.00%),区系类型以底层鱼类为主(占比47.50%)。鱼类平均质量密度为687.16 kg/km~2,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平均丰度为42 909.10 ind./km~2,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各季度优势种共计14种,其中日本带鱼为全年优势种。秋季鱼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最高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J')全年变化幅度不大,峰值出现在冬季。聚类分析显示,福建近岸海域鱼类群落可明显分为北部近岸和南部近岸2种类型鱼类群落,且群落种类组成在各季节不同区域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数量生物量曲线显示,鱼类群落在春季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在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受到严重干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浩  黎雨轩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FA)方法对不同海域的小黄鱼群体进行了群体属性判别,并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评估了模型的判别成功率。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Wilk’s Lambda检验,F4,131=28.00,P<0.01)。各元素比值的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Z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亮  张龙  陈峰  周永东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和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共捕获蟹类13种,隶属于1目4科7属;上述所有种类中,除3种不确定外,其余分别为广温广盐种4种、高温广盐种4种与高温高盐种2种;4月与6月蟹类的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4月与5月、6月间的多样性指数(H′)差异均显著(P<0.05);丰富度指数(D)与底盐、水深两者均呈线性正相关(P<0.05),而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与质量密度均呈线性负相关(P<0.05)。浙江南部近海春季蟹类群落以中...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春艳  成伟  倪勇  沈辉  谌微  全为民  马凌波  张勋  
2014年10月29日~11月6日期间,在黄海南部海区采集到3种鲀形目鱼类,经鉴定分别是:花斑拟鳞鲀Balistoides conspicillum(Bloch&Schneider)、圆斑疣鳞鲀Canthidermis maculate(Bloch)和星斑叉鼻鲀Arothron stellatus(Bloch&Schneider)。这3种为我国黄海南部的鱼类新记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静瑞  胡成业  水玉跃  田阔  杜肖  水柏年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坤  麦广铭  王力飞  王学锋  
群落稳定性是研究群落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研究内容,而生态网络稳健性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依据2015—2018年珠江口海域底拖网调查的鱼类群落数据,利用鱼类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分别构建了4个年份的生态网络,以“快照”形式反映调查时段的群落特征,并分析了网络的拓补性质。结果表明:①点度分布[P(k)]均服从幂律分布,各网络均属于复杂网络, 表明网络应对随机扰动(如捕捞、环境突变)的能力较强,符合河口生境多变特征;②种类数量年际波动较大,而网络密度(D)介于0.03~0.10且逐年降低,表明网络稳健性呈逐年弱化之趋势,且该趋势基本未受到种类数量变化的影响;③网络具随机网络的低平均路径长度(APL)、低聚类系数(C)之特征(APL均为1,C介于0.01~0.06),能流效率较高,种间关系分布较均匀。本文为量化研究近岸关键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王波  徐炳庆  魏振华  张焕君  张培超  
为了解黄海山东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在该海域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进行了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调查数据根据各站位扫海面积和各鱼类可捕系数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非度量多维标度、相似性百分比、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与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鱼类61种,春、秋季各50种。春季优势种为玉筋鱼、方氏云鳚和鳀;秋季优势种为鳀和青鳞小沙丁鱼。群落组成以小型、低质种类为主,春季有18种,秋季有12种种类个体平均体质量小于10 g。根据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方法分析结果,黄海山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晓凤  王咏雪  求锦津  张苗苗  俞松立  梁海  章翊涵  来洪运  蒋宇轩  水柏年  
根据2016年秋季(10月)和2017年春季(4月)台州南部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将2次调查中分别出现的优势种及重要种定义为主要鱼类,并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主要鱼类间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结果显示,秋季主要鱼类8种,春季11种,2季共有主要鱼类5种。秋季主要鱼类的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总体上略高于春季,秋季广生态位种(Bi≥2.40)、中生态位种(1.60≤Bi<2.40)和窄生态位种(Bi<1.60)依次有4种、3种和1种,春季则依次有4种、5种和2种;秋季生态位重叠显著(Oik≥0.6)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32.14%,春季则仅占12.73%。秋季,总体联结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要鱼类间总体上呈显著负关联,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群落中正负关联比依次为1.50、1.33和2.11,其检验显著率依次约为0%、17.86%和10.71%。春季,总体联结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主要鱼类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关联,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群落中正负关联比依次为0.93、0.96和1.00,其检验显著率依次约为9.09%、18.18%和21.8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杰青  欧阳珑玲  唐峰华  史赟荣  晁敏  王云龙  
根据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4个季度的调查资料,采用冗余分析模型,分析报道了海南西北部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鉴定浮游动物7门113属215种,种类数秋季最多(134种),丰度均值冬季最高(152.43 ind/m~3),生物量均值冬季最高(263.68 mg/m~3);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与水深、浮游植物丰度、透明度、表层水温、表层溶解氧和表层总氮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深是关键环境因子,其影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生态类群具有一定的生态分化现象,春季、夏季热带暖水种占优,秋季、冬季近岸暖水种占优,各季节生态类群受控的环境因子各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渔业资源管理正在由过去的单一物种管理向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EBFM)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而定义和确定一个合适的生态系统是实施EBFM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大面调查数据,根据渔业生物分布的水温、盐度、水深和经纬度等因素的季节特征,通过聚类方法把渔业生物划分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偏好群,并就各类群对水文环境的偏好、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EBFM的实现提供一个生态系统划分方法的探讨。研究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渔业生物可以分成5个类群,类群1为处于南部近海深水的高温、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2为南部外海深水的偏高温、偏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3为北部近岸浅水的偏低温、低盐水域的鱼种;类群4为中部偏近岸非深非浅水的中温、中盐水域的鱼种;类群5为北部近海偏浅水的低温、偏低盐水域的鱼种。从类群物种对水温偏好角度来看,类群1的水温偏好明显偏向暖水,而类群5相对偏冷水,类群4属于暖水和冷水偏好同时并有类群;类群2和3的物种数量均相对较少,且均无冷水种,而后者相对偏暖,前者相对偏冷。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类群空间呈块状分布,各类群块状之间有相连、包含、穿插等组合形式;各类群重心分布四季变化特征差异显著,类群3、4和5,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比较接近,洄游路径趋于完整的闭环;而类群1和2,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相差较远,不能形成完整洄游过程。从类群结构及组成来看,类群1在春、夏季的优势种分别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类群2在春、冬季的优势种分别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日本海鲂(Zeus faber),夏、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刺鲳(Psenopsis anomala);类群3情况相对复杂,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除夏季外均处于优势,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春、夏季为优势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在秋、冬季为优势种;类群4和类群5均只有1个优势种,分别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另外,本研究还提出研究对象在调查水域范围内的数据是否完整的检验方法,以及不同类群相对稳定的比例结构与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等探讨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