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7)
- 2023(7406)
- 2022(6531)
- 2021(5936)
- 2020(5388)
- 2019(12425)
- 2018(12474)
- 2017(23688)
- 2016(13581)
- 2015(15561)
- 2014(16138)
- 2013(15911)
- 2012(15134)
- 2011(13730)
- 2010(14020)
- 2009(13012)
- 2008(13097)
- 2007(12227)
- 2006(10420)
- 2005(9327)
- 学科
- 济(55252)
- 经济(55184)
- 管理(35369)
- 业(32950)
- 方法(26630)
- 企(25614)
- 企业(25614)
- 数学(23458)
- 数学方法(23245)
- 农(16319)
- 中国(14703)
- 学(14656)
- 财(14354)
- 制(12037)
- 地方(11546)
- 农业(10422)
- 业经(10375)
- 贸(9954)
- 贸易(9952)
- 易(9615)
- 理论(9480)
- 银(9100)
- 体(9089)
- 银行(9051)
- 和(8794)
- 融(8740)
- 金融(8732)
- 行(8642)
- 务(8197)
- 财务(8168)
- 机构
- 大学(200606)
- 学院(198880)
- 济(78394)
- 经济(76519)
- 研究(71669)
- 管理(71426)
- 理学(60976)
- 理学院(60144)
- 管理学(58867)
- 管理学院(58492)
- 中国(53035)
- 科学(46886)
- 京(43656)
- 农(42029)
- 所(38625)
- 财(36653)
- 研究所(35311)
- 农业(33604)
- 业大(33540)
- 中心(33250)
- 江(32276)
- 财经(28750)
- 范(27781)
- 北京(27453)
- 师范(27388)
- 经(25898)
- 院(25446)
- 州(24858)
- 经济学(24149)
- 省(23306)
- 基金
- 项目(130698)
- 科学(100266)
- 研究(93158)
- 基金(92154)
- 家(81952)
- 国家(81249)
- 科学基金(67014)
- 社会(56351)
- 社会科(53167)
- 社会科学(53147)
- 省(52149)
- 基金项目(48654)
- 划(44660)
- 教育(43976)
- 自然(43806)
- 自然科(42765)
- 自然科学(42748)
- 自然科学基金(41957)
- 编号(38753)
- 资助(38682)
- 成果(32648)
- 重点(30392)
- 部(29228)
- 发(28532)
- 课题(27641)
- 创(26358)
- 科研(25700)
- 计划(25461)
- 创新(24734)
- 教育部(24112)
共检索到298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述章 宋炜 赵明 谌微 李羽 马凌波
对2013年采自连云港、大丰、崇明、舟山、宁德、厦门和温州的7个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共238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3项可量性状以及20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理群体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3.131%、9.328%、4.249%和3.406%,累积贡献率为70.113%,躯干部最能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理种群;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7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在形态上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通过判别分析得到14个比例变量并构建判别函数,将7个群体的数据代入函数,得到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5.3%,判别准确率P1为62.5%~96.7%(群体判别正确的尾数/群体的实际尾数),P2为78.1%~90.6%(判别正确的尾数/判入该群体的尾数),舟山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判别准确率较低(P1=62.5%,P2=78.1%)。本研究为棘头梅童鱼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的形态学数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炜 孟永永 蒋科技 赵明 任桂静 张凤英 马凌波
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检测到63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5108.031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为0.35960.7854,期望杂合度(He)为0.43000.878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40.8631,其中有2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野生群体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明 宋炜 马春艳 张凤英 蒋科技 宋志明 马凌波
利用线粒体CO I序列为遗传标记分析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7个地理群体(江苏连云港、江苏大丰、上海崇明、浙江舟山、浙江温州、福建宁德和福建厦门)的遗传结构特征。在7个群体209个样本的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44种单倍型。7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为(0.416±0.112)~(0.720±0.0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 10±0.000 35)~(0.004 44±0.001 64)。两个组群的AMOVA分析显示,南北两个组群分析组群间的变异为40.10%(P0.05),群体内为6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贺舟挺 薛利建 金海卫
对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食性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食性类型和营养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的饵料生物种类数多,组成复杂,选择范围较广,水域差异较大。其空胃率为7.59%,最高饱满指数为188.55‰,平均为24.6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摄食强度的季节差异和体长组差异都极显著。棘头梅童鱼食谱较宽,主要摄食糠虾类、磷虾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兼食鱼类和长尾类等游泳动物,属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通过计算其生境宽度为2.250,营养级为3.282级,属次级消费层的低级肉食性鱼类。
关键词:
东海北部 棘头梅童鱼 食性 营养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淼 徐开达 梁君
根据2017年5—8月杭州湾北部定置张网渔业资源基础数据,对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体长分布范围为87~150 mm,平均体长(116. 4±9. 9) mm,体质量分布范围为12. 6~53. 3 g,平均体质量(27. 4±7. 2) g,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均呈增长趋势,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5—8月棘头梅童鱼的平均体长和平均体质量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比为2. 53∶1,雌性个体数明显高于雄性个体数,经卡方检验,雌雄性比不符合1∶1。雌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Ⅳ、Ⅴ期为主,数量占比达78. 2%,雄性个体性腺发育以Ⅲ、Ⅳ期为主,数量占比高达97. 9%,性腺发育在Ⅳ期及以上的性成熟个体体长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100~130 mm。繁殖群体摄食等级以0和1级为主,数量占比达72. 8%,空胃率为39. 8%。研究表明,杭州湾北部为棘头梅童鱼的索饵场,棘头梅童鱼小型化程度严重,建议加强针对繁殖群体的保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贺舟挺 张亚洲 薛利建 金海卫 周永东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曹平 宋炜 陈佳 蒋科技 郭全友 王鲁民
在繁殖季节测定分析了闽东海域30尾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肌肉(鲜重)中粗蛋白含量为(17.21±0.27)%,粗脂肪含量为(0.56±0.05)%,水分含量为(77.70±0.21)%,粗灰分含量为(1.49±0.59)%。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17.01±0.11)%(鲜重),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包括色氨酸)总量占肌肉总量的(6.09±0.06)%,占氨基酸总量的35.82%。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棘头梅童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从氨基酸评分(AAS)来看为亮氨酸(Leu),从化学评分(CS)来看为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7.04。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占肌肉总量的(26.24±0.01)%(干样百分比),占氨基酸总量的34.40%。共检测到27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分别为(8.23±0.14)%和(13.22±0.12)%。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必需氨基酸营养组成合理,富含鲜味氨基酸,脂肪酸种类多样,矿物元素含量比值合理,微量元素中锌和硒元素含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梁述章 宋炜 马春艳 蒋科技 张凤英 赵明 马凌波
为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8个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83种单倍型,66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符合AT碱基偏好性特点。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5400±0.00998)~(0.95400±0.0006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83~0.00708,说明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较高;根据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划分的分布模式,符合高h低π特点,说明其经历了快速扩张期。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86647 (P=0),两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039范围内,且明显的分为北方群体(LYG、DF、CM和ZS)和南方群体(WZ、ND和XM),DF和LYG、WZ和ND两两群体间存在显著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组间变异百分比为85.97%,符合南北分化特点。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简约网络图等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以舟山为界,具有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在3.87~12.9万年前(更新世冰期)经历了种群的规模性扩张或定向选择。本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浩 黄亮亮 王才广 吴志强 承亚男 苏琼源 杨伊恒 张秀国 胥鹏
针对棕斑兔头鲀(Lagocephalus spadiceus)群体分布广泛,种群结构不明等问题,分别采集北部湾沿岸附近海域(北海市、湛江市、雷州市、儋州市和东方市)和邻近海域(茂名市和漳州市)共7个不同地理群体的棕斑兔头鲀278尾。基于14项可量性状和16项框架结构数据,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7个棕斑兔头鲀群体进行形态差异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仅尾柄高/体长(CPH/BL)和臀鳍基部末端至臀鳍基部起点/体长(G-H/BL)在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散点图显示茂名和漳州群体与北部湾海域群体差异较大,第1主成分反映头部的差异,第2主成分反映尾部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北部湾海域5个群体聚为一组,邻近海域的茂名和漳州群体聚为另一组。判别分析构建了7个群体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为82.79%,其中漳州群体判别准确率最高(100.00%),儋州群体最低(68.42%)。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棕斑兔头鲀群体间的头部和尾部的差异可能由摄食和栖息地利用差异造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水柏年 孙希福 韩志强 高天翔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胸鳍起点/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差异系数均小于1.28,根据M 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1.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德锋 赵金良 周文玉
采用PCR扩增测序法获得了棘头梅童鱼Collichtysiucidus南通、启东、芦潮港、温州、瑞安、福州、番禺7个地理群体53尾鱼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棘头梅童鱼控制区序列长度为778~782bp,序列长度变异主要是由位点的插入或缺失造成,识别了终止序列区TAS和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序列。共检测到多态位点66个,占全部序列的8.44%,检测到单倍型33种,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347±0.017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175±0.0023。棘头梅童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K2-P)为0.0017~0.0228,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3~0.043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邹明汐 陈渊戈 宋小晶 李圣法 钟俊生
研究鱼类早期资源特征对鱼类种群的研究和渔业资源的评估管理具有极大的价值。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黄海南部近岸水域设置47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使用仔稚鱼网采集仔稚鱼,揭示了棘头梅童鱼仔稚鱼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漂移趋势,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环境因子与之关联。调查共采集到棘头梅童鱼仔稚鱼2 385尾,出现在6-10月,6月丰度最高(165.15 ind./100m~(3)),并呈逐月降低的趋势,同时各月样品中最优势的发育阶段依次从前弯曲期仔鱼变为了稚鱼。前弯曲期和弯曲期仔鱼集中分布在北部靠近海州湾水域,向海扩散的范围相对较大,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则集中分布在中部近岸水域。GAM模型结果表明,经纬度对丰度的偏差解释率最高,为52.3%,其次是月份和表层盐度。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涉及之黄海南部近岸水域是棘头梅童鱼早期阶段的保育场,其仔稚鱼可能主要来自于海州湾海域6月的产卵群体,鱼卵和前弯曲期仔鱼被动漂流扩散开后,随着生长发育,同时在表层盐度、表层水温和水深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下,一部分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向岸聚集。9月整个早期群体都发育到稚鱼为主,并随后从仔稚鱼网的样本中消失。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俊果 宋炜 蒋科技 梁述章 张凤英 谌微 马凌波
对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与仔鱼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了胚胎和仔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表明,棘头梅童鱼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油球1个,卵径(1. 182±0. 041)mm,油球直径(0. 458±0. 015) mm;在水温(25. 00±0. 50)℃、盐度23~24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 20 min孵化出膜。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及出膜7个阶段,共24个发育时期。在水温(26. 00±0. 24)℃、盐度23~24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 536±0. 059) mm,出膜后9 d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以内源性营养耗尽为主要特征; 9~25 d为晚期仔鱼阶段,各鳍条发育齐全,鳞片出现。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胚胎 仔鱼 形态特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爱华 吴杨平 姚国兴 张志伟 吴建平
对丽文蛤和文蛤的可量性状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形态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丽文蛤与文蛤在10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7~8个显著差异(P<0.05)。建立了5个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69.51%~98.75%,P2为76.67%~...
关键词:
丽文蛤 文蛤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么宗利 王慧 周凯 来琦芳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