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7)
2023(18090)
2022(15710)
2021(14427)
2020(12507)
2019(28533)
2018(28184)
2017(54431)
2016(30039)
2015(33479)
2014(33409)
2013(33305)
2012(31072)
2011(28314)
2010(28332)
2009(26244)
2008(25725)
2007(23013)
2006(20131)
2005(17781)
作者
(91995)
(77024)
(76453)
(72940)
(48762)
(37117)
(34702)
(30354)
(29030)
(27255)
(26131)
(25974)
(24633)
(24369)
(23934)
(23836)
(23531)
(22884)
(22064)
(22041)
(19561)
(18949)
(18703)
(17484)
(17474)
(17042)
(16966)
(16916)
(15697)
(15213)
学科
(134958)
经济(134829)
管理(81839)
(77588)
(63340)
企业(63340)
方法(57313)
数学(50082)
数学方法(49568)
(33082)
(31867)
中国(31155)
(30177)
地方(29643)
业经(27216)
(22864)
贸易(22856)
农业(22199)
(22073)
(21806)
环境(19609)
(19310)
理论(18924)
(18592)
财务(18521)
财务管理(18480)
(17598)
金融(17595)
技术(17589)
(17525)
机构
大学(438552)
学院(436295)
(177646)
经济(173927)
管理(165589)
研究(154036)
理学(143838)
理学院(142087)
管理学(139445)
管理学院(138678)
中国(110933)
科学(100660)
(93622)
(83274)
(81101)
(77528)
研究所(74702)
业大(72653)
中心(68221)
(66993)
农业(66194)
财经(62759)
北京(58442)
(57183)
(56823)
师范(56453)
(55228)
经济学(53991)
(51564)
经济学院(48612)
基金
项目(300059)
科学(232852)
基金(216096)
研究(209318)
(192528)
国家(190980)
科学基金(160879)
社会(130690)
社会科(123792)
社会科学(123753)
(118617)
基金项目(115724)
自然(107977)
自然科(105407)
自然科学(105371)
自然科学基金(103469)
(100237)
教育(95189)
资助(89317)
编号(83599)
重点(68236)
成果(67157)
(65005)
(64783)
(61413)
科研(58310)
课题(58193)
计划(57752)
创新(57515)
大学(54541)
期刊
(195638)
经济(195638)
研究(124838)
学报(81050)
中国(78090)
(74281)
科学(70311)
大学(58600)
(58417)
管理(58301)
学学(55776)
农业(50520)
教育(41015)
技术(35628)
(34326)
金融(34326)
经济研究(31995)
财经(30858)
业经(30838)
(26469)
(26089)
问题(25654)
技术经济(22341)
(22036)
科技(21708)
业大(20857)
图书(20827)
资源(20081)
理论(19795)
商业(19783)
共检索到631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彬  唐德善  
以黄河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和信息双重联系,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带城市关联网络,从网络整体、凝聚子群及个体特征3个维度考察网络结构,使用QAP回归分析探究城市关联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长江经济带为横向参考,评估黄河经济带空间结构及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经济带关联网络连通性良好,城市关联密切且稳定,具备构建经济带的可行性;城市关联强度分布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西疏东密"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郑州、济南等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中心性、接近性和中介性方面均表现出"极化"效应。回归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劳动力数量、城市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城市在网络中地位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晓巍  温国明  李二玲  
进入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将加快北移西进,建设黄河经济带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重点北移西进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经济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标度不变性或自相似性,即经济带的形成具有分形特征,工商业企业是经济带形成的分形元。从Zipf维数来看,长江经济带比黄河经济带发育较为成熟,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形状类似于四角星型的DLA分形模型,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非平衡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长江、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徐羽  陈琳  
在构建城市影响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1988、2001及2012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以上城市影响力指数;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改进场模型、扩散模型,综合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内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可达性、空间场能及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影响力指数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城市可达性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区域内存在一条主轴、三大核心圈、多条辅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区域"1+3+X"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经过城市孕育、极核发展、点轴扩散、网络化、局域一体化发展5个阶段,基本形成串珠式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出现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修颖,陆林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是在互补性、通达性及介入机会等三大要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长江经济带内,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区域发展阶段差异和产业结构差异是空间互补的前提,网络发展水平决定区域间的通达性,空间竞争与介入机会成正比。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的优化,首先要构建GCT机构模式以实现空间管理体制创新;其次要通过优化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通道,以实现空间结构要素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振华  程绍文  刘粉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特色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内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数学方法和Arcgis 10.2工具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类型呈现凝聚分布; 2)特色小镇数量在经济带大尺度范围内相对均衡,在省域尺度内小范围集中分布; 3)在空间分布密度上特色小镇东密西疏,并形成以上海、江苏南京无锡及浙江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区;4)地区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历史文化水平、政策支持及投资偏好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慧军  党玮  肖复兴  
本文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条件β收敛,特别是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收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区物流的发展对临近省区的区域物流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交通密度和政府干预因素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收敛速度差异较大。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卓林  赵芮  丁志伟  
基于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抖音粉丝量数据,运用空间分类、核密度、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GWR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空间分异看,各省、市的旅游经济发育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上海、湖南、湖北等地的景区网络化水平较高,而四川、安徽等地较低.同时,从格局分布看,较高及高等关注度景区在江浙沪一带呈集聚分布,在四川成都呈孤立分布,中低关注度景区分布范围广,但整体上东密西疏.2)从空间集聚看,整体呈现出“双核引领,多点驱动”的结构特征.双核是指在成都和绍兴所形成的较强的集聚核心,多点是指在徐州、昆明、武汉等地形成的相对较弱的次核心区.不同类型景区空间集聚特征不同,其中人文类以及人工型景区的集聚核心较为明显,自然类景区呈现出“一片两高,三中四弱”的空间特征.3)从空间结构看,中高关注度景区在空间上呈均匀型分布,低、较低关注度景区呈集聚型分布.从各省、市的集中程度来看,上海、江西、贵州的集中水平更高,而安徽、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的集中水平较低.4)从景区的虚实发展差异来看,景区网络关注度虽然打开了市场,但由于发展差距过大,导致整体发育水平并不高.5)从影响因素来看,不同影响因子对旅游经济网络化发展的影响方向及力度不同.从影响方向来看,除视频质量的影响方向表现为南北分异以外,其他变量的影响方向均呈现出东西分异规律.从各因子的影响力度来看,宣传力度以及实体建设质量水平对地区网络旅游经济的解释程度较高,经济支撑力、网络化水平次之,交通条件及服务水平的解释力较小.总体来说,各影响因子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苏浙沪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相关性较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唐德才  李智江  
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不仅能够促进区域资源高效利用,还能够有效避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稀缺等"城市病",是区域发展的"调节器"和"助推器"。首先从规模分布、中心结构、空间联系、紧凑性四个维度选取城市规模基尼系数、城市首位度、经济联系强度、空间紧凑度四大空间结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进行测度;其次,运用优化后的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构建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模型,并分别基于长江经济带整体视角、11省市个体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间的关联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黄冬春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1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5—2019年两大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低于长江经济带,但长江经济带增长速度更快,并于2014年超过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比黄河流域区域非均衡性更强,但区域内部差距下降幅度更大。②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下游>中游>上游”空间格局特征,下游辐射带动作用显著。黄河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呈现“中下游>上游”的空间格局,整体“马太效应”凸显。③长江经济带交通碳排放效率属于“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黄河流域交通碳排放效率则属于“人口+经济”驱动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影响两大区域交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共同因素,但对长江经济带作用更显著。最后,从共性和差异出发,提出特色发展路径、区域交流合作等交通碳减排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洋鸽   詹长根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绿色发展之路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研究区1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 I指数,测算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19年三个时间点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的趋势为“N”型波动增长;二是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下游>中游>上游,省市内部呈现东部发展趋势强于西部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呈现圈层结构;三是从空间差异性分析来看,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呈“Λ”型波动;四是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莫兰点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三象限(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区域间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强且聚集效应向外扩散;五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而教育投入和对外开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关注绿色发展全局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政府规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波   何寿奎   马维文  
采用全局建模的逐步回归模型和局部建模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非均衡视角探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类PPP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博弈中相对位次的竞争和共同承担责备效应下的决策模仿导致PPP投资的空间聚集;长江经济带从单一的经济增长追求向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形成了生态环境质量对PPP投资的显著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与生态环保类PPP投资呈正相关,但在长江上游两者关系变弱,甚至转变为负相关关系时,社会资本PPP投资存在地域标准的可能;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PPP投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任红莉  刘晶晶  
运用ArcGIS核密度、标准差椭圆、最邻近值等分析方法和兴趣点数据研究长江经济带游憩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特征,并从地形地貌、交通、人口密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对游憩资源空间分布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游憩资源呈现聚集型分布;(2)游憩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存在差异性,在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三大区域中呈现不均衡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流域内四川省、江苏省游憩资源数量占优,湖北、湖南两省游憩资源密度较高,四川、云南、贵州三省游憩资源空间分布比较分散;(3)游憩资源的空间分布方向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4)地形地貌、交通网络、社会经济发展对游憩资源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玺渊  
本文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市场效率等内容做了分析,阐述了这些指标和因素对其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之后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都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庞庆华  李涵  杨田田  
从空间关联角度出发,通过引入碳排放量来改进传统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碳排放空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并运用二次分配程序(QAP)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越来越复杂;碳排放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市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中所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显著的非均衡性;地理邻近关系、能源消费差异等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空间关联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协同减排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