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3)
2023(9371)
2022(7563)
2021(6861)
2020(5404)
2019(11943)
2018(11554)
2017(21937)
2016(11435)
2015(12523)
2014(12492)
2013(12335)
2012(11696)
2011(10867)
2010(11003)
2009(10192)
2008(9994)
2007(9209)
2006(8480)
2005(7555)
作者
(34256)
(28887)
(28645)
(27464)
(18200)
(13615)
(12876)
(11148)
(10697)
(10261)
(10043)
(9399)
(9332)
(9119)
(9052)
(8791)
(8331)
(8230)
(8116)
(7981)
(7309)
(7089)
(7087)
(6586)
(6518)
(6433)
(6397)
(6112)
(5867)
(5677)
学科
(71455)
经济(71410)
管理(30347)
(25739)
地方(20381)
方法(20153)
(19863)
企业(19863)
数学(17553)
数学方法(17407)
中国(16412)
(14876)
业经(13634)
(13403)
地方经济(13252)
(10969)
农业(10280)
(10163)
环境(9421)
(9311)
金融(9310)
(8603)
银行(8592)
(8393)
(8334)
(8101)
(8018)
理论(7667)
经济学(7649)
(7619)
机构
学院(170304)
大学(167876)
(79211)
经济(77662)
研究(64691)
管理(58287)
理学(49117)
理学院(48497)
中国(47792)
管理学(47656)
管理学院(47323)
科学(38113)
(35504)
(34929)
(32928)
研究所(29749)
中心(28378)
财经(27745)
(26837)
(26192)
经济学(26000)
(25072)
(23447)
经济学院(22981)
(22959)
业大(22876)
师范(22728)
北京(22332)
(21454)
农业(20665)
基金
项目(109641)
科学(86062)
研究(81759)
基金(78037)
(68403)
国家(67802)
科学基金(57143)
社会(53627)
社会科(50768)
社会科学(50753)
(43857)
基金项目(40407)
教育(36833)
(36038)
自然(34461)
自然科(33593)
自然科学(33585)
自然科学基金(32962)
编号(31859)
资助(31530)
成果(26384)
(26139)
重点(25535)
课题(24062)
(23904)
国家社会(22559)
(22504)
(22415)
发展(21513)
(21186)
期刊
(98814)
经济(98814)
研究(55939)
中国(36193)
(26702)
学报(26393)
(25812)
科学(24031)
管理(23578)
大学(20136)
学学(19054)
教育(18900)
农业(17312)
(17215)
金融(17215)
经济研究(17109)
技术(15791)
财经(14944)
业经(14350)
(13136)
问题(12298)
技术经济(9572)
(9338)
统计(8474)
世界(8416)
(8292)
经济问题(7929)
国际(7894)
商业(7655)
(7609)
共检索到269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加快黄河经济带建设,既有助于对接"一带一路",实现东、中、西部和南北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和陆海统筹战略的贯彻落实。该区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转型发展、城市群建设和密集的交通网络建设,为该经济带建设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铺平了道路。因此建议:成立黄河经济带管委会,统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为切入点,制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中长期规划;以绿色发展为顶层设计,绿色产业为核心,建设绿色经济带;以都市圈建设为支点,城市群建设为主体形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乡村振兴;设立黄河经济带发展基金,促进经济和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快该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红志  张林  
数字化乡村治理具有促进乡村善治的功能。加快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符合中央政策的要求,符合基层治理的需求,也具有经济可支撑性。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应加强中西部地区新型基建的建设力度,实质性解决数字孤岛现象,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丰富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斌  于济民  
中国加入CPTPP对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意义重大。CPTPP是迄今为止全球标准最高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无疑会对处于协定之外的中国造成重大压力。通过对CPTPP条款的分析,中国在多数条款中已达到协议要求,只有少部分条款会对中国产生障碍,中国有能力加入CPTPP协议。加入CPTPP对中国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摩擦、重塑全球生产网络、抢占经贸规则制定权以及倒逼中国"深水区"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双悦  
加快经济带建设,既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加快经济带建设的政策依据主要有:区域重大战略成为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纽带;纵向横向经济带建设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框架;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成为经济带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与支撑点;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助力经济带建设。其路径选择为:以都市圈、城市群建设为支撑点,形成纵向横向经济带;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抓手,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以重大战略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以城市圈、次级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夯实共同富裕之根基;以县城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以数字产业、数字化经济为纽带,加快数字化经济带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国税局课题组  欧发明  向育坤  
2008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两区一带"1发展战略,经过6年多的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对广西的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但是西江经济带、资源富集区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为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和引领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2014年10月,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全面部署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本文从税收视角,运用2008年以来相关经济税收数据,分析西江经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春艳  白永平  
甘宁青段经济带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段富集了全带大部分的能源与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观。文章首先确定了甘宁青段黄河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指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资源产地与交通枢纽,黄河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屏障和国防安全重镇,然后分析了它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晓巍  温国明  李二玲  
进入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将加快北移西进,建设黄河经济带是中国国民经济建设重点北移西进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经济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标度不变性或自相似性,即经济带的形成具有分形特征,工商业企业是经济带形成的分形元。从Zipf维数来看,长江经济带比黄河经济带发育较为成熟,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形状类似于四角星型的DLA分形模型,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非平衡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长江、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伯平  王曙光  
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长达4000多公里,横贯苏、鲁、豫、晋、陕、甘、宁、青、新等省区,并将通过路网辐射华东、华北、华南、西北等广大地区。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营运,促进着境内沿桥经济带的发育。鉴于沿桥多数省区属于黄河流域,故将该经济带称之为黄河—陆桥经济带。本文就该经济带的发育与日照桥头堡的作用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一、“路桥”—“商桥”—经济带的演进根据区域经济的一般成长规律和沿桥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黄河—陆桥经济带将经过“路桥”—“商桥”—经济带的发育演进过程。“路桥”:指大陆桥贯通营运之初,仅仅是一条运输通道,主要从事国际过境运输,经济效益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乔旭宁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安祥生,张复明  
黄河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带 ,本文在分析黄河经济带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黄河经济带发展的必然选择 ,并且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原则、措施及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乔旭宁  
在综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空间划分方案。进而,以黄河经济带地级以上中心城市为样本,通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时空格局分析,并与城市间的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对比,深入解析了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规模等级、职能定位及其空间体系分布特征。研究认为,黄河经济带中心城市服务能力的空间分布较为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大区域京津双核吸引,小区域省会中心带动的空间格局。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能力与空间经济联系之间呈现高度的空间耦合关系,说明中心城市服务能力是其对外经济联系强弱的综合反映。京津两市的全域性中心服务能力尚有很大不足,服务辐射较多局限在邻近的周边区域,对中、西部广大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小。与长江经济带相比较,黄河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黄河航运功能不足,东西横向经济联系相对较弱,横向陆桥通道建设对黄河经济带长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谷绍辉  王筱萍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BCC模型对黄河经济带11个省市科技创新的相对效率进行测度;运用SBM模型对变量松弛的测度结果进行修正,并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目标改进;运用SBM超效率模型解决了具有相同效率值的不同省市的排序问题。得出结论如下: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表现出较高的技术有效性,其他8个省区(河北、山西、内蒙、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技术相对无效和规模相对无效;非SBM有效的决策单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经济带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非S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童藤  
借鉴碳金融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碳金融发展实践,本文探讨我国碳金融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碳金融体系建设的战略路径:从碳金融制度的规范与治理着手,建立全方位的碳金融服务体系,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金融工具为支撑,在碳金融发展过程中把握机遇,适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平  
随着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共享的关注与推动越来越深入。对于高职园区的资源共享来说,通识教育是个重要抓手与平台。在高职园区实施通识教育,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共通性、基础性、综合性的特色与优势,避免重复性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当前高职园区提高资源共建共享集约化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彬  唐德善  
以黄河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和信息双重联系,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带城市关联网络,从网络整体、凝聚子群及个体特征3个维度考察网络结构,使用QAP回归分析探究城市关联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长江经济带为横向参考,评估黄河经济带空间结构及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经济带关联网络连通性良好,城市关联密切且稳定,具备构建经济带的可行性;城市关联强度分布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西疏东密"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郑州、济南等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中心性、接近性和中介性方面均表现出"极化"效应。回归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劳动力数量、城市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城市在网络中地位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