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7)
- 2023(9950)
- 2022(8876)
- 2021(8477)
- 2020(7142)
- 2019(16607)
- 2018(16716)
- 2017(32224)
- 2016(17608)
- 2015(19708)
- 2014(19666)
- 2013(19486)
- 2012(17509)
- 2011(15703)
- 2010(15522)
- 2009(14073)
- 2008(13518)
- 2007(11535)
- 2006(9959)
- 2005(8555)
- 学科
- 济(66777)
- 经济(66709)
- 管理(51452)
- 业(46359)
- 企(39187)
- 企业(39187)
- 方法(32986)
- 数学(28511)
- 数学方法(28186)
- 农(17652)
- 财(16703)
- 学(16480)
- 中国(16142)
- 业经(14764)
- 地方(14720)
- 环境(14540)
- 和(12219)
- 农业(11954)
- 理论(11853)
- 务(11343)
- 财务(11283)
- 财务管理(11264)
- 企业财务(10722)
- 划(10691)
- 贸(10687)
- 贸易(10683)
- 技术(10493)
- 制(10489)
- 易(10338)
- 银(9366)
- 机构
- 大学(243876)
- 学院(241933)
- 管理(100277)
- 济(90154)
- 经济(88016)
- 理学(87472)
- 理学院(86508)
- 管理学(84873)
- 管理学院(84465)
- 研究(79430)
- 中国(57849)
- 京(52526)
- 科学(52480)
- 财(40644)
- 所(39638)
- 业大(37818)
- 农(37766)
- 研究所(36602)
- 中心(35799)
- 北京(33412)
- 财经(33265)
- 江(33106)
- 范(32845)
- 师范(32560)
- 经(30190)
- 院(29662)
- 农业(29520)
- 州(28091)
- 师范大学(26486)
- 经济学(25615)
- 基金
- 项目(174914)
- 科学(137023)
- 研究(127540)
- 基金(126150)
- 家(110233)
- 国家(109332)
- 科学基金(93832)
- 社会(77773)
- 社会科(73618)
- 社会科学(73596)
- 省(68496)
- 基金项目(68212)
- 自然(62897)
- 自然科(61253)
- 自然科学(61242)
- 自然科学基金(60082)
- 划(58087)
- 教育(57406)
- 编号(52399)
- 资助(51841)
- 成果(41612)
- 重点(39124)
- 部(37855)
- 发(36993)
- 创(35996)
- 课题(35690)
- 科研(33697)
- 创新(33494)
- 大学(32180)
- 项目编号(32068)
共检索到337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建明
河流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具有的生态资产对人类社会有重要意义。将河流及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福利和服务作为一种资产进行定量评估有助于全面认识河流的价值,对河流保护及其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建立合理的河流生态资产评估框架,将黄河生态资产分为河道内生态资产、河岸带生态资产与河口生态资产三个部分进行了初步评估。基于目前的数据基础和研究成果评估得出的黄河生态资产的价值总量为1 127.82亿元,占黄河流域各省(市、区)2008年GDP的1.27%。结合黄河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黄河河流生态资产保护的适应性管理建议。
关键词:
河流 生态资产 评估框架 黄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子晨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荥 孙艳红
生态安全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研究旅游生态安全问题对缓解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DPSIR框架构建黄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8省份2009—2018年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同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旅游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整体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呈缓慢提升趋势,当前安全状态已由较敏感级跃升至临界安全级。(2)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生态安全驱动和响应指数变化波动较大,而压力、影响和状态指数整体上变动趋势较为平缓。(3)旅游生态安全驱动和影响障碍度呈上升趋势,状态和响应障碍度呈现降低趋势,压力障碍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因此,黄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需在不破坏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当前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政策与旅游政策的协调性和降低旅游经济密度与旅游资源利用强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发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荥 孙艳红
生态安全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研究旅游生态安全问题对缓解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DPSIR框架构建黄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8省份2009—2018年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同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旅游生态安全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整体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呈缓慢提升趋势,当前安全状态已由较敏感级跃升至临界安全级。(2)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生态安全驱动和响应指数变化波动较大,而压力、影响和状态指数整体上变动趋势较为平缓。(3)旅游生态安全驱动和影响障碍度呈上升趋势,状态和响应障碍度呈现降低趋势,压力障碍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因此,黄河流域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需在不破坏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兼顾当前流域旅游资源开发、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政策与旅游政策的协调性和降低旅游经济密度与旅游资源利用强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发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东春 董正举 Christina WONG 黄金 欧阳志云
永定河作为北京重要生态屏障的核心,其生态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建立永定河生态服务价值增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后生态服务价值增量。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生态服务价值增量为482.77亿元。在服务价值增量中,文化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分别占73.24%,23.28%,2.74%和0.74%。与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前生态服务价值存量对比分析发现,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增加明显,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12倍。生态修复工程对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沿河地区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其中景观美学价值增加260.60亿元,产业贡献价值增加112.37亿元。此外工程建设对永定河调节气候功能和净化空气服务价值提升作用显著。研究科学评价了工程生态效益,也为动态监测和分析河流生态状况,开展定量生态管理提供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服务 增量 存量 永定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东春 董正举 Christina WONG 黄金 欧阳志云
永定河作为北京重要生态屏障的核心,其生态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建立永定河生态服务价值增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后生态服务价值增量。研究结果表明:永定河生态服务价值增量为482.77亿元。在服务价值增量中,文化服务、支持服务、调节服务、供给服务分别占73.24%,23.28%,2.74%和0.74%。与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前生态服务价值存量对比分析发现,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增加明显,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1.12倍。生态修复工程对房地产价值增值及沿河地区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明显,其中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服务 增量 存量 永定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朝霞 朱洪蓉 吕琳莉
【目的】在保证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对位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评估,为河流的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界定了高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河流健康评价等级划分为"优"、"良"、"中等"、"差"和"极差"5个标准。在分析河流健康与其服务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服务功能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在位于青藏高原的巴河上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对巴河的生态系统健康和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考虑河流健康指标后巴河的总服务功能价值较不考虑河流健康时减少了2.844×108元/年。【结论】河...
关键词:
河流健康 服务功能 评估模型 巴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大伟 刘民权 李亚伟
本文根据条件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以黄河下游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郑州为例,采用支付卡(PC)方式对郑州居民对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平均支付意愿进行调查,并按照郑州实际家庭户数和人口数量指标对当地受访者支付意愿(WTP)进行测算,初步估算出郑州地区居民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总支付意愿值;然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受访者支付意愿值WTP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比较研究;最后,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性分析和假设性解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楠 杨扬 方建德 蒋纯才 宁安 陈晓燕
城市的发展改变了许多河流的自然水文环境,并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中水质、物理生境和生物完整性下降。评估受损河流水体修复的效果,需要结合物理、化学的参数,以及对生物结构、多样性和过程的影响。构建了包含河流水力、水质、水生生物、河岸带及物理结构5个方面15个指标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群组决策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重要性排序前5位依次为:水质污染指数、鱼类IBI、水源补给量、藻类多样性、透明度。并以我国南方城市岐江河整治修复状况为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评估结果为可以接受,体现了河流整治工程使河流水质、生态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需要较长的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河流生态系统是地表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为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境 ,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服务和美学文化功能。该文着重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休闲娱乐功能的内涵、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影响河流休闲娱乐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 ,总结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河流生态系统休闲娱乐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现状 ,最后指出了目前此项研究工作的不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欣 刘仕鑫 赵立燕 高洪涛 李敬锁
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05—2019年黄河流域116个地级市数据,综合运用DEA、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等探析其耕地利用效率的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时间变化来看,耕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省域、流域内部差异程度均有所缓解。2)从空间特征来看,耕地利用效率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耕地利用效率高值由点状分布逐渐向带状分布演变,重心坐标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呈现“东北-西南”的变化格局。3)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GDP、耕地投入强度、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城镇化、单位面积化肥投入抑制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同时,各因素在黄河流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探索区域差异化路径、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耕地生产要素投入三方面提升流域耕地利用效率的路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武占云 孙劭 张双悦 王伟
增强气候韧性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IPCC“灾害—暴露度—脆弱性”的气候风险框架和“工程韧性—生态韧性—演化韧性”的韧性理论框架,系统评估黄河流域气候韧性水平。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气候风险和城市韧性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均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空间特征;(2)黄河流域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下游地区上升最为显著,是极端降雨和极端高温事件的高发区;(3)黄河流域城市类型以脆弱型和高风险城市为主,且不同城市类型在时间和空间维度发生明显跃迁和转变。为科学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和挑战,应差异化实施气候应对策略,协同推进工程韧性、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提升流域气候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城市韧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 单福征 许云峰 钱光人
河网城市不透水面快速扩展,已成为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理解掌握区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十分必要。以国外研究为重点,从不透水面的识别技术方法、流域不透水面与河流生态系统状况之间的压力响应关系、不透水面在流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和河流管理应用等三个方面,回顾了不透水面研究的主要进展,特别对不透水面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阈值效应进行了较细致梳理。从研究区域、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决策应用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网地区较为特殊的水文地貌特点,提出了河网城市开展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认为必须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方法问题包括:不透水面实地调查方法及与有效不透水面转换...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河流生态系统响应 河网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邱秋 李雅婷
开展《黄河保护法》专门立法,从全流域尺度对黄河大保护实施统一综合治理,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难题,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求。本文分析了开展黄河保护专门性立法的必要性,在对立法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黄河保护法》的立法思路、框架和重点。认为综合性流域特别法要立足黄河全流域整体和长远利益,突出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流域上下游共同开展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携手将黄河流域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夯实立法保障。立法重点包括完善黄河流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实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夯实水安全保障、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改善流域环境质量、明晰法律责任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国荣 夏自强 叶辉 王桂华 吴瑶
为了分析大坝工程对河流径流情势的影响,以三峡大坝下游河段的宜昌站为例,计算了三峡坝下河段的生态水文季节、生态需水和其它径流情势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长江宜昌江段枯水期为1~3月份、副汛期为4~6月份和10~12月份,而洪水期为7~9月份;枯水期、副汛期和洪水期的最小生态需量占同期来水总量分别为24%~27%、30%~50%和30%~45%;适宜的生态需水在枯水期、主汛期分别占同时期来水总量为30%~42%、50%~70%;四大家鱼和中华鲟产卵、繁殖期内的适宜生态流量范围分别为6 540~12 700 m~3/s和16 300~9 130 m~3/s,大约占同时期来水总量的50%~70%;涨水...
关键词:
大坝 生态水文季节 生态需水 径流情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