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4)
2023(10715)
2022(9536)
2021(8957)
2020(7664)
2019(17665)
2018(17606)
2017(33818)
2016(18945)
2015(21366)
2014(21385)
2013(21192)
2012(19655)
2011(17519)
2010(17350)
2009(15490)
2008(14891)
2007(12925)
2006(11139)
2005(9554)
作者
(57621)
(47999)
(47892)
(45413)
(30472)
(23312)
(21618)
(19131)
(18093)
(16965)
(16305)
(15995)
(15286)
(15163)
(14895)
(14778)
(14777)
(14230)
(13669)
(13424)
(12338)
(11648)
(11634)
(10806)
(10786)
(10714)
(10622)
(10490)
(9768)
(9717)
学科
(68581)
经济(68509)
管理(50046)
(46937)
(38482)
企业(38482)
方法(32409)
数学(27950)
数学方法(27605)
(19932)
(19490)
中国(17103)
(16945)
地方(16435)
业经(15344)
农业(13219)
(12004)
贸易(11997)
(11829)
环境(11799)
(11706)
理论(11656)
(11630)
技术(10685)
(10611)
财务(10553)
财务管理(10535)
企业财务(9925)
(9855)
教育(9810)
机构
大学(263723)
学院(262668)
管理(101288)
(92897)
研究(91619)
经济(90595)
理学(88236)
理学院(87134)
管理学(85406)
管理学院(84968)
中国(66061)
科学(64280)
(57305)
(52496)
(48937)
业大(46443)
研究所(45326)
农业(41695)
(41388)
中心(40812)
(37460)
北京(36304)
(35622)
师范(35174)
财经(33484)
(33403)
(31051)
(30419)
技术(29976)
(29921)
基金
项目(190216)
科学(146949)
基金(135993)
研究(132736)
(121891)
国家(120897)
科学基金(101388)
社会(78304)
(75680)
社会科(73883)
社会科学(73863)
基金项目(73454)
自然(70629)
自然科(68872)
自然科学(68856)
自然科学基金(67556)
(65096)
教育(59791)
资助(55776)
编号(53972)
重点(43497)
成果(43376)
(40884)
(40137)
(39100)
计划(38383)
课题(37785)
科研(37396)
创新(36556)
科技(34346)
期刊
(100076)
经济(100076)
研究(71848)
学报(52502)
中国(48468)
(47784)
科学(45717)
大学(37307)
学学(35368)
管理(35293)
农业(33483)
(30054)
教育(28366)
技术(21074)
(19635)
金融(19635)
(17925)
业经(16915)
图书(15372)
财经(15173)
经济研究(14979)
科技(14595)
业大(14384)
资源(14213)
(13884)
理论(13136)
林业(12967)
问题(12839)
(12699)
实践(12380)
共检索到372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东  李凤霞  周秉荣  祁栋林  肖宏斌  周万福  王力  
【目的】分析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为黄河源头极其脆弱的高寒草甸发展方向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观测点2009-11-01-2010-10-31每天5min的观测资料,分析玛多高寒草甸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玛多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除反射辐射外,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净辐射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结构。春夏秋冬地表反射率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均呈"U"型变化,其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土壤温度梯度在1月份最大,7月份最小;10-4月土壤温度梯度为负值,4-9月为正值。土壤温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帅  邵全琴  刘纪远  徐新良  
草地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覆被类型,采用黄河源区玛多县1977年、1990年和2003年3期夏季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方法,首次采用草地覆被变化分类系统,提取了玛多县1977年~2003年间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玛多县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草地覆被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①玛多县的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之后退化过程一直持续发生,1990年~2003年间退化程度略有加强;②草地覆被变化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主要类型为破碎化和覆盖度下降,这2种类型对应的草地面积比重为27.62%;③草地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师江澜  史纪安  杨改河  王得祥  
为了给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技术,利用3期(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结果,分阶段分析了玛多县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覆被系统变化具有稳定微动的特征,但其在1985~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研究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中、低覆盖草地的变化具有数量巨大且反复多变的特点。1985~1995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疏林地与低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与未利用地之间以及草地内部的转化,其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93.03%,其中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占总转移面积的26.14%和18.9...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良,方向  
黄河源区的青海省玛多县,地处巴彦喀拉山脉北麓,地势高亢,海拔4200米左右,气候高寒,草原、草甸广布。这里不仅有奇异的高原景色,而且有独特的人口与经济特点。本文试图以实地考察资料,揭示青藏高原玛多县人口与经济的一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杰  沈振中  杨杰  赵坚  
【目的】研究辐射与低温水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和温度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改善水库下游河岸带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细砂为代表性土样,利用自主研制的试验系统装置,设置3种辐射温度(无辐射、30和40℃),分析了在低温水入渗(水温10℃、入渗水头25cm)和不同辐射温度作用下土壤内部水分和温度的动态变化特性。【结果】砂土湿润锋的垂直距离和稳定入渗率随辐射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辐射热流增加,土壤表层温度升高,温度梯度增大,表面向内部的传热量增加,土壤内部温度升高;辐射温度为40℃时,土壤内部温度梯度大,且整体平均温度较无辐射时要高。有无辐射热流,低温水的入渗均会对土壤内部温度和水分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兴健  邵全琴  杨帆  李愈哲  汪阳春  王东亮  
本研究于2017年利用无人机航拍调查对黄河源玛多县县域内的岩羊种群数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无人机航拍共获取影像23784张,有效面积326.6 km~2,通过目视解译,获取样带内的岩羊种群数量为203只,种群密度为0.6215只/km~2。通过推算,得到玛多县岩羊种群数量为8968只。对玛多县岩羊分布位置与环境因子的分析结果显示:岩羊偏好于选择海拔为4100~4200 m、距公路大于3 km、距悬崖峭壁200 m以内的区域活动。本研究利用无人机航拍样带调查估算黄河源玛多县岩羊种群数量与密度,并结合ArcGIS软件对其生境进行分析,将3S技术与野生动物调查相结合,为青藏高原地区大型野生动物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芦清水  赵志平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草地出现大范围的退化,退化的草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玛多县位于青海省三江源区的黄河源区,草地也出现了严重退化,因此,青海省政府于2004年在该地区实行了生态移民政策。为了分析牧户对生态移民的响应差异,作者从牧户角度,通过牧户调查,遥感数据、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综合分析,研究生态移民政策和牧户的响应情况及原因,对以后的人地和谐共处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利用近25年的三期MSS和TM影像、两年的PRA牧户访谈共144户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草地退化主要是由气候干暖化和草地载畜超载造成的。(2)移民政策和牧户社会经济情况的对比利益差异,导致移出的牧户以老年牧户、无畜/少畜户为主,牲畜多的、中青年牧户普遍不愿移民。而且,移民户中,一证多户中的部分户移民占所有移民户54.5%。移民牧户结构的上述特征导致通过移民实现草地载畜量明显减少的目标不易实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泉  张宪洲  石培礼  何永涛  徐玲玲  孙维  
运用OLS线性回归和计算EBR能量平衡比率的方法,以当雄草原站2003~2005年的通量数据为基础,对西藏高寒草原的能量平衡闭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雄草原站存在着能量不完全闭合的现象,OLS线型回归斜率偏低。生长季能量闭合状况好于非生长季,白天好于夜晚,晴天好于阴天和雨雪天气。随后对能量不闭合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将潜热通量、显热通量以及土壤热通量的时间提前后,能量闭合程度提高。得出结论,由于热量传输速率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能量的闭合。其他原因如采样的误差与仪器的误差、高频和低频的损失、其他能量项的忽略、平流的损失,也造成了部分能量的不闭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月梅  王跃思  曹广民  杜岩功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草甸开垦后形成的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开垦年限分别为0、1、11、16和20年,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进行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不同组分(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及随开垦年限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开垦后其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土壤中SOC、LFOC和HFOC呈下降趋势,至20年时分别下降了10.5%、26.7%、8.1%,主要原因为当地较为强烈的风蚀作用、耕作侵蚀和开垦加剧了表层(0-10cm)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表层土壤中的粗有机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在土体下部重新淀积。而0-40cm土体内,SOC、LFOC和HFOC略有增加,开垦20年,他们的累积速率分别为0.08tC·hm-2·yr-1、0.07tC·hm-2·yr-1、0.14tC·hm-2·yr-1。人工草地长期种植虽然没有改变高寒草甸作为碳汇的基本功能,但却大大降低了其碳汇效应,植物-土壤系统年固定碳量由未开垦前的7.38tC·hm-2·yr-1下降至6.89tC·hm-2·yr-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字洪标  阿的鲁骥  马力  胡雷  陈焱  杨有芳  王长庭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了解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生态过程的差异性,本研究对海北站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根土比、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高寒草甸根土比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根土比最高(P<0.05);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而增加,其中藏嵩草草甸显著低于其他草甸(P<0.05);土壤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字洪标  阿的鲁骥  马力  胡雷  陈焱  杨有芳  王长庭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岳林  蔡晓布  于宝政  
【目的】了解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涂抹平板法对藏北南部不同状态高寒草甸(包括正常草地、轻度和严重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1)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中3种土壤微生物数量均表现出放线菌>细菌>真菌的特征,放线菌在3种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与细菌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真菌则随着草地的退化表现出先急剧上升又显著下降的趋势。(2)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各不相同,真菌在正常草甸和重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而在轻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放线菌在正常草甸和轻度退化草甸中表现为表层大于亚表层,而在重度退化草甸中却表现为表层小于亚表层的趋势;细菌则均表现出表层大于亚表层的趋势。(3)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的变化趋势亦不尽相同,土壤细菌在表层和亚表层均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在表层表现出随着土壤退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在亚表层土壤中却表现为先下降再轻微上升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逐步下降的趋势,亚表层土壤中却呈现先轻微下降又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结论】放线菌为藏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类,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藏北高寒草甸不同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不同微生物种类在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亦不尽相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婧   王苏芹   谈昭贤   曲家鹏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 3种鼠兔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对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响应规律及主要调控因素。结果表明,H组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速率为596.66 mg·(m~2·h)~(-1),显著低于CK组的695.45 mg·(m~2·h)~(-1) (P <0.05)。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调控因素。H组高寒草甸CH4吸收速率为-43.46mg·(m~2·h)~(-1),显著低于L组的4.92mg·(m~2·h)~(-1)(P<0.05), H和L组高寒草甸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8.03、-2.39μg·(m~2·h)~(-1),均显著高于CK组的-16.69μg·(m~2·h)~(-1) (P <0.05)。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H和含水量是影响CH_4吸收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宇恒  张莉  张秀娟  杨永胜  王军邦  徐兴良  黄煜茹  赵求东  李英年  周华坤  
为探讨退化程度对三江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及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三江源玛沁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样地,通过野外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退化程度对三江源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盖度、高度、物种数、生物量及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不断退化过程中,玛沁高寒草甸植物平均高度和盖度分别显著降低了41.1%和58.5%(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明圆  朱文琰  杨畅  王娅琳  徐世晓  赵凌平  孙平  
以青海省贵南县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上植被调查和室内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探讨放牧条件下地上植被、土壤种子库和土壤理化性质三者的联系,拟为高寒地区的植被恢复和草地管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呈现出“单驼峰”型趋势。2)无论是禁牧还是放牧样地,种子主要集中于0-5 cm表层土壤,且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3)高寒草甸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整体较低,在中度放牧样地中杂类草占主导地位,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相似性相对较高;在禁牧样地中种群趋于平衡且枯落层较厚,相似性最低。4)放牧干扰后,植物群落高度整体降低,地上植被盖度增加,种子库的密度增大;且较低的磷含量有利于种子的储存。综上,高寒草甸适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维持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种子库种子的储存,从而促进地上植被的更新建植,进而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