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5)
2023(8472)
2022(7328)
2021(6495)
2020(5688)
2019(13200)
2018(12783)
2017(24893)
2016(13636)
2015(15685)
2014(16082)
2013(16293)
2012(15631)
2011(14486)
2010(14833)
2009(13909)
2008(13853)
2007(12797)
2006(11378)
2005(10436)
作者
(43785)
(36973)
(36920)
(35330)
(23301)
(17749)
(16834)
(14430)
(13833)
(13076)
(12758)
(12134)
(11911)
(11703)
(11598)
(11527)
(11058)
(10773)
(10556)
(10503)
(9238)
(9159)
(8926)
(8494)
(8477)
(8300)
(8063)
(8022)
(7537)
(7318)
学科
(82601)
经济(82543)
管理(35794)
(32525)
方法(30093)
数学(26954)
数学方法(26745)
(24132)
企业(24132)
地方(22749)
(18700)
中国(18032)
(16947)
(14610)
地方经济(14196)
业经(14087)
农业(12875)
(11855)
(11644)
贸易(11638)
(11154)
环境(11000)
(10331)
(9667)
金融(9663)
(9202)
银行(9177)
(8766)
经济学(8650)
(8592)
机构
大学(212301)
学院(212153)
(97892)
经济(95894)
研究(79685)
管理(76265)
理学(64600)
理学院(63781)
管理学(62675)
管理学院(62276)
中国(59411)
科学(49385)
(44942)
(42734)
(41865)
(39337)
研究所(38736)
中心(35740)
(33523)
财经(32973)
业大(32262)
经济学(31613)
农业(30840)
(29599)
北京(28770)
经济学院(28324)
(27951)
(27827)
师范(27710)
(26253)
基金
项目(134725)
科学(104472)
基金(96792)
研究(95746)
(85316)
国家(84665)
科学基金(70634)
社会(61323)
社会科(58015)
社会科学(57994)
(52814)
基金项目(51349)
自然(44980)
(44388)
自然科(43787)
自然科学(43773)
自然科学基金(42952)
教育(42297)
资助(39991)
编号(37998)
(31451)
重点(31027)
成果(30920)
(29447)
课题(26780)
(26732)
科研(25628)
国家社会(25502)
发展(25288)
创新(25212)
期刊
(116808)
经济(116808)
研究(66736)
中国(41099)
(35718)
学报(35018)
(32924)
科学(32349)
管理(26677)
大学(25462)
学学(24354)
农业(23439)
(19497)
金融(19497)
经济研究(19169)
技术(18371)
财经(17339)
业经(16725)
教育(15873)
问题(15567)
(15075)
技术经济(12893)
(12672)
统计(11930)
(11743)
资源(11676)
世界(10485)
(10453)
(10249)
商业(10093)
共检索到328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良,方向  
黄河源区的青海省玛多县,地处巴彦喀拉山脉北麓,地势高亢,海拔4200米左右,气候高寒,草原、草甸广布。这里不仅有奇异的高原景色,而且有独特的人口与经济特点。本文试图以实地考察资料,揭示青藏高原玛多县人口与经济的一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师江澜  史纪安  杨改河  王得祥  
为了给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GIS技术,利用3期(1985、1995和2000年)Landsat TM图像解译结果,分阶段分析了玛多县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特征。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覆被系统变化具有稳定微动的特征,但其在1985~1995年和1995~2000年两个研究时段的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中、低覆盖草地的变化具有数量巨大且反复多变的特点。1985~1995年,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疏林地与低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与未利用地之间以及草地内部的转化,其转移面积占总转移面积的93.03%,其中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占总转移面积的26.14%和18.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帅  邵全琴  刘纪远  徐新良  
草地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覆被类型,采用黄河源区玛多县1977年、1990年和2003年3期夏季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方法,首次采用草地覆被变化分类系统,提取了玛多县1977年~2003年间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玛多县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草地覆被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①玛多县的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之后退化过程一直持续发生,1990年~2003年间退化程度略有加强;②草地覆被变化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主要类型为破碎化和覆盖度下降,这2种类型对应的草地面积比重为27.62%;③草地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芦清水  赵志平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草地出现大范围的退化,退化的草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玛多县位于青海省三江源区的黄河源区,草地也出现了严重退化,因此,青海省政府于2004年在该地区实行了生态移民政策。为了分析牧户对生态移民的响应差异,作者从牧户角度,通过牧户调查,遥感数据、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综合分析,研究生态移民政策和牧户的响应情况及原因,对以后的人地和谐共处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利用近25年的三期MSS和TM影像、两年的PRA牧户访谈共144户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草地退化主要是由气候干暖化和草地载畜超载造成的。(2)移民政策和牧户社会经济情况的对比利益差异,导致移出的牧户以老年牧户、无畜/少畜户为主,牲畜多的、中青年牧户普遍不愿移民。而且,移民户中,一证多户中的部分户移民占所有移民户54.5%。移民牧户结构的上述特征导致通过移民实现草地载畜量明显减少的目标不易实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兴健  邵全琴  杨帆  李愈哲  汪阳春  王东亮  
本研究于2017年利用无人机航拍调查对黄河源玛多县县域内的岩羊种群数量进行了估算,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无人机航拍共获取影像23784张,有效面积326.6 km~2,通过目视解译,获取样带内的岩羊种群数量为203只,种群密度为0.6215只/km~2。通过推算,得到玛多县岩羊种群数量为8968只。对玛多县岩羊分布位置与环境因子的分析结果显示:岩羊偏好于选择海拔为4100~4200 m、距公路大于3 km、距悬崖峭壁200 m以内的区域活动。本研究利用无人机航拍样带调查估算黄河源玛多县岩羊种群数量与密度,并结合ArcGIS软件对其生境进行分析,将3S技术与野生动物调查相结合,为青藏高原地区大型野生动物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东  李凤霞  周秉荣  祁栋林  肖宏斌  周万福  王力  
【目的】分析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为黄河源头极其脆弱的高寒草甸发展方向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观测点2009-11-01-2010-10-31每天5min的观测资料,分析玛多高寒草甸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玛多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除反射辐射外,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净辐射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结构。春夏秋冬地表反射率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均呈"U"型变化,其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土壤温度梯度在1月份最大,7月份最小;10-4月土壤温度梯度为负值,4-9月为正值。土壤温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春飞  秦嘉龙  
生态价值会计突破传统会计的局限,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会计核算体系。这既是宏观政策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生态服务利益相关者对生态价值会计信息需求的途径。文章从会计假设、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与账务处理、会计报告等方面阐述了生态价值会计核算框架,并以三江源保护区内的玛多县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核算框架的实际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政融   杨雪梅   唐进年   张忠   李银科   张卫星   王景瑞   李学敏  
高寒草地是黄河上游主要的生态屏障,受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影响,草地沙化现象严重且监测和治理困难。因此,分析不同沙化程度的高寒草地光谱特征可为该区遥感监测及沙化程度精细识别提供充分的地面验证信息。研究基于玛曲县野外实测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地的高光谱信息,利用多种光谱变化方法对其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极重度沙化的光谱曲线表现出典型荒漠化土壤的特征外,其他沙化程度草地的红谷、绿峰及三边参数均与绿色植被光谱特征保持一致,其中720-1 000 nm是区分不同程度沙化类型草地的最佳波段,而在510-560和650-690 nm波段范围内的红谷和绿峰区分度不理想。利用一阶微分和包络线去除的光谱转化方法,对草地光谱反射率曲线进行处理,发现较好的可用于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区分的特征波段和参数有510-560、650-700 nm、红边幅值以及包络线去除后600-700 nm处的吸收深度,经过波段运算后的比值植被指数、绿红植被指数指数在不同程度沙化草地区分作用明显,同时对植被指数进行阈值化处理,可作为识别不同沙化程度草地的提供判别依据,研究成果为高寒区沙化监测及沙化程度精细识别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少宁  文军  康悦  
黄河源区涵盖青海省南部和甘肃南部部分地区,其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对下游的社会经济和水资源供给有着重要影响,而畜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目前,黄河源区草场已经出现退化严重和草场承载力明显降低的趋势,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牧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产生了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对造成黄河源区玛曲草原植被退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的草场退化,自然原因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在推行"围栏放牧"的过程中,因为当地文化、宗教、牧民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和经济结构等原因导致牧民为了增加收入而不得不超载放牧是造成该地区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牧场管理制度与当地经济环境的不协调,是造成黄河源区草场退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红星,刘昌明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一平  秦大河  丁永建  
为探讨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干预对区域经济福利的影响,揭示其间的内在规律,选取草地围栏、畜棚建设、草地灭鼠和人工草地建设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干预的重要指标,以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人均肉产品产量作为反映区域经济福利指标,并以黄河源区为研究案例,利用回归分析法和SPSS软件建立人工干预和经济福利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以畜牧经济为主导的黄河源区,草地围栏、人工草地、畜棚建设与人均GDP、农牧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肉产量均具有较高相关性,草地生态系统人工必要干预对经济福利具有重要的影响;且人工草地、畜棚、围栏单位面积变化对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肉产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性依此递减;灭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龙  黄领梅  权全  张磊  沈冰  莫淑红  
【目的】厘清近年来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预估气候变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驱动数据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R/S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9-2015年NDVI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温度、降水量、地表净辐射(R_n)等气象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1)黄河源区多年平均NDVI空间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整体上NDVI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速为1.6%,其中上升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78.2%;NDVI在2003年附近存在突变;同时期温度和降水为振荡上升趋势,而R_n为振荡下降趋势,并且未来NDVI和各气象因子将持续这种变化趋势。(2)年平均NDVI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R_n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偏相关分析中,NDVI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最好。(3)NDVI对温度、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滞后1个月左右,对R_n变化的响应滞后2个月左右。【结论】ITPCAS驱动数据集在黄河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温度都是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温度上升以及生态保护"综合性"工程的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光生  王根绪  胡宏昌  任东兴  孙向阳  
气候要素序列的变化主要包括趋势变化、随机变化和周期变化,因此本文采用M-K趋势分析、R/S分析及小波分析研究长江黄河源区近45年(1961年-2007年)气候变化特征。经M-K检验和R/S分析,表明近45年长江黄河源区气温显著升高,增幅明显高于青藏高原平均值,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为显著,降水变化不一致,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气候变暖存在非对称变化现象,长江源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变化明显,而黄河源区正好相反,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变化显著;各项气候要素变化长期相关性特征均表现为持续性,过去总体升温的趋势预示未来气温总体趋势仍将继续上升,降水变化趋势与过去一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长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施发祥   秦甲   韩添丁   孙洋   杨冰峰   付晓雷   游艳辉  
冻土水文要素变化及关键参数的确定是黄河源区水文过程分析和模型模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进一步认识冻土冻融影响下黄河源区冻土水文关键要素变化及特征,论文选取玛曲季节冻土观测站和康穷多年冻土观测站进行对比分析,结合降水、蒸散发、冻土土壤水分的野外观测,采用HYDRUS-1D模型冻融模块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冻土冻融过程会改变土壤水力参数,季节冻土饱和含水率θs冷季大于暖季,残余含水率θr冷季小于暖季;多年冻土饱和含水率θs冷季大于暖季,残余含水率θr仅深层冷季小于暖季。(2)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在年内冻结期间土壤含水量呈“U”形变化;在冻结稳定时期季节冻土储水量减少比多年冻土快。(3)冻结稳定时期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底部渗漏通量都不断减少,而多年冻土由于底部冻土层的存在,底部渗漏通量减少到0后保持不变。(4)季节冻土与多年冻土在地下20 cm处存在冻结锋面,冻结开始期间土壤水双向流向冻结锋面,融化开始期间土壤水由冻结锋面双向流出。研究对于深化黄河源区冻土水文过程的认识,优化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