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8)
- 2023(10678)
- 2022(9214)
- 2021(8134)
- 2020(7091)
- 2019(15911)
- 2018(15518)
- 2017(29635)
- 2016(16403)
- 2015(18592)
- 2014(18768)
- 2013(18786)
- 2012(17863)
- 2011(16621)
- 2010(16808)
- 2009(15548)
- 2008(15291)
- 2007(13997)
- 2006(12381)
- 2005(11185)
- 学科
- 济(91259)
- 经济(91197)
- 管理(40156)
- 业(36885)
- 方法(34583)
- 数学(31102)
- 数学方法(30850)
- 企(27685)
- 企业(27685)
- 地方(23276)
- 学(20956)
- 农(20198)
- 中国(19395)
- 业经(15953)
- 财(15652)
- 地方经济(15010)
- 农业(13857)
- 环境(12790)
- 贸(12668)
- 贸易(12664)
- 制(12458)
- 易(12122)
- 和(11689)
- 融(10837)
- 金融(10835)
- 银(10309)
- 银行(10258)
- 理论(9877)
- 行(9860)
- 发(9669)
- 机构
- 学院(249944)
- 大学(249916)
- 济(109592)
- 经济(107365)
- 研究(94384)
- 管理(88217)
- 理学(75659)
- 理学院(74629)
- 管理学(73153)
- 管理学院(72687)
- 中国(69087)
- 科学(61456)
- 京(53004)
- 所(50956)
- 农(50227)
- 研究所(46870)
- 财(46278)
- 中心(41834)
- 业大(41122)
- 农业(39989)
- 江(38494)
- 财经(37039)
- 经济学(35085)
- 范(33779)
- 师范(33408)
- 经(33405)
- 北京(33309)
- 院(33272)
- 经济学院(31521)
- 科学院(30461)
- 基金
- 项目(166859)
- 科学(129972)
- 基金(120125)
- 研究(115919)
- 家(107598)
- 国家(106789)
- 科学基金(88745)
- 社会(73526)
- 社会科(69648)
- 社会科学(69623)
- 省(66205)
- 基金项目(63839)
- 自然(58055)
- 自然科(56601)
- 自然科学(56583)
- 划(56336)
- 自然科学基金(55563)
- 教育(52119)
- 资助(48877)
- 编号(45521)
- 重点(39316)
- 发(38630)
- 成果(37005)
- 部(36184)
- 创(33649)
- 计划(32837)
- 课题(32510)
- 科研(32438)
- 创新(31727)
- 国家社会(30742)
共检索到372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述海 郝杰 姚文静 岳伟佳 李岩涛 李高源 魏金钊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济南段)的土壤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调查区土壤样品,分析29种土壤元素指标,用统计学、空间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元素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不同行政区的分布特征,农作物营养元素区域差异化及影响因素。【结果】黄河流域(济南段)内元素背景值明显偏高的有Hg、As、Cd、S、Corg、Co、N、B、CaO、Se、F,大多数元素变异系数在0.25以下,部分有害元素变异系数大于0.4。不同行政区表层土壤中大多数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小,即元素分布均匀,MgO变异系数达0.7以上,说明人为因素对此类元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土壤类型中的S、Corg和N等元素有明显差异,其中农村宅基地中的CaO、Zn、MgO和Na_(2)O偏高。调查区表层土壤全氮含量以中等丰度为主,占调查区面积的62.60%;全磷含量丰富,中等以上等级区面积占调查区总面积的80.69%;全钾以二级较丰富为主,面积占调查区76.87%。黄河流域(济南段)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为普通潮土,成土母质含丰富CaCO_(3),使pH值高于7.5。【结论】黄河流域(济南段)内大多数元素区域分布均匀,土壤污染压力较小,与直管区工业发展程度整体不高的背景相吻合。Hg元素变异系数较高(>0.4),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地区N、P、K等较富集,适合发展种植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江琳郎 王净净 赵晨杰 谷梦媛 曹盟佳 唐文家
为了辨识流域淡水有毒鱼类区系特征,结合历史资料和流域调查数据对黄河流域有毒鱼类的区系组成、空间分布及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分布有毒鱼类67种,隶属10目16科41属,占鱼类总物种数的33.33%。在分类阶元上,从高阶到低阶分类单元中有毒鱼类占比逐渐降低。空间分布上,有毒鱼类物种数从源头到下游河口依次递增。黄河流域有毒鱼类中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和极边扁咽齿鱼(Platypharodon extremus)仅分布源头和上游河段,而弓斑东方鲀(Takifugu ocellatus)、星弓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和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仅生活在下游河段,其余类型有毒鱼类在各河段均有分布。相似性分析表明各河段有毒鱼类区系分布相似较高,卡方检验(χ~2)表明各河段有毒鱼类分布无显著差异(P> 0.05)。黄河流域分布的67种有毒鱼类中共有6种毒素类型:胆毒25种,刺毒24种,卵毒7种,肝脏毒5种,鲀毒4种和血清毒2种。流域毒素类型以胆毒和刺毒为主体,与淡水有毒鱼类主要毒素类型吻合,且主要集中在鲤形目、鲇形目和鲈形目等3目。流域有毒鱼类食性类型共计7种,主要以肉食性和无脊椎动物食性为主,分别占有毒鱼类物种数的32.83%和28.36%。综合统计分析,黄河流域有毒鱼类分布广泛且毒素类型多样,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有毒鱼类辨识和开发利用有毒鱼类资源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有毒鱼类 分布格局 食性特征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远见 傅旭东 王光谦
对于黄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的探究,有助于从细部区分不同区域和时段的降雨变化对黄河干支流产流产沙的影响,对于黄河水循环的科学研究和治黄工程措施均有重要意义。利用黄河流域内分布的67座气象站点,使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过去59年(1959—2017年)的黄河流域降雨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具有7种典型的降雨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源区(III区)全区域的年降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是缓解黄河流域用水紧张的积极自然因素;多沙粗沙区(IV区)的年中大雨日数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黄河下游近年来沙量锐减的原因之一。进一步的降雨序列频谱分析结果,一方面证实了2~4年的短周期是黄河流域多数站点降雨普遍最显著的周期,另一方面也部分佐证了分区的合理性。
关键词:
降雨 时间序列分析 空间分布 黄河流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杰 张亚 王浩宇 程琰勋 徐磊 瞿镪
【目的】查明元谋县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分布特征,从根本上掌握该区土壤的养分问题,得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及改良建议,提高该地区土地管理和设计技术水平,科学使用土地,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方法】运用传统地球化学、地质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元谋县全域以1.2件/km~(2)的密度采集2368件表层土壤样品,组合成513件分析样品,筛选处理后剩余510组分析数据。运用Excel、SPSS等对数据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有关元素异常的数学模型,最后参照有关规范,用GeoIPAS和ArcGIS进行图件制作和成果集成。【结果】元谋县表层土壤中养分元素有机碳(Corg)、氮(N)、磷(P)、氧化钾(K_(2)O)、氧化镁(MgO)、锰(Mn)、钼(Mo)、锌(Zn)、全铁(TFe_(2)O_(3))、铜(Cu)、硼(B)分布均衡,其中,主量元素Corg和N含量整体偏低,二者相关系数R~(2)=0.66,呈显著正相关。中量元素硫(S)和氧化钙(CaO)均衡性低于其他元素且有异常表现,微量元素无异常。养分元素综合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丰富区域主要分布于姜驿乡西北部、物茂乡–江边乡–黄瓜园镇–平田乡沿线、老城乡和羊街镇东南部,与元谋县主要农产区的分布情况相符。【结论】Corg和N含量偏低诱因主要有两点:(1)土壤中砂质含量普遍较高,自身保水保肥能力不强;(2)除耕地集中区外,大部分植被荫蔽度较低的地区生物固碳和固氮能力弱。研究区耕地施用CaO比率较高,土壤中CaO含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均衡度偏低,未造成土壤污染和土质恶化。S缺乏程度高与干热河谷区脆弱的生态系统致使土壤中缺少有机硫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倩 韩贵琳
选取九龙江流域3种土壤(红壤、黄壤和赤红壤)的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因素。结果显示,红壤和赤红壤剖面稀土元素总量(ΣREEs)在不同深度的顺序为:淋溶层<淀积层<半风化层,这与成土过程中发生的淋溶作用密切相关;黄壤剖面的淋溶层和淀积层的ΣREEs含量明显高于半风化层,主要与浅层土壤的农业活动有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土壤剖面中Eu都均表现为明显负异常,源于母岩Eu负异常的继承和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而黄壤、赤红壤剖面Ce表现为正异常,则可能由于风化成土过程的差异造成。九龙江流域土壤稀土元素的初始含量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矿物成分以及理化性质影响了土壤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异。土壤中含氧化物矿物组成多,粘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都有利于稀土元素的富集。
关键词:
稀土元素 九龙江流域 土壤类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庆辉 王贵 赵捷 朱晋 程莉 同丽嘎
【目的】研究包头四道沙河流域污灌区水系沉积物、表层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旨在为污灌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包头市南郊四道沙河流域污灌区的水系沉积物、农田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不同稀土元素含量,系统分析污灌区水系沉积物、农田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和分馏特征。【结果】污灌区的轻稀土元素总量是重稀土元素的42.43倍,轻稀土元素与重稀土元素总量的比值为12.36~128.72。研究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非常明显,且以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度较高,Eu元素有相对微弱亏损,Ce元素在局部地区分布明显异常。【结论】研究区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人类活动导致外源轻稀土在污灌区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冬花 张晓瑶 陆林 张潇 李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迫切要求开展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研究。以GIS10.3作为主要分析工具,系统梳理了黄河流域内1 010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高级别景区整体呈"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状态,三大自然区划内景区分布悬殊,东部季风区数量最多、密度最大;②黄河流域高级别景区空间分布类型以凝聚型为主,在流域中下游的西安、济南等沿黄城市附近形成大的凝聚中心;③黄河流域高级别景区核密度分布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倒"入"字形结构,不同级别景区之间存在密度差异;④黄河流域高级别景区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类型以正相关为主,且集聚特征明显;⑤自然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对黄河流域高级别景区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景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最后,文章针对黄河流域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及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彩云 管祥泰 田惠文
文章以黄河流域26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地理联系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探讨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集聚型,在上、中、下游的空间分布方向与黄河流向基本一致,标准差椭圆呈现弓弩状分布格局;(2)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旅游重点村沿黄河“几”字形逐步形成“一轴两区五极”的集聚格局;(3)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以分为自然风光型、文化遗产型、农业生产型,各类型乡村旅游重点村交错分布,空间密度及地域分异显著;(4)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公路密度是主导因素,其次是距最近城市距离、人均GDP和年旅游人次,其中,公路密度、距最近城市距离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影响黄河流域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组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广全 土小宁 赵士洞 孙升辉 G.Gravenhorst
秦岭锐齿栎林、油松林和华山松林 (包括 0~ 60cm土层 )营养元素总贮量达 2 9 2 50 0~ 390 1 739t·hm-2 ,其大小为锐齿栎林 >华山松 >油松林 ,土壤中营养现贮量占系统总量的 93 1 0 %~ 99 39% ,植被层和凋落物层仅占 0 57%~ 3 0 0 %和 0 1 0 %~ 1 99% ;3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木材蓄积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1 2 0 4 83t·hm-2 、1 2 9 384m3·hm-2 和 1 2 2 6 9kg·hm-2 ,锐齿栎林 >油松林 >华山松林。 3林分林下植被层生物量现存量和营养元素积累量平均值分别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慧敏 姚庆祯 张经 吴莹
2003年4月到5月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中常量元素(Ca2+,K+,Na+,Mg2+,Cl-,SO42-及碱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阳离子以钙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40%~80%;而阴离子主要为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60%~90%;阴阳离子含量顺序为HCO3->SO42->Cl-,Ca2+>Na+>Mg2+>K+。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的常量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主要受碳酸盐类溶解的控制,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较弱。而大气沉降的影响很小,只有SO42-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长江干流的Na+、Mg2+、Ca2+、HCO3-和Cl-主要来自于上游,...
关键词:
长江 常量元素 含量 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文化 田大伦 闫文德 康文星 方海波
利用 2a定位观测数据 ,本文对速生阶段的第 2代杉木人工林内N、P、K、Ca、Mg 5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空间分布和生物循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为草本层 >灌木层 >树叶 >树枝 >树皮 >树根 >树干。树枝中Ca的含量丰富 ,树皮中K的含量丰富。凋落物层养分元素含量低于树枝和树叶 ,反映了凋落时养分元素向林木体内迁移回收的现象。杉木富集N、P、Ca 3种元素。 5种元素积累总量为 85 4 6 5kg·hm- 2 ,是第 1代的 1 5倍。第 2代杉木生产 1t干物质所需养分量为 11 6 2kg ,高于第 1代 ,第 2代杉木林将消耗更多的林地养分。林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庆云 辛学兵 黄界
2001年10月15日至25日在色季拉山生态系统定位站原始冷杉林,采用标准地调查取样与实验室分析,测定了其优势树种急尖长苞冷杉林冠的养分,结果表明:1年生叶片养分总含量是多年生叶片的1.12倍;叶片在树冠阳面养分总含量高于阴面;林冠的不同高度叶片的养分含量不同;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在养分含量上也有一些差异。枝条与叶片有着相似的养分含量分布规律,这种一致性说明在养分的分配、积累过程中,枝条和叶片对养分的利用是同步的。
关键词:
西藏 急尖长苞冷杉 林冠 营养元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家森 周国模 徐秋芳 杨芳
The concentrations of N, P, K, Ca and Mg in different organs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ith in sequence of age and the amount of soil nutrien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four nutrition elements(N, P, Ca, Mg) in different organs were in the order as: leaf > branch > s...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马建军
依据“三普”文物调查调查资料、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调查资料、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实地勘查资料和相关遗产地规划研究成果等多源信息建立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库,采用集群理论与空间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文物遗存文化主要特色及价值,提出黄河流域(宁夏段)“五带两心多节点”文物保护利用布局构想及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俊宇 张世熔 李婷 徐小逊
土壤速效磷钾是评价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根据780个表层土壤(0~30 cm)样点数据,采用常规统计、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天全河流域土壤速效磷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速效磷含量达(1.40±0.52)g/kg,碱解氮含量达(125.79±56.24)mg/kg。水稻土和潮土速效磷含量高于黄壤和紫色土,土壤速效钾含量则为水稻土>黄壤>潮土>紫色土。它们的空间分布均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成土母质、地形部位、土地利用和耕地种植制度都极显著地影响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关键词:
速效磷 速效钾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